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抱怨

2021-02-19 愛民心語

機關召開組織生活會,很多人在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時,「愛發牢騷」這個詞彙頻率最高。這可能是我們這些凡人宣洩情緒和不滿的最好方式。

牢騷是什麼?指抑鬱不滿的情緒或言語;憂愁哀怨。它的近義詞:抱怨、怨言、報怨。

抱怨,生活中隨處可見。幾個閨蜜聚在一起聊天總會家長裡短,抱怨自己的孩子不聽話,抱怨自己老公不體諒自己,抱怨自己生活如何如何不如意?幾個男人聚在一起聊天抱怨最多的就是自己工資不高、福利待遇不好、房價太高。這些抱怨隨口一說,聽者隨聲附和,傾訴者眉飛色舞,同病相憐,似有同是天涯淪落人之感。人有時很奇怪,總是一邊抱怨,一邊愛。剛抱怨完的女人,又琢磨給孩子買好看的衣服、給老公買新鞋。剛才還在吐槽的大老爺們,有活了,又一門心思去忙自己的工作。

抱怨,在工作當中無處不在。領導處事不公,動不動就求全責備,以成功人士和領導自居,對待下屬永遠只有工作,既要馬兒好還要馬兒不吃草,容不得下屬有怨言,常常責備那些能幹事偶爾吐槽的下屬「愛發牢騷」或者不聽話。公道不公道,不妨打個顛倒。做一個有雅量的人,是對領導幹部基本要求。要從抱怨、牢騷中了解下屬所想所思,了解群眾的不滿意,來及時調整自己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一定要明白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淺顯道理。當然,對那些習慣抱怨這、埋怨那的人要區別對待。

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為什麼現在很多人愛發牢騷、愛抱怨?究其原因,我們總希望生活成那樣,結果活成了這樣。快節奏的生活和工作,讓我們壓力山大,也許發發牢騷,可以宣洩心中不快。改革步入深水區,各種利益分配不公凸顯,百姓不患寡而患不公。生活中,貧富差距懸殊造成了很多人心裡失衡。尤其是在體制內,多勞者不多得,而且容易被追責問責。 

馬雲在他的前37年裡,用「失敗」兩個字形容決不為過。37年之後,他突然「時來運轉」飛黃騰達了。真的是他「時來運轉」嗎?回答是否定的。用他自己的話說:「秘訣就四個字:永不抱怨!」,仔細想一想,又有哪位成功人士的成就是用滿腹的牢騷換來的?且不說「牢騷太盛防腸斷」,就是時間也浪費不起,人這一生有多少十年、二十年呢!能幹成點事的時間,最多40年,光顧發牢騷浪費個十年、二十年,就決定了這人一生一事無成.

牢騷太盛防斷腸,風物長宜放眼量。做一個正能量的人,少發牢騷、少抱怨,做一個純粹的人,做一個脫離低級趣味的人,用你快樂向上的言行,感染和影響身邊的人。多一些理解多一些豁達,多一些不計較。

永不抱怨。換種活法,也許你就有了不一樣的人生。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愛民心語」

                 點讚是你對我的肯定,轉發是你對我最大的支持。

相關焦點

  • 戴爾·卡內基精華之作—《永不抱怨的世界》,教你停止內耗和抱怨
    羅曼·羅蘭說過:「只有把抱怨環境的心情,化為上進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證。」深以為然,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可與人言者並無二三,產生抱怨的情緒是人之常情。當我們面對人生的種種問題,究竟該如何處理這種情緒,從而創造一個更加幸福美好的人生呢?
  • 《永不抱怨的世界》:抱怨和嘮叨,正在一步步摧毀你的婚姻
    人生導師戴爾·卡耐基在《永不抱怨的世界》指出了婚姻幸福之道的多條法則,指導讀者如何經營婚姻,不讓嘮叨和抱怨毀了幸福。04結 語家應該是幸福的港灣,需要相互了解、互相扶持,不要用嘮叨和抱怨,讓家變成帶刺的玫瑰和冰冷的住所。
  • 餘生,不抱怨一切
    馬雲說過:「永不抱怨的人生態度才是第一位的。」不抱怨的人一定是最快樂的,沒有抱怨的世界一定是我們最嚮往的。不要抱怨一切,因為你抱怨的對象可能根本都不知道你是誰。對待學習我們會抱怨,對待生活我們會抱怨,對待工作我們會抱怨。對於90後這一時代,其實我們是非常幸福地,我們有父母的呵護。還趕上了各自媒體飛速發展的年代,碎片化閱讀越來越多,我們可以從各方面了解各種知識。
  • 大多數人很愛抱怨,卻不願改變現狀
    文:丹尼爾 | 圖:Pinterest轉載請在後臺輸入授權如果說這世界分男人和女人的話,還存在另外兩類人:愛抱怨的人和不抱怨的人。你知道這兩者的區別有多大嗎?愛抱怨的人,往往一事無成;不抱怨的人,通常有所成就。
  • 不抱怨的人生,才是充滿活力的人生(人生必須懂的道理)
    感慨萬分,總是抱怨過去的兩年裡特別的累,總是抱怨工作不好,生活不好,各種的不好。所以我今天我又得到了一種靈感,再次分享給大家。我們最大的資本是什麼?毫無疑問,那就是無極限的青春。正式因為有了這個最大的本錢,我們才敢潮氣蓬勃、意氣風發,才敢像初生的牛犢一樣鬥志昂揚地向前衝過去。
  • 只要能養成積極向上的心態,不抱怨,才會有美好的未來
    抱怨,是一種心胸狹窄、缺乏善念的心理疾病,是一種害人害己、得不償失的行為,它也是一種毒藥;抱怨,只能證明自己的無能,只能給自己的人生減分,毀掉自己的人生。與其一味地抱怨,不如反省自己、做好自己,有時間抱怨,不如靜下心來學習,提升自己。俗話說,強者不易怒,弱者常抱怨。
  • 一個愛抱怨的人,她的人生會是怎樣的
    有的人歷經滄桑,整天怨天尤人,在她的眼裡看不到一點美好,逢人就會抱怨自己的不幸,明明三十歲的年齡看上去要老二十多歲,是什麼讓她變成這樣,每個人來到世間都是不容易的,不是所有的人都是含著金湯匙出生,只要有手有腳,只要足夠勤奮,哪有那麼多的事情,把那些苦難留在心底,當成激勵自己的一把鑰匙,即使是女人也能闖出一片天地。
  • 感悟故事:抱怨的背後,其實藏的是懶惰與軟弱
    是的,抱怨的話幾乎人人都說過,抱怨的人處處都有,被抱怨的事更是五花八門、雜亂不清。聽著這樣的言辭,讓人覺得生活簡直是一團糟,沒有順心的地方。更要命的是,抱怨者本身對於抱怨這件事秉持著孜孜不倦的態度,可以就某個話題無休止地抱怨下去!那麼,問題來了,抱怨真的只是控制不住情緒嗎?抱怨的背後,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心理在作祟呢?
  • 不抱怨的人生,有多爽
    因為,被抱怨奴役的人,只會放大一切的負面情緒。只有遠離抱怨,才能積累正面的力量,用心讓自己快樂起來。正如卡耐基曾說:「不抱怨的人一定是最快樂的,永不抱怨的世界一定令人嚮往。」你給予生活抱怨,生活便給予你失望,你給予生活憧憬,生活便給予你希望。
  • 修心三不:抱「怨」不如抱抱自己,學會這三點,遠離抱怨的人生
    當你有人可傾訴這些抱怨的時候,或許內心還能稍微緩解一點煩躁鬱悶的情緒,不過長時間向別人抱怨自己的生活,想必別人也是無法忍受的。但是如果找不到人傾訴,那麼我們通常就會在腦海中抱怨給自己聽。時間長了,抱怨就會成為一種不自覺地習慣。
  • 該抱怨就抱怨吧!憋著幹嘛?反正抱怨完還得幹正事!
    淡然,只是一種美好想抱怨,就抱怨吧抱怨一會,就忘了它繼續自己的工作吧!深陷在抱怨之中,總有一天會迷失自我。可是,越愛抱怨,生活就越糟糕。抱怨本身就是一味毒藥,它會消磨你的意志,增大你的無能,到頭來一事無成,懲罰的只會是自己。強者不易怒,弱者常抱怨。你相信能量磁場嗎?不相信沒關係,你也會受到影響。
  • 職場不要輕易抱怨 不要讓抱怨毀了自己 高情商人處理抱怨的方式
    小美經常抱怨男朋友經常加班、應酬太多、工資太低等等。小美今年三十歲,是個標準的漂亮姑娘,膚白貌美大長腿。按理說是男士喜歡的類型,但是小美太喜歡抱怨了。在家裡和男友各種抱怨,同樣在公司也是各種抱怨:網絡太慢、電腦太卡、食堂不好吃、經常加班、各種職場不公……。
  • 關於入職國企、火爆全網的丁真的回答:不抱怨、不嫉妒
    再怎麼抱怨、嫉妒、隨大流評論,好像也不會有人理會你,除了「顏粉」懟你,社會不可能因為你一句抱怨就做出怎麼樣的改變。你看,除了給自己惹不快,還得到了什麼呢?只是讓你的負能量更多了,離崩潰更近了一步。所以,對於丁真的火爆,以及一連串的得到,我們能做的,能回答的,只有不抱怨,不嫉妒。03阿里巴巴集團主席兼執行長馬雲說過:「永不抱怨的人生態度才是第一位的。」
  • 《抱怨的藝術》——當你抱怨時,你在想什麼?
    我們每天製造或者接觸到的很多抱怨並不僅僅只是抱怨那麼簡單,你注意到它們隱藏的含義了嗎?抱怨是一種社交手段「今天好冷啊,忽然就降溫了。」「是啊,你看我,還穿著薄衣服。」抱怨通常是很多社交場合的潤滑劑。我們通過抱怨來拉近和對方的距離,很快地知道對方的喜好,通過抱怨,我們能夠很快地找到彼此的共同點。抱怨也是搭訕開場白的常用技巧。抱怨可以建立某種社交形象,或者在某一方面展現自我。在飯桌上,先抱怨酒有瑕疵的一定是懂酒的人;抱怨飯店裝修問題的很可能是個設計師或者對裝修有格外興趣;抱怨菜品問題的一定是個對吃講究的人。抱怨可以提供對比。
  • 抱怨是無能的表現,抱怨別人不如改變自己
    抱怨充滿了負能量,是一種無能的表現,抱怨不但給別人帶來極其不爽的身心感受,而且使自己陷入不良的情緒之中而不能自拔。生活是過給自己的,抱怨多了,只能給別人徒增煩惱,加重別人對你的厭惡感,對事情的解決絲毫沒有任何作用。
  • 抱怨解決不了問題,生活要遠離抱怨
    在此後的若干年裡,她怎麼看,怎麼覺得男孩不順眼,於是,她天天抱怨,天天指責男孩。起初,面對女孩的抱怨,男孩有時也做些反駁,甚至發生口角,發生摩擦,但這只能招致更大的抱怨。一個再堅強的心,也熬不過一顆失衡的心的長期腐蝕。
  • 抱怨有「毒」!愛抱怨要怎麼「自救」?
    所以,少說,多做,不抱怨,既是生存法則,也是保護自己不被他人陷害,以及不給自己挖坑的最好方式。一般喜歡抱怨的人總是盯著壞的東西。向周圍戰友發牢騷時,信息是經過他本人選擇加工的,他把信息選擇加工後,輸入給對方,對方對其抱怨保持贊同理解,這本質上和照鏡子自說自話無區別,這種贊同無意義,是選擇性信息灌輸的一個後果。
  • 心胸寬廣的人永不抱怨
  • 知見心理學解析「抱怨」!
    >
  • 葉萱 「抱怨」的意義,在於「分享」抱怨的那個人
    「抱怨」的意義,在於「分享」抱怨的那個人 文/葉萱有一天,我的學生們在教學群裡分享一款手環——據說是一次心理健康活動的贈品,旨在提倡大家戴上手環後堅持21天不抱怨,就能養成基於心理學基礎的、不抱怨的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