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妻子
許多娶了俄羅斯妻子的中國丈夫們都說:「俄羅斯女性在許多方面比中國女性要做得好。」
在莫斯科經商的山東人魯豫平(音譯,男,36歲,結婚8年,有兩個孩子)說,「中國女性被寵壞了,尤其是如果她是家中獨生女的話。在中國,養育小女孩就像養育公主一般,她們什麼都不會做,也不想做,最終長成一個邋遢鬼。俄羅斯女性正好相反,她們非常關心人,是十分出色的家庭主婦。我的妻子每天為我準備衣服,她在乎的是,是否從內褲到手錶都看上去盡善盡美。我們家的裝修都是她自己一手搞定,我外出上班的時候她把家裡的所有牆壁都粉刷完畢。現在她正在蓋一座房子,我需要做的就只是出錢」。
來自中國湖南省的楊貴先(音譯,男,27歲,結婚1年半)介紹說,「中國女性完全不獨立。自己無法作出任何一個決定,有點什麼小事,馬上給丈夫打電話。俄羅斯女性則相反,她們非常獨立:她們在工作的同時,還有自己的生活和愛好.此外,中國女性每個一步都要控制,而俄羅斯女性則給丈夫很多自由」。
魯豫平說,「我妻子充分信任我。我可以半夜打電話給她,告訴她,我在同朋友們聚會,喝酒了,今晚就不回家了。她也不反對」。
達粵嶺(音譯,男,40歲,與俄羅斯妻子結婚10年,住在北京)說,「外國妻子這種稱呼很方便,每當發生某些口角,總能藉口說『老外嘛』(對她們這些外國女人能有什麼要求)。但某些方面恰恰相反,因此丈夫會覺得,自己比許多熟人都有更多的廣闊自由空間」。
俄羅斯專家推測,中國丈夫們的動機中同樣不乏實用主義原因。
俄社會文化研究國際教研實驗室主任娜傑日達·列別傑娃說:「娶一個俄羅斯妻子,中國丈夫獲得的『嫁妝'是一個生活水平更高的國家、更多的經商和貿易機會。俄羅斯不實行計劃生育政策,同時擁有更大的發展機會。對來自貧窮北方地區的移民來說,這是一個良好的起跳臺。」
無疑,同俄羅斯女性聯姻有助於融入俄羅斯這個國家,學會俄語這門語言。
魯豫平(音譯,男,36歲,結婚7年)說:「在我們認識的最初,妻子就介紹了許多關於俄羅斯的知識。虧得她,我學會了俄語。我的妻子是語言文學專業的副博士,同時也是一名律師。她非常喜歡就歷史和政治問題進行爭論,但她不會漢語。我有時候需要整日在網際網路上搜索材料,準備證明自己的觀點是正確的。但現在我能用俄語表達任何內容。」
他不相信中國男性娶俄羅斯妻子只是為了圖利這種說法,何況俄羅斯目前的經濟狀況也是令人堪憂的。
他說:「遠非所有中國人都想留在俄羅斯。相反,大多人力爭回國。在俄羅斯學習的所有同年級學生中,只有兩個人留在這個國家,這其中包括我,還有我的朋友。我們兩人從未計劃過留在俄羅斯或娶俄羅斯妻子,只是命運使然。」
中國丈夫
「俄羅斯妻子+中國丈夫」這種俄中聯姻模式是最常見的。
從2005年到2013年,濱海邊疆區一共登記了154對此類模式的俄中新人。與此形成對照的是,該地區在這個時期內只登記了19樁「俄羅斯丈夫+中國妻子」這類模式的俄中跨國婚姻。莫斯科情況相似:2004年到2012年間,娶俄羅斯妻子的中國男性人數要比嫁俄羅斯丈夫的中國女性人數多出近一倍,分別為130人和78人。很明顯,俄羅斯需要「中國丈夫」。
根據列別傑娃的觀察,一般來說,中國移民的妻子不是年輕姑娘,而是二婚女性。正是鑑於前段失敗婚姻的經驗,俄羅斯女性不那麼吹毛求疵,她們對選擇丈夫持實用主義態度,中國男性在此是成功人選。
這獲得了統計數字的證實:按照濱海邊疆區民事登記處的數字,同中國男性結婚的俄羅斯女性平均年齡為30歲。
列別傑娃認為,俄羅斯女性對中國男性感興趣的原因是"不喝酒、工作勤奮、遵循傳統道德規範的中國男性要比俄羅斯男性更有吸引力"。
心理學家安娜·列昂季耶娃對此解釋說,「俄羅斯本國的婚姻市場狀況不那麼簡單」。
不要忘記,俄羅斯和中國文化交流歷史悠久。俄羅斯人和中國人在對方身上找到"親人般的感覺"並不罕見。
嫁給中國丈夫的伊琳娜(女,39歲,同中國丈夫生活10年)介紹說:「我同丈夫一起共同生活13年,日子過得非常幸福。我們沒有孩子:如果感到不舒服的話,肯定很早就離婚了。我們曾在一起求學,這決定了許多事情,因為在學生時代人們通常還不會考慮社會地位和如何進入生活這類問題。沒想到,我們兩人在一些方面有許多共同點。」
她認為,伴侶屬於哪個民族同家庭關係如何之間不存在強烈的因果關係:「人們是作為個體結婚的,而不是同這種或那種文化的代表結婚。總有鄰居或者什麼人,他們同你選擇的人屬於同一個『範疇』,但除了不愉快外,不會引起你的任何感覺。」
俄中跨國婚姻常見嗎?
整體而言,與通常的說法相反,俄中跨國婚姻絕對不是常見現象。按照莫斯科民事登記部門的統計,莫斯科每登記10樁婚姻,就有一樁婚姻屬涉外婚姻,但同中國公民有關的跨國婚姻僅佔0.3%。在2002年到2012年間,莫斯科共有267人同中國公民結婚。
在遠東情況類似。按照濱海邊疆區民事登記處的數據,在2002年到2012年間,一共登記有238對俄中跨國新人。當地俄中跨國婚姻佔涉外婚姻總數的四分之一。
中俄跨國婚姻——是出於真情還是現實?
「我喜歡俄羅斯女人的坦率,她們從不羞於表達自己的感情。中國女人即使在婚後40年還會很保守,一點兒也不坦率」,今年80歲高齡的魏蔭塘用簡單的幾句話對俄中女性的性格差異做了評價。魏蔭塘出生在哈爾濱,1991年起幾乎在符拉迪沃斯託克常住。10年前,他加入了俄羅斯籍,他現在的妻子是俄羅斯人,兩人已經共同生活了15年。這是他的第二次婚姻,第一位妻子已經去世。他和前妻共育有三個兒子和一個女兒,目前都在中國生活。當他決定再婚時,子女們都很支持,相反中國的朋友們卻毫不贊同他娶一位外國女性為妻。魏蔭塘與俄羅斯妻子在中國結婚,但婚後在俄羅斯生活。原因有二。首先出於物質方面的考慮(魏蔭塘在俄羅斯有生意,妻子也有住房),其次俄羅斯妻子完全不會說漢語。
儘管目前俄中兩國在各領域積極開展合作,關係密切,但跨國婚姻數量的增長還很有限,甚至在兩國邊境地區都不是很多。根據俄羅斯濱海邊疆區婚姻登記處提供的數據顯示,2009年有14對跨國夫婦登記結婚,而2010年和2011年時這一數字分別為13對和10對。上世紀初曾有上萬名俄羅斯僑民生活過的,中國國內最具俄羅斯風情的哈爾濱市目前僅有200多個俄中組合家庭。通常情況下,在這樣的家庭中男主人為中國人,女主人為俄羅斯人。在某種程度上,這也反映了人口性別比例。像世界大多數地方一樣,俄羅斯男性人口少於女性人口,而中國則正好相反,男性人數多於女性。
然而,這並非全部原因。有人認為,中國男性會選擇俄羅斯姑娘為伴侶還有其特殊原因。首先,娶外國妻子被認為是一件有面子的事;其次,計劃生育政策不涉及跨國婚姻;最後,可以更容易獲得俄羅斯國籍。同時,還有很多人認為,俄羅斯女孩子是為了錢或者能到中國生活才嫁給中國人的。事實上,這一切的背後往往隱藏的是人類最普通的情感。
28歲的葉卡捷琳娜·加莫娃(Ekaterina Komova)與25歲的秦建平結婚已近兩年。目前,他們在北京工作和生活。葉卡捷琳娜在一家媒體工作,她的丈夫是一位音樂家。葉卡捷琳娜說:「中國男人最大的優點是會做家務,家庭對他們很重要,能以平等的方式對待女性,而且更尊重女性。說到文化差異,許多人認為這是個問題,而我覺得恰恰相反,這樣會有很多樂趣,可以更多得了解另一個國家的語言和文化。所以,這些看似能影響人際關係的『文化矛盾』可能更多得是性格不合的問題。經常是,可以在異國他鄉找到自己的『另一半』,而對生活在隔壁的同胞卻毫不了解」。秦建平也表示:「俄羅斯女孩更能理解人,她們善於操持家務,支持丈夫,並能夠一同面對困難。她們不會只找有錢人」。葉卡捷琳娜補充說:「我們雙方父母的關係也很好,不存在任何問題和文化衝突。」
鄭玉君也娶了一位俄羅斯姑娘為妻。他說:「俄羅斯女孩與中國女孩非常不同。中國女孩太現實了,她們不需要愛情,覺得錢更重要。結婚前會提很多要求,要有車有房等等。」
在俄羅斯留學一年,現已回國的楊世博不同意這種看法。他說:「我不知道自己會不會娶一位俄羅斯妻子。儘管中國女孩有些任性,但往往更有修養,沒有壞習慣。我在巴爾瑙爾留學的時候,曾喜歡上一位俄羅斯姑娘,但是不敢與她確定關係。我還是認為,我的妻子應該是中國女孩兒。現在回國了,有時候也想回俄羅斯去真切得體驗一下與俄羅斯女孩在一起的幸福感覺。」
在許多認為女性同胞唯利是圖和嬌生慣養的中國男性在俄羅斯尋覓妻子的同時,中國女性中間也出現了另一種時髦現象——找外國人做丈夫。很多時候,這成為出國或改善生活的一種「途徑」。然而根據北京一家婚姻登記處的資料顯示,這其中俄羅斯男性並不很受歡迎。中國女性在選擇配偶時往往以歐美國家的男性為主要對象。這部分歸咎於中國女性持有的關於俄羅斯男性普遍的刻板印象,她們認為俄羅斯男人酗酒,而且會有家庭暴力。不過,也有一些中國女性根據自己的經驗相信,這只是一種偏見。
20歲的陳幸欣從2006年開始在喀山市生活。4年前,她嫁給俄羅斯人為妻。她說:「中國人對俄羅斯男人有許多刻板印象,遺憾的是,這些幾乎都是負面印象。比如,俄羅斯男人都愛喝伏特加,所有男人都對婚姻不忠誠等等。事實上,俄羅斯有很多愛家、有責任心、品行端正的好男人,而在中國男人中也可以找到很多反面例子。因此,這完全取決於人自身,與民族無關。」
27歲的伊萬·博布裡科夫(Ivan Bobrikov)和28歲的妻子劉麗娟已經在上海共同生活三年了。他們是在學習時認識的,並很快開始合租公寓一起生活。伊萬說:「妻子畢業後,我們一起回到她的故鄉鄭州,見她的父母和親戚,這讓我很緊張。儘管那時我已經工作了,但是收入不高,感到很不自在。我對中國父母的高要求早有耳聞,但事實上她的父母認為自己的女兒幸福和被人疼愛才是最重要的。收入可以通過努力工作來改善。之後,我們搬到上海工作,租房住。一年後,我們正式結婚。我想反駁那些中國女孩不會家務的無稽之談。我的妻子很注意保持家裡乾淨整潔,儘管我對這個並不挑剔。另外,她曾在俄羅斯生活過6年,還學會了做俄餐,特別是冷雜拌湯和薄餅做的非常好。平時生活中我們交流既用漢語也用俄語。」
俄中跨國婚姻在法律上沒有特殊要求。在俄羅斯,年齡不小於18周歲的中國公民,持有中國領事館公證過的未婚證明、有效護照和籤證,就可以與俄羅斯公民結婚。在中國結婚,情況也大體相似。只是年齡規定略有不同,女性最低結婚年齡為20歲,男性為22歲。
文中出現的大多數夫婦目前正在中國生活,或者計劃到中國去。他們認為,在蓬勃發展的中國,年輕人能有更多的機會。在大多數情況下,這些年輕人的父母們並不反對他們的跨國婚姻,全球化的趨勢正在消除文化差異。隨著網際網路、旅遊和出國留學的發展,俄羅斯和中國公民不僅有機會在本國找到自己的另一半,在鄰國同樣有機會。大多數受訪者們表示,愛情是促使他們做出如此選擇的唯一原因。
----
分享
點擊右上角按鈕,分享到朋友圈
歷史消息
點擊右上角按鈕,查看歷史消息
訂閱
訂閱號:yicool007
服務號:Y4006668617
譯酷俄語微信功能
中俄互譯(直接查詞翻譯)
即時發音(#俄語)
數字翻譯(輸入數字可包含小數)
變格變位(變格變位後返回原型)
標註重音(*俄語)
譯酷資訊精彩內容
單詞卡片、俄語美文
情景對話、俄語歌曲
(可重複點擊菜單欄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