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的盛世君主乾隆:在位60年,身親7代,如何平衡家事與國事

2020-12-26 肖屾小聲讀史

說起乾隆皇帝,幾乎無人不知。無論是在熒幕上,還是文學作品中,圍繞著乾隆總能講出許多的故事。

這位清朝入關後的第四位皇帝,也是我國帝制時期最後一位盛世君主。他在位時間長達60年,也是我國歷史上壽命最長的君主。精力旺盛、體力好的乾隆,在位期間做了許多大事,經濟繁榮、人口增長,開疆擴土,平定叛亂……

不過,在我國「家國同構」的社會模式下,作為國君的乾隆皇帝,也扮演著夫君、人子、父親等多種家庭角色。當這些家庭角色與一個在位時間極長的君主相融合時,又會產生哪些反應呢?

在陳葆真的《乾隆皇帝的家庭生活與內心世界》這本書中,作者從藝術史的角度,剖析了乾隆與太后、后妃和皇子之間的故事,展現了乾隆皇帝處理國事、家事的性格特點。

對待太后,孝順至極但也防微杜漸

要討論乾隆的家庭生活,需要從孝聖憲皇后,也就是皇太后鈕祜祿氏講起。

鈕祜祿太后,終年86歲,也是一位高壽的人。

乾隆與太后共同相處的時間長達66年,他對太后的孝養也是無微不至。

不過正如書中提到的一點,乾隆與鈕祜祿氏的互動,在他登基前後,有著很大的分別。在乾隆還是皇子的時候,他與鈕祜祿氏的互動非常少。雖然他年幼時就喜歡寫詩文,但在還是皇子的時候,他的詩文沒有一篇是寫給鈕祜祿氏的。

這背後的原因,想來也可以理解。畢竟在皇家,這不是普通的母子互動。按照當時的規矩,庶出的皇子需要稱皇后為「皇母」,稱自己的生母為「聖母」。所以在乾隆還是皇子的時候,在雍正的皇后還在位的時候,乾隆與鈕祜祿氏的互動非常低調。

這一切,隨著乾隆即位而發生改變,他終於可以「正大光明」地與鈕祜祿氏互動了。

寫到這裡,真的不禁要為乾隆而高興一下。畢竟很多皇帝雖然順利即位,但他們中,很多人的母親卻早已不能陪伴在身邊。

乾隆也著實把鈕祜祿氏放在心上,念茲在茲。從居住生活,到外出巡視、狩獵,到大壽慶賀,他對鈕祜祿氏孝順至極。

乾隆在位60年間,在到外地巡狩的二十三次之中,有十四次都奉太后同行。

乾隆曾六次南巡,其中有四次是奉太后同行。清代畫家的《乾隆皇帝南巡圖》中,就展現了乾隆南巡時的盛大景象。

南巡來回的路程有六千裡,為了方便休息,每隔80裡左右就會建有行宮和營盤。在第四次南巡的時候,乾隆考慮太后已經74歲,又在路上增設了許多行動。這一次,也是乾隆最後一次奉太后一同南巡了。到了乾隆49年時,乾隆也到了74歲的高齡,他也進行了自己在位時,最後一次南巡。之所以選擇這個時候,很有可能是因為,太后最後一次南巡時是74歲。

乾隆雖然對太后非常孝順,但這並不代表他對太后百依百順。相反,他一直秉承著清朝立國以來的祖訓:後宮不得幹政。即便貴如太后,鈕祜祿氏的權力空間也是有限的。

在乾隆剛登基不久,太后的弟弟進入後宮,雖然沒有到太后住的慈寧宮只是遠遠地謝恩,乾隆得知後也是斥責了侍者,沒有提前通報。

還有一次,禮佛的太后向乾隆皇帝說起,順天府的一處佛寺殘破,應該加以修繕。乾隆雖然表面上接受了太后的意見,但隨後就訓誡了太后的隨從,讓他們不得根據太后的喜好,向太后傳遞外界的消息。

由此可以看到,作為一國之君的乾隆,在平衡母子關係上,非常懂得分寸。一方面,他在即位後,悉心孝養太后,回報太后的養育之恩。與此同時,他也處處提防太后,防止太后過度幹涉影響朝政。

對待后妃,愛憎分明但也注重「治平」和諧

和所有的皇帝一樣,後宮妃嬪是討論乾隆國事、家事繞不過的話題。乾隆一生一共有41位后妃。從與乾隆年紀相仿的髮妻富察氏,到生於乾隆14年、比乾隆小38歲的順妃,乾隆的后妃們之間年齡相差非常大。

在很多的影視作品中,乾隆會被刻畫成一個「大豬蹄子」的形象。雖然說,帝王薄情是歷史上常有的事情。但在實際生活中,乾隆有他鍾愛的女子,那便是他的髮妻富察皇后。

富察皇后出身大家,自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有一年,雍正還是親王的時候,到訪李榮保家,見到了當時年僅9歲的富察氏,看到她正在練字,發現她寫字力道十足,便對這個女孩子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雍正五年,還是皇子的乾隆奉命與小他一歲的富察氏結婚。婚後兩人生活得非常恩愛幸福。在乾隆登基的第二年,他就正式冊封富察氏為皇后。在此後的13年中,富察皇后一直陪伴著乾隆,為他在家國大事上分憂解難。

遺憾的是,富察皇后所生的兩個皇子都早殤。在乾隆十三年時,年僅36歲的富察氏也離世了。

富察氏的離世讓乾隆備受打擊,在此後近半個世紀裡,乾隆總在詩詞中,表露出對富察皇后的懷念。他把富察皇后的遺像掛在長春宮中,時常前去祭奠。

乾隆一共有三位皇后,其中孝儀皇后,也就是令妃,是在乾隆宣布皇十五子永琰為皇太子時追封的皇后。除此之外,乾隆的另一位皇后,那拉氏就沒有那麼幸運了。

那拉皇后性情比較剛烈,在乾隆第四次南巡的時候,她與乾隆發生了言語衝撞後,做了斷髮的舉動。這是滿人服喪時的行為,因此乾隆大怒,把那拉皇后打入了冷宮,後來她在冷宮中悽涼去世。

那拉皇后不僅生前沒有享受到榮華,死後更是悽涼。乾隆下令按照皇貴妃的喪儀下葬那拉皇后,不僅如此,在乾隆裕陵的妃陵中,竟然沒有那拉皇位的「位子」,她的棺槨被塞入到了純慧皇貴妃的地宮內。

通過對比可以發現,乾隆對後宮女子愛憎分明。這種分明也體現在了《心寫治平》這幅畫作上。

在美國克利夫蘭美術館收藏的《心寫治平》圖卷,就呈現了乾隆和自己的原配皇后富察氏以及11位妃嬪的半身畫像。畫像中的人物都穿著著只有在正式場合才穿戴的吉福冠袍。這幅畫卷被乾隆收藏在雕花木盒裡,御書「心寫治平」四個字。

那麼,為什麼在乾隆的41位后妃中,只有這12位女子可以與乾隆一起進入到畫像中呢?

說到底還是跟乾隆對她們的喜愛有關。本書的作者就認為,這12位女子以及他們的排序,與後來他們過世後,葬在乾隆皇帝裕陵和妃陵中的位置大致相同。

雖然愛憎分明,但是身為君主,乾隆也明白,自己的婚姻不只是男歡女愛,還關乎家國天下。所以,雖然乾隆的后妃不是歷代君主最多的,但他也很懂得如何「端水」。

在《心寫治平》圖中,12位女子,6位是滿族,4位是漢族,1位是朝鮮族,1位蒙古族,這種多民族的融合體現了乾隆皇帝對多民族關係的重視,強化政治聯姻的作用。

與此同時,一帝與12后妃,象徵著一「日」與十二「月」,代表了日升月恆。乾隆之所以這樣安排,也體現了他對天地與宇宙之間和諧的態度。

對待皇子,是慈父更是嚴君

乾隆一生,共有皇子17人,皇女10人。對於這些皇子、皇女而言,乾隆不僅是他們的父親,還是國君。在帝王家,皇子要未來的君主。所以乾隆對於自己的孩子們,除了像其他父親那樣,有對孩子的愛護、關懷外,更多的還是期待和盼望。

選擇嗣君,也是乾隆非常在意的事情。所以,他一即位,就決定按照康熙的做法,立嫡子為儲君。他曾在乾隆元年,秘密地把富察皇后的皇兒子永璉立為皇太子,然而兩年後,永璉因病去世,乾隆立嫡的願望落空了,他追贈永璉為「端慧皇太子」。

雖然8年後,富察皇后又為乾隆誕下了皇七子永琮,但是僅過了一年,永琮也去世了。這讓乾隆備受打擊。更讓他難以承受的是,10年後,他最鍾愛的富察皇后也去世了。就這樣,乾隆立嫡的願望徹底落空。

在幾幅展現乾隆與皇子關係的「歲朝圖」中,可以看到嫡子在他心中的地位。

在《雪景行樂圖》完成的兩個月前,乾隆的皇兒子永璉不幸離世。痛失愛子的乾隆非常傷心,但是,他沒有讓畫師把永璉從畫作中移除,只是把象徵他儲君身份的物品給去掉了。不僅如此,在8年後畫師所做的《歲朝行樂圖》中,依然保留了永璉的畫像,畫中的他看上去像個17、18歲的少年,事實上,如果永璉在世,那年他也應該17歲了。

由此可以發現,在這幾幅歲朝圖中,乾隆對愛子的表現,帶有非寫實的特點,雖然他早已失去了嫡子,但是在畫作中依然保留著他們的畫像。

不過,本書作者也講到,幾幅歲朝圖,依然比較寫實地呈現了乾隆對待皇子的一個特點:距離感。

這種距離感,也是君主與臣子之間,正常的互動關係。

乾隆本人,對於皇子的要求也是非常高的。他重視皇子們的讀書、習武,同時也注重培養他們賢君的品質。

即便是在乾隆內心,已經確定皇十五子永琰為儲君後,也並沒有明示,而是默默地觀察、鍛鍊他,一步步地判斷他是否是合適的國君。

由此可以看到,當父親與國君的身份重疊時,乾隆既愛護自己的孩子,同時也注重親子關係的功能性,那就是能否綿延子嗣、能否選定合適的儲君。

透過藝術史看到的乾隆,有哪些特點?

《乾隆皇帝的家庭生活與內心世界》這本書,是從藝術史的角度來剖析乾隆皇帝的。書中分析了許多乾隆的詩詞、與乾隆有關的書畫作品。說到藝術,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可能是虛構,但是在古代皇家的框架下,再去討論藝術時,就不能忽視藝術所傳達出來價值觀。

本書的作者在結語篇就寫到,許多與乾隆有關的圖像、詩文、題識等,並非乾隆一時興起所做,很多都是他刻意為之的。

那麼乾隆這麼做的目的是為什麼?簡單來說,可以理解為「立人設」。

乾隆作為一代君主,對中國歷史非常地熟悉。他曾仔細地翻閱史書,比較歷史上享壽80歲以上同時又享有五代同堂的君主。他因發現自己在福壽上的優勢而興奮,同時他也更加明白,後來人在評價他的歷史時,所持有的態度。

《歷史與記憶》這本書中曾寫到:

歷史編纂就像是一系列對過去的解讀,其中也散布著遺失、再現、記憶錯漏以及修正等。

學派非常不喜歡對歷史的編纂,認為這樣的史學不夠嚴謹。但是單純的考據又能有多少?那些被後世談論的歷史,又有多少是未經修飾的呢?

乾隆是個有歷史意識的人,他知道史家會如何褒貶君主。所以他藉助藝術這種形式,不斷地塑造自己的形象,把自己「家國天下觀」塑造得更符合一位賢君、一位孝子,一位有愛的夫君,一位關懷孩子的父親。

不過,過滿亦有問題。當我們從乾隆時期抽離出來,以更為宏大的視野審視那時中國情況,對比馬嘎爾尼訪華,思考近代中國的變遷,也就能明白乾隆是最後一位盛世君主的原因了。

相關焦點

  • 英國君主專制達到頂峰的朝代——都鐸王朝,國祚118年,君主6位
    亨利八世(1491年—1547年),英國都鐸王朝第2位君主,開國君主亨利七世次子,因兄長早死,被確立為王儲,1509年父親死後繼承王位,在位期間強化王權,使得英國君主專制達到頂峰,並且反對宗教幹涉世俗統治,與羅馬教皇決裂,脫離天主教,開創新教併兼任宗教領袖,對英國歷史發展至關重要,1547年駕崩,終年56歲,在位38年。
  • 中國最後的英雄皇帝,去世時帶走了一個「盛世」
    ,已經當了60年皇帝,終於退位給兒子嘉慶的乾隆,在紫禁城內端坐、閉著眼睛,嘴裡念念有詞。眼下,白蓮教徒們又在大清帝國的土地上到處起義,86歲的乾隆皇帝,雖然退位,但並不讓權,對於這個他一手締造了繁華「盛世」的帝國,他憂慮,卻又不知如何下手。所以,他期望通過這些神奇的西域咒語,來詛咒大清帝國那些造反的、萬惡的「匪徒」們早點死去。這位86歲、曾經叱吒風雲的大清太上皇,眼下手足無措,只好寄希望於詭秘的咒語。
  • 不露聲色的殘暴君主——乾隆皇帝
    乾隆三十八年(公元1773年),六月的一天午後,京城下了幾滴雨,天氣悶熱異常,紀曉嵐獨自坐在書房中默默吸著大菸袋,飯也不吃,就這樣過了一個時辰,他大筆一揮寫下四個大字——「莫談國事」。而在清代帝王中,吃相最難看、心理最變態,對後世影響最為惡劣深遠的非乾隆莫屬。這位自以為是、好大喜功、大言不慚的「十全老人」極度虛偽自私,對百姓殘忍暴虐,對臣下刻薄寡恩。這廝在位六十年,明明都是不死不放權,一個德行,他卻假惺惺的退位又做了四年握有實權的「太上皇」,實際禍害人間六十四年。
  • 家庭教育是家事,也是國事
    2015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國務院舉行的春節團拜會上講話指出:「我們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風、注重家教,緊密結合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發揚光大中華民族傳統家庭美德,促進家庭和睦,促進親人相親相愛,促進下一代健康成長,使千千萬萬個家庭成為國家發展、民族進步、社會和諧的重要基點。」
  • 如果讓雍正在位60年,乾隆在位13年,那麼清朝的發展會怎樣
    不過很可惜的是,雍正皇帝在位只有13年,反倒是他那個敗家兒子乾隆做了足足60年皇帝,還做了3年多的太上皇。大清朝的衰敗,也是從乾隆這兒開始的。那麼問題來了,如果把雍正和乾隆掉個位置,讓雍正在位60年,乾隆在位13年,那麼大清朝的未來會怎樣呢?
  • 世界在位時間最長皇帝,熬走自己所有兒子和孫子,只能讓曾孫繼位
    如果不算南越的趙佗的話,相信很多人都能夠答得出來,那便是87歲的乾隆,在位共計60年,而他的祖父康熙,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最久的皇帝(61年),如今世界上在位最久的君主,是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截止到2020年,她在英國女王的位置上坐了68
  • 這件事不僅是「家事」,更是「國事」!
    「培養什麼人、如何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決定著國家接班人的「顏色」和品質,大學影響著文化自信的底蘊、力量和氣度。正因如此,辦好大學不僅是大學自身和所在地區的「家事」,更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國事」。世界一流大學的核心要素和評判標準有哪些?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存在哪些問題及挑戰?我國大學如何真正邁進世界一流的行列?
  • 乾隆皇帝死後,嘉慶皇帝是如何處理乾隆的50多位妃子的?
    乾隆皇帝是我國歷史上有名的風流皇帝,後宮佳麗三千,令人驚奇的是像這樣一個風流皇帝,竟然非常的高壽,在位60年,活到了89歲,在古代帝王中都名列前茅。那麼,在乾隆皇帝死後,他的兒子嘉慶皇帝是如何對待乾隆的50多個妃子的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一探究竟。
  • 國計連民生,家事連國事
    國計連民生,家事連國事。「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在中國的政治文化中,國家發展與民生保障是不可割裂的。最大的國計就是民生,而最細微的民生,都能在國家大計中找到投影。以人民為中心,是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核心理念,「民生」二字被牢牢地刻入「國計」的基因裡。  很少有一個國家,能夠在國家最高的議事殿堂中,容納那麼多的聲音,承載層次如此豐富的議題。
  • 世界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十位帝王,乾隆都上不了榜
    第一名:法國——路易十四(72年)路易十四,法國波旁王朝國王,5歲登基,1638年到1715年在位,在位時間長達72年,是歐洲歷史也是世界歷史上在位最久的君主
  • 她13歲入宮,伺候了乾隆70年,一不小心成為乾隆最長壽的妃子
    乾隆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他25歲繼位,做了60年的皇帝,再加上3年多的太上皇,以89歲的高齡而終,因正逢盛世,堪稱歷史上最有福氣的皇帝了。按理來說,婉貴妃這樣出身的女子,是沒有資格參加選秀的,那麼她又是如何來到乾隆身邊的呢?從順治到乾隆時期,一些江南地區的官員有在當地採辦童女,然後進獻給朝廷的慣例,這些童女有些入宮成為宮女,有些會被賜予皇子,成為皇子身邊的侍妾,婉貴妃應該就是這樣來到乾隆身邊的。
  • 康熙和乾隆都在位60餘年且兒子都不少,為何乾隆朝沒有皇子爭位?
    乾隆與康熙雖然都在位長達60多年,但是乾隆朝卻沒有像康熙晚年那樣出現諸子為了爭奪皇位展開激烈爭鬥,這又是為何呢?下面就來說一說這個問題。乾隆壽命太長去世時兒子並沒有剩多少,而且乾隆沒有祖父康熙生的兒子多雖然康熙和乾隆祖孫二人實際執政時間都超過60年,但是要知道康熙是8歲繼位,在位時間是61年,雖然在位時間很長,但是康熙活的壽命並不長,只活了69歲。
  • 郎世寧所畫的乾隆妃子真實畫像,最美的她一張畫像賣了1.37億!
    (郎世寧 《弘曆採芝圖軸》)為了打開乾隆皇帝的心結,郎世寧用歐洲君主都會讓畫師為自己畫像、並懸掛在正廳供世人觀賞的例子勸服他,並表示大清正逢盛世,天下太平,若是乾隆能夠畫出肖像畫,讓天下都一睹帝王威儀,豈不是讓四方諸國更加賓服。
  • 馬嘎爾尼記載的「乾隆盛世」
    來源|頭條號「沉思的託克維爾」乾隆盛世,號稱是中國歷史上最長的盛世,但這表面的繁華之下,卻隱藏著不為人知的陰暗
  • 她是乾隆最寵愛的妃子,卻被甄嬛厭惡至極,不惜一切令其失寵!
    在人們的印象中,乾隆繼位之初是非常勤於國事的,這位意氣風發的大清天子在父親雍正帝打下的基礎之下,一步步將大清國盛世推向了頂峰。然而,殊不知,乾隆在剛繼位時曾有過一位非常寵愛的妃子,不過,這個女人卻不討崇慶皇太后(甄嬛原型)的喜歡,最終落得一個失寵的結局,這名妃子便是怡嬪。
  • 清朝皇帝能力排行榜:第四位居然是乾隆皇帝,第一位才是真正贏家
    不過從清朝開始當時就有12位皇帝,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講講其中的幾位皇帝。第一位,雍正皇帝。與所有的朝代一樣,清朝也有一個非常鼎盛的時期,這就是著名的「康乾盛世」,不過這其中只有雍正才是當之無愧的君主。當初雍正接下來康熙的爛攤子,拼命的賺錢還債以及整理國務。就是如此矜矜業業的皇帝操勞了一輩子,給乾隆也留下了很豐厚的家底。
  • 雍和宮和乾隆的愛
    換句話說,雍和宮記錄了乾隆皇帝對天下的愛。說帝國時代皇帝的愛,未免太矯情,因為皇帝大約是最為冷酷的一個群體,什麼事都幹得出來;如果不夠冷酷,很可能就會被淘汰,下場悽涼。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冷酷的群體,卻是要代上天治理天下,故稱天子。因此他們的愛,體現在對天下的治理水平。另一方面,任何帝王,不論治理天下能力如何,都自詡為愛天下。
  • 他們在乾隆朝的真實地位如何?
    電視劇中,劉墉、紀曉嵐、和珅都是乾隆身邊的大紅人,同樣位極人臣,同樣寵冠朝野,各方面旗鼓相當,方能嬉笑怒罵、互相鬥法。那麼,真實歷史中的他們又是如何呢?我們不妨一一對比排序一番。
  • 盛世收藏,與"成就人生"
    全力盛世收藏成就高貴人生所有的人,從帝王將相到販夫走卒,首先解決的是自己的生存問題,也就是吃住問題。由於人類屬於群居動物,所以這個問題解決後,就開始思考如何讓自己比別人高貴起來?而且奢侈品或「古玩」可以傳之後代,賦予文化內涵,變成傳承有序的故事,行業內稱之「有玩頭」、「好玩」,從事這個行業的人稱之「古玩商」,對不投自已脾氣的「古玩商」稱之「不好玩」。
  • 作為世界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康熙勉強上榜,乾隆無緣
    經過億萬年的發展,人類逐漸形成了自己的文明體系,有了穿衣吃飯的意識,同時注重自身的美,一點點讓人類的文明體系更加完善。無論是古代中國,還是古代西方國家,都是經歷了長時間的戰爭,然後一點一點走向今天的世界格局。從總體上看,當前的世界格局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局面,但在歷史的長河中,這種局面經歷了無數次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