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靖縣舉行地景藝術節暨「酉水船工號子」非遺展演活動

2020-12-15 華聲在線

保靖縣領導尹海霞、葛曉紅、胡文峰與湘西州內知名畫家王錫忠、毛光輝、田湧、徐峰及鎮領導何春林共同為比耳鎮藝術小鎮揭牌

活動現場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1月1日訊(記者 宿任人)2019年12月31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保靖縣地景藝術節暨「酉水船工號子」非遺展演活動在比耳鎮舉行,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尹海霞,副縣長葛曉紅、胡文峰出席活動,王錫忠、毛光輝、田湧、徐峰等知名畫家參加本次活動。

「橙茶」茶藝表演

《橘子紅了的時候》歌唱表演

本次活動分為地景藝術節、「酉水船工號子」非遺展演兩部分內容。來自酉水河畔船工們,激情洋溢、節奏統一,氣息高低起伏,聲音鏗鏘有力,配合默契無間,鮮活重現船過險灘時的壯觀情景,在大家齊心協力渡過險灘時,高昂的情緒、精彩的表演感染了臺下的觀眾,贏得陣陣掌聲與喝彩。

保靖酉水船工號子展演

酉水船工號子,指酉水河段船工在勞動時喊的號子。保靖酉水船工號子歷史久遠,對研究酉水流域土家族人的人文、歷史、生產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2008年,保靖酉水船工號子已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本次活動吸引了大量周邊群眾

本次活動吸引觀眾的不僅僅是酉水船工號子表演,現場新近創作的大量地景藝術品收穫了許多「粉絲」,紛紛合照留影。艨艟戰艦、土家么妹、靜靜的酉水等27件地景藝術作品錯落有致的布置在活動現場,這些作品利用比耳鎮當地特有的竹、木、石等元素就地取材、現場創作,由縣內知名美術工作者與當地民間工匠合作完成,他們共同謀劃、攜手創作,用地景藝術作品將比耳鎮打造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小鎮。

地景藝術品艨艟戰艦

地景藝術品成功吸粉

本次活動吸引了秀山、龍山和本地近千餘名周邊群眾前來觀看參觀,他們對地景藝術節、「酉水船工號子」非遺展演活動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本次活動的舉辦全面生動地展現還原了保靖酉水船工號子的歷史和場景,同時,地景藝術品的展示,將藝術與生活結合,讓藝術生活融合之美留在了鄉村,喚醒了鄉村新的活力與生機。

酉酉橙吉祥物也在現場助陣

本次活動中還啟動了「橘子紅了」「酉酉橙」全國(散文、詩詞、楹聯)徵文、比耳藝術小鎮文創作品徵集大賽。

[責編:李孟河]

相關焦點

  • 濟源七旬老人崔鴻飛:讓黃河船工號子再次唱響中國
    黃河船工號子是由黃河中下遊的山河地段(濟源市境內的沿河一帶)人民在船運勞動中首創。72歲的崔鴻飛出身船工世家,17歲上船。他說:「黃河不行啞巴船,拖船下水唱出沿號、拉篷升起唱搭篷號……船的走、靠、行全靠號指揮。」船工們傳承著黃河精神,1947年,陳謝大軍強渡黃河時,濟源組織船工駕船擺渡,僅關陽一個村,就有5名船工犧牲。
  • 湖湘地理|沅水號子:一聲號子裡的地理密碼
    8月22日,酉水上的船工表演沅水號子。一人領唱眾人和,隨著水流的急緩而調整節奏。組圖/盧七星 [沅陵船工號子] 「山歌是唱的,號子是喊的」位於沅江中遊的沅陵,是湖南面積最大的縣,曾經的「湘西門戶」。人數不多,卻有25個民族。沅江以東是漢族人的地盤,酉水旁則是土家族的聚居地,酉水再往上就是苗族人的領地了。
  • 縴繩壯歌-「黃河船工號子」
    伴隨著這條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書寫出的是輝煌燦爛的黃河文化,那麼,濟源市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黃河船工號子便是其中濃墨重彩的一筆。黃河自古以來就是一條重要的水上交通運輸幹線,也是沿河勞動人民的生命線。在那陸路交通尚不發達的年代,水上航運事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早在隋唐時代,京城長安、洛陽所需糧食許多都是經黃河源源不斷地運送的。
  • 縴夫遠去號子悠——從勞動號令到國家非遺的川江號子
    新華社北京12月18日電(記者韓振、劉博偉)12月18日,《新華每日電訊》刊載題為《縴夫遠去號子悠——從勞動號令到國家非遺的川江號子》的報導。 儘管被老先生的精神所感動,年輕的曹光裕還是對川江號子難有深情。直到隨著機動鐵船的普及和交通運輸業的發展,喊號船工漸漸沒了用武之地,川江號子漸漸退出歷史舞臺。 和其他很多下崗船工一樣,轉行上岸的曹光裕,很長一段時間都面臨著「四處求職、八方碰壁」的窘境。
  • 涪江船工號子迴蕩山水間的藝術
    涪江船工號子迴蕩山水間的藝術     遂寧「涪江船工號子」,是船工們在水運勞動中,產生發展並流傳下來的勞動號子。生動地反映了當時船工們的生活狀況、勞動場景和內心世界,表現了船工們在運輸途中的辛勞。
  • 聯誠發LED顯示屏亮相2020年大理州非遺交流展演活動
    聯誠發龍藝禧系列LED顯示屏閃耀亮相展演活動,助力展演活動順利舉行,讓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理念深入人心,調動全社會參與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積極性。其高清細膩的畫質特性,大大提升了展演活動的演出效果,給現場觀眾帶來了絕佳的視覺體驗。
  • 縴夫遠去號子悠 從勞動號令到國家非遺的川江號子
    儘管被老先生的精神所感動,年輕的曹光裕還是對川江號子難有深情。直到隨著機動鐵船的普及和交通運輸業的發展,喊號船工漸漸沒了用武之地,川江號子漸漸退出歷史舞臺。  和其他很多下崗船工一樣,轉行上岸的曹光裕,很長一段時間都面臨著「四處求職、八方碰壁」的窘境。  沉重的生活壓力下,他發現喊幾聲號子,能抒發心中的抑鬱。
  • 首屆中國—東協文化藝術周戲劇展演將於12月7—14日在南寧舉行
    12月1日,記者從首屆中國—東協文化藝術周戲劇展演暨2020年中國—東協(南寧)戲劇周活動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本次活動活動將於
  • 文化惠民 非遺傳承 泰山區第十四屆金秋藝術節開幕
    9月10日下午,泰山區第十四屆金秋藝術節開幕式暨文旅嘉年華泰山區非遺巡展在這裡正式啟動。  據了解,「金秋藝術節」是泰山區重要的品牌群眾文化活動之一,已經連續舉辦了十四屆,通過舉辦各具特色的群眾文化活動,規範了群眾文化演出隊伍,湧現出一批優秀的群眾文化隊伍及優秀作品。
  • 泰山區第十四屆金秋藝術節開幕,15個非遺項目將在全區進行巡展
    9月10日下午,泰山區第十四屆金秋藝術節開幕式暨文旅嘉年華泰山區非遺巡展在這裡正式啟動。據了解,「金秋藝術節」是泰山區重要的品牌群眾文化活動之一,已經連續舉辦了十四屆,通過舉辦各具特色的群眾文化活動,規範了群眾文化演出隊伍,湧現出一批優秀的群眾文化隊伍及優秀作品。
  • 第五屆「中國夢·旗袍情」旗袍文化藝術節公益展演活動成功舉行
    原標題:第五屆「中國夢·旗袍情」旗袍文化藝術節公益展演活動成功舉行11月11日,第五屆"中國夢·旗袍情"旗袍文化藝術節大型公益展演活動在新國展成功舉行。"中國夢·旗袍情"旗袍文化藝術節是北京市文聯文化惠民助民扶持項目之一,是由北京旗袍文化研究會在北京市文聯的指導下舉辦的。
  • 備戰地景藝術節,四方工匠各顯神通
    12月5日,中國藝術頻道記者走進2020年北京市「職工技協杯」綠化環保花藝師職業技能大賽暨第三屆北京地景設計藝術節活動現場,來自祖國四面八方的園藝工匠正如火如荼施工著。位於豐臺區的北京世界花卉大觀園是本屆地景藝術節的比賽主場地之一,在這裡,我們看到了正在進行創作的選手們。地景藝術是以「生態環保、循環利用、變廢為寶」為理念,以園林廢棄物如柳樹枝、海棠枝、竹枝、桃枝等為主材料,在設計師的手中變成了一個個栩栩如生的藝術作品,為冬季的京城景觀增色添彩。
  • 鄭州藝術幼兒師範學校舉行教育藝術節暨建校五十五周年教學成果...
    非遺文化進校園之群舞《百花爭妍》教育藝術節暨建校55周年教學成果展演圓滿結束毛傑與學校聘請的國家級非遺傳承人任鶴林老師交談群舞《唐古拉風》《苗家妹》在躍動的音樂中淋漓盡致地展現出該校師生的蓬勃朝氣和奮發精神……一首《幸福中國一起走》帶著對祖國新時代的期待和對鄭州藝術幼兒師範學校發展新徵程的期待,將展演活動推到了最高潮。風華藝術幼師,一路如歌;大美藝術幼師,一路繁華。演出結束後,宋志強帶領與會領導嘉賓來到學校非遺傳承實訓中心,該校歷屆美術專業師生優秀作品聯展正在這裡集中展出。
  • 桐鄉舉行第五屆「我們的節日·中秋」非遺民俗展示展演活動
    浙江在線10月4日訊(通訊員 錢伊)在中秋和國慶雙節同輝之際,桐鄉市第五屆「我們的節日·中秋」非遺民俗展示展演活動暨開發區(高橋街道)第二屆中秋鄉村民俗節活動於10月1日在桐鄉經濟開發區(高橋街道)合悅·江南舉行。
  • 第三屆北京地景設計藝術節開賽在即
    本報訊 記者張萌報導 日前,2020年北京市「職工技協杯」綠化環保花藝師職業技能大賽暨第三屆北京地景設計藝術節開始報名。        兩年前,地景藝術節走進京城,園林廢棄物的華麗轉身為冬季京城增添了別樣生機。
  • 落葉、枯枝、石頭……地景藝術節今年開進副中心城市綠心
    地景藝術節自從2年前進入京城,讓北京市民領略了園林廢棄物是如何化腐朽為神奇的。歷屆地景藝術節作品2020年北京市「職工技協杯」綠化環保花藝師職業技能大賽暨第三屆北京地景設計藝術節即將舉辦,今天啟動設計師招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