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由於美國對我國晶片企業的持續打壓,令中國半導體產業技術自研、打破壟斷的決心更堅定。
同時,「國家隊」也加大支援力度。其中,中國科學院便在美國針對華為的禁令生效後當即表示,要集結全院之力攻克光刻機等技術難題,幫助中國企業擺脫卡脖子的命運。
值得一提的是,中科院不僅要全面入局光刻機的製造領域,而且還兼顧了晶片設計和製造方面的技術攻關。
得益於院內的濟濟人才,中科院在多年來掌握了不少晶片領域的核心技術。2020年,中科院又取得新突破,這次產出的新技術將成為國之利器。
10月16日,2020中國國際石墨烯創新大會召開,中科院上海微系統團隊正式公布了國產超平銅鎳合金單晶晶圓、鍺基石墨烯晶圓以及8英寸的石墨烯單晶晶圓等新型半導體材料。
其中,8英寸的石墨烯單晶晶圓是中科院十年磨一劍的成果,這類新型材料的面世對於全球半導體行業而言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也標誌著我國在晶片領域的研發已經追上世界主流。
眾所周知,隨著晶片工藝製程的微縮,摩爾定律即將面臨物理極限,雖說臺積電和ASML等行業巨頭都已經在向1nm工藝進發,但接下來的工藝節點能否順利攻克誰也無法預料。
故而,各國開始從材料替代方面在現有工藝的基礎上,尋找能夠讓晶圓性能繼續提升的新型材料。
而近年來新型材料領域呼聲較高的石墨烯,成為重點研發對象。資料顯示,早在2007年我國便開始對碳基晶圓進行研發探索,2017年北大團隊成功製備出5nm柵極碳納米管COMS器件。
同時,中科院上海微系統所科研團隊也在對碳基晶圓進行攻關,2020年終於研發出8英寸的石墨烯單晶晶圓。
而且,該團隊還表示,我國的石墨烯單晶晶圓無論在產品尺寸,還是產品質量上均處於國際領先地位。目前,中科院的國產8英寸石墨烯單晶晶圓已經開啟小批量試產。
在我國已經掌握技術優勢和擁有領先水平的情況下,這類碳基晶圓一旦普及,將有望取代矽基晶圓。
而我國晶片產業也將實現「直道超車」,打破美國對中國的技術封鎖,甚至還能夠繞過EUV光刻機,開發出一套中國式高性能晶片製造方案。
對於碳基晶圓,你有何看法?
文/諦林 審核/子揚 校正/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