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關召開組織生活會,很多人在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時,「愛發牢騷」這個詞彙頻率最高。這可能是我們這些凡人宣洩情緒和不滿的最好方式。
牢騷是什麼?指抑鬱不滿的情緒或言語;憂愁哀怨。它的近義詞:抱怨、怨言、報怨。
抱怨,生活中隨處可見。幾個閨蜜聚在一起聊天總會家長裡短,抱怨自己的孩子不聽話,抱怨自己老公不體諒自己,抱怨自己生活如何如何不如意?幾個男人聚在一起聊天抱怨最多的就是自己工資不高、福利待遇不好、房價太高。這些抱怨隨口一說,聽者隨聲附和,傾訴者眉飛色舞,同病相憐,似有同是天涯淪落人之感。人有時很奇怪,總是一邊抱怨,一邊愛。剛抱怨完的女人,又琢磨給孩子買好看的衣服、給老公買新鞋。剛才還在吐槽的大老爺們,有活了,又一門心思去忙自己的工作。
抱怨,在工作當中無處不在。領導處事不公,動不動就求全責備,以成功人士和領導自居,對待下屬永遠只有工作,既要馬兒好還要馬兒不吃草,容不得下屬有怨言,常常責備那些能幹事偶爾吐槽的下屬「愛發牢騷」或者不聽話。公道不公道,不妨打個顛倒。做一個有雅量的人,是對領導幹部基本要求。要從抱怨、牢騷中了解下屬所想所思,了解群眾的不滿意,來及時調整自己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一定要明白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淺顯道理。當然,對那些習慣抱怨這、埋怨那的人要區別對待。
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為什麼現在很多人愛發牢騷、愛抱怨?究其原因,我們總希望生活成那樣,結果活成了這樣。快節奏的生活和工作,讓我們壓力山大,也許發發牢騷,可以宣洩心中不快。改革步入深水區,各種利益分配不公凸顯,百姓不患寡而患不公。生活中,貧富差距懸殊造成了很多人心裡失衡。尤其是在體制內,多勞者不多得,而且容易被追責問責。
馬雲在他的前37年裡,用「失敗」兩個字形容決不為過。37年之後,他突然「時來運轉」飛黃騰達了。真的是他「時來運轉」嗎?回答是否定的。用他自己的話說:「秘訣就四個字:永不抱怨!」,仔細想一想,又有哪位成功人士的成就是用滿腹的牢騷換來的?且不說「牢騷太盛防腸斷」,就是時間也浪費不起,人這一生有多少十年、二十年呢!能幹成點事的時間,最多40年,光顧發牢騷浪費個十年、二十年,就決定了這人一生一事無成.
牢騷太盛防斷腸,風物長宜放眼量。做一個正能量的人,少發牢騷、少抱怨,做一個純粹的人,做一個脫離低級趣味的人,用你快樂向上的言行,感染和影響身邊的人。多一些理解多一些豁達,多一些不計較。
永不抱怨。換種活法,也許你就有了不一樣的人生。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愛民心語」
點讚是你對我的肯定,轉發是你對我最大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