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封4.6萬年的鳥類遺骸被挖出,科學家卻說這是一個壞消息!

2020-12-16 黑洞先驅

災難片電影題材的似乎少不了這樣的情節,就是人類去挖掘那些上萬年,或者上億年的生物遺骸,最終也是給人類帶來各種災難,入侵、感染、破壞環境無一倖免。近年來,科學家在西伯利亞凍土裡又有新的發現,這次是小鳥的遺骸。根據科學家們的現場分析,這種鳥類叫做角百靈,至今已經有4.6萬年的歷史。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這具小鳥的遺骸,無論在哪一方面都保存得完好,並且還攜帶遠古的基因,極其具有研究價值。

如此久遠的小鳥要重見天日,可以說利與弊並存,畢竟對它的了解不夠,不清楚在遠古的基因中有沒有攜帶什麼目前人類也無法解決的病毒。環境學者認為,小鳥遺骸解凍並非是件好事,這意味著將會有大量類似冰封萬年的遺骸解凍,危機悄悄來臨。

當然,從遠大的方向看,這個事件發生的背後原因才是讓人更加擔心的。導致冰封萬年小鳥遺骸解凍的罪魁禍首是全球氣候變暖的問題。溫室氣體的排放每年都在遞增,導致地球的平均氣溫升高,值得注意的是,各個區域氣溫的升高並不都是很明顯的。

但是在極地的寒冷地區,尤其是西伯利亞地區的氣溫總體上升3.2攝氏度,這就讓那裡冰凍已久的凍土層開始解凍。凍土層又叫「永久凍土」,這些本來就是永久不解封,如今卻開始解凍,會給我們居住的地球帶來什麼重大影響?

首先這些凍土層主要廣泛分布在寒冷地區,這些凍土裡面也是包含眾多遠古生物,都是人類從未親眼見過的,這也說明大量的碳元素被凍封在永久凍土裡。大概像這樣的凍土層,在陸上佔據25%。

生物學家曾做過這樣的數據調查,發現凍土層裡的碳含量達到1.8萬億噸,也就是說如果解凍了,那這些大量的碳元素會在外界各種生物的幫助下,以二氧化碳、甲烷的形式釋放。最終的結果,只會讓事態進入死循環,溫室效應不斷加劇,全球變暖如約而至。

溫室效應還算是小事,假如釋放出人類未知的病毒,社會將會被一層陰影籠罩著。畢竟,低溫只能讓它們沉睡,沒有真正將它們扼殺掉。只要有適宜的環境與溫度,便可卷席全球,一切都是未知的,值得肯定的是對人類來說存在巨大的隱患。

另外凍土層還有大量的水銀,數量是地球其它地區的兩倍,超乎人類的想像。水銀本身就是一種有害物質,如果凍土解凍,它們就會直接裸露在地表上。然後,再通過蒸發、下沉等形式逐漸擴散到整個自然界,對環境造成嚴重的汙染,人類也在劫難逃。

似乎,這一切影響最終都會回歸到人類,所以人類是時候警醒起來了,這次的小鳥解凍只不過是給人類的一個警鐘。地球是我們的家園,我們就有責任,有擔當保護我們居住的環境,可以從小事做起,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

相關焦點

  • 北極凍土層中,出現46000年前的生物遺骸,這是好是壞?
    通過這些樣本甚至還可以復原出克隆的古生物,這些已經消失了的物種,在數萬年之後會重新出現在地球上。北極的生物遺骸特別是在今年,南北兩極出現了一個又一個的古生物遺骸,科學家就在西伯利亞的凍土層中發現過一具雌性百靈鳥的遺骸。
  • 保存相當完好 西伯利亞出土冰凍數萬年披毛犀
    她指出,經初步分析,它的生存年代範圍應是2萬至5萬年前,下個月(明年1月)待冬季冰路形成,將會把這隻披毛犀遺骸運送到實驗室中進行放射性碳分析,屆時確定這隻犀牛的確切生存年代。 普洛特尼科夫還表示,這隻犀牛現在可以稱為全世界獨一無二的標本,在之前的考古發現中從來沒有出土過這個年齡段的遺骸,更別說保存得如此完整了。
  • 永久凍土層發現一隻保存完好的小鳥屍體,科學家:距今已4.6萬年
    兩名俄羅斯探險家在西伯利亞的永久凍土之中發現了一隻距今4.6萬年的小鳥,令人驚訝的是,這隻被凍住的小鳥看起來就像是剛剛死去的一樣。在過去的4.6萬年裡,西伯利亞永久凍土之中保存了一隻在最後的冰河時期死去的小鳥屍體,由於這裡的氣溫常年維持在零度以下,因此這枚小鳥的屍體並沒有腐爛而是被完整地保存了下來。
  • 一個1.35萬年前的迷你鳥雕像 改寫了中國鳥類藝術品創作歷史
    一個1.35萬年前的迷你鳥雕像 改寫了中國鳥類藝術品創作歷史,32個樣品的年齡平均值為距今1.35萬年,它們將中國鳥類藝術作品的最早創作時間提前了8000多年。藝術家沒有雕刻這隻鳥的腿,而是削了一個可以讓它站立的底座。  使用研磨、琢削、刮削、切割4種技藝精心雕刻  得益於該物體的特殊保存狀態,利用共聚焦顯微鏡和微型CT掃描等先進分析技術,研究人員能夠比以往更好地捕捉製作細節,重建舊石器時代雕塑家的藝術風格。
  • 冰封三萬年病毒仍具傳染性?西伯利亞現史前生物,科學家深感擔憂
    古生物學家為了更加準確全面地了解這隻史前鳥類,生物學家們對這隻「冰凍鳥」提取了五十毫克的組織樣本,進行了基因組的測序,這次基因測試確定了它就是一隻百靈鳥。這很有可能就是北亞和蒙古草原地區棲息的百靈鳥亞種的祖先。
  • 5000萬年前的最大鳥類被發現,當時南極洲氣候溫暖,成為避難天堂
    據了解,這次中美研究人員合作研究的對象是在南極洲出土的古鳥類化石,根據它的特點科學家為其取名為「偽齒鳥」。那麼這種古鳥類有何特別之處?為何得到這個名字呢?偽齒鳥其名字從何而來?偽齒鳥,顧名思義它的牙齒是虛假的。
  • 中外科學家合作發現迄今最小恐龍 與現存最小鳥類蜂鳥相當
    中外科學家合作發現迄今最小恐龍 與現存最小鳥類蜂鳥相當 2020-03-12 22:33:29,在緬甸北部一塊約有9900萬年歷史的琥珀中發現迄今最小恐龍,大小與現存最小的鳥類蜂鳥相當。
  • 5種已滅絕的史前生物,最後一種被發現冰凍遺骸,或能被重新「復活」
    5種已經滅絕的史前生物,最後一種被發現冰凍遺骸,或能被重新「復活」! 步氏巨猿:現在已滅絕的史前大型靈長類動物,大約在距今一百萬年前就已經生存在陸地上,而它們滅絕的具體時間在距今10萬年前,這意味著,當時最早出現的人類曾經與之一同存在過數十萬年時間
  • 研究了300多種羽毛後,科學家終於揭開謎團,鳥類能飛不是偶然
    從生物學的角度來說,鳥類換羽是鳥類演化過程中,最重要的生物現象之一。為何鳥類要定期更換羽毛呢?研究認為,鳥類之所以需要定期更換羽毛,是為了讓羽毛始終都處於一個完好的狀態,否則一旦羽毛受到損傷,鳥類很可能就會因此而再也無法飛翔。研究者表示,目前鳥類普遍一年更換羽毛2次,主要集中在冬季和夏季。
  • 墨西哥城建新機場挖出200具猛獁象遺骸 預計還有更多
    墨西哥城建新機場挖出200具猛獁象遺骸 預計還有更多 2020-09-10 14:44:47  來源:封面新聞
  • 專家發現200萬年前人類始祖頭骨,打開人類進化新視角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sputniknews報導,《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雜誌消息,澳大利亞研究人員在南非發現了人類始祖的頭骨,專家推斷化石的歷史可以追溯到200萬年前,這一發現提供了人科進化的新數據。頭骨屬於一位男性羅百氏傍人(Paranthropus robustus)。
  • 1981年杭州雞籠山挖出一陶罐,內裝女性屍骨,專家:秋瑾遺骸
    1913年6月,在孫中山的支持下,鑑湖女俠秋瑾的遺骨從湖南長沙嶽麓山辛亥烈士陵園第二次還葬至杭州西湖畔。 孰料50多年後,隨著特殊時期的到來,秋瑾墓被列入了「四舊」名單,在1966年的一天晚上又一次被拆除。
  • 極寒的珠峰上,遠古巨獸的遺骸萬年不腐,是否留存古人類的遺蹟呢
    今天這篇文章與以往稍有不同,讓我們來聊一個大膽的猜想。特此註明,此地在沒有專業的安全保障下,不建議大家前往!但是不用感到惋惜,今天就讓我們通過文字揭開它與人類相關聯的秘密。在這樣的自然環境下,生物遺骸可以被存留良好,乃至能保存上萬年。例如,專家在永久性凍土中找到存留完好的史前巨獸,而巨怪看上去仿佛僅僅是陷入睡眠,樣貌外形仍然栩栩如生。那麼我們不禁會想,以珠穆朗瑪峰的環境條件,在這座山上會不會存有古代人的遺骸呢?
  • 一處建築發現119具遺骸,5年前附近還挖出約650個頭骨
    最近,墨西哥當局在一處建築中發現多達119具人類遺骸,其中包括有不少婦女與兒童。據外媒12月13日報導,這則發現位於墨西哥的首府墨西哥城的地區。據一位來自人類學和歷史研究所的專家稱,一部分死者是被俘敵方戰士的遺骸,其他人是因祭祀神靈被殺害,不過具體人數還無法確定。
  • 夜北的這三本小說:男主冰封萬年,不亂吃飛醋,對女主絕對信任
    夜北的這三本小說:男主冰封萬年,不亂吃飛醋,對女主絕對信任!《絕世神偷:廢柴七小姐》作者大大文筆好,故事敘述平緩不囉嗦。人物刻畫的生動不反鎖。幽默搞笑,有沉重嚴肅!描寫戰爭時,幾次落淚!男主冰封萬年,孤冷的心依舊被打破,不亂吃飛醋,且對女主絕對信任和支持,並且對女主的朋友也非常好!契約獸們負責搞笑,老人們負責找沒事兒找事兒!總之沒有白給的人物,沒有囉嗦的劇情。每一步都是鋪墊,每一個任務都是鮮活的。喜歡這樣正能量的文,更喜歡這個故事帶給我們的回憶!!看了多遍,很多穿越玄幻小說,還是覺得夜北的書最好,包括大小姐和九小姐都是完美的!
  • 5000萬年前南極偽齒鳥或為最大飛行鳥類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所)獲悉,該所科學家與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同行最新對發現於南極洲西摩島的一塊化石的合作研究結果表明,該化石為一種已滅絕的、5000萬年前生活於南極的巨型遠洋鳥類偽齒鳥,或許為有史以來能夠飛行的最大鳥類。
  • 北極驚現5.7萬年前屍體,為什麼讓科學家感到害怕?真相來了!
    科學家經過研究發現,這是一隻尚未成年的灰狼,雖然只有不到8周大,但它卻是一隻古老的灰狼,有將近57000年的歷史,如果按照狗是早期人類從灰狼馴化而來的說法(馴養時間在4萬年前~
  • 科學家發現10萬年前「三相插頭」,材質成謎,史前文明真的存在?
    愛因斯坦不僅僅提出了這個假設,還在《真理報》上附上了一張古地圖,這張古地圖是土耳其海軍上將皮爾·雷斯在1513年繪製的,他藉助的許多古老地圖,繪製出了南極洲未冰封的樣子。若是愛因斯坦的理論合理,那麼在1513年之前,南極大陸是存在過文明的,只是這個史前文明走向毀滅了。
  • 北極永久凍土融化,一隻「獅子」突然現身,顛覆科學家們的想像
    北極是很多人想去但是又沒辦法去的地方,因為交通和氣候的不便利性,所以只有科學家,考古隊才能夠前往探究。這些年來,全球氣溫正在上升,海平面也開始上升,而在北極的一些地區,冰凍的土地也開始融化。我們也能夠從一些圖片上看到一些遠古生物的遺骸開始展露他們真正的面目,包括像一些古狼,旅鼠的遺骸出現,而最讓人們驚奇的是一隻獅子的發現。
  • 6600萬年前的海邊「走地雞」,揭開現代鳥類進化謎題
    維加鳥復原圖 | 參考文獻[3]時隔多年,科學家終於再次找到了原始的今鳥類化石。這一回的化石發現地點可不是遙遠的南極大陸,而是歐洲的富裕之鄉比利時。新化石頭骨部位的完整程度令人驚豔,簡直就像剛剛咂完的滷鴨頭,此外還有一部分破碎的後肢遺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