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從出生開始,就要服從生物規律。人體生物規律包含人體機能的周期性波動、人的情緒與精力的周期性起伏、人的生理與心理狀態的規律性變化等等。我們可以將生物規律想像為人體從主動到被動、從高峰到低谷、從興奮到安靜,在各種狀態之間頻繁轉換的過程。然後再讓我們看一看人體內在節律的變化,對睡——醒又有哪些影響。
舉個例子,當我們注意力轉移到呼吸上時。會發現呼氣與吸氣動作舒緩安靜。這便是人體生物規律之一——呼吸規律。脈搏作為心肌運動的外在表現,同樣也有自己的規律。可以說,我們人體的每頂機能都在嚴格按照一定的規律運轉。如果人的各種生物規律協調,找們稱之為「同步」,反之,我們則稱為「失調」。
當你平心靜氣地體會自己的呼吸時,你的呼吸頻率很可能就會慢下來,因為這時你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呼吸上,你就會不由自主地安靜下來。而一旦你的身體開始運動,呼吸節奏就會立刻發生變化,因為它必須與新的身體狀態相適應。通過呼吸頻率加快和呼吸幅度加深,人體可以獲得更充分的氧氣,以滿足人體所需,因為人體在運動時,比靜止時需要更多的能量。當我們跑步時,呼吸速度會變得更快,氣體交換量進一步增加。人體的許多生物機能在適應外部環境方面表現得極為敏感和活躍。
人的從睡到醒的規律一般以24小時為周期,稱之為「晝夜規律」。晝夜規律的存在並不是偶然的,它是哺乳動物為了與地球24小時自轉周期保持同步,經過一個漫長的適應過程,最終形成的結果。
人類的祖先出於自身安全考慮,選擇將夜晚作為睡眠時間。我們延續了祖先的這「發明」,當夜晚降臨時,大部分人停下手中的工作,躲進安全的「穴」。和所有恆溫動物一樣,在睡覺時,我們需要適宜的溫度,另外還需要內心的安全感。
因此,「晝夜規律」對我們來說,仿佛是一棵常青樹,一首耳熟能詳的樂曲,因為我們每個人每一天都能夠清斷地聽到這首樂曲在我們的身體內部奏響。對我們來說,這些節奏自然而熟悉,因為我們每天的作息規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都是依照它來進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