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綜藝市場可真是熱鬧,前腳走了《乘風破浪的姐姐》,後腳《演員請就位》緊跟而上。
明明都是考驗專業實力的節目,到頭來仔細一琢磨都是「掛著羊頭賣狗肉」。
《演員請就位》簡直是郭敬明的大型秀場,秀辯論能力、秀「專業實力」,以及秀下限,單憑S卡一件事足以看出,這一季節目組鐵下心要搞「流量請就位」。
想想,這也能理解,起碼大家都攢足了勁兒想要當一個演員、明星。可《奮鬥吧,主播》又是什麼鬼,現在的綜藝市場細分已經到如此程度了???
這幾檔綜藝看下來,總體就一個感受:網紅在努力當明星,提升咖位;明星使勁賺錢,當起了「網紅」。
首先,我們來看看《奮鬥吧,主播》的節目模式:
節目集結了25位跨界女藝人,作為超級主播候選人,在包括楊天真在內3個項目發起人的幫助下,經過為期三個月的競技養成和直播帶貨實戰考核,以銷售積分(GMV)作為最重要的考核標準。最終選拔出最強TOP4最強電商主播,獲得阿里電商領域全面支持,尋找到擁有「熱愛生活,成為生活專家」理念的2.0主播,重新定義電商主播。成為天貓官方直播間指定主播,並獲得天貓官方扶持資源。
看了這個簡介,我腦海裡出現了一幅畫面,老人、地鐵、手機、懂?
劃重點:獲得阿里電商領域全面支持、重新定義電商主播、獲得天貓官方扶持資源。
什麼叫重新定義電商主播?以後連主播都不要草根出身了?
獲得官方扶持資源?明星們以後會直播為主業,拍戲為副業?
很明顯不可能,直播帶貨跟身為演員的社會榮譽感差別太大了,根本就不在同一個賽道上。
《乘風破浪的姐姐》成團之後還不是各玩各的,如果不是迫於合同上的天價違約金,估計後面這個團綜人都湊不齊。
同理,一個演員過度消耗自己的人氣、一門心思集中在如何恰爛飯,掙快錢,久而久之,又有幾個導演敢用這樣的演員。
也正是如此,我十分不解蔡少芬為何如此如此熱衷參加綜藝?
《甄嬛傳》是2011年的電視劇,播出已經9年了,除了烏拉那拉氏之外,蔡少芬還有令人記憶深刻的影視劇角色嗎?
很明顯,沒有。
從2014年至今,蔡少芬一共拍攝了3部影視劇,但是卻參加了7檔綜藝節目。
儘管觀眾非常喜歡蔡少芬本人,她在綜藝中也能活躍氣氛,撐起場面,但再怎麼說她也是一個「根正苗紅」的演員,也是吃盡苦頭才走到今天這個位置的,如此放棄豈不可惜?
再說葉璇,只要有葉璇在的地方,那一定是「腥風血雨」,充滿了話題和討論,而葉璇也似乎熱衷於此,並且樂此不疲的為自己製造話題。
雖然說她每年都有幾部戲播出,但她的熱度基本上都來自緋聞和自己製造的槽點。
2015年與小默先生成為情侶之後,更是變本加厲,以至於觀眾對她的事業毫無興趣,反而很喜歡看她的各種爆料。
在參加《奮鬥吧主播》之前,葉璇其實已經直播了一段時間,但她直播間裡的觀眾更感興趣的是她的八卦爆料,而不是手裡的商品。
其他明星帶貨都是「XXX首場帶貨銷售額破千萬」,輪到葉璇也就只有百萬。
想當年她在《苗阜秀》裡吐槽金銘那叫一個理直氣壯:
聽說過學霸屈尊當戲子的,就沒有聽說過戲子當學霸,你還想不想好好演戲。
我覺得現在的葉璇也得好好問一問自己這個問題:你還想不想好好演戲。
當然也都有例外,並不是所有人都滿足「網紅」這個稱號。
費啟鳴和劉宇寧作為抖音最早的頭部網紅,在抖音時人氣就非常高,後來有了機會涉足演藝圈,開始著手轉型,希望大眾能夠忘記他們網紅的身份,真正成為一名藝人。
2018年參加《快樂大本營》之後,費啟鳴就開始了他的演藝圈之路。也就是這一年,他參演了劉同小說改編的電視劇《我在未來等你》。
一上手就是光線的男一號,這資源足矣讓很多三線小演員羨慕到睡不著覺。
更別提劉宇寧的資源了,無論走到哪都被一大波粉絲簇擁著,電視劇、電影、綜藝全面發展。
這兩人堪稱是網紅轉型明星的最佳典型,費啟鳴甚至在綜藝《演員請就位》中拿到A級卡,超過一眾老戲骨。
網紅潛心在臺上修煉演技,演員沉迷在手機裡賣貨。
職業本沒有高低貴賤,可如果被資本和流量包裹著蜂擁而上,受害的只會是消費者。
當直播的紅利期一過,蜂擁而至的明星又一鬨而散,剩下的就是被啃食的千瘡百孔的行業規則,彰顯著往日的榮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