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4月27日,萬眾期待的喬丹個人紀錄片《最後之舞》終於更新啦!在其開播後,迅速成為了現象級話題。據記者Richard Deitsch報導,《最後之舞》第一、二集首日的平均收視人數為610萬人,打破了播放臺的紀錄片歷史收視紀錄。
《最後之舞》在芝加哥還拿下了12.1的收視率,再次打破歷史紀錄,收看人數大概是一場熱門常規比賽的幾倍。紀錄片播出後,關於喬丹和詹姆斯誰才是「GOAT」的討論,再次成為了熱點話題。
據美媒NBA analysts的統計,紀錄片播出一周後,全美50個州內MJ和老詹的支持率為26:24,喬丹稍佔上風。這個話題還引來許多NBA球員和名宿參與討論。
作為史上第一喬黑,「微笑刺客」託馬斯自然不會缺席:「當我們打球時,喬丹是大家見過的最好的球員。但從運動員的角度看,現在的聯盟裡,大概有10到11人具備喬丹的運動能力,因此,喬丹不能被認為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球員。」
說起兩人的恩怨,就不得不提到活塞。當年的活塞絕對是公牛的苦主。喬丹的公牛生涯輸掉了7輪季後賽,其中連續3次輸給活塞。1988-90賽季,公牛先後在半決賽2-4、東決2-4、東決3-4被活塞淘汰,而微笑刺客就是當時壞小子軍團的領袖。
據託馬斯回憶,他曾在場上對MJ放狠話:「小子,你只是把芝加哥寫到了外套上,但我會告訴你芝加哥人怎麼打球!」而喬丹在紀錄片中也說道:「無論你怎麼勸我,我始終認為伊塞亞-託馬斯(微笑刺客)是個爛人。」
其實在公牛正式成為活塞的宿敵之前,騎士同樣具備這樣的實力,雙方一直競爭激烈。1989年季後賽首輪,兩隊大戰5場,喬丹在第5場最後3秒,命中了著名的「The Shot」,據他回憶,正是這一球,奠定了公牛的贏家心態。
從此公牛正式成為了活塞的挑戰者。活塞面對喬丹可以說是用盡一切方法去防守,甚至為他制定了「喬丹法則」,即喬丹進入禁區就要放倒他。就像羅德曼承認的:「當時我們可能真的想弄傷他。」這也就能理解為何喬丹到現在依舊痛恨活塞。
不過作為後三連冠「三劍客」之一的羅德曼,卻是從活塞走出來的。大蟲被活塞交易至馬刺後,開始放飛自我,逐漸「臭名昭著」。但公牛卻毫不猶豫地把他交易了過來,事後也證明,總經理克勞斯的決定很正確。
1997-98賽季,在皮蓬缺席的時間裡,大蟲成為了喬丹唯一的幫手,並且非常靠譜。在一次比賽中他被驅逐,幫主暴怒,而賽後從不去他房間的大蟲,那次主動敲響了門,親口對他道歉。
等到皮蓬歸來,羅德曼卻陷入了低迷。他甚至向禪師請假,想去拉斯維加斯瀟灑。當時喬丹甚至斷言:「他回不來了!」可禪師還是準了大蟲48小時的假期。果然羅德曼失蹤了48小時,並沒按時歸隊,還是喬丹親自去家裡將他帶回了訓練館。
羅德曼雖然狂野,但對訓練卻一絲不苟,而喬丹和皮蓬則接受了全部的他。在公牛效力的三個賽季,大蟲隨隊拿下三連冠,同時三獲籃板王。正如他自己說的:「如果我不在,他們沒法贏得總冠軍。」
除了羅德曼,「禪師」菲爾-傑克遜也是公牛王朝不可或缺的一員。在他出任主教練後,為球隊帶來了全新的打法「三角進攻」。喬丹一開始非常不滿這種團隊型打法,但禪師一直在提醒他,這是為了讓球隊更強,可以跨越活塞。
在1990年季後賽再次負於活塞之後,喬丹曾痛哭流涕,之後帶隊發狠訓練。而在三角進攻的幫助下,皮蓬和格蘭特都完成了進化。終於,公牛在1991年東決橫掃活塞。
但在贏下系列賽之後,喬丹的心結卻加深了。因為當時的衛冕冠軍活塞,在輸掉系列賽後,徑直走出了球場,沒和公牛球員握手。託馬斯解釋說當時的風格如此,而喬丹認為他們缺乏尊重。這也成為了喬丹甚至公牛全隊痛恨活塞的一大原因。
在邁過活塞這座大山之後,公牛終於殺進了總決賽,而這屆總決賽也驗證了禪師「團隊至上」理念的正確性。第五場比賽,正是喬丹不斷利用對手包夾,為隊友創造機會,幫助球隊贏下了隊史首個總冠軍,同時開啟了一個王朝。
1991年的冠軍擊碎了所有之前關於喬丹的質疑,這離不開禪師的幫助。因此在1997-98賽季,不僅羅德曼出了問題,而且禪師還和管理層產生不可彌合的衝突時,想要衝擊第二個三連冠公牛面臨著絕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