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夕
愛歌詞,所以不惜代價模仿著做這樣的人
林夕,原名梁偉文,一個在香港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名字,連黃霑都說,林夕是他遇到的第N位梁偉文。他以香港狀元的身份進入香港中文大學文學院中文系,主修翻譯,畢業後留校擔任助教。一次偶然機會被邀請填詞,就獲得香港歌詞創作比賽大獎,從此邀約不斷,成為專業的填詞人。
雖然,林夕憑著偶然的機會走進人們視野,但走上填詞這條路卻並不偶然。早在初中三年級時,一個修教團體辦的雜誌《突破》介紹了坊間難覓的民國臺灣詩人周夢蝶的新詩,林夕就瘋狂地迷上了,並開始找一些新詩來讀,後來,又讀蘇軾和柳永,並試著填「水調歌頭」等詞。林夕在接受採訪時說:「初中時讀了蘇軾、柳永的詞,又買了『白香詞譜』,跟著譜裡的平仄填詞;然後又喜歡上唐詩,熟讀三百首,上課時老師說了一首詩的上句,忘記了下句,我隨口便接上了……從此對中國文學的愛好一發不可收拾。」
當然,走上填詞的道路,也得益於電視劇和娛樂圈的感染。林夕的初中歲月在上個世紀70年代,那正是香港流行文化大行其道的時期,香港無線電視臺的電視劇是一家老小晚上最好的娛樂項目,這些電視劇都配有膾炙人口的主題曲和片尾曲,每天聽著這些好聽歌曲,不由得對寫出這些歌詞的人生出很多嚮往和敬佩。林夕在訪談中曾提到,有兩首歌啟發了他對填詞的興趣,其一是電視劇《陸小鳳》的片尾曲《鮮花滿月樓》,這首歌讓他覺得自己可以填出更好的詞,而黃霑填詞的《倚天屠龍記》的主題曲,讓林夕「很佩服他用那麼簡單的方法就把《倚天屠龍記》的主題表現出來了」。
出道20多年,林夕寫下了3000多首歌詞,填詞最多的2000年,數量高達213首。正如他自己所言愛歌詞如命,但是歌詞卻差點要了他的命,讓他患上長達7年的焦慮症。但這段歲月,恰恰是他創作最豐厚的時候。多年來他的詞價格一直未變,但是僅靠這些錢,根本難以在娛樂圈生存,他用做地產生意賺來的錢,來維持自己的歌詞生活,只因為他愛寫歌詞。
近年來,林夕的歌詞創作量逐年下降,但是對於歌詞的愛卻始終如一。在《林夕字傳》中他說道:「一天到頭來,我自知只是個為求目的不擇手段的人而已,愛歌詞,所以不惜代價模仿著做這樣的人。」
歌壇沒有了林夕,我們的悲傷該何處安放?
林夕的高產出量,令他的恩師黃霑都有點嫉妒了,其在一篇訪問中酸溜溜地說:「林夕一年寫五六百首歌,李白也寫不了那麼多,我不信林夕的才華比李白高。就算比李白高,一年這麼多歌肯定有『粗糙』的。我不能批林夕,一批林夕別人就會覺得你是酸葡萄。」當然,林夕之於黃霑,就如同蘇軾之於秦觀,他們是兩個完全不同風格的填詞人,孰高孰下不便評說。
林夕擅長用各種排比、比興、比喻等手法,描繪繾綣的情感,婉轉迂迴,隱晦曖昧,給人無限的想像空間。「那個背包載滿紀念品和患難/還有摩擦留下的圖案/它是我肩膀上的指環」(陳奕迅《背包》)、「就像蝴蝶飛不過滄海/沒有誰忍心責怪」(王菲《蝴蝶》)或「擁抱的溫度不容假裝/就像那四季流轉很正常」(陳曉東《原諒》),各種意象隨手拈來,卻又妥貼無比。
生活中的種種細節,也被林夕敏銳的捕捉進他的歌詞裡,如「你的衣裳今天我在穿/未留住你卻仍然溫暖」(王菲《曖昧》),融入到整個詞的感情氛圍,便立刻色彩全出,引人思量。林夕詞中透露出的強烈的悲劇意識、不安全感、宿命感最能打動人心,具有攝人心魄的魅力。如《郵差》中「你是千堆雪/我是長街/怕日出一到/彼此瓦解」,《百年孤寂》中「悲哀是真的淚是假的本來沒因果/一百年後沒有你也沒有我」,都是「詞迷」們津津樂道的經典。
林夕正是憑著對事物觀察入微,對城市的敏銳觸覺,寫出的歌詞,讓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時刻不同的心情下,總能從中讀出不同的共鳴,所以人們說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林夕。《約定》、《紅豆》、《K歌之王》……林夕筆下的這些歌詞,不知撫慰了多少失戀人的心。有人說:「歌壇沒有了林夕,我們的悲傷該何處安放?」也有人說:「他輕描淡寫,卻也傷人三分。」
不是不婚,只是恰好單身
人說,林夕之於流行樂壇,如柳三變之於宋代婉約詞。凡有井水處皆能歌柳詞,只要曾歌唱過愛情你就一定會和林夕相遇。一個人胸中要有多麼濃得化不開的愛,才能將一首情歌寫得那般纏綿悱惻,卻又哀而不傷?然而,歌盡愛情的他,至今卻依然單身。
他曾在訪問中承認,他曾有一段長達10年的愛情。在那10年,愛情只是一個人的名字。「愛情來臨的感覺就是當你看見這個人的名字出現在報紙上的時候,心狂跳不已。」對於自己的愛情,林夕用《不需要太多》裡的歌詞來描摹——「無需要太多只需要你一張溫柔面容,無需要太多隻要再三地望向我,請你望向我仍慣性笑笑似最初一樣,只想你置身於他人面前,仍會略略提及我仿似你歡喜的歌,無需要太多隻要某一夜夢見我,當你夢見我會碰碰那一個失眠的我」。然而,他們最終沒有在一起,1998年林夕結束了這段10年的戀情。
而至於愛情的主角是誰,林夕沉默,不肯再多說一句。有人說是黃耀明。因為從林夕的歌詞中總能找到黃耀明的影子。一次訪談,主持人把林夕的創作比作一個餅,問他分給最喜歡的幾個歌手各幾分之幾,他都一一作答,問到黃耀明對這個「餅」的影響的時候,林夕說,他是我「餅」的起源。但也有人認為兩人是惺惺相惜的知己,具體怎樣也只有他們自己知道。
多年前,他常為一個人感到落寞,現在卻很坦然。因為愛過,所以懂得。就像愛上富士山,你可以看到它,但不能搬走它。誰有什麼辦法可以移動一座富士山呢?只有自己走過去。愛情亦是如此,曾經擁有何嘗不是幸運,也已足夠。
多年來,林夕參讀佛法,將佛理寫成一首歌——《開到荼靡》去勸解離異的王菲,也勸解那些因失戀而痛苦的人。然後我們又聽到《笑忘書》、《只愛陌生人》、《紅豆》、《守望麥田》……我們又遇見另一個林夕,一個越來越平和,坦然、通透的林夕。樂評人木葉如此評價:「林詞三千,參差,明滅。隱隱間,有個悟字。」
其實,不是每個人都要走戀愛、結婚、老去的路子。只要心中有愛,即便是孑然一身也不會寂寞。對於林夕而言不是不婚,而是恰好單身。
或許,我們要感謝他無疾而終的愛情,他的單身,試想如果他愛情順利,婚姻美滿,他還能給我帶來那些令人流淚的愛情歌詞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