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盡在紅塵裡——聽韋然說他的母親上官雲珠(一)

2021-01-07 老何話鄉賢

上官雲珠」,這是一個曾經在中國電影史上熠熠生輝的名字。她塑造的許多角色,已經成為銘刻在一代中國人心中永恆的經典。但誰又知道,在這些令人炫目的光環背後,卻又是一個個說不盡的辛酸的滄桑往事?低調平和的韋然,正式的身份是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的編輯,負責上海地區的業務,卻又經常被熟悉的電影界長輩介紹,參加電影圈的諸多紀念活動。回憶起美麗的母親,美麗的姐姐,那些經常讓韋然紅了眼圈的往事,已濾去了最初的劇痛,轉而成為一種淡淡而持久的憂傷。

——題記

上官雲珠

母親之死

1968年12月的一天,我突然接到姐姐的來信,讓我馬上回上海一趟。那一年,我只有17歲,剛離開北京到山西農村插隊還不到一個月。我心神不安地上了火車,不知道已經支離破碎的家,又出了什麼事。

一路顛簸到上海,迎接我的是這樣一個噩耗:11月22日凌晨,母親跳樓自殺。

程述堯(左)、姚姚(中)和韋然(右)

1966年,正在江西農村參加「四清」的母親得了乳腺癌,回上海做切除手術。手術很成功,她身體恢復得也很快。此時《舞臺姐妹》已被定性為「美化30年代文藝黑線的反面教材」而遭重點批判,母親與導演謝晉、電影女主角竺春花的原型——袁雪芬等被牽連。所幸那時有醫生的幹預,她才被留在醫院,沒有過早被卷進那場險惡的政治浪潮。

但是兩個月後,母親又突然昏倒,檢查結果表明,病變組織轉移到了大腦。接下來她又做了一個大手術,從十幾小時的昏迷狀態下甦醒過來後,幾乎不認得任何人。直到一個月後,母親給我寫了第一封信,告訴我她已經認得300個字了。

《舞臺姐妹》劇照

而此時,外面的形勢變得更險惡,她參演的《舞臺姐妹》與《早春二月》成了文藝界的兩株「大毒草」,母親一瘸一拐被趕出醫院。

此後的兩年,對母親來說是黑色的歲月。她出院不久就被逼去電影廠上班,所謂「上班」,其實就是要每天去「牛棚」報到,那時她的身體,還遠未恢復到健康狀態。在那裡學習、勞動、寫交代材料、受批判。

《早春二月》劇照

50年代初,母親與其他文藝界人士一道,曾被毛澤東數次接見,這一度曾保護她免遭「右派」的命運,但「文革」一來,這卻又成了她最大的罪狀之一。出事前一天,1968年11月22日,母親又一次被傳喚,兩個外調人員和廠裡的造反派輪番逼問她,要她承認參加了特務組織,並利用毛主席接見她搞陰謀。母親不承認,他們就脫下鞋用皮鞋底抽她的臉……回到「牛棚」時,母親的臉被打腫,嘴角流著血,目光呆滯,身體不停地顫抖。同被關在「牛棚」裡的黃宗英和王丹鳳阿姨看她被打成這樣,馬上端來熱水安慰她,但母親始終一句話都沒說,只是不住地哆嗦。

當天晚上回到家裡,母親被造反派勒令寫交代材料。也許她實在害怕即將到來的又一場羞辱與磨難,在黎明前最黑暗的一刻,她從四層樓的窗口跳了下去……

上官雲珠墓

在母親去世後的這麼多年裡,我曾無數次想起這殘忍的一幕,我相信母親在縱身跳下的那一刻,內心一定充滿了徹骨的絕望。那時候,她不知道我和哥哥的下落,追求革命的姐姐到上影廠給她貼了大字報,她身邊的那個男人也沒有為她遮擋一點點風雨。

在我看來,很多「文革」中自殺的人,並不僅僅因為外界的羞辱、事業的中斷或前途的渺茫,家庭的冷漠與不幸,也是促使他們告別世界的原因之一。母親的內心,已沒有了一點點的溫暖與光亮,除了死,她還能選擇什麼?

那一年,母親只有48歲。

相關焦點

  • 上官雲珠誕辰百年|韋然談上官雲珠與程述堯
    韋然和上官雲珠(澎湃新聞 劉箏 繪)上官雲珠(1920-1968),原名韋均犖,又叫韋亞君,演員。韋然,生於1951年,原名程彭,乳名燈燈,上官雲珠與程述堯之子,退休前任職於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今年是上官雲珠誕辰一百周年,《上海書評》專訪了韋然,請他談談上官雲珠與程述堯的藝術和人生。
  • 璀璨銀幕上,浮沉人世間:一代影星上官雲珠的跌宕一生
    文/半島全媒體記者 張文豔 圖/摘自《一代影星上官雲珠》、《韋然談上官雲珠與程述堯》等 十裡洋場,世紀風雨,絕代風華,一場戲夢。 上官雲珠,一代著名的影星,從鄉野少婦到上海名媛,她為自己的明星夢而奮力掙扎。
  • 上官雲珠和她背後的5個男人,為何最後她選擇跳樓自殺?
    一天,姚克翻閱上海劇藝社演員的檔案資料時,突然眼睛一亮,看到了星光熠熠的上官雲珠。他的感覺告訴自己,這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可造之才,於是叫人去找她過來,來人說上官雲珠被借去葉逸芳那裡拍戲了。於是,他找來好友同事黃佐臨問:「我來劇社已經好幾個月了,怎麼沒見過這一位上官雲珠,她的名字真好聽。」
  • 上官雲珠:拋棄苦等15年的丈夫,他留句詛咒,32年後報應於女兒
    張大炎最終攤牌:婚姻和演戲,二選一。韋均犖毫無猶豫地選擇了後者,兩人籤字離婚的那天,走在寒冷的街道上。心寒的他送給她一張全家福照片,以示留念。她冷冷地看了一眼塞回他的手中,說了句:我單身了,恐怕不方便。
  • 姚姚:上官雲珠的女兒,活到31歲,校方的悼詞:她是個沒貢獻的人
    名人女兒的代價 作為上官雲珠的女兒,姚姚自出生以來自帶滿滿的話題,由於媽媽是圈裡數一數二的人物,從小錦衣玉食的瑤瑤也是過著很幸福的生活。
  • 《舞臺姐妹》沈家姆媽,沈浩嫁名導,紅過上官雲珠,卻投河自盡?
    影片1965年上映,備受好評,而劇中各大明星雲集,令人眼花繚亂,謝芳、曹銀娣、上官雲珠、李緯、鄧楠等,每一個的演技都出類拔萃,令人拍案叫絕。可是這部影片在掌聲的背後,也有些無盡悲傷的故事,它在時代的風雲裡,處在風尖浪口,從天堂遭遇裡跌入的地獄的反差,而劇中的很多演員也受到了波及。
  • 《枯木逢春》:上官雲珠早已離世,但「苦妹子」「方冬哥」還健在
    歌曲雲雀般悠揚,曾經唱醉、聽醉過無數少男少女。《枯木逢春》根據同名話劇改編,由上海電影製片廠攝製,鄭君裡執導,尤嘉、徐志驊、上官雲珠、錢千裡主演,1961年上映。該片取材於江南農民防治血吸蟲病的生活,通過苦妹子、方東哥的悲歡離合以及在新舊社會的不同命運,表現了黨和政府對人民群眾健康的重視和關懷。
  • 母親是著名影星,她卻一生未嫁,31歲時消失在一個雨夜裡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這位美女的眉毛比柳葉還細,面比桃花還紅。其實人們多半會用一些形容美貌的詞語來評價女子,但是卻忘了女子的人生軌跡,很有可能還會有一些跌宕起伏的過程。所以女子並不是擁有了較好的面容,就有比較好的結局。也有很多女子跌跌撞撞一生,連一個家都沒有。1944年姚姚出生於中國上海,母親是上官雲珠。
  • 老照片,罕見又珍貴,其中有素顏的周潔和41歲的上官雲珠
    因他攝影技術精湛,口碑極佳,所以他的業務很快就發展到了整個上海。朱先生在人像攝影方面有極高的造詣,逐步形成了端莊、凝重而又富有色彩感的偏低影調的藝術風格。1986年12月,朱先生在上海市美術館舉辦了《中國人像攝影家朱天民作品展覽會》,共展出作品296幅。這是新中國成立後首次以個人形式舉辦的人像攝影展。今天我們看到的許多作品,都曾在這次攝影展上出現過。
  • 70年前的記憶(一):她們是「女神」
    上官雲珠因塑造了性格各異的人物形象而蜚聲影壇。說了別不信,一個大名鼎鼎的女人,多數都經歷了異於常人的磨難。有的人熬過來了,有的人停留在時光裡。長相清秀的上官雲珠要是放在今天,也是女神的模範是不是聽起來頂多就是離了兩次婚唄,也沒什麼磨難啊。
  • 出身優越,卻歷經磨難,沒工作沒結婚,卻育有一子,英年早逝
    其實程述堯是被誣陷的,他是舊時代的富家哥。用現在的話來講,他可是一個典型的富二代,家境優渥的程述堯又怎麼會貪汙這點小錢呢?很明顯是被人誣陷了。這一點,他的妻子上官雲珠也很清楚。程述堯當時是蘭心劇院的經理,確實有些疏於管理,他想金額小不如承認了,賠錢完事,省得被盤問個不停。但是他萬萬沒有想到,他的這種想法直接導致了她婚姻的破裂。
  • 夢裡不知身是客,醒來方覺是俗人,此生都不容易,共扶梅花入紅塵
    導語:夢裡不知身是客,夢醒已是百花落,獨依寒窗憶往昔,又見飛雪滿天舞,我似當年你似當年否?夢裡不知身是客,夢醒已是百花落,夢裡不知身是客,醒來方覺是俗人,此生誰都不容易,共扶梅花入紅塵。一、前塵往事飛雲煙漫天飛雪伴梨花,夜靜簫聲訴衷腸;青瓦紅磚燈火舊,千年輪迴終不改;月亮碎了,月華飄零,飛入人間,幻化梨園,只許冰心,不入紅塵。
  • 他曾娶2位大明星,婚內卻2次被妻子變心,娶風塵女卻白頭到老
    他的前兩任妻子都是粉絲無數的當紅影星,唯獨第三任妻子出身低微,早年甚至淪落風塵,做過土大款的情人。程述堯的這三段婚姻,第三段最不被人看好。他的家人甚至斷定,他跟第三位夫人的婚姻挺不過一年。但恰恰是這位出身風塵的女人最有情有義,最終跟程述堯白頭到老。程述堯的第一位妻子叫做黃宗英,是程述堯同學的妹妹。黃宗英在嫁給程述堯之前,其實已經有過一段非常短命的婚姻。
  • 一生3段情,2頂綠帽子,後戀上舞女頭牌,鋃鐺入獄時他不離不棄
    程述堯在八歲時跟隨父母從山東濟南搬遷到北京,他聰明睿智,從輔仁大學畢業後擔任了銀行行長的英文秘書,薪資待遇十分優厚,熱愛戲劇的他就用自己薪水組建了「南北劇社」並大力支持新劇創作。因此也成為了上海蘭心大劇院的總經理,業務還會從事民間的演藝活動。可就是這樣聰明睿智的富家公子,卻深深的陷在了愛情的漩渦裡,經歷了三次結婚,兩次被戴綠帽子的他終於在最後尋得了一個安穩的歸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