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著洋皮的國貨,看完中國風的外國品牌,我三觀巨震、五味雜陳

2020-05-25 看鑑地理

這些年,看官朋友們,想必都穿過喬丹球鞋,踩過馬可波羅瓷磚,看過康佳電視,開過比亞迪汽車,坐過英皇馬桶……


披著洋皮的國貨,看完中國風的外國品牌,我三觀巨震、五味雜陳


好吧,這麼多「國際化」品牌,不用到紐約、羅馬,也不用到北上廣深,其實在今天的十八線城市都已經非常的普及。因為,這些「洋」品牌,它們本來就是國產的!


奇葩的外文名品牌


相信大家也能感覺到,這些年中國心、洋外皮的品牌,那是不要太多。尤其裝修界,一水的「洋」氣燻天,比如:諾貝爾、蒙娜麗莎、羅馬利奧、法恩莎、羅浮宮、慕思……現如今,誰家裡裝修,要是沒一兩個「洋」品牌,那可能都有點不好意思說自己家裝修過。


披著洋皮的國貨,看完中國風的外國品牌,我三觀巨震、五味雜陳


除了裝修界,家電界也是「洋」品牌的泛濫區:海爾冰箱、格蘭仕空調、TCL電視……婚紗界則有夢巴黎、巴黎春天、蒙娜麗莎、維納斯……


而曾經的永久牌自行車、海鷗牌照相機、上海牌手錶、蝴蝶牌縫紉機,則再難見蹤影,逐漸成為我們腦海裡越來越淡的回憶。仿佛,「洋」品牌正在驅逐傳統品牌。


對此,很多國人看不下去了:既然是國產貨,你們為啥取外國名,這不是崇洋媚外嗎?


披著洋皮的國貨,看完中國風的外國品牌,我三觀巨震、五味雜陳


其實要回答這個問題,還真不能簡單的說是崇洋媚外。因為從服裝鞋帽,到家電汽車,各行各業似乎都有這樣的趨勢。如此大規模的「洋」化,有它深層次的原因。


首先是市場認同。畢竟,曾經的我們與國際市場脫軌了很長時間,而所謂壓抑越久,反彈力度就越大。尤其80年代前後,外國商品開始瘋狂湧入,不但種類繁多,而且質量優良,一時之間,「進口貨」成了炙手可熱的寶貝。


也就是那時候起,在國人心裡種下了這樣的種子:「洋品牌」就是代表著更好更先進。這種觀念,即便到了今天仍然非常流行,舉個例子:大部分人買車買表,基本還是喜歡買進口的。


披著洋皮的國貨,看完中國風的外國品牌,我三觀巨震、五味雜陳


從曾經的開桑塔納車、睡席夢思床,到今天的奧迪、奔馳、迪奧、歐萊雅,不光是這些玩意兒好用,這些個「洋品牌」其實還承載著一代代國人的致富之夢。


其次是國際化需要。想參與國際市場、加入國際分工,有個洋名,那是妥妥的有前途。


尤其在玩車界,這兩年有倆「豪華」品牌,一個叫「WEY」,另一個叫「LYNK&CO」,很唬人有木有?


披著洋皮的國貨,看完中國風的外國品牌,我三觀巨震、五味雜陳


不太了解車的朋友,一定會認為這絕對是國外的牛掰品牌。但事實上「WEY」是長城的,而「LYNK&CO」則屬于吉利旗下。


再比如河南一家化肥添加劑生產商把企業名註冊為「美國聖地亞戈農業集團」,一家飲料企業則給自己取名「沃爾瑪飲料有限公司」,立馬給人強烈的國際化即視感,有木有?


這些年,即便看起來傳統的中國品牌,也都會給自己掛個「洋」名,比如Lenovo(聯想)、SKYWORTH(創維)、Hasee(神舟)、Honor(榮耀)……


披著洋皮的國貨,看完中國風的外國品牌,我三觀巨震、五味雜陳


這些個洋名,其實完全是國際化的需要了,畢竟能認全漢字的老外,那是真不多,掛個全字母的「洋名」,老外自然也好接受。


源自中國文化的外國品牌譯名


市場上的洋名看多了,如果偶爾看到純粹經典的名稱,一定會讓人耳目一新,比如:露華濃、資生堂、倩碧……


披著洋皮的國貨,看完中國風的外國品牌,我三觀巨震、五味雜陳


嘿,恭喜你,又掉「坑」了。這些看起來富有詩意的名字,恰恰反而是真正的洋品牌。


比如露華濃,明顯來自「春風拂檻露華濃」,別看撲面而來滿滿的中國風,但它其實是美國彩妝品牌Revlon的中文名。


再比如資生堂,名字源自《易經》的「至哉坤元,萬物資生」,這聽著多有詩意和哲理,不過這個品牌,它屬於日本。


還有雅詩蘭黛集團的「倩碧」,這倆字出自清朝況周頤《沁園春·綠櫻花第三詠》中的「倩碧雲捧出,天外飛瓊。」


披著洋皮的國貨,看完中國風的外國品牌,我三觀巨震、五味雜陳


至於奔馳、寶馬這些,看起來很中國化的外國品牌,咱就不說了。


看完這些中國風的外國品牌,三觀巨震、五味雜陳有木有?


有哪些耳熟能詳的外國品牌,其實都是國內的


更意外的還在後面。


中華牙膏、雙匯、金龍魚、大寶……看名字,你一定認為這些都是民族品牌。


披著洋皮的國貨,看完中國風的外國品牌,我三觀巨震、五味雜陳


錯,他們都是妥妥的外國品牌。中華牙膏屬於歐洲的聯合利華雙匯被美國高盛控股金龍魚1:1:1調和油本來就是新加坡華人郭氏集團所有大寶則在2007年淪為美國強生的子公司


好吧,老外的收購風頭看起來很強勁,但其實,買賣收購這事,可不光是老外的專利,也有很多耳熟能詳的「外國名牌」,這幾年也認了中國當媽。


國人最熟悉的莫過於聯想收購IBM的PC業務,這事堪稱PC界的蛇吞象:2004年,年收入30億美金的聯想公司通過各種運作,最終完成了對年收入90億美元IBM的PC業務的收購,從此以後「黑色恆久遠,經典永流傳」的ThinkPad,就成了中國品牌。


披著洋皮的國貨,看完中國風的外國品牌,我三觀巨震、五味雜陳


玩車的朋友,一定知道沃爾沃,2010年,浙江吉利公司以18億美元的收購價格獲得了沃爾沃汽車公司100%的股權,吉利、沃爾沃成功合體成了「吉娃娃」。


「灰漿機大師」普茨邁斯特,曾經是德國一家擁有全球銷售網絡的集團公司,但從2011年開始,它就已經是三一重工的崽兒了。


還有咱們熟知的GE(美國通用)家電,從2018年1月份開始,正式成為青島海爾在北美市場的又一次開疆拓土的裡程碑。


名列世界品牌500強的夏普,從2016年4月開始,歸屬於富士康,從此「知未明,觀未見」也是中國品牌了。


披著洋皮的國貨,看完中國風的外國品牌,我三觀巨震、五味雜陳


諾頓殺毒揚名天下的賽門鐵克公司,從2011年開始,已經成了中國華為的子公司。


全球農化第一梯隊的瑞士先正達,不但是全球第一大植物保護公司,也是全球第三大種子公司,但是從2016年以後,它已經被中國化工收購,從此改名叫中國先正達!


在這個時代,無論老外併購中國企業,還是中國企業收購外國品牌,其實都不奇怪。我曾經鍾情於你的諾基亞、摩託羅拉,今天也換你用用我的中興、華為。當年是老外來中國修鐵路,今天也換換中國出口高鐵。


面對中國企業在全球市場的併購,曾有人感慨「難道中國人要併購全球?」其實這種想法有點多慮,中國的併購,只不過是全球企業和品牌併購、重組的一環。


披著洋皮的國貨,看完中國風的外國品牌,我三觀巨震、五味雜陳


畢竟,全球化的浪潮,那真是後浪推前浪,品牌或企業併購這事,也自然是「浪浪不息」。


中國先正達、中國賽門鐵克、中國通用、中國吉娃娃……還有想到碗裡來的嗎?

相關焦點

  • 韓國復仇電影的巔峰之作,劇情跌宕起伏,看完後五味雜陳
    韓國復仇電影的巔峰之作,劇情跌宕起伏,看完後五味雜陳聚焦人物內心,關注道德倫理,思考個人與家庭、社會關係,引發觀影者深入思考。刷新三觀的電影。暴烈、極度風格化的敘事,無比變態的故事,卻通向了一個看似光明,實際上更絕望的結果。
  • 看完斬·赤紅之瞳在下心情複雜,五味雜陳…
    看完這部番,在下心情複雜,五味雜陳…身為一個二次元的萌新,我是第一次接觸到這種番(所謂的虐心致鬱型)?我在看斬紅之前,看完之後給我一種想笑笑不出,想哭哭不了的感受,劇情從天然呆姐over開始仿佛就變得無比虐心…之後大哥~火男叔叔~變身喵……~男主~大姐,每個人物的死亡仿佛都是接踵而至,不存在所謂的空擋,即使這中間再怎麼安排搞笑的日常與營造歡快的氣氛,仿佛都只是為了那些虐心與憂鬱不要太過充斥罷了。當我回過頭看這些的時候,我甚至懷疑這樣的斬.紅我真的喜歡嗎?
  • 人生五味雜陳
    人生五味雜陳,有時,生活就是一種妥協,一種忍讓,一種遷就。
  • 這些外國品牌,原來卻是國貨!
    而那些正兒八經看上去土味十足的品牌名,卻是個大跨國公司的品牌。還有的品牌呢,你從品牌名上去看,根本不知道是國內品牌還是國外品牌,比如很多人喜歡用的「黑人牙膏」,大概或許可能是跟非洲有點關係吧?實際上人家是地道的國產品牌!
  • 國產低配版的《金秘書為何那樣》開播,看完後,心裡有點五味雜陳
    國產低配版的《金秘書為何那樣》開播,看完後,心裡有點五味雜陳6月10日,由宣璐,趙志偉主演的都市職場愛情偶像劇《奈何boss又如何》正式開播,這部劇講述了,十分挑剔的總裁嚴景致在和自己的貼身秘書聶星辰長時間的不斷相處過程中
  • 國產品牌原來不都是國貨,而有的外國品牌確是國貨,你都知道嗎?
    大寶天天見著熟悉的廣告詞,我想很多人都聽過,我想大家絕大多數人都以為他是國產品牌,不少推薦過優質國產品牌的各類視頻作品和文章,還把他作為代表產品之一,其實早在2008年大寶就已經被美國強生公司收購,成為了一名「美籍華裔」,更有意思的是,不少朋友甚至都以為強生公司本來就是中國的公司。3、金龍魚食用油。這家更是跟我們一毛錢關係都沒,他本身就是一家新加坡外資企業的產品。
  • 趣表達 | 「五味雜陳」用英語怎麼說?來漲知識吧!
    五味雜陳:五味:指酸﹑甜﹑苦﹑辣﹑鹹五種味道。雜陳:都有。此成語常用來形容人的心情複雜不好受。今天我們不說心情,我們來談談味道。先從酸說起。這個西瓜太甜了,我吃不下了。(3). I like sour and sweet strawberries very much. 我非常喜歡酸酸甜甜的草莓。
  • 歐陽娜娜肩寬顯壯,周揚青脖子短如青蛙,五人合照讓人五味雜陳!
    歐陽娜娜肩寬顯壯,周揚青脖子短如青蛙,五人合照讓人五味雜陳! 《潮流合伙人2》終於出來了,第二季的潮人請來了讓人最為關注的明星,不光有熱度還有話題,劉雨昕、範丞丞、陳偉霆、歐陽娜娜和周揚青,這樣強大的陣容著實讓觀眾驚了一個訝。
  • 中國風融合街頭風,網友:外國品牌沒這種底蘊
    這一概念具備領先的時尚嗅覺,也是我們國貨第一次展現出驚人的創新力。這次的聯名,將中國風與青年文化融合,詮釋出了一種新的中國風。用現代手法、流行元素,將「練功服」、「千層底鞋」等傳統服飾進行改造,可以說引領了我們國潮的崛起,為國貨發聲。
  • 別再迷戀外國品牌了,最好的東西是國貨.看了你就知道啦.
    了 我的大學同學在聯合利華當會計師,她告訴我她從來不用她們公司旗下的東西,因為他在國家衛生監測局工作的男友告訴她,其實國外大牌的配方很多都很不安全,所謂的測試也只是找了30個人來測試,只是中國的入關門檻很低,而且他們測試了那麼多護膚品,最讓人放心的是上海家化的東西(北方的護膚品不再他們那裡檢測,他們主要是檢測江浙一代的護膚品),而且他家成分最好的就是美加淨系列,非常的安全和溫和,
  • 被低估的老國貨化妝品,均價20元,不輸外國品牌,你用過哪一款?
    一說起國貨來,國貨護膚品就不得不提一下了,不僅價格實惠,效果也是好的沒話說,有很多護膚專家都在說,國貨護膚品完全不輸外國品牌,甚至比有些日韓品牌的效果更好
  • 被低估的國貨化妝品,均價20元,不輸外國品牌,你用過哪一款?
    被低估的國貨化妝品,均價20元,不輸外國品牌,你用過哪一款?每次一到秋冬,臉上的皮真是多的一扣就掉,還掉不乾淨。後來就蒸臉,蒸完的確有補水的效果,第二天早上上妝還是會卡粉。最後堅持每天溼敷效果還可以,但我就是秋冬皮膚很乾的時候天天敷,春夏就一周敷三次吧。反正我個人覺得溼敷比敷面膜有用。含有絲瓜的成分,效果總體來說還行,因為就是絲瓜水的成分,用來做一般的爽膚水還是夠用的,量大價格便宜,適合學生。
  • 「中國李寧」有點潮!看國貨品牌崛起之路
    最近,「中國李寧」就以各種形式刷爆社交網絡,讓我們看到了國貨的力量與潮起。 圖片來源:贏商網   李寧的崛起,直接影響國貨在國人心中的地位。對於很多人來說,國貨不僅僅是一個品牌,它們更代表一個時代的印記和青春的情懷。
  • Superdry等外國快時尚敗走中國,對中國品牌有何啟示?
    這個在2016年才進入中國、已有25家直營店和41家授權門店,並在天貓、京東等電商平臺開設旗艦店的英國品牌——為何突然決定退出中國市場?外國快時尚品牌的退出,對於中國本土品牌而言,又有什麼啟示? Superdry等快時尚品牌紛紛退出中國,為什麼?
  • 生活,五味雜陳,甜蜜中苦澀,喜悅中負累
    生活,五味雜陳,甜蜜中伴著苦澀,喜悅中伴著負累。有人說:「生活就是酸甜苦辣,悲歡離合,陰晴圓缺,生活就像是一隻蝴蝶,只有在破繭成蝶之後,才能自由自在的,飛翔在遼闊的天空。」是啊,在這種說不清,道不明的煙火人生中,我們總是匆匆忙忙的,就趕赴了悲歡離合。
  • 單一麥芽威士忌的「反渠道」玩法,讓傳統酒商五味雜陳?
    1品牌是全球品牌,「淘渠道」卻是主流渠道WBO多方了解到,第一批單一麥芽威士忌的玩家,大部分是一二線城市8090年代出生的群體,這個群體伴隨著網際網路成長,網購本來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而且,這個群體對於價格比較敏感,相信網購的性價比更好。
  • 中國第一洗髮水品牌,一年賣出15億,卻被誤認是外國品牌,名字很耳熟
    可是這些洗髮水都不是中國國產品牌,真正國產品牌的洗髮水現在雖然已經登頂,成為國內第一的洗髮水銷售品牌,可是很多人還以為該品牌是國外產品。海飛絲其實不是國貨,而是保潔公司的子產品。 在2008年時,保潔公司已經成為世界上上市的第6大公司,全年利潤可以在世界排行榜中排到第14位。可見寶潔公司每一年能夠在海內外收穫多少消費者的歡心。
  • 2020年國貨護膚品十大排名 好用不貴 不輸外國大牌的國貨之光排行榜
    大家都知道,現在的中國早就比以前進步太多了,很多的產業鏈現在都是中國,中國的護膚品也是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機會,所以現在真的有很多非常實用好用的國貨,效果比外國的產品還好用,價格也非常實惠,可以說是物美好用又不貴來形容,下面這10款就是國貨護膚品的佼佼者,非常值得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