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臺灣│「挖山」不止的民進黨

2020-12-18 看看新聞Knews

「去中國化」是臺灣島內民進黨蔡英文當局的重大「臺獨」戰略。從李登輝、陳水扁開始,「臺獨」們從教科書入手,逐漸地把「臺灣史」與中國史割斷開來,直至蔡英文手上終於集大成,把中國史併入了「東亞史」,大陸成為了與東亞各國一樣的「外國」。現在,島內年青人都成了蔡英文嘴裡所謂的「天然獨」,就是「臺獨」教科書餵出來的。

然而,中華文化綿延五千年,它就象一座被世人仰望的高山,哪裡是你想去就去得了的,這不,臺北故宮就是這座高山中的一個山峰。

2016年,民進黨再次在島內執政。蔡英文甫一上臺,即在島內推動「轉型正義」。所謂的「轉型正義」一是要消滅中國國民黨,一個就是要在文化上、歷史上「去中國化」。蔡英文當局通過「黨產委員會」清算國民黨「黨產」,把「親藍」團體打成國民黨「附隨組織」,國民黨從此奄奄一息。在「去中國化」上,蔡英文將李登輝陳水扁的「脫中」手段發揚光大,一方面徹底修改教科書,從歷史教學上斬斷兩岸連接。一方面就是在社會文化符號上消除中國的印記。於是,有了孔子不再是「至聖先師」的「去孔」,有了降格祭祀鄭成功的「去鄭」,有了不再面對孫中山宣誓的「去孫」,有了消滅「威權」遺蹟的「去蔣」,象徵「兩岸同出一脈」的遙祭黃帝陵更不會進行了,甚至,連臺灣大學校園裡紀念校長傅斯年的「傅鍾」都欲除之而後快,更腦殘的是,「臺獨」分子竟然要把「古今中外」改為「古今『臺』外」,民進黨蔡英文當局「去中國化」的決心可見一斑。

正當民進黨「蔡英文們」在「去中國化」路上跑得歡的時候,突然一座中國文化的山峰擋住了他們的去路。這個山峰就是臺北故宮博物院。

那些搞「去中國化」的「臺獨」們突然發現,那個聳立在臺北外雙溪的臺北故宮,那個全臺灣人引以為傲的文化寶藏,那個全世界遊客都要去看的「打卡」聖地,它裡面的70萬件唐宋書畫、元明瓷片、文物文獻都在打臉民進黨蔡英文的「去中國化」醜行。臺北故宮的每一個展覽、每一個展廳、每一件文物以及它們的文化意涵,既展示著中華文化之山的巍峨,又明確地告訴世人,兩岸一脈、系出同源,「臺獨」搞了那麼多的「去」,只是在這座文化大山腳下挖了幾鍬土而已。於是,為了「臺獨」大業,民進黨蔡英文當局下決心要搬走臺北故宮這個中國文化山峰,可謂是狠招迭出,鍬鍬見血。

2018年,臺北故宮傳出,2020年起將閉館整修三年,館藏文物南移至位於嘉義縣的「故宮南院」。臺灣媒體曝出,當局有意籍這次搬遷,將臺北故宮文物分南北中三地展出,臺北故宮最精華的器物與書畫典藏移至臺中,命名為「東方書畫美術館」與「東方工藝美術館」,北院定位為「東方文書館」,展示原臺北故宮圖書文獻處的文物。這樣,沿襲於大陸的「故宮」名號就自然瓦解。在各界的強烈質疑聲中,當時的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陳其南出面否認有這個計劃。但就前幾天,臺灣媒體又爆出,民進黨蔡英文當局又要將「臺北故宮博物院」改名為「華廈博物館」,並在組織序列上由當局行政機構直屬的二級單位,降格由文化部門管理的三級單位。明眼人都看出,民進黨當局對臺北故宮的「改名」、「降格」,玩的還是「去中國化」的套路,「改名」就是想通過去掉「故宮」這個強烈的文化符號,降低館藏文物與大陸的連接度,「降格」就是想通過貶低臺北故宮在行政序列中的層級,來削弱它在文化上的正統地位,讓臺灣人慢慢地認定臺北故宮只是與其它場館一樣的博物館而已,在不聲不響中把臺北故宮這座中國文化山峰挖掉。

民進黨蔡英文當局在「去中國化」上「挖山」不止,這是它們的「臺獨」本性決定的,也是我們意料之中的事。有朝一日,「臺獨」們真的把臺北故宮改名了,或者是把臺北故宮的文物分散到其它博物館了,也不是不可能的事。只是中國文化之山既有象臺北故宮博物院這樣有形的山峰,更有融進包括臺灣人民在內的中國人血脈之中的無形高峰,你能給臺北故宮改名甚至搬走文物,但是,十四億顆反對「臺獨」的熱血定將你們沸騰為歷史的塵埃。

民進黨「蔡英文們」,收回你們伸向臺北故宮的髒手。兩岸必將統一,讓臺北故宮的文物典藏牽起兩岸的溫情,對你們有好處!

(特約作者:且十、專欄主編:安樂)

相關焦點

  • 民進黨挖國民黨牆腳,為何都從臺東縣下重手?
    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提名「監察院」正副負責人,將由前高雄市長陳菊、前臺東縣長黃健庭「綠藍配」出任,其中國民黨籍的黃健庭「投奔」蔡當局成為黑馬,投下震撼彈,連帶也讓國民黨掀起動蕩。其實「國民黨籍臺東縣長」卸任後到民進黨當局當官,黃健庭非第一人,先前已有陳建年之例。
  • 民進黨「黑歷史」又被挖出來!陳菊之後,蔡英文反美牛影片也曝光
    先是AIT發聲明,指政治人物(盧秀燕)在臺灣消費者間散播不實資訊,並引發毫無根據的焦慮,對所有人都是無益的。接著,民進黨當局行政機構秘書長李孟諺批評盧秀燕搞「政治突襲」,有失所謂「外交禮儀」造成國際友人對臺灣的不信任;然後,民進黨發言人謝佩芬也用「霸王硬上弓」、「設局」等用語批評國民黨。
  • 掏空臺灣?民進黨為入世衛花了多少冤枉錢
    (圖片來源:網絡)臺灣民進黨當局這次為了炒作加入世衛,確實是下了血本。僅僅明面上報導能看見的,估計就花費不少。例如,在島內民眾還在排隊買口罩時,民進黨當局不僅一次宣布捐給歐美一千萬隻口罩,還每周向美國提供十萬隻,另外,有民意代表還查出,臺灣高達7600萬個口罩去向不明,不知被民進黨當局弄去了哪裡。
  • 民進黨突襲送「驚喜」,臺灣人被「坑慘」了
    據悉,新的一年,臺灣民眾的健保費用悄悄地上漲了不少,對此臺灣媒體痛批民進黨當局的所作所為,稱這是為民進黨當局的政治考量,增加民眾的經濟負擔。 長假前夕偷漲價 據報導,民進黨這次上調民眾健保費用的對外宣布時間,選擇在元旦長假前夕,許多民眾因為忙於跨年過節,忽略了對這種公共議題的關注,等到發現時,民進黨當局的突襲已經成功了。
  • 民進黨出新規,瘦肉精豬肉,臺灣人必須吃?
    臺當局行政主管機構宣稱這些自治條例中有關瘦肉精的規定,違背了民進黨當局的有關「法律規定」,是不合法的。對此,有臺灣島內的民間組織痛斥,民進黨當局完全不顧臺灣民眾的食品安全,對美國政府阿諛奉承,在臺灣島內對持有不同政見的人士進行打壓。
  • 港臺腔:民進黨吹噓經濟政績,臺灣民眾:what?!
    來源:海外網臺灣對大陸出口依存度(圖源:臺媒)臺灣「主計總處」日前發布最新預測,臺灣人均GDP在2021年首度衝破3萬美元,突破「發達社會」門檻。民進黨當局據此宣揚「執政有成」,綠營政客大肆吹噓說「這一切都要歸功於蔡英文過去4年在拼經濟上的政績」。
  • 民進黨「中華民國臺灣」的幻術
    以近期發展,其實已無太多懸念,2020世界衛生大會(WHA)訂5月17至21日在瑞士日內瓦舉行,民進黨當局最近一系列抗疫國際宣傳、捐贈口罩,意在衝破封鎖尋求國際支持重返WHA觀察員,520也幾乎定調繼續與大陸對抗。打出「中華民國臺灣」這招主要是對內,把在野黨框住,將國民黨、臺灣民眾黨等都一起綁上與大陸對抗的火戰車。
  • 民進黨當局新版「護照」放大「臺灣」 臺網友批:了無新意
    (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中國臺灣網9月3日訊 民進黨當局又搞「去中國化」小動作!綜合臺灣《聯合報》、《中國時報》報導,臺當局行政主管部門2日公布所謂臺灣新版「護照」封面設計,為了強化所謂「臺灣元素」及「辨識性」,將封面上的英文「TAIWAN」字樣放大、字體也加粗,預計明年1月發行。此事引發島內各界爭議,臺灣網友批評「了無新意,空空洞洞」。
  • 民進黨還「嘴硬」,臺灣人「慌了」
    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地區)並沒有在RCEP的範圍中。RCEP早在2012年就已經啟動磋商,如今終於有了結果。經濟界的相關人士認為,由於臺灣(地區)被排除在外,臺灣石化、紡織、汽車等五大產業將會受到影響。而王美花,臺灣「經濟部門」負責人,面對媒體的採訪時表示,RCEP對臺灣(地區)與東協國家的合作並不會產生很大的影響。
  • 家族政治不止民進黨有?蔡正元解讀臺灣政治家族化的利與弊
    事實上臺灣政壇各家族勢力盤根錯節,像蘇貞昌、蘇嘉全,這種被質疑「蘇家天下」的事情屢屢上演,那麼臺灣「世襲政治」的現象到底有多普遍?這種政治家族化又有什麼樣的負面影響?蔡正元:其實客觀來講,臺灣的政治家族化的現象是其來有自,它不是一天兩天,也不完全是民進黨的狀況才會有,國民黨以前也經常發生。只不過因為最近民進黨當權,它的家族化現象會比較凸顯。在臺灣社會裡面,早就形成這種很特殊的家族政治文化,那是自然生成的,那不是刻意的。
  • 臺灣「趕上」發達國家?民進黨:歸功於蔡英文
    導讀:據臺統計部門預測,2021年,臺灣人均GDP會突破3萬美元,與發達國家的水平相當。此消息一出,立即遭到臺灣民眾的質疑,有網民指出如果數據在上漲,為什麼錢包卻愈發瘦小。由此可見,臺灣民眾已經對民進黨的謊言免疫了。
  • 臺灣終於「出頭」了?民進黨陷入亢奮
    最近一則消息引爆了臺灣島內,從民進黨高層到島內各大媒體無一不紛紛轉載。這個消息就是法國《重點周刊》發布了一期有關臺灣地區的周刊,將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提升到了與法國總統馬克龍、美國候任總統拜登等歐美大國領袖相同的地位,冠以了「未來誰將主宰世界」的標題。這期周刊發出之後 ,立刻被島內媒體轉發,引發了島內各方的廣泛關注,民進黨更是陷入了亢奮狀態,臺灣終於「出頭了」?
  • 寧願臺灣民眾餓肚子,民進黨也要打腫臉充胖子
    繼「口罩外交」後,民進黨當局又要打腫臉充胖子,開展「稻米外交」了。這個時候,民進黨當局卻要拿著糧食去「援外」,一旦國際貿易的供應鏈出狀況,臺灣的糧食供應就會出問題;而當進口糧食減少時,必然會影響市場供應,引起價格波動,而倒黴的還是臺灣民眾。陳吉仲居然還大言不慚地認為,臺灣的「口罩外交」廣受世界「好評」後,接著「稻米外交」將會讓臺灣再次被世界看見。
  • 民進黨對「二・二八事件」的符號建構撕裂臺灣
    國民黨李登輝時期之後,對於綠營扣上的「二二八原罪說」不斷妥協退讓,面對民進黨的步步緊逼推行「去蔣化」,國民黨逐步喪失話語權。「二・二八」符號通過民進黨的建構已對臺灣社會產生諸多不利影響,將直接衝擊未來兩岸關係的長遠發展。 「二・二八事件」已過去71年,作為臺灣社會一道醒目的歷史傷痕,每年的「二・二八和平紀念日」都會觸動臺灣人民的敏感神經。
  • 臺灣最好的出路是什麼?臺專家:民進黨最好還是別幻想了
    編輯:枯木從2016年5月的夏天以來,兩岸關係發生了嚴重的動蕩和不安,這些問題和責任全在於民進黨當局沒有從臺灣島內民眾的利益考慮而僅僅為了自己的一點私利,而不斷的謀求不可能實現的"臺獨"所以這就使得最近兩岸的交流和往來出現了許多問題
  • 川普突襲臺灣?民進黨當局急了
    編輯:虎威軍校對:查爾斯近日有日本媒體爆料,川普為了鞏固國家政權,避免解放軍在美國大選月對臺灣發起衝突,會選擇以突襲的方式前往臺灣,並恢復與臺灣的「建交」關係。臺灣多家知名媒體也轉載了該篇文章,並在島內大肆宣揚。如果這則報導屬實,那本就緊張的臺海問題,可能真的會爆發進一步的衝突。
  • 臺灣掀起「罷免潮」|韓國瑜|議員|聯署|鳳山區|臺灣|民進黨
    於是針對在「罷韓」中特別賣力的公眾人物報復性的罷免活動風起雲湧,此起彼落,匯成風潮,形成臺灣政壇一道奇特的新風景線。「罷捷」首當其衝罷免時代力量「議員」黃捷活動,早在今年2月份就已經發起,當時為了怕激起「罷韓」更加對立而暫停。「罷韓」通過後,「罷捷」即宣布再度重啟。鳳山清「捷」隊表示,才十天左右聯署書破2萬份。網喊捷報:光復鳳山!贊啦。
  • 民進黨撒錢買飛機,就能保臺灣「安全」?
    既然民進黨要擴大臺灣內需,對臺灣現在的經濟來說,只有百姓的需求有了滿足,內需才會不斷擴大。 民進黨只顧著買武器 然而民進黨並不顧民生,執意花重金購買軍事武器。所以對於目前臺灣的情況來說,到底是想顧及民生還是想買軍事武器,這就要看民進黨的取捨了。
  • 民進黨心虛,擔心臺灣民眾大陸化,切斷所有大陸劇
    但是,民進黨對於大陸影視劇避之不及。近日,民進黨下令徹查臺灣內部有線電視業者是否已經與大陸某平臺公司解除合作,只為確保大陸影視劇不會在臺灣出現。文娛節目成為民進黨眼中大陸統治臺灣的武器隨著網絡的發展,大陸某平臺的視頻播放軟體吸引了大量用戶,在網絡上有數十億的下載量,平臺上播放的影視劇也受到大眾喜愛。
  • 民進黨高調宣稱:現在全世界都重視臺灣
    近日於臺灣地區舉辦的一場研討會上,臺灣地區的「交通部長」林佳龍就高調的表示,現在的臺灣在國際上的重要程度在上升,相較於此前的「角落生物」,現在的「全世界都重視臺灣」。臺灣地區長期以來,在民進黨的領導執政之下,將臺灣與美國進行深度捆綁,並且與大陸方面進行對抗。這樣做的結果就是,臺灣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兩個經濟體之間的對抗中心,就像是風暴眼一般,隨時有可能因為些許偏差而被捲入暴風之中。林佳龍也指出,臺灣在這一次國際疫情的大環境下,仍然能夠實現經濟正增長,是一件相當難得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