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穎在海派貴婦圈裡「鑲邊」上了熱搜。
關於這件事兒,大概是最近楊穎輾轉於上海貴婦圈,有一批貴婦姊妹團的合影流了出來。
大家發現頂流楊穎非但沒有站C位,反而頻頻在照片中不起眼的位置鑲邊。
楊穎混的這個團叫做Rice
面對網上的嘲諷,楊穎發微博解釋——
和朋友拍照不用介意站哪裡吧,看誰坐的位置光線好就圍過去。
又說自己是簡單的人,周圍的朋友也不複雜。
其實這合照乍一看都沒瞧出來誰是楊穎,只覺得照片上的姑娘們長得都差不多。
可能貴婦們去的是同一家醫美?
要說都是不差錢的人,怎麼這麼沒想像力呢?
難怪網友說看起來像微商聚會。
關於楊穎為什麼會頻頻出現在上海貴婦圈,網上的傳言是離婚這隻靴子終於要落地了,以後沒人罩著楊穎了,楊穎得自己找資源。
圈裡也有傳言說,楊穎本就是個很能放低自己的女生。
比如,楊穎在生日宴上被黃曉明的老爸訓哭也不還嘴。
想想也是,一個小小年紀出來打拼的女孩子,如果再沒有點兒修行怎麼走到今天。
最有意思的,倒還不是楊穎甘願鑲邊,而是微博上網友的態度。
一水兒地嘲笑楊穎給貴婦提鞋,又說貴婦圈有多高端,壓根兒看不上小明星。
還拿出《三十而已》的情節做對比,寫小論文大談上流社會鄙視鏈。
就說這名媛貴婦圈吧。
最近「上海拼團名媛圈」徹底崩了,昨天麥子剛寫過《上海「假名媛群」被曝光:原來是高配版拼多多?》。
其實曾經在媒體上很火的幾個圈也早早崩了。
一個是甘薇、李小璐的泰迪姐妹團隊,一個是趙薇、林寧的貴婦團,一個是王文也、綦美合的繼承者團隊。
前兩個怎麼崩的就不用說了,後一個是白富美嘲笑「土狗野雞農民」,還情不自禁地把對話截圖貼了出來,在ins怒懟網友不配提她們的名字。
連帶大家質疑王中磊家怎麼教育的孩子。
而被王文也力挺的綦美合呢,被發現打版大牌賣山寨衣服。
說她們是名媛,未免也太好笑。
跟洪晃老師聊天,誰說她是世家名媛她跟誰急。
洪晃說:
「中國不存在名媛,中國只有自以為自己是名媛的二百五。在樹立名媛的社會中,名媛是有行為規範的。」
什麼樣的行為規範呢?
宋慶齡先生、林徽因先生,自不必言。
能讓人想起的還有《上海生死劫》的作者,鄭念女士。
鄭念出身世家,父親是北洋政府高官,丈夫曾任駐澳大利亞外交官,後擔任上海市長陳毅的顧問。
鄭念自己曾4次登上《北洋畫報》封面,先後就讀於燕京大學、倫敦政治經濟學院,50年代出任殼牌石油公司上海分公司總經理顧問。
直到1966年,鄭念家中仍然維持著精緻優裕的生活。
彈鋼琴、聽唱片、僱有僕人和廚師、家中陳設著明清古董、穿旗袍而不穿解放裝。
運動開始後,鄭念被關押。
她被銬住的雙腕幾乎斷掉,每次上完廁所,拉褲子側面的拉鏈時都要扯到右手,疼痛刺骨。
有人問她,為什麼不乾脆敞開拉鏈,反正牢房連窗戶都沒有。
鄭念回答:「這樣不體面」。
身體大出血時,鄭念仍然拒絕通過高叫哭喊獲得稍好的待遇。
她說:「我不知道該如何放開嗓門發出嚎哭之聲,那樣不文明。」
7年冤獄,鄭念靠默誦唐詩保持大腦清醒,一次一次溫和地拒絕認罪,更沒有揭發過任何一個人。
每一次讓她在交代材料上簽字,鄭念都不厭其煩地在「犯罪分子」的前邊寫上「沒有犯過任何罪」。
1973年,鄭念被釋放,這位執著的女士要求對方出示無罪聲明並登報致歉,否則不肯離開。
獄卒十分無奈,從來沒見過有誰被釋放了還不肯走的。
有人見過出獄後在弄堂獨居的鄭念。
風姿綽約,衣著華貴,孤寂而高傲。
那時,她已經是60多歲的老人了。
多麼明亮的一雙眼睛,哪裡能看出飽經摧殘
鄭念晚年的照片中,我們可以一窺這位女性的精神世界
所謂名媛,不僅僅是家庭背景、名聲地位、生活品質,更是始終選擇站在人類文明一面的操守。
清雅之光,溫和堅毅。
曾經,我們認為鄭念這樣的女性是名媛。
相比之下,現在的貴婦們比愛馬仕、比限量版、比站C位、比朋友圈,喝low table tea的嘲笑喝high table tea的,從中找尋階級優越感,這是多麼的無聊低級啊。
楊穎合影中的幾個女生,不是「女憑父貴」,就是「妻憑夫貴」。
家裡有製鞋的、有經營會所的、有做紡織品的、有奢侈品代理、有搞房地產的、有聲稱是搞金融的、有王少爺圈子裡的。
有個女生的老公明明是中國人,ins上的介紹卻寫著「猶太血統」。
說來都是名校畢業的富二代,仍然以八輩子前的混血為榮,也是很迷。
在這群人中站C位又能咋地?
董明珠稀罕還是老乾媽稀罕?
混圈子,得到的不一定是資源,搞不好反而還蝕把米。
賈老闆跑路,甘薇姐妹團的女星全賠了一筆。
損失最慘重的是劉濤,讀長江商學院時跟樂視接上線的她,投資6千萬,全打了水漂。
劉濤啊劉濤,你又不是田小姐,去啥長江商學院?
最近一直有趙薇兩口子鬧離婚的傳聞。
趙薇也是個愛混圈子的。
不知是什麼樣的早期經歷,令趙薇對權貴圈有種執念。
從早期的葉茂青、汪雨,到後來的黃有龍,個個都是這種路子。
有陣子媒體上整天都是趙薇和闊太們的合影。
電影也不導了,在各種局裡「縱橫捭闔」。
趙薇商場得意之時,一大片媒體吹捧道——
「趙薇的朋友圈告訴你,跟對了人混有多重要!」
緊接著龍薇傳媒被披露在股市割韭菜。
還想掙扎之時,黃有龍又被官媒點名是某人司機出身。
跟趙薇合影多次的馬雲則趕著撇清:「我跟趙薇不熟。」
讓趙薇引以為傲的朋友圈成了笑話。
要說趙薇,要名有名,要才有才,拍部電影票房上億,自己也能成就自己,何必要攀附這種圈子呢?
是佔便宜,還是損失,都是兩說。
前陣子,楊穎在採訪中說:
「希望孩子長大不會給人指著說你媽媽什麼都不行,什麼都做不成。」
既然如此,難道不是先該把本分工作搞好嗎?別新拍的網劇又是一通演技群嘲。
周冬雨替代楊穎成為品牌新寵,因為人家貨真價實地拿了影后,不是靠認識幾個名媛貴婦。
年輕人要走大路、走正路、走辛苦的路、走難走的路。
把自己的專業搞好,扎紮實實做點兒事,真心實意地交朋友,而不是處心積慮地混圈子,覺得人脈和資源就是一切。
況且,這種所謂的名媛貴婦圈,在劇情中是受到批判的。
《三十而已》中,顧佳醒過味兒來後就退出了。
《上海女子圖鑑》中,羅海燕也離圈自己打拼去了。
怎麼現實中,一群賣白菜的反而對階級鄙視鏈各種信仰?
一個自身雄厚的獨立女性,哪需要花那麼多時間在貴婦名媛圈裡虛與委蛇?
更何況,這個層次的圈子,真心沒什麼混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