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的民進黨當局一直得意與美國合作防疫,但島內媒體披露稱,所謂臺美之間口罩和防護衣原料的交換其實只是一場交易,與此同時配合美國鼓吹所謂的「反中」只會讓臺灣在國際社會上越來越孤立。
(蔡英文資料圖)
民進黨當局宣布向美國捐贈口罩後,據臺灣「中央廣播電臺」21日報導,臺北駐波士頓辦事處20日向美國麻薩諸塞州(下稱「麻省」)捐贈10萬片醫用口罩。報導稱,這批口罩均為臺灣製造,由臺灣直接運抵麻省。臺北駐波士頓辦事處還與麻省臺灣人社團合作募款,把從臺灣訂購的3000片口罩、由「麻省臺灣媽媽團隊」手工縫紉的布口罩,捐贈給波士頓市警局和消防局等部門。除麻省外,臺灣捐贈的超過50萬片醫用口罩,已分送紐約與新澤西地區。
疫情暴發以來,臺美抱團對抗世界衛生組織和大陸。3月4日,美國眾議院通過修正版本的「臺北法案」,要求美國行政部門以實際行動協助臺灣鞏固「邦交」以及參與國際組織,並呼籲美國政府進一步強化與臺灣的經貿關係。3月中旬,臺美籤署共抗新冠肺炎共同聲明,臺「外交部長」吳釗燮稱,將用每周捐給美國10萬片口罩,換取美方為臺灣保留30萬件防護衣原料。其他抗疫措施還包括在快篩檢驗試劑的研發、疫苗的研究與生產、藥品的研究與生產等方面,進行合作與交流。4月初,蔡英文宣布在臺美醫療合作架構下,臺灣除每周提供美10萬片口罩外,再捐贈美國200萬片口罩。而最近接連與世界衛生組織對嗆,堪稱民進黨當局抱美國大腿的「典範之作」。川普政府為了把防疫不力的鍋甩給世衛組織,聲稱民進黨當局去年12月31日就曾向世衛示警「病毒可能人傳人」,民進黨當局立即配合地公布當時的電子郵件,結果上面根本沒有「人傳人」字句,被狠狠打臉。
20日,臺媒進一步披露稱,所謂臺美合作防疫根本是政治謊言。臺灣聯合新聞網稱,臺「外交部」3月公布「口罩換防護衣原料」後,一些島內民眾認為這是一筆划得來的交換,畢竟口罩成本較低,提供防護衣原料的杜邦公司的產品則獨步全球。不過知情人士披露稱,其實臺「疾管署」早在2月下旬就開始向杜邦接洽「購買防護衣」,其間「行政院」一度希望這批防護衣在臺灣加工生產,但因相關認證、法律和技術轉移等問題恐曠日費時,因此最後還是決定交給柬埔寨的臺商生產。因此,這筆與美國30萬件防護衣的合約,是「交易」,而非「交換」。臺「外交部」則硬拗稱,在3月18日「臺美防疫合作聯合聲明」架構下,美方提供的協助是確保臺灣所需要的防疫物資,在全球搶料的情況下可提早供應臺方需求,「政治謊言的說法是抹黑臺灣與國際社會的防疫合作」。臺灣《聯合晚報》斷言,民進黨當局的「口罩外交」恐被政治謊言給摧毀。
與此同時,世衛組織也對民進黨當局進行回擊。據臺「中央社」21日報導,針對民進黨當局所謂的「示警電郵」,世衛總幹事譚德塞20日在記者會上澄清,第一份疫情通報來自武漢,而臺灣去年12月31日的電子郵件「很明確沒有通報人傳人,臺灣與其他實體一樣僅要求更多說明」。他說,世衛所有文件都可查證。在譚德塞發言前,世衛公共衛生緊急計劃執行主任萊恩也說,臺灣這封郵件沒有談到人傳人現象,僅是想了解情況。
國民黨主席江啟臣質疑民進黨當局的親美政策。他說,民進黨的「外交政策」是選邊站、親美,而川普採取的是一系列的孤立主義、單邊主義做法,整個大環境在改變,若臺灣只是在單點上不斷打轉,困難只會越來越大。臺灣《中國時報》稱,綠營在防疫同時接連推出「去中國化」動作,要為「護照」正名、為華航正名,無不挑動兩岸敏感神經,但「沒有兩岸善意的鋪陳與展現,這些動作終究是失敗。大選已結束,民進黨該如何在國際間有斬獲,須回到兩岸關係做起」。
來源:環球時報-環球網/餘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