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徐錦江 愚園路上
非虛構學術小說之二
1916年7月 愚園路上 孫中山
朝雨浥塵,蟬鳴樹梢,入夏時分的愚園路已是江南的一片郊野風光,寬闊的沙土馬路兩旁,皂莢樹像一把把綠色的長柄陽傘,微欹著撐向天空。向遠處望去,溝壑縱橫,小橋流水。莊稼地裡,齊刷刷的稻穗吞吞吐吐,綿延著一片又一片金黃色,蜿蜒向天際。
孫中山和衛士馬湘走在空氣爽朗的沙土路上,雖然在郊野散步是他喜歡的事情,但此刻卻是心情煩悶。過去一年,不惜傾家蕩產支持他革命,從富有的夏威夷「茂宜王」破落成普通農民,在香港賃屋替他照顧家人的哥哥孫眉不幸去世。值得安慰的是,失去手足的悲傷之時,儘管有不少黨人反對,他還是與比他小27歲的宋慶齡在東京辦理了結婚手續,給他帶來莫大的欣慰。轉過年來的5月1日,他和廖仲愷、張繼等乘坐「近江號」輪從日本抵達上海,隨即對公然稱帝又迫於民意宣布取消帝制的袁世凱發表《第二次討袁宣言》,誓言「決不肯使謀危民國者復生於國內」。不幸的是,時隔半月,上海的重要助手陳其美在寓所會客時被袁世凱派人暗殺。所幸的是,6月6日,袁世凱在一片討伐聲中一命嗚呼。然而,中國的政局非但沒有就此走向共和,反而陷入更大的混亂晦暗之中。推翻了一個專制暴君,一轉眼又生產出無數的專制強盜。段祺瑞的皖系、馮國璋的直系,張作霖的奉系,各以英美日為後臺,盤踞一方,而南方六省,也由滇系和桂系分治,軍閥割據,民不聊生。
「安危他日終須仗,甘苦來時要共嘗,克強,你為何還未曾到來呀。」 危難時刻更思友,孫中山心中頓念戰友黃興,不由得長嘆一聲,從東京啟程前,他電邀原與他因成立中華革命黨而產生嫌隙的黃興到上海共商共和大計。黃興雖已答應自美啟程,卻遲遲未到。
孫中山和衛士們,後立者中有馬湘
一聲蛙鳴打斷了他的沉思。孫中山抬起頭來,見一棟華麗的別墅落在跟前,西式的建築風格,大草坪,戧籬笆圍牆。自公共租界開始越界築路,並在愚園路東頭設立了靜安寺巡捕房維持治安,配套公共設施,西頭開闢了梵皇渡公園,愚園路上已隔三差五出現不少花園洋房,地價開始攀升。
「你看,愚園路這一帶地方以前都是墳墓,現在都是華麗的洋房了。」
「這房子好漂亮,都是什麼人住著呀」,憨厚的衛士馬湘問道。
「這些洋房都是軍閥建造的。他們割據地方,橫徵暴斂,開煙開賭,無惡不作。吸盡民脂民膏,來到這裡蓋起洋房,娶小老婆,打麻雀牌,飲洋酒和吃大菜。弄得工人農民都吃不飽,穿不暖。這樣中國還能不亡國,所以我們非打倒軍閥不可。」孫中山答道,不由得義憤填膺:
「吾國之大患,莫大於武人之爭雄,南與北如一丘之貉。」
見先生動怒,著急起來的馬湘馬上轉移開話題。
「先生你看,那邊好像是一個村落,我們走去看看如何。」
「好呀,你在前面帶路。」
孫中山和馬湘從那些花園洋房旁邊的田間泥路上穿行過去,但見遠處阡陌縱橫,河浜交錯,兩旁的菜地裡,稻穀飄香,黃燦燦的油菜花在晨風中伏偃招展,煞是喜人,一個老農扛著鋤頭鐵鎝犁耙,牽著一頭耕牛迎面走來。
「大爺,這裡是什麼地方,那幢宅子是誰家的。」馬湘忍不住問。
「儂勿曉得,格的叫錢家巷,伊邊是王家,造洋房呃地皮儕是問伊拉屋裡廂租呃。吾是來相幫呃。倷可以過去看看,伊拉屋裡寧蠻好呃。」
他們繼續往前走,直到在那幢大宅子前止步,見並無人看門,便踅進門去,但覺一片祥和,靠枝楊笆腳一排高大的桑樹下,幾個稚童在嘰嘰喳喳吵鬧著找桑椹吃,水井邊堆滿了柴草。稍稍遠望,印入眼帘的是翼然六角兩亭,竹園菜畦,綠意盎然。
王家宗宅平面繪圖
「鄉村政治,乃中國政治中之最清潔者,愈高則愈齷齪」。孫中山不覺感慨系之。
馬湘已和那幾個稚童打成一片,提著一根竹竿,幫孩子們撩摘高處的桑椹。
「時辰不早了,咱們回吧。」孫中山扯了扯還意猶未盡的馬湘。
沿著原路,他們又回到了愚園路口。
靜安寺路往西去的馬車
馬湘在叫馬車。望著路口的花園洋房,孫中山的思緒又從剛才世外桃園般的中式大院回到了現實之中。仰望天穹,十字路口的中國時局讓他揪心。弔詭的是,孫中山不知道,5年後的1921年,就在他站著的這塊地方就近,會矗立起另一幢名叫「遊存廬」的中西合璧大院,而他的主人,竟是他的老對頭康有為。
說來話長,孫中山和康有為是有過交集的。他們同是廣東人,有一段時間,還同時住在廣州城裡,康有為在萬木草堂教書,孫中山在聖教書樓掛牌行醫,相隔不過幾條馬路。其時,康有為聲名正隆,孫中山立志革命,廣交朋友,聽書樓的一個夥計說康有為常來此買書,就託他轉告康有為,說想和康結交。但此時的康有為正躊躇滿志,哪看得起孫中山,竟然對那個夥計說要他寫一個拜見老師的帖子,稱自己為門生才行。結果結交未成。
戊戌變法失敗後,康有為和梁啓超從炙手可熱的皇帝親信,一變而為朝廷「欽犯」。康有為逃出北京,在英國軍艦的保護下,到了香港。梁啓超則避居日本使館。孫中山聽到這些消息後,便和日本朋友宮崎寅藏和平山周商量,請他們助一臂之力,幫助康有為和梁啓超脫險。
康梁到了東京後,孫中山考慮到中國在日本的留學生加起來不過七八十人,而且多數屬於康梁的維新派。如果雙方能夠合作,彼此坦誠相待,對興中會的發展是非常有利的,便決定在合適的時候親自去慰問,以示自己的誠意。孫中山委託日本友人轉達他的意向,卻遭到康有為的拒絕。康有為十分傲慢地回答:「我身奉光緒皇帝的衣帶昭,不便與革命黨交往,恕不能相見」。
婚後的孫中山和宋慶齡也經常到西區散步
如今,共和漸成主流,1913年回國的康有為雖也加入了討袁洪流,卻和孫中山有根本不同的出發點。
孫中山上了疾蹄而來的馬車,又精神抖擻起來。大家不是叫他「孫大炮」嗎,他這門「共和」的炮,豈會隨意熄火。馬車後面揚起的塵土,正如同硝煙。
作者簡介
徐錦江
城市文化研究學者。著有《愚園路上》《愚園路》《愚園路•百年紀念版》,闢上海路史研究一格,上海電視臺據此改編成三集紀錄片。
識碼購書
《愚園路》紀錄片在線觀看
《愚園路》上集《洄流》
《愚園路》中集《時刻》
《愚園路》下集《呼吸》
讀者反饋郵箱:bikey@paiqiwenhua.com
版權所有,歡迎轉載或紙質媒體使用,請與本公號接洽授權。
公眾號推廣|李瑛珺&李樂祺
公眾號編輯|吳迪
公眾號設計|TheIK
咫尺弄堂走到底,百年市井皆成戲
原標題:《當年走在愚園路上的孫中山,看到的是什麼情景?》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