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市場監管局公布14起疫情防控期間價格違法典型案件

2020-12-22 環球網

中新網烏魯木齊1月30日電 (陶拴科 李玄彬)30日,新疆市場監管局公布疫情防控期間查辦的14起典型案件。

連日來,該局重點對口罩、電子體溫計、消毒殺菌用品等防疫產品進行了監督檢查,查處了一批哄抬物價、假冒「三無」產品、虛假宣傳、非法途徑採購銷售、不明碼標價等違法案件,有效維護了疫情防控期間的市場秩序。

案例1:1月28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執法稽查局在檢查中發現,烏魯木齊紅山路某藥店藥品合格區域內放有過期藥品及無任何標示和採購票據的中藥飲片,同時存在部分藥品未明碼標價、違規銷售處方藥品等違法行為。執法人員人員立即查封了過期及無法提供票據的中藥飲片和中成藥,並對該店營業人員進行了批評教育,同時要求該店立即整改,確保疫情防控期間藥品質量安全,相關違法行為已立案查處,並將從重從快對該藥店作出行政處罰。

案例2:1月26日,烏魯木齊市市場監管局執法檢查中發現,烏魯木齊市某大藥房(青年路店)銷售的醫用隔離面罩由13.5元/包漲價至以23元/包,摺疊式防顆粒物呼吸器KN95進貨43個,由18元/個漲價至29元/個,從烏魯木齊某醫療器械有限公司進N95口罩50個,由15元/個漲價至25元/個銷售,除去合理成本及合理支出當事人獲利969.40元。當事人行為涉嫌哄抬價格,烏魯木齊市市場監管局已對此立案調查,將於近期作出行政處罰決定。

案例3:1月23日,和田市新疆某商貿有限公司(西域之星東正大藥房)銷售普通一次性口罩由2元/個漲價至4元/個,且上述臨時漲價行為也均未明碼標價。對該藥房未標價銷售和隨意漲價的行為,和田地區市場監管局下發了提醒告誡書,責令該藥房按原來價格銷售,同時依法立案嚴厲查處。

案例4:1月26日,哈密市市場監管局根據群眾舉報,對伊州區盼旺美好生活超市進行檢查,發現伊州區盼旺美好生活超市1月26日按30元/包銷售的一次性醫用口罩(10片/包),且不能提供進貨數量和進價。當事人行為構成哄抬價格違法行為。哈密市市場監管局立即責令當事人整改,並以簡易程序當場作出行政處罰。

案例5:1月25日,哈密市市場監管局在日常監督檢查中發現,哈密市天山西路便民商店1月25日按25元/只銷售3M9001口罩,並且不能提供進貨數量和進貨價格。對上述高價銷售口罩的違法行為,哈密市市場監管局已依法立案,並當場作出行政處罰。

案例6:1月24日,阿勒泰市市場監管局接群眾投訴,投訴對阿勒泰市某文體用品店高價銷售口罩一事開展執法檢查。經查,該文體用品店以進貨價偏高、物流價高為理由高價銷售口罩,一個3M牌KN90口罩銷售價30-40元不等,存在不明碼標價、哄抬價格的違法行為,檢查人員及時規範文體用品店價格行為,依法擬對其作出從重罰款的行政處罰。

案例7:1月28日,巴州市場監督管理局接群眾投訴,庫爾勒市某醫藥有限責任公司高價銷售口罩,醫用乙醇。經查,該醫藥有限責任公司從2020年1月23日開始將店內100ml裝醫用乙醇75%,價格抬高150%向消費者出售,根據調取的銷售記錄顯示,2020年1月20日該商品銷售價格為2元/瓶,進貨價為1.58元/瓶,2020年1月23日該商品銷售價格為5元/瓶,進貨價為1.58元/瓶,進貨價格不變的情況下擅自哄抬價格;該醫藥有限責任公司從2020年1月23日將店內編碼為綠健防護口罩(成人)9880,價格抬高121%向消費者出售,2020年1月21日該商品銷售價格為18元/盒,進貨價為8元/盒,2020年1月23日該商品銷售價格為39.8元/盒,進貨價為8元/盒,進貨價格不變的情況下擅自哄抬價格。根據當事人涉嫌上述違法行為,巴州市場監管局依法予以立案,將從重從快作出行政處罰。

案例8:1月27日,布爾津縣市場監管局接群眾投訴,對布爾津縣某化妝品店銷售口罩過程中未進行明碼標價,經查,該化妝品店銷售的百家安牌防霾口罩,未對該口罩進行明碼標價。當事人行為涉嫌哄抬價格,布爾津縣市場監管局已對此立案調查,將於近期作出行政處罰決定。

案例9:1月27日,烏魯木齊市市場監管局執法人員在對奇臺路醫療器械企業監督檢查時發現張某將非法購進的假冒3M口罩放在汽車後備箱中,並私底下向別人以35元/只的價格兜售口罩,現場發現當事人假冒3M口罩近300個,執法人員依據相關法律對當事人現場的3M口罩依法扣押並立案查處。

案例10:1月27日,市場監管執法人員對烏魯木齊市某商貿有限公司進行現場檢查,從櫃檯上發現44隻包裝無任何標示的口罩。目前,執法人員對當事人現場的三無口罩依法實施扣押並將從重從快對該超市作出行政處罰。

案例11:1月28日,克拉瑪依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執法人員在檢查時發現有人通過微信宣傳本地批發市場正在銷售3MKN90口罩,為保護消費者身心健康,執法人員迅速對銷售3MKN90口罩的勞保用品店進行檢查,發現其現場銷售的3MKN90口罩包裝粗糙,字跡模糊,經初步判斷為涉嫌侵權假冒的3M口罩,現場對剩餘的12支予以查扣,目前對查扣的上述口罩進行送檢。待鑑定結果出具後,將嚴格依法依規處理。

案例12:1月26日,福海縣市場監管局在檢查中發現,某孕嬰童名品廣場,貨架擺放有紅外線電子體溫計,共計12個,均屬於二類醫療器械。福海縣市場監管局對福海縣愛博孕嬰童名品廣場未取得二類醫療器械備案憑證銷售醫療器械的行為下發了責令改正通知書。

案例13:1月26日,阿勒泰市市場監管局接群眾投訴,反映阿勒泰市團結路某便利店銷售口罩,其銷售的口罩外包裝上部分表述誇張,數據缺乏證據證明。經查,該店於當日開始銷售遼寧某銷售商銷售的口罩,口罩外包裝上標註了「CCTV央視展播品牌」、對五種細菌的抑制率及除氨率大於99%,濾甲醛率大於98%,濾硫化氫率為100%的相關表述,且銷售人員暫時無法提供相關證明材料。阿勒泰市市場監管局當場對該批口罩進行了扣押,同時依法予以立案嚴厲查處。

案例14:1月26日,阿克蘇地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接群眾投訴,阿克蘇市教育路某藥店銷售口罩懷疑存在質量問題。執法人員立即對該藥店開展執法檢查,檢查時該藥店正在銷售口罩,從檢查情況看,該藥店銷售的是河南某醫療器械廠家生產的醫用口罩,醫用口罩包裝袋上有註冊證號,藥店提供了口罩合格證,但該藥店提供不出進貨查驗記錄。經查,該藥店從一家食品商行購進該批醫用口罩。執法人員依據《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的規定對未銷售的醫用口罩進行了扣押。目前,此案正進一步調查處理中。

相關焦點

  • 河北公布第六批疫情防控期間違法典型案件
    2月3日,河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公布第六批疫情防控期間違法典型案件。消費者如發現市場監管領域違法違規問題,請撥打12315投訴舉報,各級市場監管部門將從嚴從快查處。此外,河北3市公布疫情防控期間違法典型案例↓↓↓邯鄲
  • 河南公布疫情防控期間首批價格違法典型案件
    中國質量新聞網訊(陸詩秦 記者孫中傑)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河南省各級市場監管部門對疫情防控期間哄抬價格、價格欺詐等違法行為堅決予以打擊。2月12日,河南省市場監管局公布了全省第一批疫情防控相關商品價格違法典型案例。
  • 河北省市場監管局公布第二批疫情防控期間違法典型案件
    河北新聞網訊(張欣媛)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河北省各級市場監管部門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和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持續加大市場監管領域的執法工作力度,重點對哄抬物價、未明碼標價、虛假宣傳等違法行為進行及時查處和從嚴打擊,查辦了一批案件,遏制了違法行為,維護了市場秩序。
  • 官方公布一批疫情防控期間價格違法案件 紹興大潤發將被罰100萬
    來源:市場監管總局市場監管總局公布一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價格違法典型案件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市場監管總局迅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堅決貫徹落實中央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的決策部署
  • 成都青白江區市場監管局通報9起影響疫情防控的典型案件
    紅星新聞記者今日(11日)獲悉,自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以來,成都青白江區市場監管局立足職能,從快從嚴從重查處了30件口罩等防疫用品制假售假、不明碼標價、哄抬防疫用品價格等影響疫情防控的違法行為,扣押違法口罩16萬餘只,擬處罰金50餘萬元。
  • 揚州市市場監管局公布第六批疫情防控期間違法案例
    通訊員 江萍 揚州發布記者 居小春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發生以來,揚州市各級市場監管部門堅決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和省市場監管局疫情防控工作部署,迅速行動、主動出擊,從嚴從快查辦一批製售假冒偽劣防疫用品、不按規定明碼標價等違法案件,嚴厲打擊了部分經營者的不法行為
  • 上海市市場監管局集中通報疫情防控期間第四批違法典型案例
    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疫情發生以來,上海市場監管部門以「戰時狀態」落實各項疫情防控工作,進一步加大重點商品價格以及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力度,從嚴從快查處疫情防控相關違法行為,努力確保各類防疫用品和居民生活必需品價格穩定、質量安全、供應不斷,切實維護市場有序。現向社會集中通報第四批違法典型案例。
  • 重慶市市場監管局曝光銷售「三無」口罩等十起典型違法案件
    1月31日,重慶市市場監管局在官網上發布了防控疫情期間重慶市場監管部門查辦的典型違法案件。據悉,重慶市場監管局認真落實市防控工作領導小組安排部署,紮實做好疫情防控各項工作。在當地黨委、政府和市局的領導、指導下,各區縣市場監管部門依法快查快處了一批違法案件,全力穩定和規範市場秩序。
  • 市場監管總局曝光六起價格違法典型案件 涉及疫情防控用品和民生商品
    工人日報客戶端3月4日電 今天,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公開曝光一批有關疫情防控用品和民生商品價格違法典型案例。持續加大防疫用品、民生商品價格監管力度,從嚴從重從快查處哄抬價格、不按規定明碼標價等價格違法行為。
  • 甘肅省市場監管局通報第四批價格違法典型案件
    #戰疫甘肅市場監管在行動#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甘肅省市場監管部門加強口罩、消毒殺菌用品、抗病毒藥品等防疫用品及糧油肉菜等生活必需品市場價格監管,從快從嚴從重查辦和處置了一批哄抬價格、不明碼標價等價格違法案件,有效遏制和杜絕價格違法行為的發生。
  • 借疫情營銷的廣告違法了 遼寧公布6起典型案例
    (原標題:借疫情營銷 你的廣告違法了!遼寧公布6起典型案例)在全國人民齊心抗疫的時候,遼寧省瀋陽市萬家康大藥房迎春北街店出現「萬家康大藥房對抗冠狀病毒首選」廣告語、大連喜士多打廣告稱洗滌粉「打贏新型冠狀病毒」、丹東康達中醫院在朋友圈宣傳 「準備預防新冠等肺炎的小藥方」,這些商家利用疫情蹭熱度,藉機發布虛假違法廣告推銷商品。
  • 省市場監管局曝光十大典型案例
    本報太原4月30日訊(記者郝薇)4月30日,省市場監管局召開新聞發布會,向社會公布今年以來查處的與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密切相關的十大典型案例。這些案例涵蓋了製售假冒偽劣防護用品、違規野生動物交易、虛假廣告宣傳、無證食品生產、惡意註冊商標、哄抬物價、侵犯智慧財產權等市場監管的相關領域,具有較強的典型意義。  據了解,今年以來,省市場監管局堅決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各項決策部署,積極發揮市場監管職能優勢,從嚴、從重、從快查處了一批假冒偽劣和價格違法案件,為復工復產、復商復市營造了健康有序的市場環境。
  • 十堰查處5起價格違法案件
    周立新介紹,疫情防控期間,十堰市市場監管部門重點加大對與人民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肉蛋奶、米麵油、蔬菜、水果等日常消費品監管執法力度,重點查處銷售以普通口罩冒充醫用口罩、「三無」產品、無中文標識防疫產品、以次充好、銷售假冒偽劣等違法行為。
  • 河北點名曝光第十批疫情防控期間違法典型案件
    人民網石家莊2月7日電 (付兆颯)唐山某醫療器械公司銷售侵犯註冊商標專用權的一次性醫用口罩,涉案貨值金額高達56萬元;石家莊市一黑窩點製售假冒3M口罩,現場查獲3M口罩4.4萬餘個……7日,河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點名曝光了第十批疫情防控期間違法典型案件。
  • 河北衡水市市場監管局公布第三批違法典型案件
    河北新聞網訊(河北日報記者焦磊)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衡水市各級市場監管部門持續加大市場監管領域的執法工作力度,重點對哄抬物價、虛假宣傳、假冒偽劣等違法行為進行及時查處和從嚴打擊,遏制了違法行為,維護了市場秩序。2月13日,衡水市場監管局公布了第三批典型案例。
  • 浙江省市場監管局公布第四批疫情防控...
    都市快報訊 疫情防控期間,浙江省市場監管系統圍繞防疫用品、食品等日用品,強化價格監管監察,依法從嚴從快查處價格違法行為。今天,省市場監管局公布第四批疫情防控價格違法案件。該口罩從城區某百貨批發部進貨,進貨價格為每盒7元,銷售價格為每盒100元。該行為涉嫌構成哄抬價格的違法行為,現已被立案調查。案例31月3日上午,根據舉報,樂清市市場監管局執法人員依法對城東街道產業功能區永和二路1號樂清市沁心泉商貿有限公司進行檢查。
  • 中衛市市場監管局嚴厲打擊哄抬口罩等涉疫商品價格行為
    近期,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影響,部分與預防疫情相關的口罩等商品出現價格上漲和脫銷等情況,給群眾生活和疫情防控造成影響。對此市市場監管局高度重視並快速反應,立即組織執法人員全面開展疫情防治期間的價格監督檢查。一是高度重視,周密安排部署。
  • 湖南省市場監管局發布疫情防控執法第六批典型案例
    湖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為配合疫情防控,湖南全省市場監管稽查執法人員嚴格執法、主動出擊、毫不懈怠依法嚴厲打擊疫情防護用品(口罩)生產銷售和野生動物違規交易等違法行為,從重、從快查處了一批案件,為維護社會經濟秩序持續穩定發揮了積極作用。
  • 3M口罩每個賣40元 陝西曝光一批價格違法典型案件
    陝西省市場監督管理局曝光一批價格違法典型案件。西部網訊(記者 張棋 通訊員 辛軒)2月1日,記者從陝西省巿場監管局了解到,自疫情發生以來,陝西省各級市場監管部門加強了對轄區內醫療防控物資和民生重要商品的價格監督檢查,從嚴從快查處價格違法行為,近日,省市場監管局公開曝光了十起涉嫌哄抬價格、不按規定明碼標價的典型案件。
  • 阜陽市公布6起非法製售口罩等個人防護用品違法典型案例
    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近日,阜陽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公布疫情防控期間第一批非法製售假冒偽劣口罩等個人防護用品違法典型案例。案例1:阜陽市市場監管局查處閆某涉嫌銷售「三無」酒精案2020年2月7日上午,阜陽市市場監管局執法人員對上級轉辦函的案件線索進行核查,在阜陽城南查獲閆某涉嫌銷售的用塑料桶裝的無任何標識標註的酒精35桶(2.5L/桶);執法人員深挖案源,在阜陽經開區一儲存倉庫內查獲酒精302桶。據當事人供述,該「三無」酒精系從外地購進,然後以微信方式進行網上聯繫銷售,獲取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