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之後暫停在中國市場的直銷,轉為代理商出售原廠ZOOM,第三方定製OEM版的Zoom經銷商版本。看似突然,卻不是沒有前兆:5月1日起,中國大陸區個人免費用戶無法發起會議,但付費企業帳戶或升級到付費版的個人帳戶就可以發起會議;5月18日中國區停止個人用戶註冊服務。作為一家主戰場在中美兩地的會議軟體,Zoom近幾個月經歷了艱難的抉擇,需要顧及中美兩方的關係,此前Zoom宣布將擴招全球研發團隊,稀釋「中國血統」,早前他們在主要的三個研發團隊分別在中國的合肥、杭州和蕪湖。而本周宣布不再提供直接服務,既有出於市場布局的安排,也有關於公司走向的設計。
相對於消費端產品而言,企業級服務第一要求是穩定安全,Zoom不僅是全球功能最全的視頻會議系統,也有甲骨文雲計算安全系統為其提供四重防火牆,這不僅僅是技術保底,更是品牌背書。
Zoom視頻會議的平臺對中國商業影響是十分巨大的,全球貿易的需求,決定了無論是騰訊會議還是釘釘、華為Welink都只能在中國市場使用。聯通世界,只能選擇歐美主流認可的zoom網絡會議軟體。
一家獨大,面對壓力
在華為中興等硬科技巨頭後,美國盯上了中國網際網路應用,從TikTok在美國的厄運就能看出,原先的遊戲規則都已無效,在未來的幾個月內,網際網路行業面臨的類似衝突只會愈演愈烈。美國政府罔顧事實的專橫風格,會嚴重打擊在美展開業務的華人以及相關網際網路企業。
Zoom是美國公司,2011年在德拉瓦州註冊成立,公司創始人袁徵(Eric Yuan)已從中國移民至美國,其軟體開發曾一定程度依賴中國工程師,在蘇州、杭州的研發中心一共有500餘人。
Zoom將通過東央(Dooyle)直接銷售帳號
自今年年初開始Zoom就不斷受到美國政府的隱私調查,甚至被眾議院議長佩洛西誤認為是「中國實體」。NASA、FBI等美國政府機關和谷歌、特斯拉等網際網路企業已明令禁止員工在設備上安裝Zoom,但用戶的熱情決定了市場的走勢。
7月就有中國Zoom的用戶在微博表示,Zoom發起的會議要想獲得更高品質的服務,有附加的數據包、插件另外計費,這對業務部署在全球的中國企業而言,是營收的一種方式,而全球化的視頻會議體系是Zoom的核心競爭力,這一點毋庸置疑。
基於此,2020年8月3日,Zoom在中國區的指定代理商東央科技(此前的東涵,有關聯)發出通知,計劃在2020年8月第二周對Zoom產品服務價格進行調整,面向企業的收費價格預計會上調35%。對中小企業而言,這是一筆不小的開銷。所以,在中國市場Zoom的帳號租用服務也由此發展起來,另一邊則是建立定製版Zoom方案,包括會暢、華萬、隨銳等經銷商,他們的小規模會議帳號服務費稍低,但定製服務計費也十分高昂,且帳號無法與Zoom國際版全球用戶互聯互通。客觀的說,ZOOM定製版(OEM版本)的用戶體驗不夠理想。
東央目前提供Zoom官方版本的終端銷售代理業務巨頭環伺視頻會議市場
疫情期間,雲辦公需求爆發式增長,成立於1979年全球最具權威的IT研究與顧問諮詢公司Gartner認為,會議解決方案是統一通信和協作(UCC)計劃的關鍵要素,會議解決方案市場包括協作整合、交付模式、企業整合、可擴展性、用戶體驗等維度,龐大的蛋糕迎來群狼環伺,今年5月份,矽谷網際網路企業加碼視頻會議領域,谷歌將Meet內置進Gmail,並將高級服務免費拓展至全部用戶;Facebook公布在視頻會議領域的一系列計劃,Facebook Messenger與Whatsapp的多人視頻通話功能是其發展重點。
巨頭環伺,讓Zoom的發展空間受到一定限制。但作為視頻會議行業的獨角獸,至少在未來3年內,對手難覓。
在宣布停止中國個人用戶註冊服務之後,Zoom將直銷渠道交給了東涵、東央兩家,業界俗稱「東家」。在8月初,重新對經銷商渠道進行整合,僅保留3家。而其餘此前已經獲得授權的70多家經銷商都將在8月底被撤銷資質。
自8月23日起,由東央負責直銷Zoom國際版(原廠版)並提供官方服務,再由三家經銷商負責OEM定製服務。這種1+3的模式,早在5月中旬就初見端倪,這種架構,既保證了Zoom產品的穩健銷售,也能滿足中國市場上視頻會議用戶的諸多需求。
Zoom中國官方澄清:不會停售,非常重視中國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