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薩沙
本文章為薩沙原創,謝絕任何媒體轉載
薩沙歷史上的今天。
1898年4月24日:西班牙向美國宣戰,美西戰爭正式爆發。
美西戰爭的原因很簡單,一躍成為世界頭號工業國的美國,試圖佔據地區霸權。
19世紀末,美國工業產值已經超越英國,成為世界第一。
全球有一半的工業品,為美國製造。
大量的美國工業商品,卻缺乏足夠的市場。
美國並沒有可靠的殖民地,全世界的殖民地主要被英法德西荷等國控制。
自然,美國人對殖民地興趣不大。
他們同印第安人和墨西哥人打了上百年交道,認為建立殖民地未必是好主意。
對於諸如像墨西哥這樣的地區,誰去建立殖民地,等於背上一個巨大的包袱。單純的掠奪,最終會引起好戰的土著民眾武力反抗;即便像法國人一樣,精心治理、大量投資,試圖將殖民地建好,也往往會因土著居民爛泥扶不上牆或者民族仇恨,最終失敗,還會成為該國的仇敵。
對於近在咫尺的中美洲,美國也並不吞併,更不建立殖民地,只是希望能夠給予政治上的影響。
這裡就要簡單說說,美國人心目中的北美洲和中美洲。
北美洲除了美國以外,就是加拿大。在很長一段時間,美加關係一般,雙方還發動過大規模戰爭,華盛頓就是因此被燒掉的。
不過,美國對加拿大的看法相對比較好,認為該國和自己是大同小異,制度接近,人種接近。
不過,其他國家就不同了。
以墨西哥為例,主要是西班牙人和印第安人的混血,以及單純的印第安人。
美國人認為,墨西哥其實是個印第安血統的國家,混亂是必然的。
當然,在今天看來這是種族主義觀點,然而觀點卻持續了很長時間,甚至今天也有一批美國人這樣認為。
相對發達的墨西哥尚且如此,其他中美洲國家也就可想而知了。
當時的中美洲,基本都是西班牙人的殖民地。
西班牙人將當地的土著人殺了大半,再大量殖民,還出現了混血人種。
自然,西班牙本土尚且治理成一坨屎,殖民地也就可想而知。
1868年,因待遇太低,工作條件極度惡劣,古巴工人爆發大罷工,農民很快也參與。
西班牙政府調動2萬多部隊,進行武力鎮壓。
古巴人也不是好惹的,他們同鎮壓的部隊混戰了10年之久。最終西班牙政府許諾改革,才平息了此次大暴動。
持續10年的遊擊戰,西班牙軍隊共死傷14萬人,耗資7億比索巨款。
然而,西班牙人許諾的改革卻長達10多年不兌現,反而變本加厲的壓榨古巴。
這裡要多說一句。
也許大家不知道,古巴曾經長時間有著華人奴工。
注意,是奴工而不是工人。工人是有人身自由的,奴工則沒有。
早在1847年,500多名契約華工先後在古巴哈瓦那登陸,開啟了中國人移民古巴的歷史。
由於虛假宣傳,很多華工認為古巴比美國還要容易賺錢。
據統計,從1853年到1873年,有13萬中國苦力被販運到古巴,超過當時古巴人口十分之一,其中13%慘死於途中。
契約華工也就是籤訂了服務期限的工人。
到了古巴以後,這些工人卻被當做黑奴一樣,關在甘蔗種植園經濟和製糖廠,從事艱苦的體力勞動,沒有任何自由可言。
由於他們籤訂只是契約合同,而不是賣身為奴的合同,華人開始反抗,立即遭到西班牙政府鎮壓。
此後,古巴華工的待遇還不如黑奴,受盡虐待欺壓,被毆打是尋常事。
一旦華工武力反抗,就會被毫不留情的殺死。
甚至合同期滿了以後,華工仍然被關押,不允許回國。
受到這種極端殘酷的虐待,古巴的華工勞動壽命平均只有5年,死亡率達75%。
到1880年,古巴的12萬多名華工只剩下4萬多人。
需要說明的是,古巴華工的悲慘遭遇,完全是西班牙殖民政府造成的。
無論合同怎麼籤訂,只要華工到了古巴,他們的一切都由西班牙殖民政府決定。這是政府的行為,華工根本無法抵抗,也不能逃走。
對於華工來說,死亡也許是唯一的解脫方式。
1874年清政府派出外交官陳蘭彬,出使古巴調查華工受虐問題。他回國後提交的詳細報告,引起國內外輿論對西班牙政府的一致譴責。中國政府也下決心,禁止契約華工前往古巴。
陳蘭彬寫到::1,華工十之八九是被拐騙脅迫到古巴的。只要到了古巴,華工立即失去自由,任人擺布;2,華工在古巴大都受到及其殘酷的待遇,從1850-1872年,平均每年有500華人自殺,同期黑人奴隸自殺為每年35人,而後者人口總數高於華工數倍;3,即使期滿華工仍難以自由謀職,必須繼續工作到死亡。
陳蘭彬還寫了一首詩:肉破皮穿日夜忙,並無餐飯到飢腸。剩將死後殘骸骨,還要燒灰煉白糖。
直到1877年11月17日,中國與西班牙雙方在北京籤署中西條約古巴華工協定,華工才能夠自己回到中國,可以不被當做黑奴一樣虐待。
這已經是華工到達古巴30年後了。
通過華工的遭遇,我們可以看到西班牙人的惡劣性,古巴人的反抗也是情理之中。
在古巴人反抗西班牙的戰爭中,華工也有參與。
為爭取自由而死,總比當奴隸被折磨死要好。
1895年,忍無可忍的古巴人,再次發動革命,反抗西班牙人的暴虐統治。
西班牙殖民地軍隊立即鎮壓,雙方發生混戰。由於古巴民眾支持遊擊隊,西班牙軍隊就像無頭蒼蠅一樣,四處遭受打擊,卻連敵人在哪裡都不知道。
焦頭爛額的西班牙政府,派遣本性兇殘的韋勒,為古巴總督。
為了對付古巴人的遊擊戰,韋勒首創了下一個可怕的「集中營」制度。
在他的命令下,數十萬生活在遊擊區的古巴平民,被趕出家門,集中到幾個營地進行囚禁,不允許離開。韋勒的目的很簡單,藉此組織古巴民眾對遊擊隊的支持。
然而,集中營的條件極為惡虐,飲水和食品嚴重不足,醫療更是基本沒有。
古巴是個炎熱的國家,傳染病比較多,骯髒的集中營內很快出現大爆發,卻沒法治療。
一時間,成千上萬的古巴人死去,大多是老幼婦孺,活人甚至來不及挖掘墳墓。
而拒絕進入集中營的古巴老百姓,被當做遊擊隊的同情者,遭到軍隊毫不留情的射殺。
一時間,古巴成為人間地獄,到處都是西班牙軍隊的暴行。
美麗富饒的國家屍橫遍野,殘缺不全的屍體和餓莩隨處可見。
美國記者這麼寫:我騎車溜出了哈瓦那,想拍幾張照片。短短15分鐘內,我就看到路邊草叢中有多具屍體。其中有2具屍體顯然是奶奶和孫女,她們都是被槍殺的。那個少女死前遭遇了強暴。顯然,她們逃出了條件惡劣的集中營來求生,被軍隊當做遊擊隊的支持者而殺死了。看來,這夥士兵首先想強姦少女,她的奶奶試圖保護孩子,被一槍打死。這個少女慘遭蹂躪後,又被殺死。這種極端的暴行,在今天的古巴已經沒有什麼稀奇,也不會遭到任何懲罰。雖然屍體旁邊到處都是軍靴的印記,政府軍還是會栽贓是遊擊隊或者土匪所為,就這樣不了了之。
這些暴行經過美國報紙的報導後,頓時在美國國內掀起抗議狂潮,韋勒也被美國人斥為「古巴屠夫」。
即便如此,美國仍然不準備幹涉古巴。
1897年美國第25位總統威.麥金利在就職演說中,強烈地表達了反戰立場。
當時美國剛剛在1893年遭遇了大蕭條,經濟開始重新騰飛,經不起折騰。
一旦和西班牙爆發戰爭,還是很有可能陷入持久戰的,說不定會毀掉美國剛剛恢復的經濟。
古巴有不少美國僑民,他們大多被波及,有的財產被搶,有的則被襲擊導致傷亡,還有一些以莫須有的罪名被關押。
在媒體的大肆渲染下,美國民眾普遍支持古巴人的反抗,對西班牙非常不滿。
其實,在美洲大陸,西班牙人在幾百年內,一直聲名狼藉。
他們曾屠殺了無數美洲土著,被當地人視為白種惡魔。
歐洲人將西班牙人當做白人的恥辱,認為他們缺乏基督徒的基本人道主義精神。
1898年1月,排水量6682噸的二等戰列艦緬因號,由美國佛羅裡達州基韋斯特駛往到古巴哈瓦那,執行護僑任務。
3個星期後的2月15日下午9時40分,停在哈瓦那港的緬因號發生爆炸。
爆炸的威力巨大,幾乎炸掉的前側三分之一的船體,其餘的殘骸迅速沉入海面,造成266人死亡。
軍艦最終只有89人活了下來,很多還受了傷。
美國媒體卻普遍認為是,西班牙發動的魚雷攻擊。
此舉引起了美國民眾極大的憤怒,認為必須給西班牙人以狠狠的報復。
認為緬因號是被魚雷擊沉,也有一定的道理。
緬因號的噸位不小,卻迅速被炸沉,當然是有原因的。
以西班牙的軍艦來說,即便故意用艦炮襲擊,也需要轟擊一段時間才能做到。
而此次爆炸威力很大,又出現在水線下,最後可能是就是被魚雷攻擊。
1911年11月,美國再次派出以海軍軍官弗裡蘭為首的調查團,研究緬因號殘骸。
這個調查團發現了一些有意思的細節,比如彈藥庫確實是被引爆的,但爆炸比預料大得多。
整個船體被炸出了一個相當大的洞,這個洞不是一枚魚雷能造成的。
當時懷疑是西班牙人在緬因號上安放了定時爆炸的水雷,才會有這麼大的威力。
無論是魚雷攻擊還是釋放水雷,顯然只有西班牙軍隊能夠辦到,古巴遊擊隊是沒有這些武器的。
所以,美國媒體認為是西班牙人所為,確實符合邏輯。
當然,今天一些學者認為是煤艙內自燃的煤炭造成爆炸,也有一定科學道理。
不過,美國那麼多艘軍艦,為什麼麼別的軍艦沒有類似問題,反而跑到古巴的緬因號出現這種爆炸。
即便是煤炭造成爆,恐怕也並非是自燃,而是被人點燃。
3月27日,美國駐西班牙公使提出要求:西班牙在古巴停火和取消集中營法等。
虛弱的西班牙為了避免對美作戰,於4月9日宣布對古巴遊擊隊休戰。
美國國會發布決議:宣布古巴擁有獨立權,要求西班牙從古巴撤出,授權總統使用武力,並宣告美國無意兼併古巴。
4月22日,美國海軍封鎖古巴港口。
4月24日,西班牙向美國宣戰,次日,美國向西班牙宣戰。
宣戰前,全美只有不足2.8萬的陸軍官兵。宣戰後,立即就有20萬民眾報名參加義務兵。
美西戰爭並不算很激烈,卻相當的艱苦。
在6月,美軍才強行從古巴關塔那摩灣登陸,立即遭遇西班牙軍隊的頑強阻擊。
古巴的地形複雜,都是山地和叢林,易守難攻,所以美軍作戰相當困難。
激戰了到月底,美軍才有所突破。
好在古巴人普遍厭惡西班牙人,到處都在歡迎和幫助美軍。
西班牙軍隊腹背受敵,很快就無法堅持。
7月1日,美國海軍已經封鎖了古巴所有港口。
西班牙本土的補給船隊不能靠岸,古巴的西班牙軍隊面臨崩潰。
這種情況下,7月3日,西班牙海軍上將帕斯誇爾·塞韋拉指揮的艦隊,試圖衝破美軍的封鎖。
這是西班牙海軍的精銳,共有7艘軍艦。
其中4艘是比較先進的巡洋艦,另外3艘是驅逐艦。
美國海軍更為強大,北大西洋艦隊出動了9艘主力軍艦。
雙方排水量為5萬多噸對2萬多噸,差了一倍。
除了噸位的差距以外,雙方軍艦質量也有很大區別。
當時的報導這麼寫:西班牙包括旗艦「瑪麗·特雷莎公主號」在內4艘巡洋艦,都有不同程度的腐朽或損壞,彈藥也嚴重不足;火炮系統大都有問題,有的船連必備的副炮都沒有安裝;航行剛剛開始,各艘船上的煤倉已經空了一半。這支艦隊的外強中乾似乎正是西班牙帝國的寫照。這支艦隊穿越大西洋期間就幾次因風暴遇險,更別說還要和強敵美國作戰了。
在戰爭爆發以後,自知不敵的西班牙艦隊,就用盡全力的躲避美國軍艦。
5月他們趕到古巴附近時,美軍艦隊在古巴南岸的西恩福格斯擺開架勢,準備決戰。
西班牙艦隊還算聰明,他們預計美軍可能攔截,從荷屬庫拉索島繞了一圈後,於19日衝進了聖地牙哥海港。
美軍守株待兔計劃失敗了。
29日,美軍艦隊趕到聖地牙哥港,卻被岸上防禦火炮和大量水雷攔阻。強行衝入海港,美軍會較大損失,只能進行封鎖。
這邊美國陸軍開始強迫聖地牙哥港,這裡也是西班牙軍隊的主要基地。
經過差不多1個多月的強攻,美軍付出了傷亡3000多人的代價,終於攻陷聖地牙哥港外圍陣地。
西班牙艦隊無可奈何,只能冒死突圍。
雙方在清晨遭遇,展開了激烈的追逐戰。
看到美軍軍艦眾多,西班牙艦隊失去了戰鬥的勇氣,只是保持編隊潰逃。
雙方實力懸殊,勝負已經沒有懸念。
在剛剛衝出港口時,雙方曾有一次短促交火。
由於沒想到西班牙艦隊這麼快就逃,美軍並沒有準備,遭遇了一輪突襲。
當時美軍只有布魯克林號擋在正面,本來肯定要完蛋了。
然而,這次突襲卻軟弱無力:旗艦瑪麗亞·特雷莎號以及身後所有的軍艦,都向布魯克林號開了火,布魯克林號被擊中了幾次,損失輕微,一些炮彈根本就沒爆炸。西班牙人一開始似乎有望突圍,正面航道上只有布魯克林號一艘船,其餘的美國軍艦都在較遠處。艦隊將蒸汽壓力提升到最高點,以最大的備用速度向西逃逸,一度曾逃出美國人的視線。但西班牙軍艦太落後了,蒸汽壓力很快開始下降,速度降低。外圍的美國艦隊飛速趕來,像一把巨鉗一樣合攏了。
美軍軍艦迅速開火,雙方開始了炮戰。
西班牙艦隊不堪一擊,瞬間就被打垮。
美軍艦隊甚至認為:真正的激戰只有3分鐘,就是我們連續摧毀西班牙2艘主力艦的2輪炮擊。西班牙人沒有戰鬥的意志,他們只是試圖逃走。
艦隊無可奈何,放棄了航速較慢的軍艦,其餘軍艦高速逃命。
於是,炮戰變為追逐戰。
到了下午1點,7艘主力艦不是被擊沉,就是負傷後自行擱淺。
逃得最遠的1艘,也只跑出了大約100公裡。
指揮官塞爾維拉上將被俘,剩餘的西班牙軍艦宣布投降。
此次海戰,西班牙艦隊323人死亡,150人受傷,美國艦隊傷亡只有幾十人。
英國報紙評論:「3個世紀以前西班牙無敵艦隊被英國擊敗以來,衰敗中的西班牙帝國海軍力量現在又受到了一次致命的打擊。「
由於海戰失敗,陸戰也無法繼續堅持。
7月13日,聖地牙哥港西班牙軍隊宣布投降。
7月14日,古巴島上剩餘3萬西班牙軍隊投降。
美國海軍準將喬治·杜威的艦隊在馬尼拉灣海戰中大獲全勝,馬尼拉港被封鎖,西班牙失去在太平洋的制海權。
8月13日,美軍在菲律賓起義軍的配合下佔領菲律賓馬尼拉。同時,從香港出發的美國艦隊殲滅了駐守在菲律賓馬尼拉港的西班牙艦隊。兩國於12月10日在法國巴黎籤訂《巴黎和約》。
根據和約,西班牙完全放棄古巴,割讓波多黎各和關島等原殖民地給美國,西班牙自此完全喪失美洲殖民地。
此外,西班牙須以2000萬美元的代價,把呂宋(菲律賓)賣給美國。
美國沒有殖民古巴,卻殖民了菲律賓。
只是美國對於殖民並沒有興趣,很快就宣布放棄對菲律賓的控制,在二戰期間讓菲律賓基本獨立。
此次的慘敗,宣布西班牙徹底淪為歐洲二流國家,世界三流國家。
聲明:
本文參考:
圖片來自網絡的百度圖片,如有侵權請通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