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小璐媽媽育兒(此文為原創 ,版權歸屬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本文約1502字,閱讀全文約需3分鐘)
不小心打翻了孩子的日記本,劉小姐感到痛心疾首。日記本上的字字句句都讓她不停地反思:我的孩子為什麼不快樂?
孩子已經上小學了,學習的壓力慢慢加大,劉小姐一邊兼顧工作,一邊晚上輔導作業,感到筋疲力盡。劉小姐自問盡心盡力地去養育孩子,但是從孩子的日記本中看到孩子其實並不快樂。消極的情緒充斥著日記當中,媽媽的愛和家庭的溫暖似乎並沒有讓孩子成為別人眼中幸福的那一個。到底是什麼地方做錯了呢?
一、孩子的負面情緒從何而來?
孩子能夠感受到成人的不安和焦慮,不能夠很好地處理這些情緒時,往往會誤認為這些消極的情緒就是自己的情緒。因此,當家庭成員中有人長期擁有負面的消極的情緒時,很容易會對孩子產生影響。
比如說家庭關係的不和睦,就是最常見的負面情緒來源。劉小姐白天上班,照顧孩子的工作是婆婆負責。兩代人的育兒觀念相差甚遠,婆婆認為一定要讓孩子開心,這樣才是愛孩子的表現。因此孩子放學回家,孩子吃一些不健康的零食,她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這樣的小摩擦讓劉小姐感到焦頭爛額。偏偏丈夫在家的時候只顧著看手機玩遊戲,對孩子的教育以及婆媳之間的衝突不聞不問。
日積月累的負面情緒,孩子也會吸收到自己心裡,所以孩子不快樂,也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家長的不快樂。
二、家長的負面情緒給孩子帶來了哪些問題?
1、家庭爭吵會讓孩子恐懼
當家庭成員發生爭吵的時候,大聲斥罵,互相指責,甚至互相打罵,這些行為孩子都會看在眼裡,聽在心裡。久而久之,這些負面情緒會讓孩子產生恐懼,甚至留下陰影。他們不敢表達自己的情緒,自己的觀點,性格也會變得內向膽小。
2、不懂得正確面對負面情緒
當家長在孩子面前展示出處理負面情緒的「不良榜樣」時,孩子潛移默化地學習了。當孩子自己遇到不順心的事情時,也會回想起爸爸媽媽的行為,並且模仿。比如說在學校和同學發生摩擦時,生氣的時候會不由自主地模仿大人扇巴掌或罵粗口。這些行為一旦不及時糾正,就會成為孩子的習慣和性格。
3、負能量會影響孩子的身心發育
除了爭吵以外,埋怨的語句,嘲諷的態度,沮喪的心情這些負能量都會對孩子的身心發育造成影響。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果我們和積極樂觀的人待在一起,想法也會變得陽光開朗。
三、如何提高家庭的氛圍?
1、互幫互助,互相體諒
家庭成員中,應該多溝通,讓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更密切。媽媽體諒爸爸的工作辛苦,爸爸體諒媽媽的帶娃操勞,孩子體諒父母的壓力,父母體諒孩子的懵懂無知。你幫我拖地,我幫你倒垃圾。其實生活中的小事,都能夠積攢幸福感。如果一個家庭中都是這些小小的幸福感,那麼這個家庭一定會和諧的。
2、輕鬆平等互相尊重的家庭氛圍
回家以後不要總盯著工作和學習,刻意去製造一些輕鬆愉快的氛圍,一起看電影,一起種花遛狗。不僅能夠陶冶性情,還能夠增進家庭成員之間的感情。親子關係得到改善,會是家庭和諧中的一股推動力。
3、適當的期望會更好
如果盲目攀比會使自己更加失望。別人家的孩子和別人家的家長永遠是最令人羨慕的。如果我們把期望定得太高,那麼失望肯定也會隨之而來。孩子對父母的期望,父母對孩子的期望也是如此。
快樂的人擁有一顆快樂的心,快樂的心會凝聚一群快樂的人。當我們發現孩子不快樂,去看看自己是不是也不快樂,家庭成員是否不快樂。如果我們的期望,我們的行為讓孩子感到不安和焦慮,那麼從現在開始,我們一起改變吧!如果看完這篇文章,你有想討論分享的話題,可以留言告訴我們哦!
我是@小璐媽媽育兒 ,是一名3歲寶寶的媽媽,也是一名高級育嬰師。有關更多的「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喜歡這篇文章,請分享給更多的人,別忘了點讚 + 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