去年冬天的某天夜裡,我跟兩個英國朋友一起坐公交車去教堂,途中聊到了食物。我問他倆:「如果我想吃具有鮮明的英國特色的食物,你們有什麼好推薦?」一聽這問題,坐我旁邊的英國男孩皺了皺眉,苦想了好幾秒後說:「我真想不到什麼英國特色食物。」說完,他對坐在前排的姑娘發出了求救的眼神,姑娘會心一笑,自信地說:「咖喱啊,義大利麵啊,玉米餅啊……」她還想繼續往下說,我不太禮貌地打斷道:「不好意思,我是說有英國特色的食物,而你剛才提到的這些都不是英國的食物啊。」姑娘微微點頭,繼續作沉思狀。
雖然他倆似乎一時半會兒給不出令我滿意的答案,但此時好奇心作祟,我不想就此罷休,便換了一種方式問道:「你們在謝菲生活了這麼久,對這裡的餐館一定很熟悉。如果我希望你倆推薦一些你們認為不錯且提供英國食物的餐館,你們有何推薦?」依然是男孩先開口,不過他的回答是「我很少下館子,不太了解」。這跟沒回答沒兩樣。我又望向姑娘,她說:「我倒是有幾家,不過他們賣的都不算英國食物吧?如果你想去,我可以告訴你在哪裡。」這顯然也不是我想要的回答。我說:「要不我給個提示,類似於炸魚薯條這種,你們能想到啥?」他倆一聽我提到「炸魚薯條」,不約而同地露出苦笑,接著男孩用不確定的口吻說:「派?各種陷的派,這種算得上。我在家的時候,媽媽常常做派。」姑娘沒有舉例,而是有點不耐煩地反問道:「為什麼一定要吃帶有英國特色的食物呢?你有很多選擇啊!」我擔心再問下去,局面將異常尷尬,難以收場,於是趕緊轉移話題。
老實講,我沒想到這個關於英國特色食物的問題竟然難倒了兩個土生土長的英國人,要是換作他倆讓我推薦中國特色食物,作為出生在美食大國的人,我想都不用想,隨口報菜名至少也能說上十分鐘不重樣。然而對於英國人,這不僅是難題,更是險令被提問者難堪的話題。既然他倆無法給出明確答案,那我姑且只能認為我引導他倆思考時所舉的「炸魚薯條」是唯一公認的英國特色食物,他倆的尷尬反應多少也能佐證。
若說炸魚薯條作為英國特色食物人盡皆知,恐怕很少有人反駁。我讀初中那會兒,英語老師就在課堂上提過炸魚薯條,它對應的是美國特色食物炸雞漢堡。我還記得老師提起這幾樣食物的時候,語氣非常不屑,言下之意是它們毫無技術含量,算不上美食。
是否算得上美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不過我在英國確實吃過算得上美食的炸魚薯條。一月中旬,我和朋友去阿伯丁郡的海濱小鎮斯通黑文旅行。我們沿海崖上的小路走了幾個小時,到達小鎮時已飢腸轆轆。我在谷歌地圖上搜索附近的餐館,發現了賣咖喱的和賣中餐的館子,不過同伴不想走太遠,於是我提議:「要不就近吃炸魚薯條,前面的路口就有一家評價不錯的店鋪。」達成一致後,我們向前走了幾十米就看到了這家炸魚薯條連鎖店——The Carron Fish Bar,然後走進店裡要了一份最經典的大份炸魚薯條。店家很快做好,薯條和炸魚被放進兩個包裝盒裡。我對薯條的印象已經不深,不過炸魚確實香嫩且不膩,口感爽滑,而且幾乎吃不出魚腥味。我記得,當時我們坐在另一家餐廳外面,寒冷的海風撲面而來,而我們迎風撕著魚肉塞進嘴裡,十分享受,同行的董子博君甚至忍不住舔手指。這頓炸魚薯條可謂終生難忘。
我的2020年第一餐
至於不好吃的炸魚薯條,我也吃過。這家店在公寓附近,名叫Tastee』z,夥計似乎是中東人。二月份的某天夜裡,吳蒙兄和我來到這家店吃宵夜,他點了漢堡薯條,我點了炸魚薯條。我不知道吳蒙兄的漢堡味道如何,不過我的炸魚薯條確實做得不盡如人意,不僅油膩,而且魚肉老得很,頂多只能算是飽腹的食物。那晚,我抱著不能浪費錢和食物的心態,蘸了很多醬才吃完一次性餐盒裡炸魚和薯條。不過公寓附近也有不錯的炸魚薯條店,我去Tesco Supermarket的必經之路上就有一家,店名叫Wendy’s Fish & Chips。我2020年的第一頓飯就是這家店的炸魚薯條。我去這裡吃過三次,每次都點一份大份炸魚薯條和兩根香腸。疫情在英國蔓延後,某天我又想吃炸魚薯條,特地出門去這家店,可是店鋪已經暫停營業。從那之後,每次我經過這裡都要看看店鋪有沒有開門。
不論好吃與否,炸魚薯條焉何能成為英國特色食物?我以為,這正是因為炸魚薯條極致地體現了英國的食物特色——簡單。來到英國後,我發現英國人對待一日三餐的態度完全不同於中國人。以學生為例,一碗奶拌麥片、幾片麵包、一個煎蛋、少許豆子,頂多再加些培根之類的肉和水果,這就是一頓早餐;午餐通常在外,一份三明治、一瓶飲料、一些零食;晚餐依然隨意,同樣是怎麼簡單怎麼來。我也曾去過兩位英國朋友的家裡做客。一位特地買了一瓶咖喱醬,炒了一鍋咖喱「臊子」,淋在米飯上,就成了咖喱飯;另一位用醬汁炒了一鍋義大利麵「臊子」,淋在煮好的義大利麵上,裡面摻了各種蔬菜和肉丸。要是在國內,我鄭重其事地邀請朋友到家中做客,最後端上咖喱飯和義大利麵,恐怕這頓飯過後關係就淡了,因為這種簡易餐食多少有怠慢客人之嫌,然而英國人沒有這種講究,特地買一瓶咖喱醬已經算得上禮遇。
據我觀察,英國人烹飪食物的方式就是三板斧——烤、煎、煮。烤,放進烤箱,定好時間,到火候了翻個面兒,不費事;煎,待油溫熱下鍋煎,一面煎好換一面,傻瓜操作;煮,燒水,倒入食物,蔬菜肉類皆可,熟透出鍋。至於調味,英國人的餐桌上通常擺有各種調味品,糖鹽醬醋、胡椒粉等各類粉狀物和蛋黃醬等各類膏狀物,按個人口味往餐盤裡的熟食上塗抹,一頓飯就成了。在大多數中國人眼裡,這種極簡主義的吃法太糟踐食材,也太沒追求了,可是英國人不以為意,能吃就行,營養充足就行。至於口味,做著簡單和吃得健康都比口味重要。
了解了英國的食物特色,回過頭來再看炸魚薯條,裹上面糊的去骨魚肉和薯條分別下油鍋,定好時間,片刻出鍋,配上調味料,就是一份成品。既簡單,又高效,倘若油溫和油炸時間控制得好,味道興許也不錯。這種做法多麼具有英國的食物特色,所以炸魚薯條成為英國的特色食物也就不足為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