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人很不理解,中國企業為何總是公私不分。如公司領導經常會私下約見員工,公司同事也會經常私下聚會,這在國外是很忌諱的。因為除了工作時間以外,任何公司領導與下屬的私自會面,或個別同事的小範圍聚會,都會被其他同事認定為構建私人集團,小圈子,這是破壞「三公」原則的行為。在現代企業管理制度中,這是被禁止的。但公司的公開集體活動,或同事之間私下朋友關係甚好等除外,只是真的很少且很公開。
「三公」原則在現代企業管理制度中真的這麼重要嗎?是的,而且越是大公司,越重要。嚴格講,政府,軍隊在管理中是要嚴格遵守「三公」原則的,否則一旦在一個大集體中出現幫派文化,圈子文化,那麼一定會增加集體內耗,消減執行效率,最終內部瓦解。中國歷史上的朝代更迭,軍事上遭遇的反間計等,都有集團管理中「三公」原則失敗的前提。
今天網上一篇帖子討論東北如何振興的問題,很多人解釋為制度低效,缺失,還是要重建東北管理制度。但是到底要重新建立一個什麼樣的管理制度呢?
我看,還是要重點強調「三公」原則制度的建設和完善。要禁止特權的存在,要規避人情社會對「三公」原則的執行,努力提振內部激勵,激發內部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建立真正的優勝劣汰機制,從而引導全社會的「三公」原則大環境。
網絡名言: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我們東北的人情社會嚴重,就是最容易組建自己的「豬隊友」團隊。今天川普的尷尬,也是豬隊友的問題。這是值得我們東北改革高度反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