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由南京市委宣傳部、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南京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指導,南京市文學之都促進會和南京市文化投資控股集團聯合主辦的南京小劇場內容創作論壇在大華大戲院群劇場舉行。
本次論壇以「寧好大華」為主題,以「南京城」「大戲院」「小劇場」為關鍵詞,圍繞小劇場的內容創作和市場開發進行探討。據悉,本次活動適逢南京市話劇團建團六十周年,得到南京三十多家高校及民間的劇社、劇團的關注和響應。
「南京就像是一個戲劇文化的『大碼頭』,劇院就像是碼頭的『泊位』。一旦碼頭有了魅力,不論大船還是小船,都願意停泊在碼頭的泊位裡」,南京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紀增龍表示,如何將小劇場的建設與城市更新相融合,發揮小劇場空間更緊密的互動性;如何發揮小劇場投資成本相對較少、劇目內容更加靈活多樣的特點進行藝術探索,打造藝術精品;如何基於小劇場的業態形成創、演、觀、評的良性互動機制,培養出一批年輕的戲劇從業人員,形成南京厚度等都是亟待研究的課題。
戲劇融合了文本、動作、舞臺、音樂等元素,通過為演員和觀眾提供現場互動體驗,散發出獨特的藝術魅力。南京文化投資控股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潘谷平表示,文投集團將依託南京優質的文化氛圍,開啟2021年的「411」計劃,即4個演出季、1個小劇場內容的孵化培育基金以及1個以小劇場體驗為內核的文化綜合體。據了解,潘谷平提及的4個演出季將分別面向全國戲劇戲曲名家、南京高校學生、南京演藝集團以及經典小劇場劇目發出邀請,為南京的城市文化生活增添活力。
以「電影+小劇場」模式載體的大華大戲院·群劇場將聚焦優質小劇場戲劇文學作品,點亮南京的城市文化和商圈中心。北京京劇院編劇、導演、製片人李卓群表示,戲曲是視聽的藝術,小劇場的舞臺則更講究品質。小劇場切入點的小、立意和導演手法的深,舞臺呈現的驚豔,都展示了美學代表性的戲曲創作。
創作生產優秀作品是文藝工作的中心環節。據介紹,近年來,南京市持續加大精品創作的組織和扶持力度,2018年首次設立南京藝術基金,每年投入3000萬元資金用於資助體制內外創作,這也鼓勵和推動了小劇場的內容創作。
在活動中,上海戲劇學院導演系教授、國家一級導演李建平以小劇場話劇創作中的「糾結」為題展開主旨發言。李建平表示,舞臺劇,尤其是小劇場戲劇表現的人和事越小,觀眾就越有認同感。南京是一座充滿詩意和悲情的城市,南京的小劇場話劇可以從大劇場主動放棄的家庭生活和個人感情入手去表現人人都會遇到的糟心事、尷尬事和窘迫事等。
小劇場戲劇能夠在思想層面、審美層面,甚至一些樣式的探索層面帶來多樣化的思考。小劇場戲劇以與傳統戲劇不同的展現方式,能夠給思想以更大的衝擊。南京藍色天際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創始人、總經理吳瑋瑋表示,小劇場具有場地形態靈活、演員與觀眾的互動性強、投資成本較小、劇目內容多樣化以及易於鍛鍊培養新人等特點。在小劇場空間探討小劇場的內容創作,恰好體現了小劇場藝術常常最吸引之處——內容和形式的協調統一。
隨著形式多樣的小劇場空間的湧現,依託靈活的劇本創作孵化方式、精細化分工和專業化運營,更多年輕人創作的戲劇會逐漸進入劇場,面向觀眾,持續賦能城市文化的創新發展。(戚軒瑜 何馨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