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五次方
刷微博時看見一樣東西,一時把我給整懵了......
圖① 「合歡花茶」
你看,就這玩意兒。原料產地黑龍江,商品名居然是「合歡花」!據說是一種飲品,也可以叫「合歡花茶」。太蹊蹺了,這怎麼能是合歡花呢?誰家合歡花這模樣?
圖② 合歡的花
眾所周知,合歡/Albizia julibrissin是這樣的,葉子像含羞草,花也像含羞草,所以才列位豆科含羞草亞科。大白天不咋含羞,到了晚上才作低眉順眼狀,葉子和花都合攏起來。古稱「合昏」,喻夫妻同房,杜甫詩「合昏尚知時,鴛鴦不獨宿」即取此意。
圖③ 合歡的莢果
合歡的果實是莢果,這是它屬於豆科的身份標誌之一,和紫荊的莢果乍看差不多。很明顯,合歡從含苞到盛開再到結果,任何一個階段,任何一個部位,都不可能長出圖①的模樣。那就是一種和合歡不搭界的植物。在短暫地懵懂之後,心裡已經有了答案,但不太確定,於是乎打開百度搜索一下先。我不信任百度,我就是想嘲笑它。
圖④
果不其然,百度百科「合歡花茶」條目值得嘲笑一下。配圖和圖①是同一種東西,文字完全不知所云。說其俗稱夜合樹、絨花樹,這是照著真合歡的劇本抄的;「產自澳大利亞......金黃色的合歡花」云云,又像是在介紹金合歡;而分類地位卻又按到了「山茶科」頭上!有個「茶」字就是山茶科了嗎?胡言亂語,莫此為甚。
圖⑤ 南蛇藤
百度百科不如本磚家更靠譜,話說這「合歡花茶」我是越瞅越眼熟,感覺很像南蛇藤/Celastrus orbiculatus的果實......南蛇藤是啥?衛矛科的一種藤狀灌木,我部營區有大量生長,是我誤入植物人歧途之初就認識的一種野生植物。真的,太熟悉了,燒成灰我是認不出,但曬成乾兒還是沒問題。
圖⑥ 南蛇藤
圖⑦ 南蛇藤
以上即是我當年在營區內拍的南蛇藤果實。黃色的蒴果,最初近球形,前具宿存花柱,後有宿存花萼;成熟後會「炸裂」,行話叫「背室開裂」,露出被紅色假種皮包裹的種子。此狀態會持續很長時間,甚至能堅持到雪後。南蛇藤有一個別名叫「蔓性落霜紅」,可以說是非常形象了。
圖⑧
如果圖①中的東西就是南蛇藤,它為啥叫「合歡花」?你個劉三,白什麼改了姓,更了名,喚作漢高祖呢?肯定有原因,不過這不重要。打開《中國植物志》「南蛇藤」條目,有這麼一句:在東北、華北地區及山東以本種的成熟果實作中藥合歡花用......一錘定音,「合歡花茶」就是南蛇藤。
有一點要指出,南蛇藤是有毒植物,果實有沒有毒我不敢妄言。其果皮乾癟而且硬,種子估計也泡不開,能泡出點兒東西的,應該就是那點紅色假種皮,也許是無毒的。
p.s. 最後一個知識點,為什麼《中志》在東北和華北之後還要加上山東?難道山東不屬於華北嗎?哎,還真不屬於。俺們蔥省看著像華北,實屬華東,建國初期被劃歸華東行政區,一直忝列「華東六省一市」之一。上世紀九十年代,電視上有個「華東六省一市春節聯歡晚會」,有印象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