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畢贛:看了《路邊野餐》,來賞析一下畢贛寫的詩吧

2021-01-11 慧慧帶你看娛樂

今天給大家推薦的是一個特殊的詩人,他其實並不是一名詩人,他是名電影導演,但是他在片中寫的詩,是十分美妙的,所以今天我們把畢贛看作是一個是人,來聊聊他寫的詩吧。

有的人認識畢贛,有的人並不熟悉,畢贛是一名青年導演,他的處女作《路邊野餐》曾經一舉拿下了金馬獎最佳新導演獎,今年他帶著自己的新作品《地球最後的夜晚》重新回到金馬獎,入圍了最佳劇情片和最佳導演。上半年的時候,這部電影曾經入圍了坎城電影節「一種關注」單元,當時備受國內外好評,但是這部電影並未得獎,也許是沒有剪輯完成的緣故。

大家都說畢贛拍的電影如詩如夢,說他是塔可夫斯基意志的繼承人,也說他是一名「詩人導演」。在片中,我們也不乏看到畢贛寫的詩,他的詩作很有深度,也時常探討宇宙、生命、哲學等問題,有著極高的文學水平。

我們要聊的並不是電影《路邊野餐》中的詩句,而是他為金馬獎拍攝的廣告片《秘密金魚》中的詩句,因為我們並不是聊電影,所以話不多說,我們直接來講詩。

雨給夢衝涼/沒關的窗戶/研究風/我呀/在寫信/寄給羊水/信裡提到/宇宙稱呼它為灰/我們叫地球/還提到/風車不能騎/但是石頭可以打水漂/你呀/到時別忘了/用小小的哭聲/款待我

這首詩寫得很美,一開始說「雨給夢衝涼」,一下把這首詩的詩意提升了上來,從窗戶研究風引入主題,說到我的信,是寄給羊水的,羊水代表著什麼,代表著生命的孕育,他把這封信寫給羊水,就像是在為生命致敬一樣,也像是寫給自己的孩子。信裡提到的,宇宙的灰即是地球,這種關於人類之渺小。

後來又像是對孩子的教導,「風車不能騎,但是石頭可以打水漂」他似乎幻想自己以後的孩子問著一些小問題,自己在回答者孩子幼稚的問題。同時跟孩子說,別忘了到時候用自己的哭聲款待我,這又說出他對於孩子降生的欣喜。

這首詩有著對自己未來兒子的期待,有對於兒子的教導和自己的反思,是一首特別美妙的詩,讓人讀完以後可以會心一笑。

其實畢贛還有很多詩,甚至出了一本《路邊野餐》的詩集,大家有興趣的話可以去看一下。畢贛的電影中不乏有詩的思維,但是電影總歸是要有敘事的,畢贛目前只有一部電影能讓我們看到,那就是《路邊野餐》。這部電影用了超越時空的敘事,讓主人公在尋人之路上,慢慢進入了一個是空的裂痕,穿越的時空。

為了詩意,他用了很多的長鏡頭,這部電影為所有人稱道的一段,就是那40分鐘的長鏡頭,當時我看電影的時候,看得入迷就沒有注意到底是多久。但是那一段確實動人,在一路上的調度和場景讓人們對於這場夢一樣的故事,更加詩意化。

在當時我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我感覺我好像是睡著了,就是生理上的反應,但是我看完以後也能記住這部電影,而且印象深刻,也可能這部電影在做夢的時候,才是最佳的觀影體驗吧。

畢贛的電影很美,詩也一樣很有水平,他的詩有著成熟詩人的深度與思考,如果做一個職業詩人的話,相信他依然能火。好了今天小編就講到這裡了,如果你喜歡小編的文章,歡迎你點讚或者關注。關於畢贛的詩,或者是電影,你有什麼要討論的,歡迎你在評論區留言,我會第一時間回復的!

相關焦點

  • 不滿30的畢贛,靠《路邊野餐》大火,帶來一場如詩如幻的夢
    不滿30的畢贛,靠《路邊野餐》大火,帶來一場如詩如幻的夢導演這個行業,沒有幾個人是可以年少成名的,如果有,那也是少之又少。但是就是這麼少的幾個年少成名的人,可以給更多青年導演希望,讓他們在這個年齡重拾夢想。
  • 畢贛的《路邊野餐》:國產片這些年缺少的,正是這部電影的氣質
    1、畢贛獨有的氣質《路邊野餐》的氣質亦如同故事所在的那片大霧瀰漫的亞熱帶故土,這是一個紮根於故土現實,又超脫於現實經驗,如夢似幻,結構如同詩歌,使詩句與電影語境無縫銜接的電影。每部電影都有自己的內核,它們不盡相同,有的是搖滾樂,有的是禪,有的則是純粹躁動的荷爾蒙。而《路邊野餐》的內核是首感傷的詩,恬靜而又絢麗。這跟導演畢贛個人的氣質和追求有直接聯繫。
  • 畢贛與《路邊野餐》:27歲的貴州導演和他的大師雛形之作
    畢贛這個名字,大多數人也許感到陌生。但筆者敢肯定,隨著時間推移,越來越多人會了解這個1989年出生的貴州導演。畢贛不是科班出身,他在本科的專業是電視編導,畢業後做過婚慶公司,考過爆破證,《路邊野餐》差點成為他的告別夢想之作。《路邊野餐》獲得了眾多榮譽和佳評。
  • 《路邊野餐》歌曲《畢贛更新了他的QQ空間》可免費下載
    6月10日,為了給已經在日本上映的畢贛《路邊野餐》造勢做宣傳,由黃覺作曲演唱、畢贛作詞的歌曲《畢贛更新了他的QQ空間》也在日本上線。  這首名字非常奇怪的歌曲封面和封底照也同步曝光,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封面居然使用曾在QQ空間等平臺留行的用「火星文」打出的《畢贛更新了他的QQ空間》的歌名,而封底上,有中文和日文版的歌詞。
  • 當我愛上路邊野餐和畢贛和凱裡
    「謝謝收看本臺今日節目,每期節目之後陳昇將為您朗誦他的詩歌作品,陳昇是凱裡診所的一位醫生,著有詩集《路邊野餐》」看完路邊野餐,媽媽問導演多少歲,我說很年輕啊,89年的。她很驚訝。第一遍看的時候,電影所有元素都安安靜靜的闡述甚至從未走出來過,輕鬆而淡然。這部電影適合陰天看。適合有想念的時候。思念已逝的人,我想在夢裡被擁抱的時候,能不能再把你們看仔細一點。幸好,借夢可以完成心願,就像畢贛的長鏡頭,蕩麥,我們見面了,我給你唱了一首小茉莉。
  • 黃覺聯手畢贛 為《路邊野餐》在日本上映造勢
    來源:1905電影網作者:Serko歌曲《畢贛更新了他的QQ空間》封面1905電影網訊6月10日,為了給已經在日本上映的畢贛《路邊野餐》造勢做宣傳,由黃覺作曲演唱、畢贛作詞的歌曲《畢贛更新了他的QQ空間》也在日本上線。
  • 《路邊野餐》:一場關於時間、地域的詩意探索
    除了長鏡頭以外,《路邊野餐》的第二大爭議在於「詩」。但電影裡的詩不僅僅是畢贛的詩,很多人忽略了主角陳昇同時也是一位詩人,其實在電影一開始就已經介紹到「詩人陳昇著有詩集《路邊野餐》」。正如前文所說,布魯斯和詩歌是相通的,它們反覆、有韻律,在迴環之間釋放出原始的情緒。
  • 畢贛導演的《路邊野餐》,拿獎拿到手軟,為何還被稱作「爛片」?
    五年前,26歲的畢贛,帶著自己的處女作《路邊野餐》橫空出世,憑藉著這部影片拿獎拿到手軟,在電影圈內一鳴驚人。《路邊野餐》是一部文藝電影,小編起初知道這部影片,還是因為看到一張電影中的截圖,如下:這段截圖中的臺詞深深地吸引住了我,經過詢問之後,得知這段臺詞出自《路邊野餐》這部電影。
  • 從《路邊野餐》《地球最後的夜晚》中讀懂導演畢贛
    30歲的中國導演畢贛在他年輕而傳奇的職業生涯中完成的兩部讓人既陌生又熟悉的影片。其中2015年的洛迦諾獎得主《路邊野餐》和入圍坎城電影節的影片《地球最後的夜晚》可能是你從未見過的。作品在形式和內容上都涉及到時間的浮躁和記憶的變幻莫測,這種矛盾是畢贛作品的核心。
  • 「路邊野餐」背後的「潛行者」
    2016年,27歲的中國獨立導演畢贛終於將他的第二部長片《路邊野餐》(22歲曾執導《老虎》)送上了大銀幕。影片原定名《惶然錄》,與葡萄牙詩人佩索阿之書同名,之後才改名《路邊野餐》,則與塔可夫斯基《潛行者》的原著小說同名。影片中那個長達42分鐘的長鏡頭,同樣貫穿了過去、現在和未來,就像畫了一個圓形的鐘,藉由兩男兩女的視角流轉,帶出整片地理空間,仿佛一場驚豔的亞熱帶桃源夢境。
  • 《路邊野餐》《地球最後的夜晚》——畢贛導演,請且行且珍惜!
    《路邊野餐》是青年導演畢贛處女作,作為國內新晉的文藝片導演,第一部作品就獲得比較大的反響,業界認為畢贛是一位很有潛力的年輕導演。這部電影在只有幾十萬的資金預算情況下完成,而且出來的成果可圈可點,確實體現了畢贛的電影才華。前面紀錄片形式的敘事,貼近生活的人物形象,緩慢瑣碎的節奏,後面的魔幻主義色彩,雖然不是很完美,幾十萬的預算能拍出這樣的電影已經很難能可貴了。
  • 畢贛:侯孝賢對我有直接性的影響
    即便在海外,《路邊野餐》也同樣有著不俗的口碑,就連一向苛刻的法國《電影手冊》都給《路邊野餐》打出了超高的分數,洛迦諾國際電影節更是將當代電影人單元的最佳新導演獎頒給了它的導演畢贛,而臺灣金馬獎也給予了此片相同的獎項。不誇張的講,《路邊野餐》在去年一年裡在全球範圍內收到的讚譽甚至超過了賈樟柯的《山河故人》。
  • 《路邊野餐》詩意與視聽構建分析
    《路邊野餐》是由畢贛執導的劇情片,陳永忠、餘世學、郭月等聯合主演。該片講述了一個生活在貴州凱裡的鄉村醫生陳昇,為了尋找侄子,來到陌生的小鎮,在這個亦真亦幻的小鎮中,他與逝去的愛人張夕在一個神秘時空獲得重逢的故事。
  • 從中國詩意電影的消散與重組解構電影《路邊野餐》
    四、《路邊野餐》的藝術特點1、迷影背景畢贛導演的《路邊野餐》原名為《惶然錄》,後影片在國內發行時發行公司認為《惶然錄》這個名字不利於傳播,於是畢贛親自將其更名為《路邊野餐》,《路邊野餐》這個名字有點淵源,它來源於一部短篇小說,即:斯特魯伽茨基兄弟的
  • 獨家專訪畢贛:《地球最後的夜晚》一半是記憶,一半是罌粟
    入圍了坎城電影節一種關注單元的《地球最後的夜晚》,是畢贛的第二部電影長片,但從完成度來說,似乎也可以說它是《路邊野餐》中未盡「欲望」的徹底釋放:如若夢境的遊蕩,潮溼而又疏離的性感和無盡的唯「心」主義。畢贛之前曾就《地球最後的夜晚》寫了一首小詩:「用刀尖入水/用顯微鏡看雪/就算反覆如此/還是忍不住問/你數過天上的星星嗎/它們像小鳥一樣/總在我胸口跳傘」,最後三句成為了電影中接近結尾的對白,一段奇幻而美妙時刻的序曲。電影用時而奇思幻想偶爾天馬行空的對白代替了前作中時常出現的引用,與畫面更為契合,亦與電影的節奏相配。
  • 深度|從符號表達、超長鏡頭及主題3方面解讀《路邊野餐》的魅力
    文/八月星辰本文4332個字,預計花費您10分鐘它不僅是一部電影,也是一首詩,一場夢境。影片《路邊野餐》是一部小眾的文藝片,是89年出生的新生代導演畢贛的處女作。2.東方詩意下的長鏡頭,是一首時空交錯的影像詩導演在《路邊野餐》中融合了寫實與奇幻的神韻,打破了長鏡頭敘事的線性進程,以具有紀實性特點的長鏡頭去展示如夢如幻的「蕩麥」。賦予長鏡頭另類的魅力,虛虛實實,好似經歷了浮生一夢。
  • 《路邊野餐》今公映 燒腦PK詩歌四大看點全揭秘/圖
    人民網北京7月15日電  (記者李巖)由金馬新晉導演畢贛執導的《路邊野餐》今日公映。 《路邊野餐》此前亮相上海電影節、在全國多個城市路演、在北京舉行首映禮。小範圍的放映收穫好評如潮。在豆瓣、微博,看過電影的觀眾無不給出了熱情洋溢的評價。一部藝術電影,它吸引人心之處究竟在哪?
  • 《路邊野餐》發布新版海報 拍長鏡頭就像打實況
    《路邊野餐》海報近日,由畢贛擔任導演及編劇、陳永忠主演的電影《路邊野餐》發布了「摩託車回收」版海報。畫面以舊到褪色的湖藍色牆皮為背景,上書「摩託車回收」五個朱紅色脫落的廣告字體,與不久前發布的以綠皮火車為背景的「野餐列車」版海報在視覺上一脈相承,而此次發布的「摩託車回收」版海報上醒目的數字「13」則寓意為《路邊野餐》一路走來,遊歷各國共斬獲了13個電影節的獎項,其中包括觀眾熟知的第68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第52屆臺灣金馬獎、第37屆法國南特三大洲等國際電影節。
  • 海報設計思路分享①|路邊野餐
    陳昇靠在車窗邊緣休息,車窗外,另一列綠皮火車駛過,車廂上一節一節地被畫滿了鐘錶,列車駛過就像時間倒流。二、設計思路這張素材圖片人像居於畫面右側,右邊比重較大,在海報設計時想要繼續沿用這種構圖。但是這張素材圖片比較偏暗,人臉的很多細節被掩蓋了,而且偏黃灰色調,與我心中設想的海報的色調有出入,所以第一步,用Camera Raw進行調色。
  • 畢贛新片炸了!沒選進主競賽好可惜
    第71屆坎城國際電影節已然過半程,在華語梯隊中,繼賈樟柯導演備受好評的新作《江湖兒女》之後,昨天畢贛導演新作《地球最後的夜晚》也終於揭開神秘面紗。驚喜的是,畢贛終於沒有讓人失望。儘管也不乏個別差評,但前方大部分的一手評價都是讚嘆。而那個傳說中長達一個小時的夜晚3D長鏡頭,無疑看懵了不少人,同時也贏得了鋪天蓋地的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