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靜寬闊的路上,稜角鮮明面容剛毅的中年女人海耶斯正開著小車緩慢行進在路上,一切看似寧靜祥和。
忽然女人把車倒回來,停下來看了看公路旁破舊廣告牌,若有所思。
外表看來很是平靜的道路,七個月前剛剛發生了一場姦殺案,被害的正是這個母親的女兒。青春少女在人跡罕至的道路被姦殺,還被汽油焚燒了屍體。
可怕的案件引起小鎮恐慌,可過去的時間裡,警察查不出一點線索,一切似乎又恢復了常態。
人們的生活照常繼續,小鎮道路依然寧靜。只有這個母親還在痛苦中無法自拔!
她需要真相,渴望真兇落網,為女兒討個公道。既然警察做不到,她決定自己來推進這件事。
失去了女兒的單親媽媽,可能什麼都幹得出來!
她向廣告商提出承包路邊的三個廣告牌一年,她想做什麼?
一個廣告牌寫女兒被姦殺7個月了,一個廣告牌寫 兇手在哪裡 還有一個廣告牌寫的是警察局長在做什麼?
紅底黑字,綠色的草坪,格外顯眼。
三塊廣告牌上的拷問開始了整部電影的靈魂序曲!
「沒人發現你是夏日的最後一朵玫瑰」,耳邊迴響的看似輕鬆的歌曲原來這麼憂傷。
電影《三塊廣告牌》,告訴我們少女被姦殺後,一個單身母親奮力追兇的故事。母親、父親,警察局長還有警察,廣告等人的不同處境。
他們如何解決內心困境?又如何面對無法尋求的答案?
廣告牌追兇的母親
雖說是人跡罕至路段的戶外廣告牌,還是引發了警察局的恐慌。
母親海耶斯好像準備和世界開戰的堅定,這就是中國人說的為母則剛麼?
先看到廣告牌的是魯莽的迪克森警察,他想讓工人停下粉刷廣告牌,被鄙視了。
接著是整個警察局的慌亂,海耶斯的廣告牌質問是真實的不算造謠,因為警察確實沒有線索,被質疑的警察局長毫無辦法。
電視臺採訪了海耶斯,問她為何在這裡刷廣告牌質疑警察局,這個母親說了女兒被姦殺的悲慘遭遇,目光堅定地說,她只是想讓警察把花在其他事情的時間多放在這個案件上。
後來,整個小鎮都知道了這件事。
神父和牙醫勸說海耶斯,局長是好人,得了癌症命不久矣。
前夫來勸說她,忘記過去重新開始。
海耶斯像一個困獸,無處釋放自己的憤怒和壓抑,沒有人真正理解她。
除了沉默寡言的兒子陪伴,她幾乎一無所有。
小鎮的人似乎是好意,前夫更想讓她重新開始,可內心的痛苦如何開解?誰能抓住真兇,還她真相呢?
自殺的警察局長留給她救贖的鑰匙
滿心憤怒對生活失去希望的單親母親,很難真正心懷慈悲理解,因為她自己就需要救贖。
身患癌症威洛比局長找過她,說起自己的努力和自責,還提到自己生了癌症。
海耶斯冷冷地看著局長一眼,我知道,那又怎樣?意思是女兒的案件和癌症沒有任何關係。
海耶斯用戰鬥的姿態面對小鎮上的人,仿佛與天下人為敵,只有這樣才對得起女兒。
局長威洛比沒有等到廣告牌撤下來就死了,他在最後一次和妻女郊遊之後自殺。帶著自責和絕望,局長留下信給海耶斯。
告訴她自己是為她女兒的案件未查實自責的,並不是不負責任。並願意為她繼續支付廣告牌的費用,支持她繼續追兇。
海耶斯似乎還沒有從對女兒執念中完全掙脫出來,接到了局長的理解後,她露出一絲笑意。
但至少,她似乎獲得了一個救贖的鑰匙。
憤怒需要釋放,海耶斯火燒了警察局
一個母親的憤怒終於還是不可遏制了。
三塊寄託追兇期待的廣告牌被燒了,一定是那個魯莽可惡的警察迪克森!他不是剛把廣告商扔下樓梯麼?他認為是海耶斯害死了他敬重的警察局長。
這還了得。
一個憤怒的人點燃了另一個即將爆炸的人。
海耶斯衝向警察局,一把火點燃了警察局。她已經做好了被抓的準備。
誰知,新來的警察局長沒有找到證據抓她,反而警察迪克森被燒傷,還因對廣告商的惡行失去了工作。
海耶斯的憤怒忽然沒有了對象。
有人出主意,她可以重刷那個廣告牌。
當憤怒的火焰遇見對抗和壓制,只會越點越旺不可收拾。
被生活壓制的絕望母親,不會像女孩父親那樣一走了之,還找了年輕的女朋友去逃避直面內心。
這個憤怒的母親只會硬生活。只是局長走了,迪克森也走了,憤怒之火也燒了,她忽然不知該做什麼
憤怒之心被接納,母親海耶斯和警察迪克森同行
憤怒的母親海耶斯,和憤怒的警察迪克森其實都是不曾被接納的人。
海耶斯的憤怒,有對警察的不滿,有對單親母親生活的不滿,更對含有對女兒的自責和愧疚。
疲憊的母親和叛逆的女兒經常爭吵,女兒出事那天她還不肯借車給女兒罵她出門被強姦。
可怕的一張嘴,變成了現實。
海耶斯無窮的憤怒更多來自對自己的譴責和絕望。
可她面臨的是一個又一個無助的人,對生活麻木不能直面自己的內心情感,就像她愛逃避的前夫。
無人能體會接納她的真實情感。
局長的完美好像人性追尋的超我,海耶斯的憤怒好像生命的本我釋放,兩人註定不相容和。
直到暴怒的警察迪克森出現,他因失去父親工作不順,還有有一個強勢母親,同樣憤怒。
常給警察局惹麻煩的人,只有局長接納他的憤怒和不滿,當中有本我的釋放和自我的努力。
當被接納憤怒的迪克森,理解母親的憤怒,願意為她調查,明知她是燒傷自己的人。
兩個釋放了憤怒的人,抵達真我獲得了救贖。
在黃帝內經中,徐文兵講述上古天真,人心需要釋放真實真我,這樣才有利身心健康。
對於母親來說,如果她的痛苦和憤怒能更早被接納和釋放,也許不會有後來的局面。無論如何,憤怒的母親和警察成了同路人。
真相是一條路,釋放真我本我讓他們獲得救贖。
在弗洛伊德的心理學中,本我需要接納,自我接近現實,超我獲得升華。
一個人只有徹底被接納和自我接納本我中人性的部分,才能更加抵達現實,走向升華。
當心中的憤怒絕望還沒燃成熊熊大火,願你我都能遇見那個肯接納自己的人。
寫在後面 憤怒不被接納只會更憤怒
一個母親遇見女兒被害,很難保持絕對冷靜的情緒,父親其實也是一樣。
三塊廣告牌,海耶斯的丈夫看似不靠譜,找小女友,火燒廣告牌,其實他用自己的方式化解內心的傷害。
小女友是對女兒的情感逃避和救贖,火燒廣告牌是憤怒的釋放。
憤怒不被接納只會更憤怒,來自小女友轉述的話,仿佛是語言。
當海耶斯對前夫說,對女友好一點,就好像釋放了自己開始走向超我。
釋放本真的負面,接納人性的弱點,讓我們更容易直面真我,走向升華的超我。
任何人都不可能讓自己永遠活在無處釋放的情緒當中。
如果沒有遇見接納自己的人,也請我們嘗試抽離自身,觀看自身,做那個接納自己的人吧。
今日話題,當你無比憤怒或者遇見一個憤怒的人,你會怎麼做?
本文原創,圖片為網絡精選。
我是@怡姐話人物,歡迎關注交流,一起主題探索影視人物,細品百態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