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剛看完這本吉本芭娜娜的《廚房》,被戳到,是最近讀過的書裡面最打動我心的一本。
說來慚愧,聽說吉本芭娜娜這個作家時間不短了, 卻是第一次讀她的作品。
吉本芭娜娜是1964年出生東京的日本作家,本名吉本真秀子。她的筆名芭娜娜很有意思,來源於英文Banana。
她說特別喜歡紅色的香蕉花,也喜歡香蕉的無辨性別,而且好念好記,就取了這個做筆名。
這本《廚房》是吉本芭娜娜的成名作。
當時的她剛從日本藝術大學畢業後,在餐廳當服務生期間創作出的《廚房》就得到了很大成功,獲得第六屆「海燕」新人文學賞,成為書市上的暢銷書。
讀吉本芭娜娜,震撼於她敏銳的感受性。
在她的筆下, 仿佛身體的各個感官都被打通,多樣的,微妙的感受,甚至自己沒有意識到的感受,都被她描繪出來。
不經意間,置身於芭娜娜筆下主人公的場景中,被戳到了心底的柔軟,是共鳴。
這本《廚房》是一本薄薄的短篇小說集,裡面有三篇小說《廚房》《滿月——廚房Ⅱ》《月影》。
《廚房》的開頭第一句「這個世界上,我想我最喜歡的地方是廚房」。
而故事的開頭,是一場死亡。
女主角櫻井美影,父母雙雙早逝,和奶奶相依為命。而幾天前,奶奶也離她而去,真正成了世界上孤獨的一個人。
葬禮過後,她活得渾渾噩噩,無法入眠。
她去了廚房,在地上鋪好褥子,緊緊裹著毛毯,在冰箱發出的微微聲響陪伴下,終於睡去。
她度過靜謐的長夜。她說,
「我只想在晨光中醒來。」
意外地,曾經受美影奶奶關照的男孩田邊雄一邀請美影住到了他的家裡,和他的「母親」惠理子一起生活。
這對母子對她貼心而又保持距離,給了受傷的美影一個療愈的居所。而美影也在這個過程中,慢慢了解了田邊雄一和惠理子。
尤其是惠理子,是一個有魅力有故事的人,她跟美影分享說,「人在生命的歷程中,不徹底絕望一次,就不會懂得什麼事自己最不能割捨的,就不會明白真正的快樂是什麼。」
而這樣的潛移默化,這樣堅定的母親,和這樣目光溫柔的男孩,給了美影站起來的勇氣。
「我會不斷成長,經歷風霜,經歷挫折,一次次沉入深淵,一次次飽嘗痛苦,更會一次次重新站起來。
我不會認輸,不會放棄。
夢中的廚房……我會擁有許多許多廚房,在心中,或是在現實中,抑或是在旅途中。有一個人獨有的,有大家共有的,有兩個人的,在我人生旅途的所有站點,一定到處都會存在」
讀到這段,我被美影的苦難和苦難中蘊含的力量徹底感動。
生命脆弱易碎,也又美又有力量。在這人生走一遭,是執著苦痛,還是守護溫情,也在於每個人自己的選擇。
而第二個故事《滿月》是《廚房》的後續,故事延續《廚房》的結尾,講了美影后來搬出了雄一的家,又在雄一遇到挫折時,給他帶去一份溫情的故事。
《滿月》的結尾是讓人讀到會微笑的。
「今後,如果和我在一起,或許會遇到痛苦、煩惱、齷齪的事,但只要你不在意,就讓我們兩個人一起去一個更嚴酷、也更光明的地方吧。」
生命多好,一起去吧。
再讀到最後一篇《月影》,是一個女孩子失去自己男朋友的故事。
在這裡意識到在芭娜娜的作品裡,死亡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在我看來,她筆下的死亡,並不是單純的死亡,而是一種極致的分離,挫折和失去。
她寫死亡,是在寫人生難以控制的苦痛,生而為人無法避免的孤獨。
但可貴的是,芭娜娜寫死亡,是為了讓人更珍惜生命。
「只要活著,人生就毫無阻滯地滑向前,而這無疑並非一樁怎麼壞的事。即使際遇坎坷,也不是沒有可能巧加利用,讓自己活得有趣有味。
為此,最好丟棄天真,保持驕傲,學會冷靜,通過或多或少的努力,人們一定能過上自己希望的生活。
我希望把我的這種信念傳遞給那些日日為痛苦憂思所折磨,心靈在不知不覺間乾涸,因而渴望著外部雨露滋潤的人們。」
她的作品裡,始終有一股溫情,一股向上的向著光明的生命力。
這是一種奇妙的治癒的力量——
即使孤獨,即使苦惱,也要在晨光中醒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