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者 H297 入耳式耳機測評報告

2021-02-13 Soomal音頻影像

2014年底,漫步者發布了一款看上去並不那麼重要的入耳式耳機H293P,這款耳機的素質作為一款200元以內價格的耳機令人印象深刻,H293P的高頻表現出了比同價位產品好得多的解析力,但過於激進的調音風格讓這樣的高頻搭配了比較柔和的中頻和低頻,整體聲音顯得高頻過於突兀,均衡性很一般,是一款極為挑食的耳機,也像是一款在調音上不夠成熟的產品。而時隔一年後,漫步者發布了H297耳機,價格599元人民幣。從外形來看很像H293,也被猜測是H293的升級版,但價格卻是3倍還多[H293目前網購價格169元人民幣]。從價格來看,H297也是漫步者目前售價最高的耳機。


EDIFIER 漫步者 H297 入耳式耳機


EDIFIER 漫步者 H297 入耳式耳機-收納盒

當第一次打開漫步者H297耳機的包裝,看到這款耳機,大多數人恐怕還是很難和它599元的價位聯繫在一起,不過相比H293雖然樣子上看H297有些類似,其實由包裝到耳機外殼的樣子和結構,以及內部揚聲器都有所不同[官方稱全新的振膜材料]。例如,在包裝方面,漫步者為H297配置了一個質感非常不錯的金屬收納盒,和多付不同尺寸的入耳式耳塞套。漫步者已經很多年沒有捨得在小耳塞的附件上這麼用功了。


EDIFIER 漫步者 H297 入耳式耳機-對比H293P


EDIFIER 漫步者 H297 入耳式耳機-對比H293P

H297仍然使用了看上去和H293類似的外形,但仔細對比可以發現兩者外形不同,外殼的結構也是完全不同。H293外殼前後拼接有明顯的粘合縫隙,而H297外殼雖然仍然是塑料材質,但整體結構有很大不同。H297入耳導管相連的外殼表面弧度沒有H293那麼大,尺寸也稍小一些。


EDIFIER 漫步者 H297 入耳式耳機


EDIFIER 漫步者 H297 入耳式耳機

H297外殼後側改為側面平坦的方形腔體,從官方的爆炸視圖可以看出,在內部有特殊結構的微孔用於調音。而揚聲器單元安放的方式和位置、外殼內表面、容積的變化,對於任何一款耳機來說其實都是非常大的調整。雖然它質感、風格和命名讓人第一感覺像是H293P的升級版,但從設計來看H297應算全新的設計。當然,H297外觀表面的工藝也要比H293P精緻一點。


EDIFIER 漫步者 H297 入耳式耳機-內部結構爆炸視圖[官方圖]

H297使用了10mm直徑的多層複合生物振膜,高效率的釹磁鐵磁鋼,OFC無氧銅的音圈,這些配置並不能看出什麼耳機的「高級」性,其實上圖的結構爆炸視圖和官方提供的一段結構展示視頻倒是有一定價值,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去淘寶店銷售頁面瀏覽,官方網站沒找到頁面。H297的阻抗32歐姆,靈敏度105dB/mW,作為一款入耳式耳塞屬於相對容易驅動的一類。


EDIFIER 漫步者 H297 入耳式耳機

在佩戴方面,H297還是比較小巧,耳機後側引出耳機連線部分可以方便的引導用戶將耳機線向上繞外耳廓佩戴,如果需要還可以加上一段掛耳的導線槽,值得一提的是,在向上繞耳佩戴時左右聲道是正確配置,而且舒適度更好。但換一種佩戴方式,舒適度也沒有問題。相信大家更為關心的還是H297的音質,關於它的客觀描述就到此結束啦。

我們對H297耳機煲機大概200小時,耳機大概需要80小時左右煲機可以進入到明顯更好的狀態,全新的耳機可能會在中頻和高頻方面顯得比較擁擠,略顯生硬。對比的耳機包括vivo XPlay3s發布時的XE800i,Vsonic GR07 Classic、VSD3s、VSD5,當然還有漫步者自己的H293P。播放器使用iPhone、vivo X5Max、FIIO X1和X5K播放器作為參考。

Apple 蘋果 iPhone 6S Plus 智慧型手機

FIIO 飛傲 X5K 可攜式音頻播放器

整體印象:H297的整體風格有如漫步者的2.0音箱一般,聲音均衡,動態表現出色,中頻擁有不錯的厚度和張力,而低頻雖然量足,但也非常容易控制。與H293P明顯不夠均衡,高頻和中低頻風格差別較大的水準相比,H297明顯進步一大截。但高頻的風格仍然較為張揚,如果將599元的H297作為高端動圈耳塞來要求,那麼這方面的表現讓我們對它挑戰Vsonic GR07 Classic產生了懷疑。為何要用GR07作為參考,第一同樣是599價位,第二,在Soomal測評了SONY EX1000、飛利浦Fidelio S2後,應該清楚,它們基本代表了目前動圈式耳塞最高水準。

高頻表現:H297的高頻擁有不錯的解析力,相比H293來說大大收斂,我們曾經嘗試過用Comply的耳塞套搭配H293,它可以大大衰減H293的高頻,讓整體聽感有所改善。而H297當然要比Comply套下的H293的高頻還內斂一些,在中高頻到高頻段,H297的銜接均衡、自然,聲音有很好的結像力,大動態大聲壓時控制力相比XE800i和GR07C稍弱,而在極高頻方面,H297要比XE800i和GR07C響度更響,聲音更硬,這種風格會帶來聲音明亮、偏年輕、有力度感的感覺,但對於細節豐富的音樂、樂器來說,H297的聲音層次、舒展程度和GR07C還有不小的差距。而XE800i高頻雖然要比GR07MKII、Classic銳利一點,但仍然偏向GR07C的風格,聲音更為輕盈,只是解析力、層次稍偏弱。

H297的高頻風格雖然相比H293有了很大的調整,但整體表現仍然更加適合流行類的音樂和偏年輕化的審美風格,它的高頻比較奔放,但缺少高級耳機高頻的細膩和輕盈。我們不難發現,在高頻尤其極高頻部分,動圈耳機已經明顯落後與高端動鐵耳機多年,從聽感來說就是全新技術的動鐵高音可以做到極為細膩的情況下又保證很好的動態、密度。而動圈小耳塞,高頻最難伺候,追求了密度和動態,聲音就有可能會呆,或者太猛。

當然,和Vsonic的VSD3s和VSD5相比,H297的高頻似乎回到了同樣的起跑線,而漫步者的調音風格明顯要比VSD系列均衡的多,它的中高頻的密度比VSD系列更好,聲音更為紮實,而高頻的控制力也更好。H297沒有VSD系列尤其是VSD5那樣金屬味過濃的跡象,而VSD系列的高頻和中高頻則比H297更為鬆軟一點。總體來說,H297要比VSD3、VSD5的高頻更為細膩、精緻,但仍然略顯偏硬。

中頻表現:在正式版H297發布之前,我們曾經聽到過一個H297的測試版,有趣的是正式版與之前的測試版相比,中頻部分做了比較明顯的調整。這也讓H297作為一款搭配便攜音源的入耳式耳機,在中頻的動態上表現的非常出色。H297的中頻人聲表現飽滿,結像出色,聲音相對靠前,比較立體。在搭配iPhone這樣的音源時,H297的中頻的立體感、解析力、動態要比XE800i明顯更好,當然也要遠好於不太容易驅動的GR07系列。而在搭配X5Max手機、FIIO X5K時,H297的中頻會表現出稍偏暖的風格,此時XE800i和GR07C已經有了明顯更好的發揮,但H297的中頻動態仍然更勝一籌。

在細節表現方面,H297的中頻延續了高頻的風格,聲音紮實、有力,對於入耳式小耳塞來說,H297的中頻會讓人頓時覺得通透,在大動態下會感到有明顯更好的力度和穿透力。這應該是GR07系列都無法做到的,這對于欣賞各類人聲音樂時,人聲的表現都是非常有利的表現。當然,如果給GR07C更好的音源和驅動力,它的均衡性和舒展程度會超越H297,但在便攜音源甚至X5K級別的音源下,H297的人聲、中頻動態優勢較大。如果說不足,H297的風格仍然是比較偏「力量」型選手,雖然素質很高,但瞬態速度似乎收的偏快,中頻和中高頻部分的聲場會顯得偏窄。

與H293相比,H297的中頻改善極大,而VSD3s的中頻似乎正好介於H293和H297之間,H293的中頻因為拔的過高的高頻導致一些凹陷,而且聲音風格和陽剛的高頻部分,聲音很柔。VSD系列的中頻屬於比較濃鬱的風格,這是因為它在中低頻部分的量感偏大,速度偏慢,聲音相對較松。而H297則是扎紮實實,乾乾淨淨。

低頻表現:在H297網絡銷售渠道可以看到關於它低頻的定位,對於低頻的追求似乎是十多年來所有耳機共同的追求,這樣的宣傳並沒有什麼對應的效果。但在我們測評之前就聽朋友說,H297的低頻很驚人。

漫步者H297低頻量感相對偏多,略有加強,難得的是它和中頻一樣容易驅動,並擁有不錯的爆發力。它的低頻像XE800i的低頻一樣,在較好的驅動力會有不錯的彈性和下潛,和XE800i相比,它在低頻下潛較深的地方聲音更為舒展,而力度較XE800i稍弱,中低頻部分的解析力優於XE800i,和中頻的銜接明顯優於XE800i。這樣的低頻並不挑食,在古典音樂中不會顯得突兀,反而比較鬆弛、細膩[量感略有誇張]。而在流行音樂中,會表現的更有氣勢,細節也相當不錯。況且,在iPhone級別音源上它的低頻就有較好的表現。

與VSD3s和VSD5相比,H297的低頻收斂很多,沒有VSD系列那麼鬆弛,量感也要稍偏弱一些,整體來說,VSD3s、VSD5是更為鬆軟、量感更多的重口味,而H297則是比較有力度、更為乾淨、有氣勢的低頻表現。而H293的低頻則更顯的松垮,和這幾款耳機都有差距。而GR07C在優質的音源下表現出的從容、細膩、均衡的整體聽感,仍然優於以上幾款耳機。

總結


從聲音表現來說,漫步者 H297與H293P一樣帶給我們不小的驚喜,它對音源相對來說不挑剔,擁有相對不錯的解析力和非常均衡的聲音表現,在入耳式耳機中H297的動態表現可圈可點,而瞬態細膩程度也較好。在聲音風格上,H297延續了漫步者2.0音箱產品重視中頻、人聲表現的做法,人聲表現立體,中頻動態和細膩程度都不錯。而在高頻部分,H297也不免媚俗,高頻仍然略顯偏硬、過亮,大聲壓下的層次表現不夠好。不過低頻的處理卻和大多數音源做到了不錯的適配,聲音鬆弛又不失力度和彈性。

與大多數入耳式耳機相比,漫步者H297的聲音表現有不小的優勢,它的風格沒有像濃鬱Beats那樣過於壓縮中頻和低頻的動態,帶來非常厚實的聲音,而是相對更為均衡,有出色細節表現的高水準設計。如果你偏重這方面的聲音風格和應用,那麼H297將是不錯的選擇。

然而599元的價位並沒有讓我們對H297的驚喜延續太久,並不是說599元的價格太貴,也並不完全因為H297的外觀設計還不夠精緻、漂亮。而是在Soomal多年的年度推薦中GR07系列的表現對於H297來說仍然難以撼動,所謂撼動並不單單指它的聲音素質在某些方面的超越。因為從多年來測評來看,我們可以看到目前高端耳塞的幾乎一致的聲音審美趨勢,以及聲音均衡性的追求,和對於動圈結構來說高頻細節和風格上調音的取捨。H297的均衡性做到了不錯的水平,但其他兩點表現仍無法讓這款耳機成為高端動圈耳機的標識性產品。

點擊本頁左下角閱讀原文查閱完整測評

轉載文章請註明作者和來源「數碼多Soomal」

-【數碼多Soomal】----

微信號:realsoomal

新浪微博:@Soomal數碼多網站

簡介:國內最值得關注的硬體產品深度評測媒體,以評測中立客觀而聞名。這裡有業內最具影響力與參考性的測評文章,以及最用心拍攝的產品圖和手機樣張。

點擊標題下方數碼多Soomal即可添加關注!

↓↓猛戳閱讀原文查看原文

相關焦點

  • 均衡之聲:EDIFIER/漫步者 H297入耳式耳機體驗測評報告
    看上去很普通的塑料腔體搭配了一塊銀色的金屬面蓋,支持繞耳式佩戴和直接佩戴。H297的腔體是頗為圓潤的,你從正面看的話,或許直角設計的元素會非常多,而腔體內側則是一個半球體,並且設計了斜入耳的導管。其實H297在外觀設計上並沒有太多的「新意」,不過這個金屬面蓋是加工了非常精細的CD紋,這樣雖然比較好看,但是長期使用後絕對會產生磨花的情況。
  • 漫步者 H293P 入耳式耳機測評報告
  • 半入耳式藍牙耳機推薦,南卡和漫步者藍牙耳機哪個好用呢?
    對於耳機的入耳方式我們見得最多就是全入耳(封閉式)、半入耳(開放式)和最近興起的骨傳導了。 很多朋友可能都會不習慣全入耳式,總覺得耳朵堵得慌,想換舒適點的半入耳又覺得音質不過癮。
  • 漫步者LolliPods真無線耳機音質測評
    在之前的30多款真無線耳機對比測評中,漫步者TWS1的表現頗為突出,在入門價格區間的TWS耳機中可以說是難逢對手。
  • Pioneer 先鋒 SE-CL31 入耳式耳機測評報告
    官方定價128元,而前不久在電商活動價格為99元。另外,CL31還具有搭配線控麥克風的版本CL31T,價格要高出30元。Pioneer 先鋒 SE-CL31 入耳式耳機 - 包裝耳機外形體積中規中矩,並不算非常小巧的一類,塑料材質工藝比較精緻,光滑而有質感。白色與金色款尾部為特別的三角形裝飾,視覺上金屬質感不錯;而黑色款則使用了流行的黑、紅搭配。由於耳機使用塑料材質,所以整個耳機的佩戴重量非常輕,佩戴舒適度也沒有特別需要說明的地方。
  • 森海塞爾 Momentum In-Ear 入耳式耳機測評報告
    Momentum In-Ear官方定價750元左右,一般在各種優惠下網購價格在500-600元人民幣。感謝網友送測測試樣機。耳機使用了「麵條線」耳機線,扁線的兩面分別為紅色和黑色,屬於近兩年來比較流行的耳機搭配色系。又寬又扁的「麵條線」在實際使用中確實可以減少線材擾亂纏在一起的可能性,而且在北京大冬天Momentum In-Ear的線材還可以比較柔軟。至少這些方面,這條耳機主觀體驗不錯。
  • 漫步者 EDIFIER LolliPods真無線藍牙耳機測評報告
    漫步者在推出TWS5/TWS1高通QCC302x方案的入耳式真無線耳機後,又推出了價格更低一些的同樣QCC3020方案的LolliPods耳機。
  • Denon/天龍 C620R 入耳式耳機體驗測評報告
    耳機本體如果你見過天龍其它型號的入耳式耳機,就不難發現他們在外觀設計上仍然是有著一些相同的設計語言的,比如大面積使用的塑料外殼和金屬材料的點綴,顯得有些「復古」的線柄。做工細節C620R的導管短而粗,因此即使搭配C套使用也需要稍大口徑型號的,而且C620R本身附帶的矽膠套口徑就偏大,所以在佩戴舒適性上C620R好像並沒有常見的斜入耳式耳機那樣舒適,當然也不會顯得很撐耳。
  • 【解密】Westone ADV Beta入耳式耳機測評報告
    此時此刻為了滿足各位的好奇,推出這篇權威測評。Adventure Series ADV Beta入耳式耳機測評報告來源: 數碼多 作者:soomal在印象中,威士頓是一個以動鐵耳機而聞名的品牌,知名型號很多,在Soomal的評價也不低。
  • 鐵三角 ATH-IM04入耳式耳機測評報告
    與2014年同時期,Westone更新了W4R至W40,我們之前已經有過測評《威士頓 Westone W40 入耳式動鐵耳機測評報告 》[作者:趙宇為 ] 。感謝網友送測IM04耳機,不過11月份拍過照片和煲機後,這款耳機不翼而飛,所以我們又購買了一套全新的IM04,並煲機大概300小時進行測評,這裡表示非常抱歉。
  • 小米活塞入耳式耳機標準版[2015]測評報告
    國產手機行業競爭激烈,成本一層一層的摳,只要妨礙價格的,都可能被捨棄,在這種情況下,很多手機不再配送配套耳機。加上現在各種搶購策略調戲消費者,能搶到就是不錯,有無配套耳機,消費者根本不關心。而實際使用中,對大部分人而言,耳機又是實實在在的剛需,並非可有可無。這種情況下,產生了一個特殊的手機配塞[配套的耳塞式耳機]市場,它和其他的耳機對應的細分市場不同的是,它的用戶很明確,就是手機用戶,對音質要求不是那麼高,而對功能性要求更多,例如要求有麥克風,可以接打電話等等。
  • 漫步者lollipods真無線藍牙耳機真實測評,國產良心耳機
    作為一個愛聽音樂的人,藍牙耳機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今天和大家測評一款近期新入手的國產超高好評的藍牙耳機,漫步者lollipods。符合人體工學,戴著很舒適,健身房跑步或者外出打球的時候也不會掉落,相比入耳式藍牙耳機選購合適耳塞的麻煩,這款半入耳式的漫步者lollipods卡耳舒適持久穩固。不要小瞧漫步者lollipods的設計,漫步者lollipods採用背嚮導聲方案,延展低頻深度和寬度,入耳音樂更加純粹。
  • TFZ/錦瑟香也 SERIES 2 入耳式耳機體驗測評報告
    就像之前測評的KING II一樣,KING II作為一款600元級別的入耳式耳機,採用了金屬+塑料外殼的腔體,而S2則全部都使用了塑料外殼。左右聲道分別是TFZ的兩款圓形LOGO,耳機腔體的側面印有聲道標識和品牌的網址,在產品上印刷網址的耳機並不多。S2的腔體結構很簡單,只有上蓋與下腔體兩個部件組成,這樣一來組裝難度和良率的控制也比較容易,畢竟之前測評的KING II在面蓋上方還單獨設計了一個金屬材質的裝飾片,而S2則是一整塊塑料材質面蓋。
  • AUGLAMOUR/徠聲F300 入耳式耳機體驗測評報告
    全金屬鋅鎂合金腔體,還採用了類似公模設計,註定了F300的重量不會輕巧,F300線材本身的插頭也格外的巨大,因此帶來了32.2g的重量,要知道這在入耳式耳機中並不算輕巧的,如果不是繞耳佩戴的話,那感覺無法形容。
  • 40款入門入耳式耳機對比測評
    200元以下耳塞耳機對比測評30款真無線耳機終極對比測評加強版然而時過境遷,時代的發展可以體現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耳機行業經過了短短一年的時間,曾經入門耳機的市場幾乎已經被真無線耳機(TWS耳機)替代,也很少有廠家再推出入門級的入耳式耳機。我也很難再湊齊像去年那麼多200元以內的入耳式耳機和平頭塞耳機。
  • SENNHEISER/森海塞爾 IE60 入耳式耳機體驗測評報告
    IE60的體積小巧,與漫步者H297相仿,佩戴方面仍然是以繞耳式為主,直入佩戴也行。IE60的整個腔體部分均採用塑料打造,因此重量方面格外的輕巧。黑金色的外觀設計在森海的其它產品當中其實不多見,很顯然IE60並不是森海塞爾的一款入門級產品,但的確IE60這樣的耳塞造型我們仍然可以在部分國產耳機當中找到一些類似的痕跡。
  • 入耳式耳機牌子哪個好,5款性價比高的入耳式耳機推薦
    如今音樂已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無論是跑步運動還是日常娛樂皆如此,作為傳播音樂的媒介,輕便易攜帶的入耳式耳機,無疑成為大部分發燒友的首選,那麼一款好的入耳式耳機品牌要具備哪些因素呢?整理了5款熱銷的品牌型號分享給大家。下面我們來看看入耳式耳機牌子什麼牌子好,哪款性價比高。
  • 威索尼可 VSD5 入耳式耳機測評報告
    目前來看似乎沒有VSD5s和VSD5的區分,而只有一款VSD5。官方稱這款耳機銷售編號6000條。由於VSD1和VSD3兩個系列都有非常好的表現,以及數字越來越接近7系列,也讓我們對VSD5非常期待。Soomal收到的VSD5耳機來自於Vsonic的送測樣品,為了不佔用零售編號,我們使用的耳機從照片中可以看出沒有數字編號。但我們通過一些渠道保證它和大家購買到的耳機是一致的。
  • 愛科技 AKG K323XS 入耳式耳機測評報告
  • Dre urBeats3 入耳式耳機圖集
    ···················樣機來源:自主採購樣機類型:市售量產版提起目前知名的耳機品牌,除了那些老牌的耳機廠商以外,Beats是一個無論如何都無法忽視的品牌,這個誕生於2008年的年輕公司,憑藉著眾多歌手的代言和一流的外觀設計,成為了耳機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