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策》中記錄了一個很有意思的典故叫做「曾參殺人」,曾參是孔子的弟子,他並沒有殺人,但有個和他同名同姓的人殺了人,結果旁人都以為是他幹的,真可謂「人在家中坐,鍋從天上來」。可見同名同姓這種事,有時候真會鬧出一些麻煩。
中國姓氏數量眾多,根據《中國姓氏大辭典》顯示,古往今來,光漢文資料記錄的單姓就至少有6931個,複姓達9012個,此外還有多字姓,足足9個字的姓氏都有,除了熱門的「趙錢孫李周吳鄭王」等大姓外,冷門的、已消失的姓氏也不少。
只是姓氏再多,漢字再多,也架不住人口多、取名選擇有限,所以古往今來重名的情況很常見。古人講究宗族血緣傳承,沒碰到特殊情況(比如家族遭到威脅)通常「行不更名,坐不改姓」,但現代社會就不一樣了,追求個性的父母們,紛紛給孩子取一些獨特的名字甚至改獨特姓氏。
筆者曾看到不少網友分享自己身邊的實例:多年前《還珠格格》熱播,因此有父母為孩子取姓為「格」,小名「格格」;此外還有因為口音和登記馬虎問題而導致原本姓「譚」的人身份證上姓「唐」的情況。類似與姓氏相關的無釐頭事件不少,但都沒有武漢一位學生自創的姓氏來得讓人捧腹。
武漢科技大學國際學院機械工程學院的一名學生,因為父母為他自創了霸氣姓氏「春秋」而在網上走紅。「春秋」原本指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這段歷史時期,也就是東周前半段,除此之外,「春秋」還是諸子百家書名,有《晏子春秋》、《呂氏春秋》等。
所以,「春秋」兩個字本身一聽就給人歷史沉澱感,更讓人哭笑不得的是,這名男學生的全名竟然叫「春秋戰國」,真正將歷史階段當成了名字用。《百家姓》裡並沒有「春秋」這個複姓,這名男生接受採訪時介紹說,自己的姓氏是全國範圍內獨一無二的,可以保證不重名。
至於取「春秋」為姓,是否因為他的父親或母親姓「春」?並非如此,他的父親姓劉,母親姓李,取這個姓是因為劉父特別喜歡研究歷史,最初給兒子取名「劉戰國」,後來嫌這個名字不夠完整,才改成了「春秋戰國」,於是這個全新的姓氏就誕生了。
當然這名學生的情況是個例,「春秋戰國」這個名字能夠上戶口、作為正式姓名使用,也是因為他出生時我國對姓氏的管理還沒有如今嚴格,按照當下的立法解釋,這種隨意造姓的行為會影響社會管理效率,不予支持,只是出於「法不溯及既往原則」,其名字可以繼續使用。
不得不說,「春秋戰國」這個名字比「王者榮耀」更霸氣,大大降低了重名率,如果這名學生將「春秋」姓氏繼續傳下去,恐怕將來真會產生一支全新的姓氏族群,但有律師表示,依照當下的規定,此類姓氏,子孫是不能延續的。凡事有利也有弊,在正經事上追求個性,免不了在生活中遇到更多的麻煩,「春秋戰國」便經常被人當成假名,這讓他感到苦惱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