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周的熱點,除了讓青島城市形象蒙受史無前例羞辱的「外國人插隊」事件,還有老羅直播和瑞幸造假。
老羅直播賣貨算得上是一個辛酸的老男人創業失敗故事,也可以把「辛酸」換成「勵志」。
瑞幸咖啡造假,則註定要被釘在中國乃至世界資本市場的恥辱柱上。
而這也註定是「恥辱柱的恥辱」。
拋開已經談得夠多的事件本身而言,我們來關注另一個話題,這三起事件背後的城市青島、成都和廈門發展新經濟上的格局和思路。
1
2018年6月,作為廈門招商引資的重要成果,瑞幸咖啡將總部搬到廈門。
差不多同一時間,將總部落戶廈門的還有神州優車和趣店。
神州優車和瑞幸咖啡的董事長同為陸正耀,一位網際網路「福建幫」中的資本狂人,名聲並不太好。
當時的趣店,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一年,正在經歷股價動輒10%的大跌。
這些都是公開數據,廈門市政府不會不知道。
在全國新一輪新經濟競爭中,每個城市都在想盡辦法抓住這一輪的紅利。
新經濟往往是資本密集型產業,不僅能帶來更多高薪就業機會,這些企業還自帶明星光環,對於提高城市知名度也是巨大利好。
可以這麼說,正是在廈門,瑞幸咖啡一步步被催熟成為一個巨無霸,直到大到2019年5月正式在納斯達克掛牌上市。
對於瑞幸咖啡造假一事,青記君個人曾在朋友圈轉發過一篇文章並認為,「瑞幸作的惡,影響可能要持續數年,更多的中國企業都要為之買單。」
但與此同時,有的自媒體卻將矛頭指向了廈門這座城市,《瑞幸咖啡崩盤:廈門招商引資現尷尬》是其中的代表。
理性來看,廈門不應該在此時承受這一苛責,放到當時的環境之下,廈門的招商引資更不應該被單獨拿出來說事。
相反的是,瑞幸咖啡在當時的環境中被引入廈門,對於廈門新經濟發展起了加速和助推作用。
因為蔡文勝的緣故,在網際網路起步之初,廈門就曾是主機和域名創業的典範。
2000年,從中國海洋大學畢業半年的姚勁波從一家國有銀行辭職離開青島,一頭扎進網際網路的浪潮中,正是受到了蔡文勝靠賣域名發家致富的啟發。
現在,產業網際網路下半場,廈門把槍口瞄準了新經濟細分領域的獨角獸。
其實除了瑞幸、神州、趣店等「女婿」,廈門還有美圖、美柚、美亞柏科、億聯網絡、吉比特、咪咕動漫等一批本地自主培育的「兒子」。
根據相關媒體報導,如今,廈門高新技術企業產值佔比近七成,數字經濟規模佔全省超四成,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製造業、新能源汽車、新材料、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快速發展,對推動廈門市產業升級、結構調整起到了重要作用,在這些新經濟企業的加持下,廈門也開啟了新一輪蛻變。
2
同樣的事情還發生在錘子科技和成都之間。
在直播中露出頭頂的地中海之前,老羅是一個立志收購蘋果的科技公司的CEO。
作為一個先後用過T1、M1L、堅果1、堅果pro2四款手機的錘粉,青記君一直認為,錘子科技創業的坎坷經歷,有老羅性格原因,也有風口時機問題。
2017年8月,成都區屬國有企業東方廣益向困境中的錘子科技注資6億元,錘子科技將總部遷到了成都。
雙方的合作很快進入蜜月期,聲稱不從買房的老羅,甚至在成都買了自己的第一套房。
2018年2月,錘子科技創始人羅永浩獲得「2017四川十大新經濟領軍人物」獎,錘子科技西遷成都落戶成華區還斬獲了「2017四川經濟十大影響力事件」大獎。
當地媒體報導稱,兩項大獎的背後是四川各界對錘子科技入駐成都的肯定。
但隨著2018年底錘子科技項目的失敗,關於成都6億投資一事再次被翻出來,甚至一度有傳言稱「立案調查6億投資錘子科技,涉國有資產流失」,雖然很快被闢謠,但的確一直有人在為成都算這筆帳:6億投資錘子科技,到底值不值?
實際上,我們先不去關注「區屬國有企業」的投資主體和「股權+債券置換」的投資形式,很多人都忽略了一點,錘子科技對於成都在新經濟高地這一城市形象塑造的宣傳效果可能是花再多錢都買不到的。
尤其是在當時重慶和成都都在競爭新經濟、重慶已經誕生豬八戒網等明星企業的大背景下,成都急需一個知名度高的新經濟項目落地,遭遇資金困擾、卻又不缺乏話題的錘子科技顯然是最好的標的。
很大程度來說,錘子科技的落戶成都,代表了成都對於新經濟項目的態度。
在成都投資錘子科技的2017年,被稱為成都的新經濟元年。
這一年,成都把發展新經濟培育新動能作為推動城市轉型的戰略抉擇,提出讓政策從「給優惠」到「給機會」轉變,從「政府配菜」到「企業點菜」。
此後,成都更是在全國範圍內率先提出應用場景理論,成立全國首個新經濟發展委員會;2019年發布四批次「城市機會清單」共1500餘條供需信息;2020年疫情期間又專門發布兩次《成都新經濟企業疫情防控能力清單》……
可以說,在布局新經濟上,成都的每一步都很有魄力,也有落地。
3
無論是錘子科技之於成都,還是瑞幸咖啡之於廈門,很難簡單地將企業的成敗歸為政府招商引資的「看走眼」,甚至上升到城市對待「兒子」和「女婿」態度的不同上。
對於成都和廈門,青記看到的是政府官員的魄力、當地制定政策的可落地性、城市新經濟形象的放大和傳播效應,以及當地隨之引發的新經濟發展變化。
在談到趣店創始人羅敏邀請朋友來廈門的原因時,《廈門日報》是這麼分析的:「經濟學上有一個詞叫『熱帶雨林效應』,獨木難成林,只有形成熱帶雨林生態,才能形成穩定持續的生長環境。趣店顯然明白這一點。」
青島也提出,要打造「獨角獸」茁壯成長的「熱帶雨林」,讓一批又一批成長性強的「獨角獸」成為青島的現象級產業景象。
不過,最近一段時間青島國有資本頻頻出手,還是集中在傳統產業領域,包括青島的招商引資,並沒有引進一個知名度高的新經濟明星項目。
同時,在城市形象宣傳上,青島似乎也還是傳統思路。比如,2019年3月,拿出8000萬元專項資金,在全國(主要是央視)開展以「品牌之都工匠之城」為主題的青島製造集中宣傳推廣。
這其實無可厚非,不能簡單說誰對誰錯。
每一個城市的經濟產業結構一樣,操盤者思路不一樣,身處的環境不一樣,手中的本錢不一樣,做出的選擇當然不一樣。
合肥選擇蔚來,青島選擇奇瑞,絕非簡單的一個選擇新經濟、一個選擇傳統產業的問題。
但苛刻一點說,長期以來在新經濟落地項目上的缺乏亮點,卻也代表了青島在新經濟上的踟躕不前。
而且時間長了也多了另一層意思,「大家都說青島好,為什麼就是沒有知名資本和知名新經濟項目落戶青島呢?」
類似問題,青島的主政者去年也問過,「都說青島好,大學生本地就業比例咋不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