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心理學之父威廉·詹姆斯在著作中提到:「普通人只發揮了其潛在智能的10%」。
很多家長認為智商這東西就是天生的,全靠遺傳,拼的是爹媽。但這樣的結論似乎也經不起推敲,若真如此,那愛因斯坦的父母和子女,為何都沒有愛因斯坦的成就呢?
可見,高智商兒童與後天的天賦挖掘脫不開關係,正如心理學家的理論,大腦潛能仿佛一座冰山,顯露出來的僅僅是一小部分而已。
那不是靠遺傳,這些高智商兒童有什麼共同點呢?這個問題引起了一位心理學家的興趣,他就是斯坦福比納量表(智力測驗題)的設計者美國心理學家劉易斯·推孟。
於是他找到了1500個孩子,用時長達幾十年,進行跟蹤調查。得出結論,高智商兒童確實有一些共同點,主要表現在創造力、專注力和思維能力上!
一、創造力強大
劉易斯推孟發現,高智商並且最終獲得成就的孩子,童年時期一個最大的共同點就是創造力。那創造力體現在哪些方面?喜歡思考、異常活躍、喜歡天馬行空的比喻、喜歡提問題、更是一個拆家能手。
尤其是喜歡思考,是創造力非常明顯的表現。據說智商有160的比爾蓋茨小時候最愛幹的事兒,就是天天把自己關在房間裡思考,而這一點與愛因斯坦的小時候如出一轍。
二、非常專注力
天才,首先是注意力!——法國生物學家喬治.居維葉
很多科學家,從小就表現出了超強的專注力!居裡夫人兒時讀書,身邊有人跳舞、惡作劇她都毫無察覺;牛頓因為專心實驗,把手錶當雞蛋煮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
美國波士頓學院心理學教授埃倫溫納曾經在自己的著作中表示,天才兒童他們的注意力在兒童時期,甚至嬰兒時期,就會比同齡人更專注。
三、超強邏輯思維
花半秒鐘就看透事物本質的人,和花一輩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質的人,註定是截然不同的命運。——電影《教父》
推孟發現一個人越是多年齡後期,之後的智商增長趨向與語言技能和抽象的思維能力的增長。所以在推孟的智力測量表中,年齡大的孩子的測試重點以語言和思維為主。
所以說邏輯思維能力強是高智商兒童的另一大共同點。邏輯思維能力是一種抽象思維,能夠通過概念進行判斷推理,反映出事物客觀規律的能力。
這種孩子平時喜歡問為什麼、喜歡探索因果關係、對於分類、歸納的遊戲比較擅長、等到上學之後數學成績較好、善於用不同的方式解決問題。
通過上面的共同點,我們可以發現,這三個共同點並非是遺傳所決定,與後天的潛能開發有關。
既然智商並非靠遺傳,後天要如何開發?
抓住0-3歲大腦發育的黃金期
哈佛大學兒童發展中心20年的研究結論:孩子生命的頭幾年,大腦神經元連接一秒鐘能產生700個,六歲之後減半,十二歲以後再減半,成人之後神經元連接建立更少。
0-3歲這個階段如果神經元連接(突觸)的數量越多、腦神經網絡建立得也就越密集,孩子大腦發育更好,更聰明。
所以在教育領域0-3歲被稱為具有「天才般的吸收能力」!短短三年裡,孩子學會了生存技能、語言、情感等等能力,所以說這是大腦一生發育的黃金期。
促進神經元連接建立的方法,主要是外界的刺激。可以通過聽覺、視覺、觸覺、味覺的刺激。相信很多人在網上刷到過扎克伯格給襁褓中的女兒讀繪本的照片。
這並非是作秀,孩子能看、聽、摸、甚至嘗一嘗繪本,這種刺激非常多元化,更有助於神經元的連接。建議以飽和度高、大色塊的繪本為主。
訓練邏輯思維
良好的思維習慣能夠提高正確率和反應速度,在測智商的時候,得到的分數也更高,所以訓練思維習慣很重要!
拿數學大師高斯來說,很多人只知道高斯3歲的時候就已經會計算了,卻不知道高斯從小就進行思維啟蒙。
高斯的舅舅弗裡德裡希是一名成功的紡織商人,會用很多有趣的方式啟蒙高斯的思維;高斯雖然心算能力非常強大,但是他更願意去發明數學工具,可見他真正強大的是其思維方式。
高斯從小對於思維的訓練,大量積累計算的技巧,讓他形成了強大的直覺思考能力,所以他的成果才能推進高等數學50年。
家長別再盲目地認為,智商就是天生,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事,你會幫助孩子開發出更大的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