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組數據成為微博熱搜——「全國有1.75億90後,其中只有13.4%的年輕人沒有負債,而86.6%的90後都接觸過信貸產品」。
有個案例,說的是中國老太太和外國老太太,中國老太太攢一輩子錢最後老了才住上房子,外國老太太貸款買房,享受了一生老了剛好還完了貸款。
在倡導提前消費的社會趨勢下,現在的年輕人不會再有存錢應急的觀念。一旦碰到像今年的疫情,生活就完全一團遭,慌亂無比。平日裡網上買衣服,買包包等大都選擇花唄,花出去的錢永遠比掙得多,到了要還錢的那天選擇個最低還款或者分期還款,輕輕鬆鬆的一個月帳單搞定。殊不知未還的錢像雪球越滾越大,最終不得不以貸養貸,陷入惡性循環。
在這個消費主義時代,每天打開手機電腦鋪天蓋地的信息,都在暗示著你:人一定要對自己好一點,想要的東西一定不要捨不得買;年輕時一定不能太節約,會花錢的人才會賺錢!可是,卻沒人告訴你通過什麼方式才能賺錢,也沒人告訴你富人發家的第一桶金很多都是省出來的,更沒人告訴你過度、過早透支消費,會帶來什麼樣的風險。
現在人們對於花唄存在著兩種爭議:
一是認為花唄不考察你的還款能力誰都能借,且商家利用一些宣傳讓一堆本來消費不起的人為了面子買了超過自己還款能力的東西,割到了更多韭菜比如學生黨之類的,最後還不上就是學生家長收尾,花唄穩賺不賠,而且之前弄到的錢還可以拿去投資雙重收益。
還有的認為讓年輕人人人抵制誘惑其實不太現實。他們會有成熟的一天,但到達之前還是要有規則去約束他們。不能任由他們的欲望無限放大。
二是認為花唄沒有錯,錯的是貪婪的人。花唄本身沒錯,問題就是人過度使用超出自己的負擔能力。結合現實,那些還不起花唄的,是不是精緻窮?雙11買買買,自己吃飯、旅遊。控制不住自己的欲望。花錢一時爽,還錢火葬場。
有網友形象地比喻道:你有個女同事,每天都穿的很性感,每天上班都會對你禮貌的微笑,有一天你沒管住自己對這位同事實施了強姦,警察來抓你了,你說都怪這女的天天在辦公事勾引我,我才會這麼做的,我沒有錯(論花唄和你)
在我看來花唄本身只是一款金融工具,用得好他能給你生活帶來很多方便,在你缺錢或者救急的時候提供很大幫助。這年代人人都在罵資本家,卻人人都想成為資本家。建議大家還是要建立良好的消費觀念和價值觀念,合理地支配自己的收入與支出。過度的消費未來無疑是自我消亡。
最後提醒大家快去看看自己的花唄帳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