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恰逢入伏,走進甕安經濟開發區,一派綠色化、清潔化、循環化的發展景象令人眼前一亮:企業生產設備有序運轉,轟鳴的機械運轉聲聲聲入耳,汙水處理廠員工正對進出水進行嚴格的監測……
甕安龍馬公司的環保站
甕安縣龍馬磷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甕安龍馬)是一家主要從事黃磷生產、銷售等的企業,走進公司,蜻蜓飛舞的「花園式」園區,與傳統高汙染、高耗能的黃磷行業形成鮮明對比。
黃磷不僅有毒,粗放生產還會嚴重威脅環境安全,如何做好汙染防治成了擺在甕安龍馬以及甕安縣黃磷企業面前急需解決的難題。
2018年,甕安龍馬投資2.2億元建設黃磷尾氣綜合利用及廠區清潔化改造項目,解決制約黃磷行業發展的環保瓶頸,實現了黃磷尾氣的回收利用,徹底消滅了「朝天一把火」的現狀。
目前,公司現在已實現了98%的黃磷尾氣回收利用率,用於發電、替代燃煤,減少環境汙染,使黃磷尾氣的熱能得到綜合利用,全年可發電1億千瓦時。
「2014年以來,公司陸續開展了黃磷電爐新建、磷渣微粉項目、廠區清汙分流及環保站建設技改項目和黃磷清潔生產技術改造等多個項目,目的就是實現黃磷的綠色化、清潔化生產。」甕安龍馬副總經理譚華林說,下一步還將擬建赤磷及潤滑劑級五硫化二磷項目,在甕安當地延伸黃磷下遊產業鏈,提升產品附加值,全面形成磷電一體化循環經濟產業鏈,促進當地經濟高質量發展。
金正大諾泰爾的矽鈣鉀鎂肥生產線
和甕安龍馬一樣,作為甕安磷化工龍頭企業,金正大諾泰爾化學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正大)自2011年規劃建廠就按照循環經濟的方式,邊建設、邊準備、邊生產,決心將磷石膏「吃幹榨淨」,增加磷資源附加值。
「所有化肥品種裡,磷肥利用率最低、浪費最重,所以在建廠伊始,公司就在探索磷化工高效清潔利用的技術新路線。」金正大總工程師姚華龍說。
如何才能提高磷資源利用率,把磷渣、磷石膏等廢棄品變成產品?
「核心就在『硫』上做功夫,以溼法磷酸生產所產生的磷石膏為主要原料,生產硫酸,副產水泥,可以實現年消化磷石膏180萬噸以上。」姚華龍說,磷石膏制酸聯產水泥這項技術實現了硫資源的循環利用,解決了磷石膏堆存方式帶來的佔地、汙染及安全問題,實現了百分百磷石膏以渣定產,循環利用。
2019年,金正大聚磷酸銨裝置以及聚磷酸鈣鎂、磷酸二氫鉀、α-石膏磷酸生產線的四大裝置投產,為我國磷礦資源循環利用和清潔生產規模化、產業化發展邁出關鍵一步。
甕安經開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副主任張杰說:「園區以磷化工為主導產業,工業廢物產生量大,我們要求企業採用先進的生產工藝和清潔原料,以儘可能少產生工業固體廢物。」
通過技術改造,甕安龍馬和金正大等企業實現了工業廢氣、廢渣的循環利用,處理好園區產生的工業廢水也是重要的一環。
汙水處理廠內,監管著處理後的出水總磷含量
「此時金正大進水總磷含量4.630mg/L,經過處理後的出水總磷為0.068mg/L。」走進工業汙水處理廠,系統對進出水進行實時監測。
「曾經的甕安河流域總磷汙染治理形勢嚴峻,汙染源正是磷礦山開採、磷化工企業生產廢水等。」甕安縣工信局局長歐偉說,2016年開始,甕安縣積極探索制治分離、治管分離機制,完善汙染物排放許可制度,實行企事業單位汙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制度,對於磷礦開採產生的無機磷採用12道攔河壩逐級沉降,對於磷化工企業產生的有機磷,企業先自行處理達標後經園區汙水處理廠再次處理總磷含量控制在0.2mg/L以內後排放,在工業園區環保管理上,絕不讓一滴超標廢水流出園區。
歐偉說:「經過處理以後的出水總磷含量,遠低於國家對於河流水質管理的標準。2018年6月以來,甕安河天文出境斷面水體總磷月均值已降至0.2mg/L以內。」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王法 陳玲
編輯 劉力維
編審 李玉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