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材料發展趨勢

2020-12-12 澎湃新聞

材料是人類一切生產和生活的物質基礎,歷來是生產力的標誌,對材料的認識和利用的能力,決定社會形態和人們的生活質量。新材料則是戰略新興產業發展的基石。

新材料種類

一 我國新材料產業現狀

(一)

我國新材料生產情況

幾乎所有的新材料我國都能夠生產並且正在生產,包括:

高性能工程材料

POK聚酮、PPO聚苯醚、PPS聚苯硫醚、聚醚醚酮(PEEK)、聚醚碸(PES)、聚碳酸酯(PC)、POM、聚醯亞胺(PI)、PA(6、66、11、1010、56、46、12…)、PMMA、PET、PBT……..

電子化學品

光刻膠、導電高分子材料、電子封裝材料、電子特種氣體、平板顯示(FPD)專用化學品、印製電路板材料及配套化學品、混成電路用化學品、電容器用材料、電器塗料、導電聚合物等其他電子電氣用化學品。

新型彈性體

TPU、POE、SBS、SEBS、SEPS、TPEE、丙烯基彈性體、尼龍彈性體……(新型彈性體總量已接近傳統彈性體一半了)。

新型纖維

氨綸、芳綸、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

(二)

強大的應用支撐我國新材料的發展

我國擁有龐大的工業用戶;

龐大的造船大國、強國;

世界最大的手機生產國;

汽車產銷量第一的國家;

地鐵、動車和高鐵質量和數量第一的國家;

冰箱、洗衣機等白電全球產量第一的國家;

因此,嚴格意義上來說,強大的下遊應用產業給我國新材料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巨大的推動力。

(三)

政策推動我國新材料的發展

(1)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發布《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2019年版)》,重點提及的化學原料和化學製品製造業包括:差別化、功能性聚酯(PET);聚甲醛;聚苯硫醚;聚醚醚酮;聚醯亞胺;聚碸;聚醚碸;聚芳酯(PAR);聚苯醚;聚對 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醯胺(PA)及其改性材料;液晶聚合物等

(2)國家發改委《增強制造業核心競爭力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重點化工新材料關鍵技術產業化項目包括:聚苯硫醚;聚苯醚;芳族酮聚合物(聚醚醚酮、聚醚酮、聚醚酮酮)、聚芳醚醚腈;聚苯並咪唑;聚芳醯胺;聚芳醚;熱致液晶聚合物;新型可降解塑料等。

(3)中國石化聯合會《石油和化學工業「十三五」發展規劃指南》將高分子材料作為戰略新興產業列為優先發展的領域,明確高分子材料「十三五」發展的目的是: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為核心,以樹脂專用料、工程塑料、新型功能材料、高性能結構材料和先進複合材料為發展重點,開發工程塑料、改性樹脂、高端熱固性樹脂及其樹脂基複合材料,以及可降解塑料等新材料製備技術。

(4)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關於「「十四五」化工新材料產業發展的戰略和任務」的重點工作指導:開發5G通信基站用核心覆銅板用樹脂材料(LCP、PI、環氧樹脂等);聚碸、聚苯碸、聚醚醚酮、液晶聚合物等高性能工程塑料。

此外,我國新材料產業相關政策規劃,還包括:

《中國製造2025》;

《新材料產業發展指南》將為「十四五」期間新材料產業發展指明重點方向。

(四)

應用研發體系成為新材料發展利器

我國幾十年來建立的應用研發體系功力深厚,例如中科院,包括北化所、過程所、寧波院、上海有機所、大化所、蘭化所、應化所、煤化所…等,為我國科技進步、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安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貢獻。

按照材料劃分,包括以下成熟的研發機構體系:

此外,還有大量大企業的研發中心,對產品應用的研究及配套的檢測儀器設備很多達世界領先水平。

(五)

與國外新材料的差距

我國新材料產業與國外差距主要在高品質的新材料。

我國缺乏超前的研發優勢和研發成果的實用化開發力度,目前主要還是以仿製為主。雖然很多新材料已有能力生產,可是相關專利繞不開。

我國新材料產業發展趨勢

發達國家均全力發展新材料產業,例如美國將新材料稱之為「科技發展的骨肉」,我國新材料發展也將由原材料、基礎化工材料逐步過渡至新興材料、半導體材料、新能源材料、節能(輕量化)材料。

(一)

資本眼中的新材料產業風口

1.千億級風口

千億級風口主要是高性價比、高性能電子化學品,包括晶片、傳感器,以及半導體電子(電子膠粘劑、光刻膠、導電材料、高純氣體、溶劑等)。

2.萬億級風口

萬億級風口主要是新能源相關材料,包括固態電池、燃料電池、氫燃料電池、鋰電池、太陽能光伏、可再生能源、儲能、風能等。

3.其他風口

其他風口包括:處於加速發展期的生物可降解材料(有利於垃圾分類等)、3D列印新材料、結構化材料、以及輕量化、節能材料。

(二)

未來新材料的超級印鈔機?

新材料產業的三個熱點

1

01

三大熱點之一:芳綸、PI和PA

⏬ 芳綸--關鍵的戰略材料

芳綸下遊應用高端,是關鍵的戰略材料。

芳綸產品的特點是門檻高,國內企業少,國產化替代趨勢明顯,目前行業上升趨勢明顯。

芳綸產品的門檻主要是技術和客戶準入門檻,要進入市場需要做安全認證,需要幾年的成功案例,下遊應用領域對安全性的要求都很高。

目前全球的對位芳綸處於近平衡狀態,國內對位芳綸80%依賴進口。從全球來看,隨著應用領域的增加,對位芳綸需求將逐漸增加,預計未來5年全球對位芳綸的需求量將達到15萬噸左右。按照每年增速10%計算,2020年我國對位芳綸的需求量將達到13000噸,2025年對位芳綸的需求量將達到25000噸。

全球間位芳綸行業主要被美國杜邦、泰和新材、日本帝人等公司佔據。其中杜邦產能以67%位居第一,帝人佔比為7%。

⏬ 聚醯亞胺—— 「解決問題的能手」

聚醯亞胺,是綜合性能最佳的有機高分子材料之一。其耐高溫達400℃以上 ,長期使用溫度範圍-200~300℃,部分無明顯熔點,高絕緣性能,103 赫下介電常數4.0,介電損耗僅0.004~0.007,屬F至H。

PI薄膜

PI薄膜為PI系列產品中應用最早,最為成熟的產品,是絕緣薄膜最優選擇,高端產品國產化浪潮已近。

電子級以下PI薄膜已實現國產自給自足,電子級及以上PI薄膜市場仍主要由海外公司瓜分。

隨著國內化學亞胺法生產線的逐漸落地,國內廠商將參與分享高端市場近百億市場。未來隨著FCCL市場保持高增速,以及OLED快速普及對柔性襯底需求的提升,高端電子級PI薄膜市場將處於快速擴張期。

PI纖維

紮根軍用市場,民用市場開發提速。PI纖維耐熱性能、機械性能優異,是航空航天和軍用飛機等重要領域的核心配件材料,其在軍用市場的應用具備不可替代性。

在商用領域,PI纖維在環保濾材、防火材料等應用目前正處於孕育期,未來有望為PI纖維增添新活力。

PI/PMI泡沫

受益軍艦建造高潮,迎「藍海」時代。PI泡沫目前最為重要的應用為艦艇用隔熱降噪材料,目前我國海軍正處於第三次建船高潮,PI泡沫作為新型戰艦中的首選隔熱降噪材料,未來需求有望快速提升。此外PMI泡沫作為最為優異的結構泡沫芯材,廣泛用於風機葉片,直升機葉片,航空航天等領域中,其對於PET泡沫的替代趨勢明確,市場空間廣闊。

PI基複合材料

輕量化是大趨勢,主打高端市場。纖維增強複合材料是鎂鋁合金之後的新一代輕量化材料,以聚醯亞胺作為樹脂基的複合材料耐高溫和拉伸性能出色,應用十分廣泛。隨著碳纖維產業的逐漸成熟,碳纖維增強複合材料需求增長明顯,聚醯亞胺+碳纖維的組合作為最為優異的複合材料組合之一,在搶佔高端市場方面優勢明顯。

PSPI(光敏聚醯亞胺)

光刻膠、電子封裝雙領域發力,享電子產品高端化紅利。光敏聚醯亞胺主要有光刻膠和電子封裝兩大應用。PSPI光刻膠相比於傳統光刻膠,無需塗覆光阻隔劑,能大幅縮減加工工序。同時PSPI也是重要的電子封裝膠。

光敏聚醯亞胺作為封裝材料可用於:緩衝塗層、鈍化層、α射線屏蔽材料、層間絕緣材料、晶片封裝材料等,同時還廣泛應用於微電子工業中,包括集成電路以及多晶片封裝件等的封裝中。

⏬ 尼龍

耐高溫尼龍

高溫尼龍的技術壁壘比較高,該產業一直未得到大規模的發展,市場需求發麵存在巨大的空白。我國耐高溫尼龍研究比較晚,新品種的開發主要以PA6T改性為主,以合成新型尼龍為輔。

高溫尼龍作為一種高性能工程材料市場不斷擴大,預計中國在未來幾年裡對高溫尼龍的需求將以15%~25%的速度增長。

耐高溫尼龍潛在需求佔尼龍20-30%,而五年內中國市場對尼龍的需求有望達萬噸。

尼龍彈性體

尼龍彈性體就是聚酯/聚醚-聚醯胺嵌段共聚物,最常見的是聚醚嵌段醯胺(PEBA),它較為突出的性能是高回彈性、輕質和低溫耐衝擊性能。

尼龍彈性體的能量回饋可以達到85%,比Boost緩震科技高約15%,擁有更棒的吸震緩衝效果。與TPU相比,它的質量更輕。

尼龍彈性體的合成技術門檻較高,大多掌握在法國阿科瑪、德國贏創、日本宇部興產等國外大廠手裡。

尼龍彈性體市場需求潛力巨大,除了440億雙鞋/年的底材需求,還有對聚氨酯軟泡、塑膠跑道材料的替代。

02

三大熱點之二:電子化學品

電子化學品是專為電子信息產品製造中的顯影、蝕刻、清洗和電鍍等工藝配套的細化工材料,是集成電路、平板顯示製造等信息產業的重要支撐材料。

2017年,世界電子化學品產值>1500億美元,中國產值約2600億元,預計2018-2022年,年均增長率約為11%。包括陶氏、霍尼韋爾、三菱化學和巴斯夫等公司,正競相將電子化學品業務重點放在包括中國在內的亞太地區。中國豐富的原材料以及靠近下遊需求等方面優勢明顯,電子化學品產能向國內轉移已成為大勢所趨。

03

三大熱點之三:輕量化、節能材料

輕量化的關鍵——高性能新材料如TPEE、POM、PI、PA、PU、TEEK、PPA、PTT等替代比重幾倍的鋼鐵。

聚合物固化技術——美國伊利諾大學ScottWhite教授率領的研究團隊開發出一種新的聚合物固化技術,只需小型熱源就可在短時間內完成聚合物製造,與目前的製造工藝相比,可降低10個數量級的能耗,並減少2個數量級的工時。

碳纖維——在追求高性能的同時、輕量化。

新材料產業的四大材料

2

01

四大材料之一:薄膜

材料薄膜市場

我國材料薄膜產業增速平穩,2010-2017年我國材料薄膜產量由799萬噸增加至1570萬噸,年均複合增速達10%。

2017年全球液晶聚合物薄膜和層壓板銷售量約9050噸,複合年增長率為6.7%。

快遞包裝薄膜將呈現減量化、綠色化、可循環發展趨勢。

背光模組光學膜將趨於高亮度化、薄型化、輕量化、高色域化發展。

光學聚酯薄膜產業

功能性聚酯原料製備技術,是制膜企業的核心技術之一,其中納微米添加改性,涉及到滑爽均勻性,結晶均勻性和靜電壓膜性等正是阻礙行業發展的技術瓶頸。

國內光學聚酯薄膜產業目前還處於起步階段,大多集中於薄膜的拉伸成型加工上,缺少對光學聚酯薄膜技術的系統性研究。

在光學聚酯薄膜材料(專用切片及母料)、配方設計,裝備及工藝控制等方面難以同國際巨頭抗衡,這些都制約了我國新型顯示等產業的發展;三是行業的整體科技創新缺少協同與聯動。

BOPA薄膜產業

BOPA薄膜主要應用於食品、日化、醫藥、電子、建築、機械等包裝領域,其中食品包裝就佔據了70%-80%的份額,主要是用於高溫蒸煮、冷凍、休閒類食品。

預計在未來的幾年裡,中國軟包裝和BOPA薄膜市場將繼續呈現增長態勢,且海外市場會成為另一新的增長點。

BOPET薄膜產業

BOPET薄膜因其優異的物化性能和環保性能,BOPET被譽為21世紀最具發展潛力的新型材料之一。

我國BOPET聚酯薄膜需求量佔全球需求總量的33%。

下遊應用行業主要是包裝材料、電子信息、電氣絕緣、護卡、影像膠片、熱燙印箔、太陽能應用、光學、航空、建築、農業等生產領域。

目前國內廠商生產的聚酯薄膜最大的應用領域是包裝業,如食品飲料包裝、醫藥包裝,還有一部分特種功能性聚酯薄膜應用於電子元器件、電器絕緣等高端領域。

BOPP薄膜產業

BOPP薄膜有「包裝皇后」的美稱,我國BOPP薄膜表觀消費量2013年為251.0萬噸,2017年已達330萬噸,5年增長了32%。

隨著我國消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後加工的彩印複合、復膜、鍍鋁、塗布等行業的迅猛發展,對BOPP膜的需求存在極大的市場潛力。

BOPE薄膜產業

BOPE薄膜產業會成為薄膜行業關注熱點,其具備如下優點:

◼較適合大批量訂單生產需要;

◼高透明、高光澤、晶點少;

◼高挺度、高拉伸強度;

◼高抗穿刺強度;

◼極好的低溫抗衝擊強度及抗針孔性、耐磨性、極好的低溫柔韌性;

◼潤溼張力保持時間長、印刷性能好,套印精確。

◼以一半厚度的BOPE替代吹材或流延CPE薄膜與BOPA或BOPET等乾式複合可達到相同的熱封合強度和接近的挺度;

◼而且以一半厚度的BOPE替代吹材或流延CPE薄膜與BOPA等乾式複合用於冷凍包裝可大大降低破袋率。

02

四大材料之二:3D列印材料

目前常用的3D列印高分子材料有聚醯胺、聚酯、聚碳酸酯、聚乙烯、聚丙烯和ABS等。雖然3D列印最常見的市場材料是ABS、PLA,實際上尼龍才是應用規模最大的材料。預計到2022年,尼龍將佔據3D列印材料市場30%的市場份額。

影響材料材料應用於3D列印的因素主要有:列印溫度高、材料流動性差,導致工作環境出現揮發成分,列印嘴易堵,影響製品精密度;普通的材料強度較低,適應的範圍太窄,需要對材料做增強處理;冷卻均勻性差,定型慢,易造成製品收縮和變形;缺少功能化和智能化的應用。

全球3D列印市場(億美元)

應用領域分析

工業領域未來大規模工業應用在全球3D列印市場有望迎來爆發式增長。

在工業級領域,3D列印經過30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了一條完整的產業鏈。

目前3D列印技術已經在軍事、航空航天、醫療、汽車、機械設備製造及消費領域得到了一定的應用。

3D列印應用於建築,建築承重件,汽車零部件,工業零件。產業鏈的每個環節都聚集了一批領先企業。

我國3D列印用材料發展方向

隨著3D列印技術的發展,傳統材料的性能被大幅提升,依靠材料強大的快速熔融沉積和低溫粘接特性將被廣泛應用到3D列印製造領域。除了材料自身可以通過3D列印製品外,在玻璃、陶瓷、無機粉體、金屬等的3D列印都需要依靠材料的粘接性來完成。

通過改性材料的強度被用來直接替換金屬用於各類複雜構件,既便宜又質輕。甚至可以替代玻璃、陶瓷等製品,從而使材料在3D製造中被廣泛應用。

材料可避開低強度的缺陷,向複合化、功能化發展,特別是實現多元材料複合、從而賦予材料特定功能。通過3D列印技術製造工藝複雜的智能材料、光電高分子材料、光熱高分子材料、光伏高分子材料、儲能高分子材料等新材料。

3D列印因具有不需要模具、零部件的快速修復等優點,能將中國製造業前進5-10年,3D列印堪稱是工業界的一場革命。

03

四大材料之三:可降解材料

生物降解材料細分應用領域(萬噸)

預計到2020年,我國生物可降解材料產量將達到250萬噸。「十三五」規劃、國際碳總量法律以及生物降解材料性能提升、價格下降將為中國生物可降解材料行業帶來前所未有的發展契機。

完全生物降解材料主要包括PLA、PHA、PBS/PBSA、PCL、PVA、PPE/PPC/PPB和小部分PSM等。生物破壞性材料主要指生物分解樹脂對傳統聚烯烴的改性材料,PSM中大部分屬於這類。

生物可降解材料的開發越來越符合社會的環保理念,目前全球研發的生物降解材料品種達幾十種,但實現批量和工業化生產的僅有PSM、PLA、PBS/PBSA、PHA、PCL等。

2015-2020全球對三大生物降解材料需求量預測

04

四大材料之四:新型彈性體

丙烯基彈性體

丙烯基彈性體是用茂金屬催化技術和溶液聚合工藝組合生產所得,是獨特的丙烯-乙烯半結晶共聚物,具有獨特的高彈性、柔韌性和低溫耐衝擊性,特別是和PP的相容性非常優異。

目前全球只有三家公司有商品化的丙烯基彈性體,牌號分別是陶氏的versify、埃克森美孚的vistamaxx和三井的tafmer。

丙烯基彈性體優點:

◼丙烯基彈性體有著手感好、高填充、止滑性佳等特點,比如埃克森美孚vistamaxx的發泡優勢;

◼VM發泡產品有手感好,密度好,而且又有膠感;

◼具有高填充,填充量可達100phr,而EVA填充量一般在30phr,在降低成本以及做某些功能性材料具有很大的優勢,比如做阻燃材料,就是靠填充來發揮性能的;

◼可100%回收,且發泡出來的產品不會出現產品表面氣孔的分布性不好,而EVA發泡如果加入回收料太多(一般加入量30phr),就會出現密度分布不好的現象;

◼用VM做一些比較低硬度發泡的工藝,比EVA要容易操作很多。EVA如果硬度做到10°C,相當困難,而且一般要加入SEBS來增加軟度,而VM就很容易做到;

◼抗衝擊強度的改善帶來了減薄機會,能夠減少材料使用並降低成本;

◼丙烯基彈性體具有較低的熔融溫度,從而降低了加工溫度,其較高的流動速率會提升加工速度。這可以減少能源消耗並提高加工效率。其柔韌性有助於提高拉伸比,減少流痕,從而實現更好的產品質量和更低的廢品率。由於這種彈性體的收縮率比聚丙烯低,使得生產工藝更易於控制,模切更準確,從而改善杯子與蓋子的相配程度,有助於降低廢品率。

丙烯基彈性體的應用:

◼食品保鮮盒領域無規共聚丙烯(RCP)應用十分廣泛,但普遍存在低溫抗衝不足的問題。丙烯基彈性體應用於聚丙烯改性,可以提高聚丙烯的韌性。在RCP中作為增韌劑,可以在提高韌性的同時保持RCP的透明度,有助於減少鉸鏈結構的應力發白;

◼丙烯基彈性體與聚丙烯 (PP) 共混,可以實現更好的抗衝擊性、透明性和剛度平衡,同時還可以提高加工效率;

◼可以用在無紡布、彈性膜、聚合物改性等方面,其中聚合物改性方面表現優異,具體應用案例有洗衣機座盤、食品容器蓋、加溼器水箱、塑料文具、運動水壺、拖鞋等等。

乙烯基彈性體

乙烯基彈性體的性能和特點:

聚乙烯鏈結晶區(樹脂相)起物理交聯點的作用,具有典型的塑料性能,加入一定量的α-烯烴(1-丁烯、1-己烯、1-辛烯等)後,削弱了聚乙烯鏈的結晶區,形成了呈現橡膠彈性的無定型區(橡膠相),使產品又具有彈性體的性質;POE具有塑料和橡膠的雙重特性綜合性能優異,因此POE可以看作是塑料與橡膠的橋梁產品。

POE彈性體與EPDM相比,它具有熔接線強度卓越、分散性好、等量添加抗衝擊強度高、成型能力傑出的優點;與SBR相比,它具有耐候性好、透明性高、價格低、密度小的優點;與EVA、EMA和EEA相比,它具有密度小、透明度高、韌性好、屈撓性好等優點;與軟PVC相比,它具有無需特殊設備、對設備腐蝕低、熱成型良好、塑性好、密度小、低溫脆性佳和經濟性良好等特點。

POE彈性體作為塑料增韌劑,不僅可以增韌改性與它相容的聚烯烴塑料,而且可通過過氧化物引發,有效地與馬來酸酐、丙烯酸縮水甘油酯等單體發生接枝反應,所得到的接枝物廣泛用來增韌尼龍、聚酯等工程塑料。

聚烯烴彈性體POE分子結構中沒有不飽和雙鍵,具有很窄的分子量分布和短支鏈結構(短支鏈分布均勻),因而具有高彈性、高強度、高伸長率等優異的物理機械性能和的優異的耐低溫性能。

窄的分子量分布使材料在注射和擠出加工過程中不宜產生撓曲,因而POE材料的加工性能優異。由於POE大分子鏈的飽和結構,分子結構中所含叔碳原子相對較少,因而具有優異的耐熱老化和抗紫外線性能。此外有效的控制在聚合物線形短支鏈支化結構中引入長支鏈,使材料的透明度提高,同時有效的改善了聚合物的加工流變性。

乙烯基彈性體的應用:

◼POE可以威脅到橡膠、柔性PVC、EPDM、EPR、EMA、EVA、TPV、SBC和LDPE等材質;

◼應用於不同產品,如汽車擋板,柔性導管,輸送帶,印刷滾筒,運動鞋,電線電纜、汽車部件、耐用品、擠出件、壓模件、密封材料、管件和織物塗層等;

◼也可以作為低溫抗衝改良劑來改善PP的低溫抗衝性能,同時可以作為熱塑性彈性體運用於汽車領域。

乙烯基、丙烯基彈性體會有多牛?

中國天然橡膠對外依存度己超過85%;

正在建設超過4400萬噸/年乙烯新產能有了乙烯基彈性體這個潛在的好下遊;

正在建設超過4000萬噸/年丙烯新產能有了丙烯基彈性體這個潛在的好下遊!

乙烯基、丙烯基彈性體—相關技術研發迫在眉切!

氟/矽彈性體

氟矽橡膠是以氟矽聚合物為主體的配方組成,氟矽聚合物主鏈中含多個矽氧基團(-Si-O-),其無毒、耐高低溫!可做成熱塑性彈性體。

氟橡膠--「橡膠之王」:具有高度的化學穩定性,是目前所有彈性體中最好的;耐高溫性能極佳、具有極好的耐天候老化性能和耐臭氧性能、真空性能和機械性能優良等--彈性體中綜合性能極佳的品種。幾個小缺點:比如低溫性能不好、耐輻射性能也差等。

新材料產業的五大聚焦

3

01

五大聚焦之一:結構化材料

具有量身定製的材料特性和響應,使用結構化材料進行輕量化,可以提高能效、有效負載能力和生命周期性能以及生活質量。

未來的研究方向包括開發用於解耦和獨立優化特性的穩健方法,創建結構化多材料系統等。

不希望新材料被理解在化學層面,而應該在物理性能層面最大化用好它。

02

五大聚焦之二:能源材料

研究發展方向包括:

持續研發非晶矽、有機光伏、鈣鈦礦材料等太陽能轉換為電能的材料,開發新的發光材料,研發低功耗電子器件,開發用於電阻切換的新材料以促進神經形態計算發展。

日本岡山大學的研究人員最近開發出一種利用氧化鐵化合物製成的新型太陽能電池。該太陽能電池的吸光率是以往矽酮制太陽能電池的100多倍。

催化材料的研究方向:

改良催化材料的理論預測,高催化性能無機核/殼納米顆粒的合成,高效催化劑適合工業生產及應用的可擴展合成方案,催化反應中助催化劑在活性位場上的選擇性沉積,二維材料催化劑的研究。

03

五大聚焦之三:極端環境材料

極端環境材料是指在各種極端操作環境下能符合條件地運行的高性能材料。

研究方向包括:

◼基於科學的設計開發下一代極端環境材料,如利用對材料中與溫度相關的納米級變形機制的理解來改進合金的設計,利用對腐蝕機理的科學理解來設計新的耐腐蝕材料;

◼理解極端條件下材料性能極限和基本退化機理。

04

五大聚焦之四:碳捕集和儲存的材料

◼碳捕集和儲存的材料包括:基於溶劑、吸附劑和膜材料的碳捕集,金屬有機框架等新型碳捕集材料,電化學捕集,通過地質材料進行碳封存。

◼潔淨水的材料問題涉及膜、吸附劑、催化劑和地下地質構造中的界面材料科學現象,需要開發新材料、新表徵方法和新界面化學品。

◼可再生能源儲存方面的材料研究基於:

研發多價離子導體和新的電池材料以提高鋰離子電池能量密度,研發高能量密度儲氫的新材料以實現水分解/燃料電池能量系統。

05

五大聚焦之五:納米材料

◼納米材料是指在三維空間中至少有一維處於納米尺度範圍(1-100nm)或由它們作為基本單元構成的材料,這大約相當於10~100個原子緊密排列在一起的尺度。

◼由於納米微粒的小尺寸效應、表面效應、量子尺寸效應和宏觀量子隧道效應等使得它們在磁、光、電、敏感等方面呈現常規材料不具備的特性。因此納米微粒在磁性材料、電子材料、光學材料、高緻密度材料的燒結、催化、傳感、陶瓷增韌等方面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二維三維納米材料-電極材料、電化學儲能。

我國新材料產業發展建議

歐美及我國化工企業類型佔比

1=精細化工和新材料型多元化工企業

2=傳統石化油氣和基礎化工類企業

3=其他類企業

目前我國傳統石化油氣和基礎化工類企業,巨額投資正熱火朝天,千億級投資項目集群有好幾個,百億級投資項目己「數不過來」。但是收益正急劇下滑,越來越多基礎化工類產品市場價暴跌,例如TDI、乙二醇、甲醇、MMA;連仍依賴進口的PC、PMMA、PA66都不例外。

因此,必須對新材料產業發展具有足夠的重視,否則,實體經濟不會有強大的競爭力!

首先,工業消費級企業應推動中國化工新材料發展,他們的參與和支持是關鍵。

◼軌道交通(高鐵、動車、地鐵)—幾乎全由中車集團生產;

◼中船集團壟斷了中國造船業—世界前三;

◼格力、美的、海爾等均是世界級家電巨頭;

◼全球規模第一的汽車製造業;

◼全球最大消費級電子產品(手機、pad、電腦)生產基地、消費市場;

◼還有蘭月亮、立白等日化大佬。

其次,通過對應用的理解--推動化工新材料發展

◼有機氟材料

含有氟元素的碳氫化合物

◼有機矽材料

耐高低溫、電絕緣、耐候(光、放射性、臭氧)、無毒、阻燃、抗氧化等優良特性

◼工程、改性材料

被用做工業零件或外殼材料的工業用材料。

◼高性能纖維

碳纖維、芳綸纖維、超高分子聚乙烯纖維

◼電子化學材料—在微電子、光電子技術和新型元器件基礎三大類產品領域中所用的材料,主要包括:

單晶矽為代表的半導體微電子材料;

雷射晶體為代表的光電子材料;

介質陶瓷和熱敏陶瓷為代表的電子陶瓷材料;

釹鐵硼永磁材料為代表的磁性材料;

光纖通信材料;

磁存儲和光碟存儲為主的數據存儲材料;

壓電晶體與薄膜材料;

貯氫材料和鋰離子嵌入材料為代表的綠色電池材料等。

來源:D新材料

圖文系網絡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公眾號觀點,如涉及作品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協商版權問題或刪除內容!

原標題:《中國新材料發展趨勢》

相關焦點

  • 「聚焦六新」中國新材料發展趨勢
    (3)中國石化聯合會《石油和化學工業「十三五」發展規劃指南》將高分子材料作為戰略新興產業列為優先發展的領域,明確高分子材料「十三五」發展的目的是: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為核心,以樹脂專用料、工程塑料、新型功能材料、高性能結構材料和先進複合材料為發展重點,開發工程塑料、改性樹脂、高端熱固性樹脂及其樹脂基複合材料,以及可降解塑料等新材料製備技術。
  • 2020-2026年中國新材料行業深度調研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
    受政策推動以及市場需求影響,我國新材料產業一直處於高速增長的發展狀態,尤其在我國化工新材料產業領域,產值從**年的2710億元增長到**年的4602億元,年均增長率為16%,行業發展初具規模  《2020-2026年中國新材料行業深度調研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針對當前新材料行業發展面臨的機遇與威脅,提出新材料行業發展投資及戰略建議。
  • 新材料產業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
    新材料是國民經濟建設、社會進步和國防安全的物質基礎,是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和提升裝備製造業的保證,戰略新興產業發展的基石。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任何一個都離不開先進材料的加持。然而,先進材料支撐力弱的問題制約了我國製造業的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
  • 中國化工新材料行業現狀調查分析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21年版)
    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中國化工新材料行業現狀調查分析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21年版)認為,由於我國化工新材料產業市場起步晚、生產技術基礎差,以及受體制的制約,截至**有相當一部分市場成熟的化工新材料產品,尤其是基本產品呈生產能力不足的局面,國內市場上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況,有些產品國內供應缺口甚至超過50%,需要依賴進口來滿足。
  • 探索尼龍新材料未來發展趨勢
    河南商報記者 孫超11月28日,「鷹創華夏」創新創業大賽中國尼龍城專場暨尼龍產業高峰論壇在平頂山開幕,36支隊伍同臺競技,探索尼龍新材料產業生態建設,圍繞全產業鏈生態圈,搭建服務創新創業的平臺,並對尼龍新材料的未來發展趨勢進行解讀和探索
  • 2020-2026年中國化工新材料市場現狀研究分析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
    據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2020-2026年中國化工新材料市場現狀研究分析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顯示,截至**我國化工新材料產業與國際水平仍存在差距,主要表現為企業規模小、科技創新實力不強、技術成果轉化能力不足、產品品種單一、低水平同質化建設嚴重等。這其中既有企業自身的癥結,也有體制機制不健全導致的低水平重複建設、產學研用脫節等問題。
  • ...中國複合超硬材料行業現狀調研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 - 中國產業...
    複合超硬材料與硬質合金性能比較  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2020年中國複合超硬材料行業現狀調研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認為,複合超硬材料主要包括聚晶金剛石(PCD)、聚晶立方氮化硼(PCBN)及複合片。  2020年中國複合超硬材料行業現狀調研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對我國複合超硬材料行業現狀、發展變化、競爭格局等情況進行深入的調研分析,並對未來複合超硬材料市場發展動向作了詳盡闡述,還根據複合超硬材料行 業的發展軌跡對複合超硬材料行業未來發展前景作了審慎的判斷,為複合超硬材料產業投資者尋找新的投資亮點。
  • 2020-2027年全球與中國雷射晶體材料行業現狀及發展趨勢
    2020-2027年全球與中國雷射晶體材料行業現狀及發展趨勢對全球及我國雷射晶體材料行業現狀、發展變化、競爭格局等情況進行調研分析,並對未來雷射晶體材料市場發展趨勢作了闡述,還根據雷射晶體材料行業的發展軌跡對雷射晶體材料行業未來發展前景作了審慎的判斷,為雷射晶體材料產業投資者尋找新的投資亮點。
  • 新型功能塗層材料行業發展新動態及未來趨勢預測(附報告目錄)
    新型功能塗層材料行業發展新動態及未來趨勢預測(附報告目錄)1、塗層材料行業細分情況塗層材料行業按應用領域不同,具體分為以下細分領域:相關報告:北京普華有策信息諮詢有限公司2、新型功能塗層材料行業發展新動態新型功能塗層材料行業的發展與下遊應用領域的發展具有較強相關性。
  • 化妝品包裝材料應用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
    本文針對化妝品包裝綠色、環保、循環回收利用的發展趨勢,通過對化妝品包裝市場規模和現有化妝品包裝材料應用情況進行總結分析,探索化妝品包裝材料的發展趨勢。通過統計數據發現,綠色、環保、可回收循環利用的化妝品包裝已成為主要發展趨勢,各種新型綠色、環保材料不斷應用到化妝品包裝中,實現化妝品包裝綠色、可持續發展。
  • 2021中國·順德智能製造與新材料發展高層在線論壇
    對這一問題,黨和國家高度重視,早在《「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中,就明確把高端裝備、新材料列入戰略性新興產業,《中國製造2025重點領域技術路線圖》中,更是進一步指出新材料產業是製造業轉型提升的核心領域和重要支撐之一。
  • 中國雷射產業的五大發展趨勢
    02 中國雷射產業的五大發展趨勢 近年來,中國雷射設備市場保持平穩增長的趨勢據中商產業研究院預測,2020年我國雷射行業發展前景大約呈現以下趨勢: 1、產業政策支持雷射加工技術發展 雷射加工裝備行業是國家政策重點扶持領域,近幾年,在工業4.0背景下,國家推出「中國製造2025」計劃,將智能製造作為主攻方向,推進位造過程智能化,要求創新性開展先進位造、智能製造、智能裝備等研究
  • 隔熱材料的發展趨勢
    輕質隔熱材料最開始是由美國和西歐一些國家提出來的,研究發現這種材料可以有效提高熱能利用率,降低熱量損失,因此迅速被推廣,對其研究熱度也不斷提升。1、憎水性保溫隔熱材料保溫隔熱材料為多孔結構的材料,由於製備工藝不同,其氣孔可分為連通孔,半封閉孔和封閉孔三類。
  • 一文讀懂電子材料行業最新發展趨勢
    「當前中國電子材料產業鏈的安全和產業鏈的重構已經提到重要的日程,集成電路用的關鍵電子材料更是首當其衝,我們迫切需要夯實電子材料產業發展的基礎。」在日前於廣州舉辦的2020中國電子材料產業技術發展大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屠海令發出這樣的感慨。 作為集成電路、新型顯示、5G通信的基礎和核心,發展電子材料產業對保障我國信息產業健康發展和信息安全、國防安全具有重要的意義。
  • 2021-2027年中國包裝材料市場調研與前景趨勢報告
    2021-2027年中國包裝材料市場調研與前景趨勢報告對我國包裝材料行業現狀、發展變化、競爭格局等情況進行調研分析,並對未來包裝材料市場發展趨勢作了闡述,還根據包裝材料行業的發展軌跡對包裝材料行業未來發展前景作了審慎的判斷,為包裝材料產業投資者尋找新的投資亮點。
  • 中國工程院乾貨好文!鋁合金材料發展現狀、趨勢及展望深度剖析!
    在新的產業形勢下,發展高端鋁合金材料綠色化、智能化的製備與加工技術對支撐我國關鍵製造業的可持續優質發展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我國在未來較長一段時期內都是關鍵基礎材料的需求大國,對此類材料數量和種類的需求將持續增加。而高端材料在產業體系中所佔比例不高,原始創新偏少、基礎共性關鍵技術和精深加工技術研發不足。美國鋁業公司有 3 萬項專利,與之相對的是中國企業原創性專利少,幾百個常用牌號,中國自己研發的卻很少,同時產品質量的一致性、均勻性、穩定性不高。
  • 第三代半導體材料GaN和SiC的發展趨勢及投資機會分析
    為了更充分了解國內第三代半導體材料的發展現狀、發展趨勢以及投資策略,12月17日(周四)15:30,集微網邀請到方正證券科技行業首席分析師陳杭做客第二十四期「開講」,帶來以《第三代半導體產業分析》為主題的精彩演講。 我國第三代半導體即將迎來全面爆發之際,其兩大代表性材料GaN和SiC的發展趨勢及發展機會有哪些?與之相關的投資需要哪些策略?
  • 中國新型能源材料發展戰略
    中國也專門制定了《中國製造2025》《「十三五」材料領域科技創新專項規劃》等,力爭促進我國新能源材料產業發生結構性變化,全面重塑技術方式,形成開放競合的發展生態。經過多年努力,我國新能源材料產業取得了顯著發展,技術水平日益提高,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為我國鋰離子電池材料、燃料電池材料等高技術產業突破技術壁壘、實現快速發展提供了堅強的支撐。
  • 第五屆中國海洋材料發展高端論壇在穗舉行
    為推動國家海洋材料學科和海洋工程裝備發展,助力「海洋強國」建設,12月10日下午,廣東粵港澳大灣區海洋材料發展院士專家座談會在廣州高新區舉行。  中國工程院柯偉院士、蹇錫高院士、王玉忠院士、毛新平院士、嶽清瑞院士、李賀軍院士、宮聲凱院士、彭壽院士、張平祥院士、劉正東院士等10名院士圍繞粵港澳大灣區與我國海洋戰略中海洋材料產業發展提出對策建議。
  • 2020-2026年中國文具行業發展現狀調研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
    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2020-2026年中國文具行業發展現狀調研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認為,**年我國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人均年度現金消費支出分別為19,968.00元和8,383.00元,城鎮居民人均年度消費支出是農村居民的2.38倍。隨著我國城鎮化建設的不斷推進,文具消費群體尤其是城鎮消費群體的持續擴大,為我國文具行業的發展奠定良好的消費者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