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王室的愛情故事,大多數都是以悲劇結尾,或是正在上演的悲劇,這也導致民眾越發希望看到美好的婚姻。美貌如格蕾絲王妃,黛安娜王妃,她們的丈夫都選擇出軌;而丈夫不出軌的紅髮王妃也離婚失蹤好幾年了……相比這些王室的愛情,不丹王室一直在宣傳帝後情深,但近幾年真相滿滿剝落,浮華之下皆是狼藉。
在最早版本中是17歲的王子在家族聚餐中看中7歲的佩瑪,兩人一見鍾情許下承諾。
那麼這個其中有三個顯而易見的問題:
其一被稱為平民的佩瑪是如何參加王室的家庭聚餐?
其二7歲的小佩瑪真的有辨別愛情還是對兄長好感的能力嗎?
其三一段快成年王子與一個幼童的對話,是誰在一字不漏記下來?
但是如果在這個故事前面加上一個「美化」的前提就很容易理解了。
佩瑪的真實身份是不丹王室的外戚家族,真正的不丹平民是沒有資金將女兒送往印度以及英國求學。而兩人的愛情也是通過雙方家族的思考之後,選擇女方家族中最適齡的女子。
但是聯姻是不可能是打著聯姻的旗號,於是出現了這樣一個童話故事。
在這個故事背後犧牲了兩個女人。
一個是在旺楚克年少時期的初戀,放棄自己的國家前往不丹定居。但是時勢所迫,旺楚克分手後找貴族家族聯姻。
二是貴族家族的大小姐,也就是佩瑪的堂姐,陪伴他爭奪王儲之位。但是成功之後被一腳踢開娶了佩瑪。
無毒不丈夫,作為上位者總要有點手段。
而旺楚克的母親三王母平時影響力有限,不如其它姐妹受寵。而嫁入佩瑪其家族也不會毫無底線的扶持他。輿論成為最好的武器,在結婚前夕這段故事開始被大肆宣傳,但是理智思考,如果真的這麼深愛著彼此,非彼此不嫁,結婚前王室怎麼沒有相關的消息?旺楚克為何又換了一個又一個的女人?
但是為何要宣傳一個正面色愛情故事,不惜作假呢?這得從王室的影響力以及不丹的現狀等方面說起。
一方面不丹相對落後,經濟落後基礎設施不達標,只有風景和文化作為宣傳。一個好的王室也是一大賣點,不丹的皇宮也是旅遊景點之一,只是不允許入內。
二則是不丹王室的弱小,不丹獨立時間原本就較短,國王至今也不過才第五任,在第四任的時候放棄了君主專制,藉此避免踏入被吞併王室的後路。不丹也主動放權給印度,也保全自己。
三還是不丹王室的的弱小,底蘊不足歷史短。不丹太皇太后的弟弟還差點造反成功,王室財力權力都十分有限,與大家族結合是最好的方式。老國王聯姻,現任國王自然也聯姻。
四則是利用媒體的傳播,鞏固國王的正面形象。旺楚克的繼位時原本就是與娣王子相爭,為了抹去嫡王子的能力,不斷擴大自己的影響力採用這種方式。
如果把假的玩成真的也是一種能力。
但是旺楚克如今的野心是即想得到佩瑪家族的幫助,又想找一個溫柔女人。於是才被英媒報導在金屋藏嬌。
但是筆者送上一句:人生不足蛇吞象,既然選擇為權利犧牲愛情,就不要做出一副委屈的模樣在外偷食。小心最後雞飛蛋打。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