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福州萬科以唯一舉牌者的身份拍下了煙臺山歷史風貌保護開發地塊(萬科倉前九裡),開啟了福州城市地標的復興之路。
一向有著「萬國建築博物館」之稱的煙臺山,正是福州這座城市的地緣血脈所在,萬科要如何讓它重新煥發活力,備受關注。
五年時間轉瞬即逝,在2020年即將收官之際,萬科以一場招商啟動大會,與外界分享了煙臺山項目的最新動向!
百年摩登再登臺
煙臺山上見「煙臺山」
12月23日,萬科在倉山影劇院(荷蘭領事館舊址)舉辦了一場以「百年摩登 再登臺」的招商啟動大會,吸引了眾多知名品牌商、知名藝術家、KOL等代表出席。
活動現場,萬科正式介紹了萬科煙臺山商業漫步街區。
此次啟動會,是萬科煙臺山商業漫步街區(下文簡稱「萬科煙臺山」)的首度亮相,無論是主題設置,還是現場的空間打造,無不體現萬科復興煙臺山的期許:
以「舞臺劇」形式拉開活動序幕,用精彩紛呈的演藝,還原煙臺山的百年歷史,以沉浸式的體驗,讓賓客感受煙臺山文化的獨特魅力,同時描繪了一幅煙臺山未來的摩登風尚。
正如活動主題「百年摩登 再登臺」所要傳達的深意,萬科希望通過「萬科煙臺山」留住福州這座城市的傳統文化,同時又能為城市的發展提供更多功能與活力。
探尋新與舊的融合共生
掌握修復與開發的破立平衡
近年來萬科緊密關注歷史文化建築的保護,深耕城市文脈的再發展,已將「城市更新」作為一個重要的研究課題。
福州萬科接手改造的煙臺山歷史風貌保護開發地塊,其中包括24處文物登記點、19處歷史建築、13條風貌保護街巷以及多處古井古木等。這是萬科作為城市配套服務商,重點參與的城市歷史風貌保護與開發項目。
相比傳統的大拆大建,舊物翻新看似相對省力,實則物料成本、工程設計、配套銜接方面的量級均是有過之而不及,尤其是像煙臺山這樣的百年老街建築。
那麼,萬科是如何對這樣一個特別的地塊進行改造,在這座城市記憶的活化石上打造「萬科煙臺山」項目呢?
過去5年,萬科按照「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方法,對項目地塊內老建築第一時間進行保護、整飭與更新,在還未開始地產開發前,優先投入資金對老建築進行搶救性保護、修繕,並進行整體功能再定位。
◎亭下路修繕前後對比|實景圖
◎卓氏民居修繕前後對比|實景圖
◎倉山水電設備安裝公司修繕前後對比|實景圖
◎修繕前後對比|實景圖
◎愛國路2號修繕前後對比|實景圖
保留大多數煙臺山建群外立面,並進行修繕,尤其強調整舊如舊,保留了建築上體現歷史文化變遷的信息,體現煙臺山建築群的歷史文化韻味。
煙臺山風貌的形成,是近代歷史不斷演變沉澱下來的結果,是不同時期不同風格建築形成的歷史遺產。在萬科煙臺山設計規劃的過程中,萬科推出「集群設計」理念,在尊重老建築原貌的前提下,規劃低密度、開放式街區為主的建築群,打造豐富業態的綜合性商辦項目。
◎羅宅內部修繕前後對比|實景圖
保留外立面的同時,對建築內部結構進行改造(如改變層高、升級上下水、增加玻璃幕簾等),以滿足現代商業要求。
通過古法修繕和再設計,在「原狀恢復」歷史建築的同時,為老建築注入新內涵,重新煥發光彩。從根本上說,煙臺山的重生是城市新生的想像,是舊建築中裝了新城市的活力,而新建築又撞上了一脈相承的城市歷史文脈。
未來,「萬科煙臺山」將在保留城市歷史肌理的前提下,進一步探索融合商務、商業、生活、時尚等多功能新元素,用新與舊的「化學反應」讓煙臺山煥發不一樣的「複合」活力。
定位「城市藝文商業漫步空間」
商業發展與人文情懷並重
受煙臺山地貌因素影響,使得萬科煙臺山的商業無法如傳統街區那樣形成連通性。
面對此種情況,最有效的方法便是做到文化的差異化,而老舊的建築格局、街道風格只是文化輸出的形式,而非文化本身,真正為人所接收和認可的文化互動是需要時間積累、需要專業的運營團隊進行合理規劃。
體量 6.2萬㎡的「萬科煙臺山」,整體呈現為「一主街、雙環線、三組團、九巷道」的空間格局。
在對煙臺山文化、歷史肌理的解構與創新重組後,萬科傳承煙臺山精神與煙火氣,將「萬科煙臺山」定位「城市藝文商業漫步空間」,以「發現福州、遇見世界」為核心經營策略,圍繞「摩登新地標」、「藝文生態圈」、「生活新高地」、「社交會客廳」四個主題打造。
·保留九巷山街,還原煙臺山漫步體驗
一座城市的古老街巷承載著這座城市的記憶。
山地街巷、小尺度是煙臺山區別於其他歷史風貌街區的空間特色之一。為了更好地便於消費者深入感受煙臺山的歷史文化與城市記憶,項目完整地保留了九巷山街,並將巷道空間作為極為重要的設計節點加以研究,只為還原那漫步於煙臺山間的體驗。
據了解,九巷山街根據空間狀態,分為拾級而上狹窄曲折的登山巷、較寬敞坡度平緩的山街、安靜但坡度較緩的弄,並結合商鋪、建築立面、平臺、牆與門以及樹等要素進行綜合打造。
同時,圍繞重要的歷史保留元索(歷史建築、古樹、古井等),在重要節點加入開放的公共空間,激活線性巷道。
◎效果圖中隨處可見的綠植擋牆和高臺花園,創造了立體化、生態化的空間體驗。
·三大組團貫穿,文化、社交、商業有機結合
優秀的街區善於將城市、商業、生活有機結合,通過多元業態的合理配比,刺激人們多方位的需求,打造體現文化藝術、新潮時尚、美學生活、人文風情、休閒娛樂等特性的圈層聚集地,使其不僅是購物場所,更是城市新興的旅遊目的地、社交打卡點。
據了解介紹,煥新改造的煙臺山,致力打造成福州近代獨特文化和歷史特點的高品質商業生活街區,在業態規劃上按照「三組團」進行細分:
由亭下路、忠烈路構成的西區組團,以時尚先鋒零售、小資情調輕餐為主;
由池後弄、天安裡、佛寺巷、崇聖庵、倉觀頂組成的中區組團,以洋房酒店、網紅書店、匠人工坊、個人工作室、LIVE HOUSE為主;
位於觀井路的東區組團,則是以高端餐飲及生活配套業態為主。
同時,對倉山影劇院、樂群樓、閩海關稅務司官邸等歷史建築的活化利用,打造泛博物館藝術街區,創造一系列開放性的鼓勵社交的空間,延續樂活的生活氛圍。
槐蔭裡4號
石厝教堂
閩海關稅務司
煙臺山公園旁斜坡
◎小紅書上爆火的打卡點
·高識別、有情懷,打造專屬的煙臺山品牌
為了讓消費者在遊逛時有更好的體驗,萬科煙臺山在視覺設計上別出心裁。
萬科希望把歷史文化與新的設計理念結合起來,擺脫以往純視覺感官的輸出模式,打造一個專屬於「煙臺山」的品牌。
因此,設計團隊把煙臺山的「鄉愁」作為特有的設計元素,並以此打造高識別度、高情懷度的視覺品牌。比如,與「山」一體的視覺體系、與「城」交融的地圖體系,與「人」為善的導視體系。
◎煙臺山老建築的特殊導視牌
注重內容賦能
深度活化城市空間
在城市更新過程中,除了聚焦在城市建築,我們要注重「內容」的重要性,通過多元內容的引入,吸引多樣人群,帶來豐富的資源,從而能更好地活化城市空間。
比如,萬科在改造倉山影劇院時,積極思考如何讓新的功能在原有的建築空間中落地,而不僅僅只是造型的改動和修復。
通過努力,最終萬科將影院主體建築內部原有的劇院功能,變成為一個能容納藝術展出、小型劇院、咖啡廳等更為複合的第三空間,同時,將影院側邊的副樓向餐飲、禮品店方向打造。
◎倉山影劇院改造效果圖
◎二樓原來的觀影區域被改造成了一個和咖啡吧檯功能結合的臺階式休閒空間
◎二樓大臺階背後的房間改造後作為咖啡吧檯和休閒區
今年6月份,萬科在由倉山影劇院改造而成的煙臺山文化藝術中心舉辦了一場「未來劇場」煙臺山文化藝術中心藝術展。
展覽以「未來劇場」為主題,結合煙臺山文化藝術中心的空間特點,構建出獨立又具有聯繫的四幕「演出」,所呈現的作品涵蓋了雕塑、生成藝術、動態燈光與聲音裝置、交互遊戲、繪畫等媒介。
◎「未來劇場」藝術展
為期兩個月的展覽,一度成為福州當地廣受好評的「網紅」爆款藝術展,將眾多年輕人引入倉山影劇院、煙臺山,重新感知這些歷史文化建築的厚度與溫度。
隨著整個「萬科煙臺山」項目逐漸的呈現在人們面前,越來越多的人來到煙臺山,希望了解它的前世今生。
—結語—
一個好的文商旅項目的成功定位,來源於深度的文化挖掘和精準的城市底蘊理解,也正是因為具備這樣的深度與精準度,從而演變為有特色的建築形態和有溫度的商業業態。
「萬科煙臺山」將商業發展與人文情懷並重,經濟效益與社會責任兼顧,在展現百年歷史人文風貌,同時也將生動演繹現代城市公共空間的生活方式。
百年前的煙臺山,是福州看世界的窗口。期待未來的煙臺山,將成為展示福州城市魅力走向世界的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