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五個寶貝擦擦_原創稿件_中國西藏網

2020-12-14 中國西藏網

  在第一次進藏之前,我就已經從紀錄片裡認識了「擦擦」,並且一見鍾情,從電視裡看到它們的那一刻,我就愛上這種藏傳佛教特有的脫模泥塑藝術品。2002年我隨一個大型媒體團,第一次進藏採訪,心裡的渴盼之一,就是找到擦擦,親眼看一看那精美的方寸大小的「佛國世界」。

  我的第一枚擦擦

  那個年代,還能在野外看到一些開放的擦康(放置擦擦的小房子),瑪尼堆上也有不少精美的擦擦。但是,我從小就知道不能隨便取走不屬於自己的東西,尤其是宗教祈願物,我很是敬畏。對於那些唾手可得的擦擦,我只是看了又看,沒想要據為己有。

  但是,一個人的定力有多強,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面臨的誘惑有多大。進藏十來天的時候,我和同組的巴桑在昌都強巴林寺外面轉瑪尼堆,我遇到了那次西藏之行最大的誘惑:一個5釐米見方的泥擦擦忽然抓住了我的眼睛,它就擺放在層層疊疊的瑪尼石和擦擦的最上面,是一個造型優美、比例精準的雙身時輪金剛。在那麼小的面積內,金剛的四個頭顱錯落有致,24隻手臂層疊清晰,每一隻手上持不同的法器,纖毫畢現;金剛法相清晰,飾物上的珠鏈竟也能數清顆粒!看到這個擦擦,我驚訝得說不出話來,雙手捧著它,雙腳生了根似的,再也拔不動。


圖為筆者的第一枚擦擦——時輪金剛

  我估計自己當時看那個擦擦的樣子是如痴如醉、失魂落魄的,巴桑同情地看著我說:「我來拿吧!我是藏族人,不會有太嚴重的懲罰的。」我緊閉雙眼,痛苦地搖搖頭,他又說:「我們拿回去是供奉,又不是拿去賣錢,沒事的……」

  人性的弱點最終體現在我身上,我緊閉雙眼,把那個擦擦交到了巴桑的手中……

  但是,內心的愧疚讓我無法自欺欺人,將那枚擦擦當作「巴桑送我的禮物」坦然收下。於是請求巴桑陪我去強巴林寺做了布施,以求得心中的安寧。那是我擁有的第一枚擦擦,也是唯一一枚從擦康裡取走的擦擦,我將它視為珍愛。後來我去拉薩工作,居住了一年多時間,走遍西藏的同時,收藏了兩百多枚擦擦,裡面絕大多數是從市場買來的,有幾枚來自於友情贈送。下面要講的是我的其他幾枚寶貝擦擦,它們並不是價值上最貴重的,也並非工藝最精湛或品相最好的,但是,它們都是有故事有靈魂的。

  踏破鐵鞋覓得你

  2009年,我創作了一本關於藏族傳統手藝的文創書,書中要放置一些手工實物,包括經書、隆達、氆氌、唐卡、擦擦,我在拉薩呆了半個月,還沒有備齊所需。這其中,最難的就是擦擦。我找遍了做擦擦的地方,新擦擦由於模具的品質不好,做出來的成品都不夠精美。要不買模具來自己做吧!我又到八廓街挨家挨戶地找擦擦模具,整個市場被我翻了兩三遍,甚至連古董商店的模具我都看過了,還是沒有找到滿意的。

  最後我又去了一次千佛崖,那裡有幾家常年做擦擦的。轉完甘珠爾塔出來,不抱希望的,順便去那幾家做擦擦的攤子看一眼。攤位上擺出來的所有樣品,又一次讓我失望了。突然,目光掃到一個堆滿擦擦的舊箱子,在它的角落裡臥著一個落滿塵土的大威德金剛擦擦,眼前一亮,心跳也加快了,將它從箱子裡取出來細看:牛頭人身的大威德金剛,雙角和火焰般的頭髮指向上方,34隻手臂持不同法器呈放射狀層疊排列,身前擁抱明妃羅浪雜娃,腳下踩踏一眾惡鬼。這所有的一切緊湊而精巧的排布在直徑僅僅5釐米的圓形中!


圖為筆者的書和書中所用的擦擦——大威德金剛

  趕緊請匠人找來模具,一看,如此高超的工藝,只能是來自尼泊爾,而且是有一定年頭的上乘之作,一問,果然是他家的老人傳下來的。因為請大威德金剛擦擦的人很少,所以模具很少使用,幾乎沒有磨損。這雙身大威德金剛是「悲智合一」的象徵,也正吻合了我寫這本書的深意。於是,我訂下了12000個。

  來取成品的時候,我用厚厚的氆氌來包裝它們,一層氆氌一層擦擦精心擺放。運回北京,還是壞了幾百個,但是有一萬個完好的,已經鑲嵌到了我的書中,於次年與讀者見面了。

  飽含情誼的彩繪擦擦

  我2008-2011年在中國藏學研究中心工作,主要是進行「西藏文化博物館」的籌備。2010年開館的時候,我們策劃了一系列的現場手工藝展示活動,這個活動主要由我負責。在同事和朋友們的幫助下,我請到了幾位藏族的手藝人來到現場,進行一個月的現場手藝展示,有唐卡繪畫、擦擦製作、紡線、織布、印經。一共6位民間藝人,從事先聯絡到接待安排、工作部署、生活娛樂……全部由我經手,工作之餘我還常和他們聊天拉家常。一個月下來,大家相處很愉快。

  眼看著他們的歸期臨近了,我心裡很是不舍,那天下午又去看望他們,坐在大廳展示臺的地毯上和他們有一搭沒一搭地聊著。畫唐卡的扎西和打擦擦的卓瑪忽然詭秘地相視一笑,扎西從他的顏料盒裡,摸出一個擦擦,雙手遞給我,我一看,驚訝得張大了嘴:卓瑪在她打的擦擦裡挑了一個最好的,扎西很精心地繪上了色彩,作為臨別的禮物贈送給我!雙身金剛薩埵,按照唐卡藝術的用色規範,用藍、白兩種主色調進行了彩繪,綠色做底,不同的紅色做裝飾。看著他倆真誠而開心的笑容,我的淚在眼眶裡打轉,天天和他們相處,都沒發現他倆在偷偷為我準備禮物,心裡好暖好暖。


圖3為扎西和卓瑪贈給筆者的雙身金剛薩埵擦擦

  人生中,有幸能遇上一些可愛的人兒,但絕大多數是一分別,就一輩子再也見不著了,只有這溫暖的記憶,會永遠滋潤心田。

  珍貴的千手觀音擦擦殘件

  2011年,我去拉薩看望朋友,他知道我熱愛藏傳佛教藝術,所以安排了一條尋訪線路,帶我去看壁畫和建築,主要是幾個不太有名、但是我很想去的寺廟,其中一個是夏竹林寺。

  夏竹林寺位於山南市貢嘎縣,17世紀初修建,位於崗堆鎮貢日嘎布山上。寺廟不大,但是規格很高,五世、七世達賴喇嘛都曾賜寶與該寺,並為其鑄造佛菩薩像。我去的那天不太巧,大殿正在重建中,搭滿了腳手架,只能在外面迴廊簡單看看,一個十七、八歲的小和尚笑笑地走過來給我們做介紹,說這個大殿現在重建,資金大部分是活佛在外地募捐而來的,所以重建很慢,現在暫時停工,等下一筆資金來了以後才能接續。聽到這裡,我趕緊捐了兩張大鈔,希望能為他們添幾塊磚瓦。

  看完大殿外圍,小和尚又帶我們到側殿、僧舍、寺廟的後門各處看了看。離開的時候,我在側殿的窗臺上看到一堆土塊,上面好像有敷彩,仔細一看,原來是一堆殘斷的擦擦!立刻跑近了細瞧,那窗臺高過我的頭,只能蹦著往上一眼一眼地看。小和尚樂了,告訴我那是重修大殿的時候從地基處挖出來的,是當初建殿的時候埋下的,這些是殘斷的,所以沒有再埋回去。作為擦擦收藏者,從這些殘件我能大致判斷出這一批擦擦的年代和樣式,這是我的藏品裡沒有的,對於同時代不同地域擦擦風格的比較研究,非常有價值。而且初建大殿時的裝藏,那是非常吉祥的物件。


圖為夏竹林寺的千手觀音擦擦殘件

  我問小和尚,我可以請一個走嗎?小和尚愣了一下,跑開去問旁邊的大和尚,回來時搬了一個凳子,爬上去幫我拿。他挑了兩塊相對完整一點的殘件給我,我如獲至寶。淡彩的千手觀音,光殘件就有20多公分高,實在是很大尺寸的擦擦。回去的路上,怕兩塊寶貝在車裡被碰著,我用自己的衣服把它們裹得嚴嚴實實。回到北京,抱上其中一塊,送去給了我最最尊敬和喜愛的藏學老師,和他一起鑑賞,聽他給我解讀。

  解讀擦擦需要豐厚的學識

  說到我最最尊敬和喜愛的藏學老師,那就是大藏學家陳慶英。我平時不懂的藏學問題,不管是關於歷史的、宗教的、文字的、藝術的、民俗的,查完所有手頭的資料、問完所有能問的人,如果還是得不到確定的答案,那,我就會去請教陳老師。

  最近我又去求教於陳慶英老師了,因為我即將出版一本關於擦擦的新書,裡面涉及到一個很重要的擦擦上的文字,有不同版本的翻譯。通常擦擦的形式都是造像或者佛塔,這個擦擦是比較少見的滿篇文字,內容是宗喀巴讚頌文,原是宗喀巴獻給他的老師仁達哇的,仁達哇改了幾個字又回獻給宗喀巴,成為格魯派十分流行的一首讚頌詞。我原以為這就是一首單純的讚美詩,沒想到文字裡面另有玄機。

  全文的翻譯如下:

  無緣大悲寶藏觀世音

  無垢智慧之王妙吉祥

  摧滅諸魔軍眾秘密主

  雪國聖賢頂嚴宗喀巴

  善慧名稱足前誠祈請

  益西堅贊足前誠祈請

  陳老師告訴我:倒數第二行中「善慧名稱」是宗喀巴的法名洛桑扎巴的意譯,而最後一行透露的是和這個擦擦有關的人的信息——益西堅贊,應該是出資造擦擦的施主,或者,這批擦擦就是為他而造的,用他去世後的遺物或者火化後的骨灰拌藥泥打造的。益西堅贊的名字放到宗喀巴讚頌文的後面,應該是一個格魯派的高僧。根據這個擦擦的形制和文字字形來看,這是清中期(十八世紀中後期)的作品,而那時名叫益西堅贊的高僧應該是八世達賴喇嘛的經師!


圖為宗喀巴讚頌文擦擦

  哇!真沒想到幾個簡單的文字,陳老師能讀出這麼多信息來,這麼深的文化功力我望塵莫及,心中正崇拜得不行,陳老師接著說:「還有呢!益西堅贊原來是色拉寺的高僧,據說當過攝政,但時間不長,1781年八世達賴應該親政,益西堅贊應該退職,他到拉薩河南岸的策覺林,把寺院擴建後在那裡常住,因此又被人們稱為策覺林活佛。現在拉薩學者們關於策覺林是不是攝政活佛的「 四大林」 之一,存在爭議……你查一下資料,就這個擦擦可以單獨寫一篇文章。」

  那一刻,我覺得世間已經沒有什麼詞能夠形容我對陳老師的景仰。

  單獨寫一篇陳老師說的文章,需要沉下心來慢慢查閱大量資料,待我慢慢來。從陳老師的提醒裡我忽然得到靈感:先把幾個特殊的擦擦的故事寫下來!

  然後,就有了這篇文章。(中國西藏網 文/圖陳丹)

  

(責編: 郭爽)

版權聲明:凡註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註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西藏古代擦擦藝術簡解
    西藏古代擦擦藝術簡解 李逸之 擦擦(tsha—tsha)一詞源於印度梵語讀音,意為複製的佛塔或佛像,指由模具製作出來的佛塔
  • 西藏擦擦:可隨身攜帶的佛像
    而布達拉宮旁邊有個藥王山,海拔在3725米,從小路往上可以到一個觀景臺,是觀賞布達拉宮的好地方。西藏的當地時間和北京時間有著不小的時差。等早上8點的時候,窗外還是黑漆漆的一片。等到上午9點左右,太陽才慢悠悠地從山上爬起來。不過,要去參觀也得趁早,畢竟好的好的事物值得我們犧牲睡眠時間。
  • 【藏北故事】一張舊影背後的傳奇故事_原創_中國西藏網
    大兒子就是巴桑,很淘氣,見到我總是一口一個「叔叔」叫個不停。於是,他與妻子、一雙兒女及父母,加上藏族兒子巴桑所居住的尼瑪縣,共有五個地方的五個家。長期以來,兩家父母與子女、丈夫與妻子的多處分散生活並沒有影響兩家往來。2017年,張新坡從山南地區調到拉薩市後,兩家人又有了經常見面的機會。  當日中午,張新坡先請我和歐珠旺堆夫婦在山南賓館吃飯。晚上,歐珠旺堆駕駛著他的私家車接我去他家做客。
  • 「世界之巔」上的「四力」答卷_資訊_中國西藏網
    在雪域高原,有這麼一群人,他們走遍西藏最高、最遠、最險、最苦的地區,用腳力、眼力、腦力、筆力,訪民情、聽民聲,書寫了新時代西藏發展的精彩篇章。   他們有個共同的名字,新華通訊社西藏分社記者。
  • 拉薩市已開設29個社保卡即時制卡網點_西藏新聞_中國西藏網
    黃苗 攝  近日,記者從拉薩市人社局了解到,為方便市民辦理社保卡業務,豐富社保卡網點,優化拉薩市即時制卡網點布局,經過拉薩市人社局積極與農業銀行西藏自治區分行溝通協調,於12月15日在拉薩三級政務大廳二樓Z12窗口增設社保卡即時制卡點,現場可辦理社保卡即時制卡、電子社保卡籤發、補換卡、修改密碼、重置及社保卡金融功能激活等業務。
  • 安多衛視2021藏曆金牛新年文藝晚會圓滿錄製_原創_中國西藏網
    中國西藏網訊 12月19日晚,由青海廣播電視臺安多衛視主辦的2021藏曆金牛新年文藝晚會《金牛奮蹄高原春》在青海廣播電視臺演播大廳錄製完成。  晚會以「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築中國夢」為主題,突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主線,歌頌幹部群眾在黨的堅強領導下,在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表達群眾對黨和政府的感恩之情,展現全國各族人民團結拼搏、包容和諧、勤勞勇敢的時代形象,弘揚激昂、奮進的時代主旋律。
  • 青藏高原的微縮神佛世界「擦擦」佛全介紹
    大家好我是多吉,這是我的網名,我不是藏族人,希望這個名字能給大家帶來更多的吉祥和好運。感謝大家來閱讀我的內容。希望你能喜歡或對你有所幫助。【西藏擦擦佛的誕生】在公元8世紀擦擦佛從古印度隨佛教一同傳入中國藏傳佛教。最初是因為藏傳佛教信徒對佛的敬畏和虔誠,希望佛祖或佛塔能常伴身邊,得到庇佑。同時也方便隨時隨地誦經禮讚。
  • 西藏人大代表履職故事剪影:建言察實情 履職在路上_資訊_中國西藏網
    「過去,西藏電力發展緩慢,嚴重製約了西藏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群眾的生產生活用電水平。我將這些看在眼裡、記在心裡,立志要讓身邊的人都用上電、用好電,讓親人與身邊的群眾都不再為用電而發愁。」米瑪國吉說。  1996年,米瑪國吉如願進入西藏電力系統工作,並先後從事過輸變電運行、農網配網建設與運維等工作,參加過西藏二期三期電網、戶戶通電、新一輪農網改造升級、邊境村電網建設和邊防部隊通大網電等工程建設任務。  2018年,米瑪國吉當選為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
  • 「花王」緣起新考_文化_中國西藏網
    名物研究也讓我們可以探尋中國文化的脈絡,那些流傳千年的鳥獸草木意象背後,都包含著古人的真實見聞和情感寄託。本期刊發的三篇論文通過動物和植物意象探索名物的淵源、內涵和象徵,指出其傳承不絕的文化意義,或者通過豐富翔實的文獻考據驅散歷史的疑雲,提出新穎的認知。
  • 中國民協辦展覽為七十華誕慶生_文化_中國西藏網
    學術立會,薪火相傳,七十年來中國民協就是從一代又一代學術前輩的手中接過傳承的火炬不斷向前發展。  展覽館的實物展區也吸引了不少人駐足欣賞。據悉,32件展品由全國32個省市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民協推薦,集中反映當地的民間工藝特色和民間文藝風貌。惟妙惟肖的麵塑、典雅古韻的團扇、栩栩如生的繡品,難得一見的民族樂器……包涵25個民間藝術門類的展品讓參觀者大開眼界。
  • 可可西裡的藏羚羊「幼兒園」_生態_中國西藏網
    趙新錄用嘴試了試溫度,趕緊把奶瓶餵到了小羊嘴裡:「這8隻小羊是今年從卓乃湖救回來的,只有5個月大,不能喝涼奶,會拉肚子。」  每年遷徙產仔季,來自青海三江源、西藏羌塘、新疆阿爾金山的母藏羚羊會來到可可西裡卓乃湖集中產仔,然後再帶著羊寶寶回家。
  • 勤勞鋪就幸福路_扶貧_中國西藏網
    圖/文 記者 張斌  家庭檔案:  強就,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定日縣班久崗村村民,現年32歲,全家共四口人。2016年,強就家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2017年起,強就和妻子依靠外出務工、學習技術走上了致富路, 2018年,強就向村委會遞交了《我要脫貧、我要摘帽》的申請書,主動脫貧摘帽。
  • 惠民縣淄角鎮三李小學:我為健身器材擦擦臉
    11月27日,為培養學生社會公德意識,增強孩子們的社會責任感,惠民縣淄角鎮三李小學組織四、五年級的學生開展了「我為健身器擦擦臉」為主題的中隊志願服務活動。村內的公共設施一向是群眾鍛鍊身體的好去處,也是休閒娛樂的好場所。但是由於健身場所多處於塵土飛揚的路邊,健身器極易蒙上灰塵,給群眾的使用帶來困擾。發現這一點後,三李小學四、五年級的少先隊員們出手了。
  • 文化十分丨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_時政_中國西藏網
    《用英語講中國故事大課堂》的視頻課程選自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用英語講中國故事》叢書,這套書從策劃、編寫到出版歷時近兩年,由新航道國際教育集團聯合國內外教育專家共同編撰。  課文中共選取了226個經典的中國故事,內容涵蓋了中國風物、習俗、藝術、成就、人物以及中國精神六個方面,是國內首套用中英雙語學習中國文化、講述中國故事的系列圖書。
  • 把「馬背搖籃」的故事講給孩子聽_新聞_中國西藏網
    (責編: 常薇薇) 版權聲明:凡註明「來源:中國西藏網
  • 雅江河畔話小康——西藏山南市貢嘎縣紅星社區之變_扶貧_中國西藏網
    打完疫苗後,村民羅布帶著孩子走出社區醫務室,拐個彎,就到了紅星社區幼兒園。幼兒園內滑梯、蹺蹺板等兒童設施應有盡有,孩子們玩得不亦樂乎。   「近年來,村裡幼兒園入學率不斷提高。隨著『三包』(包吃、包住、包基本學習費用)的資助標準逐年提高,孩子們的教育費用讓家長們不再有後顧之憂。」珍珍說,「現在紅星社區沒有適齡兒童輟學的情況,社區還有33名在校大學生。」
  • 【青藏鐵路的「前世今生」】「天路」建設一波三折_文史_中國西藏網
    並在「能否加快」四個字下面畫了重重的箭頭,指向報告上的附圖,要求加快進度,爭取提前完成。  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下,經過國家計委、國家建委、鐵道部的周密部署,青藏鐵路西格段於1974年正式恢復施工。
  • 礦區來了「小明星」_生態_中國西藏網
    (責編: 常薇薇) 版權聲明:凡註明「來源:中國西藏網
  • 智能翻譯軟體藏譯通用戶破百萬_資訊_中國西藏網
    據悉,藏譯通一經面世便深受好評,在各大應用市場僅上架4個月,用戶下載量即超10萬。在西藏大學、西藏民族大學與自治區(市)編譯局的藏語言專家的努力下,藏譯通的語料庫現已積累了海量的詞彙與情景列句,在海量語料庫與智能翻譯引擎訓練下,藏譯通翻譯準確率可達85%以上。
  • 國家衝浪隊領隊:全力追逐奧運夢想_文化_中國西藏網
    新華社北京12月9日電(記者公兵)國際奧委會執委會日前確認衝浪成為巴黎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國家體育總局水上運動管理中心運動一部部長、中國國家衝浪隊領隊周長城表示,雖然國家隊還很年輕,但對這支隊伍充滿信心,會為了奧運夢想一直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