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環」對話變問題為議題,生態環境部門現場給出哪些承諾?

2020-12-14 新華報業網

  交匯點訊 12月8日,江蘇省第五次「金環」對話會在南京舉行。儘管天氣寒冷,場內氛圍卻十分熱烈,參會企業忙著與銀行洽談的同時,帶著關心的問題與生態環境部門「對話」、「交心」。助推環保融資需求和金融資本精準對接,2018年10月江蘇首次召開「金環」對話會,兩年來,對話會已成為政府部門、金融機構、企業以及行業協會溝通交流的重要機制,江蘇基本形成極富特色的綠色金融發展格局。

  企業綠色發展,迫切需要金融支撐

  當前,江蘇總體產業結構偏重,汙染物排放量大,僅靠末端治理成本較高且效果有限,部分地區的環境基礎設施建設、企業綠色化改造的融資渠道偏窄,資金成本高。要改變目前的現狀,迫切需要綠色金融的強力支撐。

  環保項目銀企對接會現場,有近10家金融機構代表、近100家企業融資需求方代表現場交流。不少企業表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企業經營受到衝擊。融資難、融資貴,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企業在環保、節能等方面的投入,迫切希望能夠得到綠色金融支持。

  「虹洋熱電聯產項目正在擴建,這個項目是我省重大項目盛虹煉化一體化重要配套工程。項目投資約75億元,目前,尚有不小的資金缺口。此外,我們想對火力發電過程中產生的廢水進一步提標,向零排放邁進,需要建設一批水處理設施。」8日一早,連雲港虹洋熱電有限公司安環部經理張超就從連雲港出發趕往南京對接會,帶著項目尋求融資。「之前我們與興業銀行、招商銀行有過不少合作,今天現場與這兩家銀行面對面洽談,就是想尋求更好的合作機會,獲得綠色金融的支持。政府搭臺,幫助企業拓寬融資渠道、降低融資成本,這樣的服務很暖心。」

  江蘇大地益源環境修復有限公司是全國較早專門從事土壤修復的企業,在土壤修復領域率先引入先進的北美燃氣原位熱脫附技術,參與江蘇諸多重大土壤修復項目。「土壤修復項目實施過程中,流動資金需求比較大,如果資金不充足,會極大影響修復進度。」 該公司副總經理梁斌告訴記者,「前些年針對環保企業的綠色金融政策不多,我們融資是又難又貴。通過這一平臺,企業的需求可以和銀行的支持直接對接,今年,我們以基準利率獲得了江蘇銀行3000萬元『環保貸』的支持,我們對未來發展更有信心。」

  搭建橋梁,政府打出政策「組合拳」

  在鎮江環保電鍍專業區,聚集了45家電鍍中小企業。「近年來,電鍍行業不斷升級,新增很多難以處理的汙染物因子,10年前建設的汙水處理廠已不能適應。為此,園區決定建設廢水處理二期項目。」園區現場工作人員坦言,項目一旦建成,將破解電鍍企業因汙染物不能妥善處置而限制發展的制約,但項目需要4700多萬元,籌集資金壓力大。正在這時,省、市生態環境部門主動上門介紹政策,項目獲得了3000萬元的「環保貸」支持,利率只有3個點。

  為了引導和激勵社會資本進入生態環保領域,2018年江蘇在全國率先推出「環保貸」綠色金融產品。目前,「環保貸」累計投放貸款151.96億元,支持268個生態環保類項目建設運營。「為撬動更多金融資源支持生態環境高質量發展,進一步調動合作銀行積極性,建立適當競爭機制,我省擴大了合作銀行範圍,增加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建設銀行、交通銀行、招商銀行等4家銀行為第二期合作銀行。」省財政廳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處相關負責人介紹,同時,江蘇將單一項目貸款限額從2000萬元提高到5000萬元,提高環保企業申請貸款和金融機構發放貸款的積極性。

  「近年來,除了『環保貸』之外,我們還聯合多個部門推出 『綠色金融33條』,其中就包含綠色企業上市獎勵、綠色擔保獎勵、綠色債券貼息以及環境汙染責任保險保費補貼等,這些政策實施兩年來,涉及的企業受益超過7000萬元。」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陳志鵬說,下一步,我們將和其他部門一道,推出更多政策,更好地推進江蘇企業綠色轉型發展。

  通過一系列優惠政策的推進,綠色金融在江蘇獲得長足發展。截至2019年底,江蘇省主要銀行業金融機構綠色信貸餘額11622.1億元,同比增長26.2%;江蘇省綠色債券共發行23隻,綠色債券發行額221.04億元,佔全國綠色債券發行額的7.56%。

  不做「鴕鳥」,持續推進對話走向縱深

  「『金環』對話為企業解決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的同時,把企業發現的問題、存在的疑問與政府部門無縫對接,我們現場答疑。」省生態環境廳財務與審計處處長朱增銀說。

  會議開始前,金陵石化首席安全環保專家陸鵬宇早已準備好問題。「今天帶了兩個問題來,一個是能否對企業實施差異化管控,另一個是受疫情影響,特殊環保設備不能按時到位,能不能給企業一個合理的時間。」陸鵬宇直言,作為企業肯定會履行好相應責任,也希望通過這次對話把企業的難處反映給相關部門。

  不僅是企業,省紡織工業協會會長韓平在來之前進行了詳細調研,發現常州西夏墅印染工業園22家企業,為了達到排放標準,22家企業分別按要求投資建設了汙水預處理設施,共投資6000多萬。22家中有10家企業排出的原水需要加尿素,12家企業氮磷偏高要專門厭氧池來處理。「企業每天排水總量大約20000噸,酸和鹼用量大約在15噸左右,有的企業廢水富營養化過高,有的又不夠需要添加,如果園區廢水能綜合處理,那麼調節PH值只需要用少量酸和鹼,既可減少企業經濟負擔,也降低化工原料儲藏的風險,減少汙染物的產生。」

  「如何找到汙染治理效果和治理經濟成本的結合點,一直是我們環保工作關注的重點。無論從技術還是經濟角度講,剛才提到的企業共建汙水預處理設施,都是一個很好的措施,值得去探索試點。」陳志鵬現場回應,目前省廳將印染企業共建汙水預處理設施的這項措施,納入江蘇產業園區生態環境政策集成改革試點內容,鼓勵部分地區開展試點。

  「變問題為議題不僅僅是一個倡議,更是一種工作態度,這種工作態度就是不畏困難,避免那種『鴕鳥心態』。」省生態環境廳黨組副書記、副廳長,省太湖辦主任秦亞東現場給出「三個承諾」,生態環境部門將制度化安排行業協會商會參與制定汙染物排放地方標準,同時明確行業協會商會的自主權、尊重企業在汙染防治中的技術路徑選擇,通過政策引導企業樹立「少排多得利」「超低排放受獎勵」的意識。

  交匯點記者 許海燕 丁茜茜

相關焦點

  • 變問題為議題 助力企業發展 2020江蘇省第五次「金環」對話會順利...
    變問題為議題 助力企業發展 2020江蘇省第五次「金環」對話會順利召開 2020-12-08 22: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變問題為議題,為企業解憂,江蘇舉行第五次「金環」對話會——政...
    12月8日,江蘇省第五次「金環」對話會在南京舉行。參會企業在忙著與銀行洽談的同時,帶著關心的問題與生態環境部門「對話」「交心」。自2018年10月我省首次召開「金環」對話會以來,對話會已成為政府部門、金融機構、企業以及行業協會溝通交流的重要機制。
  • 各地環保頭條丨江蘇「金環」對話會首次網絡直播
    12月8日,江蘇省第五次「金環」對話會在江蘇省生態環境廳舉辦,本次對話會主題是「變問題為議題」,並首次採用網絡直播的形式,邀請了40多家企業、7家行業協會作為代表,在現場和生態環境部門面對面,直接交流互動。截至12月8日晚8點,網絡直播的點擊率已經超過60萬。
  • 變問題為議題為企業解憂 江蘇政銀企攜手共推綠色發展
    12月8日,江蘇省第五次「金環」對話會在南京舉行。參會企業在忙著與銀行洽談的同時,帶著關心的問題與生態環境部門「對話」「交心」。自2018年10月我省首次召開「金環」對話會以來,對話會已成為政府部門、金融機構、企業以及行業協會溝通交流的重要機制。
  • 企業提問題政府來答疑 江蘇舉行第五次「金環」對話會
    12月8日,江蘇省第五次「金環」對話會在南京舉行。參會企業在忙著與銀行洽談的同時,帶著關心的問題與生態環境部門「對話」「交心」。自2018年10月江蘇省首次召開「金環」對話會以來,對話會已成為政府部門、金融機構、企業以及行業協會溝通交流的重要機制。
  • 江蘇省第五次金環對話會為企業排憂解難
    12月8日,金融機構、企業、政府部門匯聚在江蘇第五次金環對話會現場,以「變問題為議題」為主題,共同探討全省各企業反映的治汙成本高、執法頻率高、行業缺乏標準等難題,並現場給出解決建議。近年來,江蘇堅守「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持續加大治汙攻堅力度,推動生態環境明顯改善。為破解企業面臨的治汙成本高、執法頻率高、行業缺乏標準等發展瓶頸,江蘇將加大產業投入,集成運用金融、財政、環保等激勵政策,從企業「需求側」入手,建立覆蓋全省的多層次、多元化綠色金融產品供給體系,引導激勵金融資本支持企業綠色發展。
  •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廳長王天琦:探出生態環境治理現代化的「江蘇路徑」
    一年多來,部省共建試點工作取得積極進展,探索形成了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做法,在推動全省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的同時,為國家層面提供了生態環境治理的「江蘇經驗」。監察機制轉變,上收市、縣兩級生態環境部門環境監察職能,由省廳統一行使。監測機制轉變,設區市環境監測機構調整為省廳駐市環境監測中心,主要負責生態環境質量監測;縣(市、區)監測站上收到設區市,主要負責執法監測。執法機制轉變,成立生態環境保護綜合執法隊伍,統一行使汙染防治和生態保護執法相關職責,省級執法機構主要負責業務指導、組織協調和稽查考核,市縣級執法機構承擔具體執法事項。
  • 湖州生態環境部門指導復工復產環境管理
    了解到項目將在轄區落地,浙江省湖州市生態環境局吳興分局有關負責人第一時間聯繫項目業主,通過微信發送項目環評審批所需資料清單目錄,指導企業填報。只用了兩天時間,企業就完成了相關手續。   關鍵時刻,生態環境幹部充當起了第三方機構的角色,高效服務項目落地,這是湖州市生態環境系統指導復工復產環境管理的生動一幕。
  • 全面完成生態環境問題整改
    會議傳達學習了成都市貫徹落實省環委會第二次全體會議和長江黃河生態環境突出問題整改推進督導現場會議精神暨全市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整改工作專題會精神,研究新區貫徹落實措施。陳歷章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中央、省、市決策部署,以對人民高度負責的態度,全力抓好生態環境保護各項工作,全面完成生態環境問題整改,守護新區的碧水、藍天、淨土。一要高度重視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天府新區作為公園城市首提地,要深刻認識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重大意義,始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
  • 北京公布人民建議徵集議題 涉生態環境等15方面
    15大議題等您提出意見建議  2016年人民建議徵集議題公布  本報訊(記者孫穎)今年是「十三五」開局之年,北京市政府人民建議徵集辦公室昨天公布今年的人民建議徵集議題,涵蓋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推動老城功能重組、解決生態環境突出問題、發展居家養老服務等15大方面。
  • ...年會將專題討論生態文明建設 多個分論壇涉及生態環境保護議題
    本次年會正值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周年之際,主題為「開放創新的亞洲,繁榮發展的世界」,來自各國的2000多位嘉賓匯聚一堂。
  • 青海舉辦首場生態環境保護服務日活動
    青羚網訊(記者 魏慧敏)5月28日,青海省生態環境廳舉辦全省首場生態環境保護服務日活動,為我省工業園區和企業提供環保服務。活動現場,青海比亞迪鋰電池有限公司、青海省新型建材工貿有限公司、青海虎彩印刷有限公司、西寧特殊鋼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青海製藥廠有限公司5家企業圍繞生產經營中環境政策、技術需求等問題進行了現場諮詢,省生態環境廳相關處室單位負責人進行逐一答覆。
  • 留言板|市生態環境局上線長江網武漢城市留言板,解答環境熱點問題
    >汙染管理等熱點問題一一進行了詳細解答東湖水質為地表水Ⅲ類穩定在可供遊泳級別上線現場。記者金思柳 攝上線中,網友們十分關心家門口的河湖水質問題,東湖被多次問起。市生態環境局東湖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根據武漢市環境監測中心月度監測結果,2020年上半年東湖整體水質為地表水Ⅲ類,水質已達可供遊泳級別,與去年同期相比保持穩定。
  • 世界自然基金會中國總幹事盧思騁:環境議題在中國不再是邊緣議題
    從那之後,我希望為環境保護做些事,並於2000年就到了北京做環境保護工作。 界面新聞:剛進入21世紀時,中國公眾對環保問題的認識是怎樣的狀態? 盧思騁:20年前,環境議題在中國是非常邊緣的議題。
  • 湖南省級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回頭看」,有哪些成效與變化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曹嫻今年9月與10月,我省分兩批對14個市州開展省級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回頭看」。相比兩年前開展的省級環保督察,這次「回頭看」有何特點?典型案例整改得怎麼樣?受理的信訪件又透露出哪些新變化?
  • 自治區政協十二屆十一次常委會議有啥重要議題?
    7月7日上午記者帶著這些問題參加了自治區政協十二屆十一次常委會議新聞發布會明天,自治區政協十二屆十一次常委會議將就「推動沿黃地區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議題進行專題協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高度重視。習近平總書記對此提出了一系列要求,並明確將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為重大國家戰略。作為沿黃9省區之一的內蒙古,我們要深入與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做好我區黃河流域區域的生態保護和和高質量發展工作這篇大文章。二是落實國家區域發展戰略的重要職責。
  • 朝著「一個星球」邁進 多國首腦聚焦生物多樣性保護等議題
    原創 張倩 中國環境「在這周一召開的第四屆『一個星球』峰會上,至少有50個國家承諾在未來10年內保護地球上30%的土地和海洋,以阻止物種滅絕和解決氣候變化問題。」1月11日,旨在保護世界生物多樣性的全球峰會「一個星球」召開。
  • 生態環境部通報生態環境保護重點工作進展並就生態環境監測等有關...
    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主持發布會,通報近期生態環境保護重點工作進展,並共同回答了記者關注的問題。劉友賓:新聞界的朋友們,大家上午好!歡迎參加生態環境部5月例行新聞發布會。這是疫情發生以來,我們連續以視頻連線方式召開3場月度例行新聞發布會以後,首次恢復召開現場發布會,見到大家,倍感親切。
  • 全球生態環境問題的理論反思
    日本等東亞後發資本主義國家一樣難逃厄運,日本資本主義初期的工業化帶來了慘重的社會與環境代價,空氣汙染曾引起近1000萬人口的健康問題,水汙染也非常嚴重。在這樣的背景下,在汙染最先凸現的北美、歐洲和日本為代表的西方世界,人們開始反思工業文明,重新思考人與自然的關係,於是生態環境問題成為跨學科研究的一個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