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對神經醯胺這個成分並不陌生,它在我們的眾多護膚品中,都有加入這一成分。但是,神經醯胺除了被廣泛運用於日化方面,還被廣泛用於醫學和食品工業當中。
(圖片來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雖然神經醯胺最早發現於神經系統,但事實上神經醯胺在人體無處不在,尤其是皮膚裡。皮膚中神經醯胺主要位於表皮,是表皮中的主要脂質,具有保溼、信號轉導、免疫調節等功能。神經醯胺合成代謝異常所導致的含量的變化,可能導致皮膚屏障功能受損,甚至一些皮膚疾病的發生,如特應性皮炎、銀屑病等。
神經醯胺(ceramide,Cer)是皮膚中一種重要的生理性脂質,由長鏈鞘氨醇鹼基和脂肪酸組成,是皮膚物理屏障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參與皮膚免疫與其他多種細胞生物學過程,其合成與代謝異常,與多種皮膚疾病密切相關。而添加了神經醯胺的護膚品已被用於多種皮膚疾病的輔助治療。
(圖片來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神經醯胺的合成與代謝與幾種酶相關。合成主要有兩條途徑,一條是從頭合成途徑,由絲氨酸和棕櫚醯基-CoA在絲氨酸棕櫚醯轉移酶(SPT)的作用下生成神經醯胺。
(圖片來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另一條是酶解途徑,由鞘磷脂在鞘磷脂酶的作用下水解生成神經醯胺。神經醯胺也可以在神經醯胺酶的作用下分解生成鞘氨醇和脂肪酸,在神經醯胺激酶的作用下生成磷酸神經醯胺,在葡萄糖神經醯胺合成酶的作用下生成葡萄糖神經醯胺。
(圖片來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皮膚在生物體的「內部」和「外部」之間形成有效的屏障保護,防止有害物質進入人體及水和營養物質的丟失。把皮膚屏障比作磚牆結構,即角質形成細胞及其內部結構蛋白形成皮膚屏障的「磚」,而皮膚脂質形成「砂漿」,共同保持皮膚屏障的完整性正常表皮的屏障功能取決於其「磚」和「砂漿」的質量。
(圖片來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神經醯胺是「砂漿」中的重要成分,是角質層中的主要脂質之一。角質層中脂質衍生自顆粒細胞中的層狀體,由50%神經醯胺、25%膽固醇和15%脂肪酸組成,形成復層板層膜充滿整個角質層細胞間隙。復層板層膜是物質進出表皮時所必經的通透性和機械性屏障,是角質層中唯一的連續結構,施加到皮膚上的物質必須要通過這些區域,而這些脂質增加了粘附力和阻礙細胞之間的物質移動,既防止體內水分和電解質的流失,又能阻止有害物質的入侵,有助於機體內穩態的維持。
(圖片來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神經醯胺作為脂質第二信使,調節細胞生長、分化,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方式:(1)通過激活鞘磷脂酶增加鞘磷脂水解。(2)絲氨酸棕櫚醯轉移酶和/或神經醯胺合酶的活化增加了神經醯胺的從頭合成。(3)通過鞘氨醇-1-磷酸酶增加鞘氨醇-1-磷酸(S1P)水解以產生鞘氨醇,然後通過神經醯胺合酶合成神經醯胺。
(圖片來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脂質在免疫調節中及皮膚炎症方面起重要作用。皮膚的脂質組成是獨特於任何其他組織的,並且在不同物種不同部位分布不同,隨著年齡的增加,脂質分布也會有所改變。皮膚的脂質包括甘油三酯,膽固醇酯、蠟酯、角鯊烯和角質形成細胞衍生的脂質(包括神經醯胺),以及皮膚常駐菌產生甘油二酯後釋放的脂肪酸。角質形成細胞代謝和皮膚菌群活性都會影響皮膚表面脂質。許多脂質在皮膚表面具有抗菌功能,包括類鞘氨醇鹼和皮脂衍生的皂角酸。
神經醯胺作為表皮中重要的脂質,對皮膚屏障有著重要的作用。目前已有不少針對於此的保溼產品,但研究發現添加的種類、濃度及與其他油脂的比例都會影響到效果,甚至比例錯誤的話反而會讓原有皮膚的保溼功能下降。
1. 人體內合成神經醯胺的一個很關鍵的酶,叫酸性鞘磷脂酶,簡稱ASM。酸性鞘磷脂酶是鞘磷脂代謝的關鍵酶,調節細胞增殖、分化、衰老和凋亡等。如果ASM被過度激活,就會產生大量的神經醯胺,啟動細胞自我凋亡程序,從而引發組織或者器官損傷。所以有些成分並不是用量多就好,最重要的是達到效果。
2. 表皮細胞間脂質可隨角質層脫落而喪失,皮膚每天約合成100-150 mg脂質,以替代正常脫屑後脂質的喪失,當皮膚無法合成足夠多的脂質時。則可外用保溼劑為角質層提供相應的脂質,以保持角質層脂質成分的穩定。
3. 研究發現,青刺果油含有多種不飽和脂肪酸,以油酸、亞油酸、棕擱酸、硬脂酸為主。青刺果油中的單不飽和脂肪酸:多不飽和脂肪酸:飽和脂肪酸的比例為1:1:0.8,人體脂肪酸結構比例為1:1:1,青刺果油和人體脂肪酸結構比例非常相近,更利於吸收和使用。此外還有研究發現,通過體內、體外實驗證實了青刺果油可以修復皮膚屏障,其機制可能與其增加角質層神經醯胺含量及提高表皮ASH1表達,為角質層補充適當的脂質有關。結論:青刺果中富含的不飽和脂肪酸,能促進角質層神經醯胺合成,適當補充脂質,有助於修護肌膚屏障。
添加了青刺果油的實驗液在24h後的神經醯胺含量明顯高於對照組
想了解更多皮膚疾病相關信息,
歡迎掃碼關注我們,進入「薇學院」小程序查看更多文獻資料。
參考文獻
[1]劉韻禕,張嘉文,劉子菁,王小燕,劉乙萱,姜沛彧,許陽.神經醯胺與相關皮膚病的研究進展[J].中國麻風皮膚病雜誌,2020,36(10):626-630.
[2]程莎莎,程暉,張學軍.神經醯胺在皮膚中的主要功能[J].中國麻風皮膚病雜誌,2018,34(05):307-309.
[3]劉媛,解宇環,何丹,林青,孫曉菲.神經醯胺代謝途徑對皮膚屏障功能影響研究進展[J].中國麻風皮膚病雜誌,2017,33(10):619-623.
[4]劉思思,楊嘉輝,王安.酸性鞘磷脂酶活性調控及相關藥物研究進展[J].中國藥理學與毒理學雜誌,2020,34(03):232-240.
[5]張茜,蘇玉婷,郭藝彬,程耀萍,謝小萍,常耀明,暴軍香. 酸性鞘磷脂酶調控自噬介導模擬失重大鼠頸總動脈纖維化改變[A]. 中國生理學會.中國生理學會張錫鈞基金第十四屆全國青年優秀生理學學術論文綜合摘要、中國生理學會第十二屆全國青年生理學工作者學術會議論文摘要[C].中國生理學會:中國生理學會,2017:2.
[6]塗穎,何黎.青刺果油對神經醯胺合成及神經醯胺酶表達的影響[J].中華皮膚科雜誌,2012,45(10):718-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