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創作三農領域的自媒體作者來說,我們首先就應該知道三農領域自媒體的垂直分類有哪些,這樣創作起來才不會感到迷茫。
三農的自媒體創作領域主要有四大類:
第一類:農村面貌。隨著時代的變化,科技的繁榮,農村留守人口的老年化以及全國不同農村的變化面貌,或者說地理位置的差異等。
農村面貌在變化,在發展。創作的內容比如可以是拍攝農村修房建屋,道路修建,旅遊景點修建變化,以及原生態的農村山水風景展現等而給觀看者帶去一種時代的視覺衝擊感與農村生活的留戀嚮往。
當然也可以用文章,美圖的方式記錄農村面貌,分享給大眾,達到一種長期展現與潛移默化的作用。對以後的城市農村行業交流與國家四化建設,鄉村振興戰略方針在我看來起到鋪墊與推廣吸引更多有志青年投身農村創業的作用。
第二類:農業生產。雖然現在許多農村種植莊稼在減少。因為由於許多農村地理環境以及不成規模化的種植。讓農民覺得種植莊稼不如打工現實與掙錢多,間接也說明了工業科技的蓬勃發展。
但中國許多省,是農業大省。國家也是鼓勵農村不撂荒,不空田土長草等。比如,我們常吃的稻穀目前應該是湖南省稻穀產量均全國之首。
首先學習與了解,才能拍好三農自媒體。從第二類分析不難發現,可以通過農村一年四季的稻穀,玉米,各種蔬菜,各種經濟作物,比如特色水果,或者其它的特色農業種植等。以視頻拍攝,視頻解說,圖文並茂的記錄等都是可以創作好三農自媒體的。
第三類:農民生活。當然三農領域的農民生活這一類版塊更多的是注入創作者的生活經歷,工作經歷,以及情感,社會,觀察者,探索與解讀的心態與眼光才能發現,生活在農村裡經歷過酸甜苦辣日子的農民真實生活。
我們可以用美好的鏡頭,樸實的語言文章,定格走過歲月,風撲塵塵的美圖去記錄與展現還原真實的農家生活,而達到觀看者的深層次理解與分享。
第四類:家禽養殖。家禽養殖每個農村環境不一,與每個地方消費觀念,經濟好壞。所養的農村土貨就不一樣了。
比如常見的魚,豬,雞,鴨,鵝,狗,貓,以及泥鰍黃鱔或者其它特色的養殖等。這些都是可以通過視頻記錄,講解與圖文結合的方式進行展現,傳播與分享給大眾。達到推動農村經濟建設養殖這一項目的輔助作用。
如果說三農自媒體很火,就分兩種,第一種就是純粹的衝擊大眾的視覺感,也就是娛樂性佔多數,知識點少。第二種就是貨真價實充滿價值與對社會起著探索的視頻與文章,觀看後讓人留下深深的思考或者說給大眾帶去了知識的收穫與幫助。
而平臺支持只是一種經營模式。或者說是三農領域創作者的價值取向,與順應了忙碌工作後大眾的一種快速消費與精神糧食!
所以,三農自媒體做好了上面幾點垂直度,就會顯得更專業與更多的系統化與更長遠之計。
我想,如果把娛樂與垂直領域結合起來,創作三農自媒體之路會更長遠,也更具有劃時代的價值。
願所有三農自媒體創作人士,還原真實,保持初衷,在人生之路上默默奉獻你我對社會與國家發展的價值!
好啦,如果有喜歡我文章的朋友歡迎關注,評論與留言,咱們一起交流!
小濤的農村生活
2020.6.11 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