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是個美麗的季節,許多漂亮的花兒,在這個季節裡悄然開放。走在鄉間的小路上,兩旁開滿了許多小野花,細心一看,原來是雛菊花開了。
雛菊原本是野花叢中的一種,又叫馬頭蘭花,太陽花等等。花期就是在春季,花朵嬌小鮮豔,天真爛漫的氣息,點綴春的生氣盎然。原產地是歐洲,經過多年人們的栽培和雜交選育,在野生形狀的雛菊上有了很大的改進,形成了許多不同的品種,平時在各種庭院裡也可以常見到。在花的形狀和花的顏色,花株的高度來區分,都有著許多不同的品種和系列。拿顏色來說的,雛菊花有白色的,粉色的。紅色的,色彩繁多,賞心悅目,深得人們的喜愛。
雛菊喜歡涼爽的氣候, 害怕炎熱。我覺得,最適合種植的季節是在八月份和九月份進行播種。在準備播種的時候,由於雛菊的種子比較小,我認為採用撒播的方式比較好。播種前,先把雛菊的種子放在一個小杯子裡面,浸泡一個晚上的水,讓種子吸收飽滿水分,我覺得這樣可以促進發芽。
種植雛菊,我覺得對選用的土壤要求不高,普通的土壤就可以了。播種前將土壤澆溼潤,然後再播種。通常是直接撒播的,注意在沙撒播的時候,要撒播的均勻,我認為撒播的均勻了,可以有效地促進雛菊的整體發芽率。撒播完之後,我覺得要蓋上一層薄土,澆上水,再用薄膜將其蓋好。注意不要放在陽光直射的地方,一般播種之後,大概六天左右,雛菊就會發出芽了。
在雛菊發芽了之後,我認為要適當地對它進行施一些薄肥,因為單靠土質中原來的基肥,是不可能滿足得到其生長需要的。正常的情況下,我覺得,雛菊在有兩到四片葉子的時候,就可以將其放入盆中進行移栽了。如果是直接撒播在盆中的話,在發芽後,可以適當地將雛菊放在太陽下曬一曬,讓它吸收光,進行良好的光合作用。
移植到盆中後的雛菊,要注意及時進行澆水。我認為放在光線比較好一點的地方,因為雛菊是喜歡光的一種植物,不管是在生長期還是開花期,光線充足可以促進植株的生長,使其葉子的顏色嫩綠,開花的數量增多。但要注意,雛菊也是一種喜歡肥沃的植物。我覺得如果肥跟不上,會影響雛菊的生長和開花的數量。因此我認為,在生長期,每隔半個月這樣對其施肥一次。我常用的是複合肥,把複合肥溶於水中進行澆灌,這樣子我覺得比較見效快。
雛菊在種養的過程當中,也會出現病蟲的病害。我覺得,如果發現葉子上出現淡黃色或者紫褐色斑,就是說明雛菊得了病害,需要及時噴灑殺菌藥物進行治療。
雛菊是一種非常惹人喜愛的花卉植物,在現在,許多人養殖在庭院或者是自家的窗臺上,從而來豐富業餘生活。我覺得,雛菊名字清新可愛,花色爛漫,能從野花堆裡,蛻變成色彩多樣,品種繁多,受人喜愛的盆中花卉,是有其獨特的一面的。你們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