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15 16: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近年來,隨著生產生活方式轉變和新興業態發展,塑料製品特別是一次性塑料用品的消耗量快速上升,塑料汙染治理工作面臨著嚴峻形勢和挑戰。近期,上海市發展改革委和市生態環境局等十部門聯合印發出臺了《上海市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
2020年底,超市等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購物袋
《實施方案》提出了塑料汙染治理的分階段目標:到2020年,率先在餐飲、賓館、酒店、郵政快遞等重點領域禁止、限制部分塑料製品的生產、銷售和使用,基本實現塑料廢棄物零填埋;2020年底,全市範圍的商場、超市、藥店、書店等場所以及各類展會活動,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購物袋……
記者來到城橋鎮的華聯超市,經觀察發現使用環保袋、帆布袋的市民佔主流。「超市裡賣的塑膠袋分大、小兩種,價格為0.3元、0.2元。」據店員介紹,現在購買塑膠袋的人數呈下降趨勢,大家的環保意識在不斷提升。「塑膠袋對環境不好,而且環保袋比較大,比較牢固。東西少不用袋子,多的話還是用環保袋方便。」市民王先生告訴記者。
裝食物的保鮮袋也不能用了嗎?
「那裝食物的保鮮袋也不能用了?」針對市民的疑問,《實施方案》明確指出,塑料購物袋是指用於盛裝及提攜物品的塑膠袋,不包括用於盛裝散裝生鮮食品、熟食、麵食等商品的塑料包裝袋、連卷袋、保鮮袋等。
餐飲外賣急需改進
另一個塑料製品高頻率使用行業——餐飲外賣急需改進。目前,按照規定餐廳食堂服務和餐飲外賣領域不得主動向消費者提供一次性筷子、調羹等餐具。2020年底,將禁止生產和銷售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
「餐具我們一般使用木質或者竹製。塑料包裝確實比較浪費,吃完就扔,整個使用過程還不到半小時。」南門一家餐飲店老闆表示,店鋪將嘗試尋找其他包裝方式替代塑料製品。牛油紙袋、紙餐盒等方便回收的環保材質承載工具,方便客人的同時也能在外部印上圖案,提高自己的品牌影響力。這裡提醒廣大市民,點外賣時請主動勾選「無需餐具」選項,有條件的居民將餐具上的油漬清理乾淨後投入可回收物藍桶。
農業領域也有動作
在農業領域,同樣存在塑料汙染問題。在鄉間,為了輔助農作物生長,田地裡常常鋪設有塑料薄膜,有的是高標準地膜,有的則是普通地膜,後者易破碎,被隨意丟棄後會造成汙染。上海已禁止生產和銷售厚度小於0.01毫米的聚乙烯農用地膜。記者從區農業農村委了解到,今年開始,崇明已實行蔬菜高標準地膜(厚度0.015毫米)回收扶持政策,在指定的綠色農資門店購買高標準地膜,用完後再拿到門店回收,就能拿到補貼,且可進行跨店操作,構建起高標準地膜的使用回收體系。
用完的塑料廢棄物怎麼辦?本區通過村居回收服務點、鎮級中轉站和區級集散場建設,構建了從村到鎮再到區的三級再生資源回收管理網絡體系,實現塑料回收循環利用。
「塑料汙染治理要靠全民參與,從源頭減量,全社會合理適度地消費塑料製品,提高循環使用效率,儘量避免浪費,從而降低和避免塑料製品全生命周期內對環境的影響和風險。」區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記者:施昊豪
原標題:《@崇明人,年底超市等不再提供塑料購物袋,保鮮袋還能用嗎?》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