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唐嫣37歲生日。 但整整一天,也沒能等來羅晉的祝福。 不少網友表示:「100分老公怎麼會有這麼大的失誤?」
生日未祝福,其實並非什麼大事。 可放在羅晉和唐嫣身上,卻顯得有些奇怪。畢竟,羅晉曾是事無巨細照顧唐嫣的完美老公。他並非不注重儀式感。 公布戀情,在唐嫣生日12月6日當天12:06,發博:「我的肩膀永遠是你的依靠,親愛的你,生日快樂。」
宣布婚訊,在09:09,代表著長長久久。
他的微博,除了工作,都是跟唐嫣相關的消息。 唐嫣的電影上映,他都會在第一時間悄悄去看,然後發出照片,給對方驚喜。
他也並非不在意外界的質疑,不願意任何質疑落在唐嫣心上。 當初一張動圖曝出,女助理一手挽住他的胳膊,一手幫他拿下古裝造型的髮簪。
網友紛紛猜測他出軌了。 消息一處,一向溫和的他,怒言:「放P!滾!」
這樣的男人,面對網友的猜測聲,在唐嫣生孩子後的第一個生日,整整一天沒有動靜。 難免讓人質疑:「婚姻真是愛情的墳墓嗎?」
「嫁給愛情」,是怎麼毀掉婚姻的?《時有女子》中有一段話: 我一生渴望被藏好,妥善安放,細心保存。免我苦,免我驚,免我四下流離,免我無枝可依。 羅晉之於唐嫣,便是這樣一個「英雄」。 兩人合作《亂世佳人》相識,或許那時,羅晉便對她傾心。 但唐嫣正心系邱澤,她乖巧懂事、不作不鬧,甘願配合對方談一段地下情。 不斷往返臺灣,去看邱澤,趴在地上為他將每一塊瓷磚、每一個角落擦地乾乾淨淨。
都說「喜歡是放肆,而愛是克制。 羅晉便是這樣,他問自己「是進是退」。
採訪時,毫不掩飾:「她的可愛是渾然天成的。」
而記者問起邱澤,又立刻落寞轉身。
往後的日子,他們接連合作了5部戲,傻子都不會認為這是巧合。 整整6年,大部分時間都在一起,一位導演說: 「他倆關係特別好,不僅是開拍時,吃飯、休息時都黏在一起,羅晉總是在教唐嫣怎麼入戲,怎麼演戲,特別耐心,唐嫣也聽得很專注。」 羅晉將愛埋在心中,「只有躲在角色背後,我才敢面對自己的情感。」
但羅晉仍舊是掩飾不住深情,在每一處細節念著唐嫣。 天冷時,導演一喊「卡」,立馬給唐嫣披上外套。
爆破戲,將胳膊墊在唐嫣身後,小心翼翼地護著。
不管唐嫣說什麼,他總說:「唐嫣說得對。」
即便是在舞臺上,也不願移開看向唐嫣的目光,永遠是她的專屬話筒架。
後來,唐嫣說:「我們之間沒有一見鍾情的浪漫,是日久生情。」 「他永遠是我放在第一位,把自己放到最後。」
羅晉也說,自己比較喜歡照顧別人的感受,和唐嫣在一塊,大部分時間,都是自己去照顧她。
他們的每個相處細節,都散發出愛情的甜味。 讓許多人大呼:「你一定要相信,終會有人身披金甲聖衣,腳踏七彩雲來娶你。」
對此,我想說:「天吶,醒醒吧!」 王子和公主走進婚姻,從來都不是故事結尾,而是攜手過五關斬六將的開端。 而「對你好」,才是從愛情邁向婚姻中最大的坑。
有一種「毒雞湯」,叫無條件的愛曾有張圖片,成為許多人心中愛情的模樣。 讓女生值得嫁的小細節: 比如:買水來擰開給你,等你喝完再喝; 比如:故意氣他,他都不會發火,你一哭,他就覺得是自己的錯; 再比如:手機隨便你翻。
這些細節,究竟想表達什麼呢?就是要找個這樣的男人,無限度地寵愛你,無條件地愛你。這就是「無條件愛」的害人之處,它給你創造了一個虛幻的世界,讓你相信「永動機」的存在,讓你活在夢裡,然後在現實中你卻輸得一無所有。 為什麼?一方面,「對你好」,其實很容易讓人覺得無聊,產生一種壓迫感和愧疚感。阿聯富查伊拉一家法院受理過一起離婚起訴。 女人要求離婚的理由是:老公對她實在太好了! 她在法庭上講到:「他從來不朝我大喊大叫,也從不反駁我。」 每次她想要溝通,老公立馬乖巧:「好的好的,都聽你的。」 她很生氣:「我需要討論,也可以是爭論,但不是這樣無條件的服從!」 而她的老公告訴法官,他只有一個目標,成為一名完美的丈夫。 一次,妻子隨口抱怨了幾句他的體重,他立馬節食加鍛鍊。 甚至鍛鍊地太努力,因此腿部骨折,卻沒一句怨言。 事無巨細,處處關心,時時傳遞「你對我很重要」,這就像逛街時跟身後端茶倒水的服務員,很難不給人帶來壓迫感和愧疚感。所以,女人說:「他對我強烈的愛,讓我感覺窒息。」
正如《簡愛》中的一句話: 「愛是一場博弈,必須永遠保持與對方不分伯仲、勢均力敵,才能長此以往地相依相息。 因為過強的對手讓人疲憊,太弱的對手令人厭倦。」另一方面,要求對方「無條件的愛」,容易形成一種縱向關係。縱向關係,就是說一方的權力和意志在另一方之上。 簡單來說,本來獨立平等的兩個人,一方總是仰視,另一方總是俯視;一方總在付出,另一方總在索取。 盧悅老師曾講過一個故事。 一天,有個來訪者鼻青臉腫地去見他。 他問:「怎麼了?」 來訪者說:「剛剛被女友打了。」 「為什麼不阻止她呢?」 來訪者說:「她總覺得我不夠愛她,說如果我挨打而不反抗,就說明我足夠愛她。 但我看到她拿起菜刀,我就制止她了。 她說,可見我不夠愛她,必須要忍無可忍的時候,還能忍下去,才算是真愛。」 盧悅老師說:「這是個悖論啊,你「忍無可忍」了,就是忍不了。如果忍無可忍還能忍,就不是「忍無可忍」啊。」無條件的愛,無限度的好,傷害的不僅僅是關係,更是我們自己。就像書籍《愛的藝術》裡那段話: 如果不努力發展自己的全部人格並以此達到一種創造傾向性,那麼每種愛的試圖都會失敗。 如果沒有愛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謙恭地、勇敢地、真誠地和有紀律地愛他人,那麼人在自己的愛情生活中也永遠得不到滿足。
恰到好處的距離,才是感情保鮮的秘訣
什麼樣的好,才是真正的好? 什麼樣的愛,才是真正的愛? 好的關係,其實需要恰當好處的距離,心理學中把它叫「親密間隙」。 在這個間隙中,你們都能感到安全,能窩在彼此懷裡孤獨。 就像小孩子和朋友待在一塊玩,媽媽在不遠處閒聊。 孩子不感到被媽媽時刻監控著,也不擔心媽媽會離開,能專注地玩耍。 這個距離,就是「親密間隙」。 婚姻也是如此,紀錄片《人生果實》中,修一和英子性格截然不同,卻幸福了一生。
談到幸福的秘訣,他們說:「夫妻之間不能沒有自己的私人空間。」 修一從不擅自走進英子的廚房,幹涉她的烹飪,即使兩人的飲食習慣完全不同。 而英子也從不打擾修一做自己喜歡的事,即使修一打算著買帆船,88歲出海,英子也不反對。 你看,無限度的好,其實不是愛情。 那些美其名「嫁給愛情」的人,之所以不幸福,是因為他們嫁的不是愛情,而是那一份「好」。 能夠長久的感情,往往如同舒婷在《致橡樹》中寫的那樣: 我如果愛你,絕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愛你,絕不學痴情的鳥兒,為綠蔭重複單調的歌曲; 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