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的破碎和重建(之一)——那位仁慈的救主(聖經人物)

2020-12-21 信仰的深情

01彼得與耶穌的關係——就與耶穌同住

彼得在海邊被安德烈帶到耶穌身邊,而後彼得跟隨了耶穌。耶穌作為三個核心成員,雅各、約翰和彼得。彼得作為耶穌的首席大弟子,是耶穌最親近的目擊證人。與耶穌同吃同住,耶穌所說的和所做的是彼得最熟悉的。看到耶穌所行的一切神跡,聽到耶穌所說的一切話,還有一切的比喻的解釋。

在登山變相山上,彼得親眼看見耶穌的威榮。彼得見到耶穌使拉撒路復活,看到使其他的死人復活。看到耶穌的變水為酒。看到耶穌在海面上行走,並且說夫子救我。彼得見到耶穌使魚群來到網裡,認出來耶穌是主,而且認出自己是個罪人。耶穌治好彼得嶽母的熱病。彼得經歷耶穌給他洗腳。彼得經歷耶穌客西馬尼園的耶穌的懇切禱告。

02 彼得的忠心——我們還歸從誰呢?

彼得被呼召以後,就撇下了所有的來跟隨耶穌。在眾人離開耶穌的時候,彼得說你有永生之道,我們還跟隨誰呢?彼得是第一個承認彼得是基督,是神的兒子。彼得說,十字架的事萬不能臨到你。彼得說,我願意為你捨命(約13:37)。「彼得說:「主啊,我就是同你下監,同你受死,也是甘心。(路22:33)」在被圍困的時候,彼得削掉了來追擊之人的一個耳朵。

03 彼得的宣告與主同死——我願意為你死

【路22】主又說:「西門,西門!撒但想要得著你們,好篩你們像篩麥子一樣。但我已經為你祈求,叫你不至於失了信心,你回頭以後,要堅固你的弟兄。」彼得說:「主啊,我就是同你下監,同你受死,也是甘心。」耶穌說:「彼得,我告訴你,今日雞還沒有叫,你要三次說不認得我。」

「【太26】那時,耶穌對他們說:「今夜,你們為我的緣故都要跌倒。因為經上記著說:『我要擊打牧人,羊就分散了。』但我復活以後,要在你們以先往加利利去。」彼得說:「眾人雖然為你的緣故跌倒,我卻永不跌倒。」耶穌說:「我實在告訴你:今夜雞叫以先,你要三次不認我。」彼得說:「我就是必須和你同死,也總不能不認你。」眾門徒都是這樣說。」

04彼得的跌倒——「我不認得這個人」

【太26:69】彼得在外面院子裡坐著,有一個使女前來說:「你素來也是同那加利利人耶穌一夥的。」彼得在眾人面前卻不承認,說:「我不知道你說的是什麼。」既出去,到了門口,又有一個使女看見他,就對那裡的人說:「這個人也是同拿撒勒人耶穌一夥的。」彼得又不承認,並且起誓說:「我不認得那個人。」過了不多的時候,旁邊站著的人前來對彼得說:「你真是他們一黨的,你的口音把你露出來了。」彼得就發咒起誓地說:「我不認得那個人。」立時,雞就叫了。彼得想起耶穌所說的話:「雞叫以先,你要三次不認我。」他就出去痛哭。

05彼得的心靈破碎——「彼得出去痛哭」

雖然彼得也去見空墳墓,但是彼得卻不再做使命,而是去打魚了。不知道他們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彼得又開始了漁夫生活,又開始歸回老本行。很明顯,他們對自己已經絕望了。尤其是彼得,對所謂的使命已經因為對自己的絕望而要在放棄的邊緣了,或者說已經放棄了。在約翰福音這裡記錄的可能不是彼得的第一次打魚,也可能是彼得否認主以後的生活常態。甚至於說是其他門徒的生活常態。這些人在耶穌死而復活以及以後的四十天裡,經歷了很大的政治波動,也經歷了很大的信仰波動。

他們心裡的愛主的聲音,和他們逃跑撇棄主,形成的矛盾。讓他們逃離,讓彼得羞愧,不願意面對,或者就此一生打魚過一輩子。至於使命,就讓其他門徒去做吧。尤其是彼得經歷的心靈掙扎是最厲害的。彼得跌倒三次否認主,而且發誓否認主。這件事,叫他對原先的一切事,在對自己的解釋上都不一樣了。彼得無法面對使命,彼得也無法面對自己的良心。愧疚感在籠罩著彼得的心。雖然他也積極的跑去空墳墓,雖然他也看到了復活的主顯現給使徒群體。但是他還是無法面對自己的歷史問題。

一些天過去了,彼得度日如年,心中煎熬。三年的主僕情誼,三年的信仰路,似乎都煙消雲散,都如同昨日,都過去了。彼得就如同信仰上的浪子,犯下滔天大罪。彼得心如死灰。

耶穌對彼得說,我已經為你祈求,使你不至於喪失信心,回頭你要堅固你的弟兄。彼得後來的確沒有喪失信心,但是很明顯他對於耶穌起初對他的呼召發生了動搖,覺得自己不配再做聖工,不配再做主的高足弟子了。彼得只是保留了自己得救的信心,微弱的信心。至於對於呼召,彼得自己沒有臉面再承認自己是使徒。既然自己三次否認主,否認的那麼徹底,那麼自己還有什麼臉面做教會的領袖呢?

我是罪人,遠離我。彼得認識到耶穌是主,就想要逃離。但是那一次被耶穌攔阻了。這一次更大的在主受難的時候自己卻否認主,這樣的大罪,更加讓彼得不會再為自己找藉口,而是只能自我承受。就算耶穌不來尋找他這個迷失的羊,彼得不不會責怪誰。他只怪自己犯罪太大。他的心裡在愛主接近主與想要逃離之間。羞愧讓人逃離。耶穌原先的恩典越回想,越覺得羞愧,越想要逃離。彼得說我是罪人,我不配。這一次彼得也會說,我犯了大罪,我不配,我不配「成為你的使徒,讓我當一個一般信徒就可以了。」

從耶穌說的,我已經為你祈求,使你不至於喪失信心,可見彼得所受到的重創對彼得來說是何等致命。他處在信心失喪的邊緣,所以急需耶穌為他的獨特的單獨的祈求。約翰沒有跑,可以心裡坦然。其他的門徒跑了,沒有面對直接否認主的局面。唯獨作為第一領袖的彼得,卻在面對艱難的局面的時候,慘敗,失敗的極其徹底。這是耶穌為他祈求的原因,也是為他進行一次特殊的造訪的原因。彼得在極度的慘敗中,無法面對主,無法面對信徒,無法面對自己,他的心被傾軋,沉悶低落。破罐子破摔了,認輸了。打魚是唯一的出路,就這麼過普通人的日子就好了。至於耶穌左邊右邊的位子,都與自己無關了。至於得人的使命,也與自己無關了。

如果說彼得在波濤中行走而後落入水中幾乎喪命的時候,他呼求主。這一次的跌倒則是他信仰上的驚濤駭浪。這一次與罪有關,而且是否認主。彼得的信仰陷入更加危險的境地。他還有臉呼求主嗎?自己所跟隨幾年的,自己所認信的耶穌是神的兒子,然而在緊要關頭自己卻否認了。(自己要撿起來的,自己又親手丟掉了。)耶穌說,在人前不認我的,我在天使面前也不認他。彼得怎麼面對這句曾經的耶穌的話呢?

在這時候,彼得還沉浸在這幾十天來的驚濤駭浪的衝擊裡的時候,還沉浸在懊惱和羞愧的壓力下的時候。因為彼得的懊悔之心已經快承受不住了,以至於沉淪,喪失信心了。

06 耶穌主動的尋找

彼得難以正視的問題,耶穌來正視這個問題,而且耶穌也引導彼得來正視這個問題。歷史問題不是掩蓋就會自動消失,而是需要再次正視,至少是心態上的正視,而且得到面對面見到主,然後問題才解決。耶穌找到彼得,讓他面對自己的羞愧,而且迎接饒恕和接納。本該彼得認錯的,但是耶穌卻以正面問是否愛我的問題,來解決了。耶穌沒有責備。

實際上,耶穌尋找彼得,是在主復活以後的掛懷的事,耶穌借著天使說,告訴眾信徒和彼得。這件事,把彼得突出出來。免得彼得不去面對復活的主,或者說沒有臉面面對復活的主。特意叫上軟弱失迷灰心的彼得。當彼得聽到,「要去告訴信徒和彼得」,不知道彼得會怎麼領會呢?在耶穌出現在海邊,而且被約翰告知是主的時候,彼得赤身,趕快穿上一件外衣,並且跳在海裡。彼得在面對耶穌的聲音的時候,不自然。也可能想逃避,不想個人性的面對。因為面對不了。耶穌的出現打破了彼得表面寧靜的心靈。

這時候耶穌主動找到他,並且被問及,約翰的兒子西門,你愛我比這些更深嗎的時候,彼得羞愧難當,但是還是說你知道我愛你。而且對於破罐子破摔的人來說,耶穌又來找到他,他無言以對,他也心裡受到很大的衝擊。又被賦予使命的時候,彼得心裡受到的衝擊一定很大。(雖然他歷來知道耶穌所做所為,但是這一次臨到自己,仍舊會再一次的認識主的恩典。)他沒有認罪,他也沒有痛哭,因為他已經在否認主那天他已經哭完了。心如死灰的彼得,被耶穌的直面詢問,重新告白信仰。他在顫顫巍巍的聲音中,表白自己的信仰。他也在這樣的面對面中,認出主的恩慈和饒恕。

耶穌給了彼得一個愛的宣告的機會,澄清自己內心真正動機的機會。而且給了彼得一個愛的機會,證明愛的機會。彼得的後半生就為他的愛的宣言作補充。他以服事教會的方式,踐行愛的宣言。

07 彼得在「對峙」中——你愛我嗎?

耶穌連續問了三次你愛我嗎?直到彼得憂愁。彼得本來就是憂愁的,但是這一次的似乎是質問,叫彼得難以回答。又不得不作答。沉默不了,躲避不了的問題。如果回答愛,但是自己心裡會自己責備自己說,原先的愛的誓言已經被自己的行為證明為謊言了。如果說不愛,實際上心裡還是愛主的。在這難以回答的張力裡,耶穌仍舊堅持問尖銳的問題,而且堅持問了三次這同一個尖銳的問題。彼得艱難和微弱的回答。耶穌所挑戰的是彼得的心和那件過失之間,彼得會看重哪個?

主不是要問他你愛我嗎?主不是為了自己的緣故來懷疑或者質疑彼得的是否愛主,就如彼得說的一樣,主啊,你是無所不知的,你知道我愛你。既然主知道彼得的心,為什麼還問彼得,而且似乎是質問彼得呢?這就是讓彼得自己省察自己的內心。

耶穌問彼得,你真的愛這些比愛我更深嗎?耶穌當然知道彼得是更愛耶穌的,只是懊悔和羞愧沮喪才是彼得問題的關鍵。耶穌不是說,你彼得更加愛財富。沒有的事,彼得是很早就跟隨耶穌,撇棄了家業的人。彼得的宗教情操是比那個少年財主明顯多了,彼得的宗教覺悟也高多了。彼得的癥結不是貪財。耶穌也只問了彼得一次這個問題。

耶穌三次問,似乎是問你愛這些比我更深嗎?你真的在乎錢財嗎?(這個錢財的問題,主已經借著五餅二魚教導過他了。)你真的愛我嗎?很明顯彼得是不愛錢財的。耶穌的故意反問,好引出彼得的回答。第二次再問,回到主題,你愛我嗎?不再說錢財的事。彼得繼續真心但是自然的說我愛你。第三次的同樣反問是致命的,也是最關鍵的。任何一個人被問三次,他都會仔細的揣測對方問話的意思。

三次的問話質疑的味道,叫彼得憂愁,也叫彼得正視這個問題。第三次則是你真的確定愛我嗎?第三次的問,是叫彼得憂愁的。似乎主是要質疑彼得的。彼得在耶穌的「質疑」中仍舊堅持說我是愛你的。是誰在旨意彼得對耶穌的愛呢?不是耶穌,是彼得自己在質疑自己對耶穌的愛。(在質問中的內含的確定。)

耶穌藉此告訴彼得不要再專注在歷史的錯誤,而是走前面的路。不要因為歷史的錯誤而耽誤了前方的奔跑。當初彼得的跌倒的點在於我愛你,我願意為你去死。這是彼得跌倒的點,也是彼得沮喪的點懊悔的點。主耶穌來到彼得這裡,再次問他,你愛我嗎?主耶穌不知追究罪責,而是引出彼得的告白。讓彼得在公開的「對峙」中,告白和認清自己的內心。因為彼得的愛主的內心被懊悔和沮喪所籠罩,以至於看不清晰。需要打掃的內心,耶穌問彼得,讓彼得看清主要矛盾,不要被次要矛盾所纏擾。而且在對峙中領受主的寬容和接納。

當打開天窗,在對峙中在當面中,讓彼得面對自己的內心。彼得,你愛我嗎?耶穌沒有說跌倒的事,但是一切的背景都在跌倒這件事上。彼得的心結也在這件事上。主耶穌的一次顯現,是為了打開彼得的心結。就如一次顯現是打開多馬的多疑的心結。而彼得的心結是更嚴重的。彼得覺得羞愧於見人,也羞愧於見主。他逃避他的使命,他認為之前所賦予的使命已經與自己無分,自己已經丟失了。但是主耶穌再一次當面確認了那個使命那個呼召。(那些蒙受呼召的人,會一次又一次在走不下去的時候得到鼓勵,繼續行走在呼召的道路上,這是必然的。不然就沒人能走到最後。)

主耶穌對彼得的質問,是叫彼得接納自己的過失,繼續前進。或者說,主再一次確認對彼得過失的接納。當彼得說我愛你的時候,不只是說給主耶穌聽,也是刻意讓彼得說給自己聽。雖然彼得的聲音微弱,不敢大聲,但是聽在彼得的心裡仍舊擲地有聲。聽在其他門徒的心裡,也是擲地有聲,他們也會心裡又慚愧於自己的過失,又阿們於彼得的說愛主。

08彼得的謙卑——「你知道」

彼得在耶穌的「質問」中加上一句,主啊,你是無所無知的。彼得三次的回答,都不是直接作答,而是都加上你知道。他從原先的我愛你,我願意為你死。到主啊,你知道我愛你。彼得的回答都是以主你知道開頭。為什麼如此呢?他在承認自己的有限,他在承認自己對自己掌握的對自己認識的有限。他已經因為自己說過大話而沒有自知之明而跌倒過一次了,他說的大話沒有兌現。他不再那麼自信,而是變得更加信主說的話。主說你要三次不認我,彼得否認自己會如此做。結果主的話應驗,而彼得自己對自己的認識上做出的判斷落空了。彼得的這一次事上,栽了一個大跟頭,知道自己靠不住,而主的話卻都兌現了。主對自己的認識比彼得對自己的認識,更加的準確。

所以彼得不再有勇氣說,主啊,我愛你。而是謙卑的說,主啊,你知道我愛你。在第三次的問答中,彼得似乎對自己愛主深深的懷疑,加上一句,主啊,你是無所不知的。你原先比我知道我會否認你,你已經提前知道。至於,愛不愛你的事,我是愛你的,只是我是否真愛你,求你定奪。照我彼得的自我認識,我自己知道你愛你的。但是唯獨主知道我的心是不是真實的,如果有假心,我自己雖然不知道,主你也會知道我有虛假的成分。在我自我認知的範圍內,你知道我愛你。

彼得認識到,主比自己更加了解彼得自己是誰。彼得愛主的心是真實的,彼得對愛心問題上的主權認識也是真實的。就如當有天使問先知,他們會說,你是知道的。在主面前承認自己的無知而謙卑,就是自己的智慧了。總要對話題保留餘地,我們說的大話和滿的話,都會隨著時間而知道兌現不了,而呈現出來是假話。我們對自己的認識和對世界的認識,太渺小太薄弱了。

彼得對自己產生了深深的動搖,但是他對主的話的信任明顯更加確定。我們都需要對自己產生深深的動搖,然後才有唯獨基督這句宗教改革精神應驗在我們的生命生活中。

彼得在對自己的信仰反省,通過這一次大的跌倒來反省。大衛也在跌倒後反省自己的罪性。雅各也在抓瘸後完全依靠神。彼得的自以為的愛主的信仰崩塌了,但是在主的饒恕主的愛中,主為他建立起來更加穩固的信仰。「不是我們愛主,是主愛我們」,這是我們的信仰的最根基的部分。在這個基礎上,才是我們愛主的部分。

09尋找失迷的彼得——「你愛我嗎?」

他們心裡對主的愛心,和自己的舉動,形成的反差。誰會相信他們愛主呢?主的顯現為他們的繼續承擔教會領袖,肅清了道路。當他們周圍的人以及後來的人都在懷疑使徒的是否稱職的時候,懷疑他們作為使徒的資格的時候,主的顯現給他們呼召。這也就是說,主已經饒恕了彼得,接納了彼得,甚至是主動的挽回彼得的個人和使命。其他的信徒,也會建立在這個基礎上,繼續承認彼得是使徒,繼續承認彼得有權利傳福音。

彼得自己心裡的疑惑,也在耶穌的確認後,得到廓清。當彼得說,主我愛你的時候,耶穌沒有說什麼。然後耶穌每一次都以賦予使命作為結束。耶穌沒有說我饒恕了你,耶穌所要說的比饒恕更多。你說的愛我,是真實的,我為你作證。彼得,你說的是真實的。而且我知道你說的是真實的。耶穌為彼得的愛主,打上記號,使彼得脆弱沮喪的心得到安慰和鼓勵。那個做錯事的彼得,反過來被服事,而得到繼續前進的力量,然後才兌現回頭要堅固你的弟兄。如果沒有耶穌的這一次的服事,彼得很難走下去去堅固其他的弟兄。不只是堅固後來的人,而且堅固當時大面積的跌倒的信徒。

所以,對彼得的饒恕接納和再次認可,是對大面積跌倒信徒人群的接納饒恕和認可。這一次的事件,被昭告天下,也使那些因為跌倒的人群,走出沮喪和消極中。而是仍舊稟賦使命,向罪人宣傳叫人得救的福音。這一次的饒恕精神,是神饒恕罪人的一個具體體現。也是基督體恤我們的一個具體典型案例,因為聖經說他凡事受過試探,能夠體恤我們的軟弱(來4:15-16),所以他適合做慈悲忠心的大祭司(來2:17-18)。他能體諒那愚蒙和失迷的人,因為他自己也是被軟弱所困。

——*弟兄一次很失落,在禱告中神感動他說,你很優秀。神就是這樣,尋找小子中的一個,不叫他失落。

歡迎繼續看第二篇 :彼得的破碎和重建(之二)——那位仁慈的救主(聖經人物)

相關焦點

  • 新書 | 天道聖經注釋系列之《彼得前書》
    ;第二類的苦是,因信耶穌而來的苦,為了持守真理而被攻擊,或被譏笑被佔便宜,以致於造成我們有形無形的損失和傷害,為了順服神的心意而犧牲原本該有的權利,選擇走S字J的道路,這是為義而受的苦。我們今天研究彼得書信,或許很難體會將近兩千年以前的基督徒,他們為那些事受苦,但聖經的原則還是沒有改變,若是我們有什麼行為導致受苦,神要求我們只能因為熱心行善而受苦。彼得前書的主題是「受苦」(2:21,4:1)。彼得前書的主要寫作目的,是為了鼓勵與安慰在受BP中的基督徒。彼得說他們受著火煉的試驗(4:12),即指他們正受著各樣的BP、難處與痛苦。
  • 聖經揭秘 馬太福音 陰間的權柄為什麼不能勝過彼得
    在前面「施洗約翰的死」的故事中,提到希律娶了兄弟腓力的妻子,這個腓力是分封王希律同父異母的哥哥,原來全名是「希律·腓力」,他也是分封王之一,他的封地是以土利亞和而「耶穌」就是神的救主的意思,簡稱救世主,也是指先知書裡幻想的彌賽亞。「基督」跟「耶穌」稱呼的區別,只是基督有更明顯的「王」的意思。為什麼作者要把「耶穌」編成「基督」,其實正說明世上並沒有神,所以作者才會對世俗之中「王」的稱呼有如此的執念,一定要把他們編出來的救世主再加上個「基督」的稱號。如果說真的有創世之神和神的兒子,他們又怎麼會惦記著當俗世之王呢。
  • 「聖經」耶穌三次詢問彼得愛主之心
    主導經文:約翰福音第21章壹 導言這一章主要記述的是耶穌對於西門彼得的詢問和西門彼得的內心糾結。貳 西門彼得的抉擇在耶穌向門徒顯現了之後,西門彼得和幾個門徒一起,選擇了重操舊業到提比哩亞海邊捕魚。根據聖經記載,當時西門彼得他們辛苦勞碌了一夜什麼也沒有撈到。
  • 聖經陌客:沒有轟動出場,卻是關鍵少數 聖經中20位陌生卻不可或缺的人物(下)
    聖經中有許多我們耳熟能詳的人物,其信仰百態成了我們可以效法或引以為戒的提醒;聖經中也有許多人物
  • 「聖經」順從聖靈的西門彼得,靠主得勝,丟棄了過去膽小與害怕
    「聖經」耶穌三次詢問彼得愛主之心主題重點⒈學習順從聖靈的引導;⒉思想一下,使徒彼得前後性格和態度差異巨大的原因是什麼?面對猶太人和耶路撒冷的人是如此,面對猶太人的領袖祭司長與法利賽人並文士也是如此。原來謹小慎微害怕猶太人的西門彼得,在得到聖靈的恩賜以後忽然變得剛強壯膽了。他傳講神的話語時,就如同耶穌傳講神的話語是一樣好似有權柄的人,使聽見的人覺得扎心(參徒2:37)。
  • 【福音電影】值得一生收藏的聖經電影
    影片講述神之子耶穌的生平故事,從他的誕生,傳道,受難,到最終的復活,生動地刻畫出一個豐滿的人物形象。製片人馬克·伯內特(Mark Burnett)和他的妻子羅馬·唐尼(Roma Downey)攜手製作了這部十小時特輯,也難怪《聖經故事》會如此成功。
  • 彼得前書輕鬆讀 | 愛慕純淨靈奶(彼得前書2章之一)
    感謝上帝,我們竟然靈修到了《彼得前書》2章。今天我們就讀三節經文——「所以,你們既除去一切的惡毒(或作陰毒)、詭詐並假善、嫉妒和一切毀謗的話,就要愛慕那純淨的靈奶,像才生的嬰孩愛慕奶一樣,叫你們因此漸長,以致得救。你們若嘗過主恩的滋味,就必如此。」我們求天父,引導我們的靈修和讀經!
  • 《聖經》真理的特點:「實存性」
    聖經真理是一種「實存性」的境界,所以主耶穌說:「真理的聖靈來了,他要引導你們進入一切的真理。」(參約16:13)我們與真理的關係,不是明白真理,而是「進入」真理。使徒彼得把「認識」和四件事連在一起:一、認識與「結果子」連在一起。他說:「使你們在認識我們的主耶穌基督上,不至於閒懶不結果子。」(參彼後1:8)二、「認識」和「生命」連在一起。
  • 你在根據自己的觀點解釋聖經嗎?
    身為基督徒,我們都知道讀經的重要性,但是,我想問的是:我們真的都確信自己知道聖經的重要性嗎?我知道你想說什麼: 從邏輯上說,上帝的仁慈並不意味著他不主持公道。    蘇格拉底:然後你就會說……    伯莎:如果我們以這種方式進行討論,我就可以和自己對話,不必和你對話了。    蘇格拉底:這恰恰是我應該發揮的作用: 使自己變得無足輕重。    伯莎:我不知道該如何作答。
  • 聖經人物故事 最後的士師(上)
    根據聖經的記載,哈拿的一生曾遇上兩個很大的難題。對於第一個,她能夠做的事不多,而對於第二個,她更是無能為力。首先是她的丈夫有另一個妻子,那個女人憎恨她,常常跟她作對。其次就是她有不育的難題。任何渴望生孩子的已婚婦人發現自己不能生育,肯定都會很難受,而在哈拿的日子和在以色列人的社會中,不育婦人所承受的痛苦就更大了。
  • 耶穌的十二門徒-西門彼得
    聖經中四次提出十二個使徒的名錄,都是以彼得當先,賣主的猶大殿後。在馬太福音十章提到時,甚至著重地說:這十二使徒的名,頭一個叫西門,又稱彼得,還有他兄弟安得烈……等。提到主所愛的三個使徒時,也都以他為先:彼得,雅各,約翰。直到今天,我們一提起使徒還是先想到彼得。彼得這個人的性格直爽可愛,熱情易衝動。他是使徒中的代表人物,也是當時門徒的發言人,站在領導地位,走在最前面的弟兄。我們可以從他身上得到許多教訓,學到許多功課。
  • 聖經故事:尼希米其人以及重建城牆
    古今眾外,這類的英雄有很多,我們今天所要說的這位就是其中之一,雖然此人名聲不算很大,只是猶太民族中的一員,但他的確也是保護了他身後的父老鄉親,此人便是尼希米。尼希米其人與回歸背景 他是繼所羅巴伯、以斯拉之後,第三批帶領神百姓回歸的領袖,時間大概是主前445年或444年,與上一次的回歸相差13年。
  • 聖經中第一個希伯來人——亞伯拉罕丨聖經人物專訪
    置頂全球見證歡迎每早6點  查收屬靈信息  建造靈性生命本文為根據聖經,針對歷史人物生平的真理省思, 純屬揣想,希望讀者諸君習取意義,而不是計較細節。你知道阿拉伯人與以色列人彼此對立有多久了嗎? 你知道中東的緊張局面是如何形成的嗎?
  • 聖經陌客:沒有轟動出場,卻是關鍵少數,聖經中20位陌生卻不可或缺的人物(上)
    聖經中有許多我們耳熟能詳的人物,其信仰百態成了我們可以效法或引以為戒的提醒;聖經中也有許多人物,他們沒有轟動出場,卻是關鍵少數。
  • 聖經裡的母親節食譜Ⅰ
    來來來,小圍裙快系起來吧!主耶穌受難後,祂的門徒們失去了他們一直依靠的救主、牧人、夫子,他們一度生活在沒有盼望的黑暗中。然而,以下聖經記載的這時候,主耶穌復活的信息,已由抹大拉的馬利亞告訴了門徒們,並且耶穌已經兩次向他的門徒顯現了。
  • 12/23默想聖經人物:西庇太 ZEBEDEE
    耶穌稍往前走,又見西庇太的兒子雅各和雅各的兄弟約翰在船上補網,耶穌隨即招呼他們
  • 聖經裡最短的一個"禱告",卻是帶來最大力量的功效,如今,也是我們向...
    聖經上一句簡短有力的禱告可以在本質上幫助我們, 在馬太福音14:30, 彼得禱告說「主啊, 救我」。 這個禱告的背景大致是:一天晚上,耶穌的門徒乘船到對岸去,後來耶穌在水面上行過來。 彼得這人膽子大,對主說讓我也在水面上走到你那去吧。
  • 聖經福音影視丨《寬恕的力量》仁慈是拯救世界的一劑良藥!!!
    收錄於話題 #聖經福音影視 麥克因兒子的意外死亡,一直活在不饒恕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