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肅南:把優質服務「送」到群眾的棚舍裡

2020-12-21 澎湃新聞

【視頻】【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肅南:把優質服務「送」到群眾的棚舍裡

2020-12-17 18: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肅南裕固族自治縣融媒體中心出品

冬春季節是農牧民群眾接羔育羔的關鍵時期,也是牲畜疫病的高發期。肅南縣大河鄉為了全力保障畜群健康和接羔保育工作順利推進,連日來,鄉畜牧獸醫工作站工作人員深入轉場借牧一線服務牧民群眾、牧業生產,為養殖戶排憂解難,確保借牧接羔工作有序推進。

近年來,為保護祁連山生態環境,肅南縣很多牧民在秋末冬初時,都會選擇到臨近的肅州、高臺、明花等縣鄉的農區借牧過冬,羊群從山裡來到山外,畜牧獸醫工作站工作人員也從山區跟到了川區,「羊群走到哪,我們的服務就跟到哪!」他們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服務過程中,大河鄉包村領導、村幹部積極深入借牧較為集中的牧業村,指導農牧業生產工作,確保畜群按時轉場、及時借牧。同時,鄉畜牧獸醫工作站技術人員把服務異地借牧牧民群眾作為一項實事來抓,安排技術人員分批次深入各借牧點宣傳防疫工作的重要性、注意事項,實地查看畜群健康狀況,並為臨時畜舍進行全面消毒,確保借牧畜群安全。

在大河鄉西嶺村牧民安雪明借牧點的羊舍中,安雪明正在棚圈內精心照料60多隻剛出生不久的小羊羔。看著剛剛出生、滿地撒歡的小羊羔,安雪明一家喜上眉梢。但是,冬春季羊羔常患腸炎、羊痘等疾病,會影響到成活率,這讓安雪明十分擔憂。正好鄉畜牧獸醫工作站的工作人員來到了他家,「羊羔都體檢了一遍,沒有出現拉肚子的情況,你平時也要多關注羊羔吃草、喝水、喝羊奶的情況。如果小羊羔拉肚子,會容易脫水,導致成活率降低,所以一定要注意。」大河鄉畜牧獸醫工作站站長趙鐸斌一邊給羊羔檢查一邊傳授養殖、防疫經驗。

「這盒藥是去蟲預防包蟲病的,你們家裡都養牧羊犬,把這個藥給犬餵上,把犬一周內的糞便都埋了,狗屬於包蟲病的終末宿主。還要預防好布病的傳染,生肉、生奶、開鍋肉可千萬都不能吃了,以後有什麼防疫問題就給我們打電話,我們隨時下來給你們解決。」大河鄉畜牧獸醫工作站站長趙鐸斌在西嶺村牧民王文江的借牧點上給他叮囑到,並為他們臨時搭建的羊舍進行了全面消毒。

「今年我們大河鄉的異地借牧戶有120戶,2.98萬隻羊,800頭牛。我們畜牧獸醫工作站實行分片包幹,包村到人的措施,在牧戶借牧的過程中,當農牧民群眾遇到困難我們就及時來解決,我們也定期在各借牧點進行巡查,對農牧民群眾生產生活進行進一步了解,盡最大的努力在技術方面提供支持。」大河鄉畜牧獸醫工作站站長趙鐸斌向記者介紹到。

近年來,肅南縣高度重視在冬春季各養殖戶牲畜的繁殖、生長情況,安排各鄉鎮畜牧獸醫工作站工作人員逐村逐戶對養殖戶進行宣傳和指導,為廣大養殖戶做好牲畜繁殖和疾病防治的服務工作,確保農牧民群眾增收致富。(全媒體記者 郝進鵬 特約記者 楊鋒 報導)

原標題:《【視頻】【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肅南:把優質服務「送」到群眾的棚舍裡》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從貧困戶到致富帶頭人 家禽屠宰服務裡走出...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從貧困戶到致富帶頭人 家禽屠宰服務裡走出致富路 信息來源:融水苗族自治縣融媒體中心 發布日期:2020-12-09 09:19 【字體:大中小】 如今的生活放在2017年以前,是龔漢科不敢相信的。過去的龔漢科和哥哥住在老房子裡,靠著幾畝田地生活,日子過得緊巴巴。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小康」,就在幸福的小日子裡
    「生活好了,心裡敞亮,閒下來,就想唱一唱。」陳玉芳笑著對記者說,現在,住得安穩,吃喝不愁,老有所樂,精神愉悅,這「小康」,就在幸福的小日子裡。  這變化,還得從安居說起。  陳玉芳一家原來住在東洲區青鷺社區一套60平方米的房子裡,因為地處採煤沉陷區,房屋開裂,住上新樓房是一家人的夢想。「採沉避險安置政策來了,全家的夢想成真了。」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龍門鎮:東三十里舖村的鄉村振興之路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龍門鎮:東三十里舖村的鄉村振興之路 2020-10-12 09: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滄桑巨變 · 飲水思源】涇川:群眾下山上樓...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滄桑巨變 · 飲水思源】涇川:群眾下山上樓 開啟「城市」新生活 2020-12-07 22: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二)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本刊記者 黎海華 王光煦「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2013年4月9日習近平總書記到博後村考察時闡發的這一重要論述,深深紮根於3600多名博後村村民的心底,也從這裡傳到大江南北老鄉的心坎裡,鼓舞全國億萬農民奮力奔向小康社會。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有感而發】在瓜甜果香中品味小康成色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有感而發】在瓜甜果香中品味小康成色   近年來,全區各地均高度重視打造擁有地理標誌的特色農產品品牌,尤其是林果業把曾經依靠口口相傳積攢起來的口碑,通過高質量發展打造成了可靠、穩定、優質的「金字招牌」,造福了天山南北一大批農民群眾。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小區的燈亮了 居民的心暖了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小區的燈亮了 居民的心暖了 2020-08-03 19:20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看,小康路上的幸福笑容
    有一種話語是暖陽,有一種笑容是希望,有一種幸福是小康……脫貧攻堅最大的任務是讓貧困群眾增收致富,小康路上最美的風景是貧困群眾綻放的笑容。 夏末秋初,記者跟隨「亮麗北疆、幸福小康」內蒙古跨盟市記者交流採訪團走進興安盟、通遼市各旗縣區、蘇木鄉鎮、嘎查村,處處能感受到脫貧攻堅工作給貧困群眾生活帶來的翻天覆地變化,到處洋溢著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與喜悅,在鏡頭下呈現出一張張收穫幸福和希望的笑容。 這些「笑容」,見證了貧困群眾生活苦去甘來、如意幸福,是小康路上最美的風景。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在幸福路上加速跑
    、血壓計、體溫表」,到如今的「B超、CT、核磁共振」;   從背著藥箱穿街走巷的「赤腳醫生」到各級專家下沉服務;   從看病遠、看病難、看病貴到實行分級診療、藥品零差價……   數載春秋,海寧始終堅持做好一件「關鍵小事」:讓百姓在家門口就能看上病、看起病、看好病。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旗袍阿姨驚豔歲月的芳華
    「每天早上6點到8點定時訓練,颳風下雨都不停歇,雖然很辛苦,但大家卻從不抱怨,第二天依舊按時來訓練,這都源於對走秀的熱情。」孫婉玲告訴記者。「美好的小康生活是奮鬥出來的,我想告訴其她姐妹們,只要肯努力付出,我們『老阿姨』一樣可以擁有陽光的心態、健康的身體、時尚的氣質。」東阿姨笑得很燦爛。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扶貧幹部一小步 貧困戶一大步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扶貧幹部一小步 貧困戶一大步 2020-08-03 15: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鄉村變得「淨、綠、美」
    6月11日,中宣部舉行「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採訪報導活動啟動儀式,全面啟動「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重大主題宣傳。小康源自奮鬥、小康點亮生活。根據部署,此次主題採訪報導把視角聚焦在「人民眼中的小康」,將圍繞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講述普通群眾用勤勞雙手創造美好生活的小康故事,展現廣大群眾為過上好日子的拼搏與奮鬥,激勵廣大幹部群眾堅定信心攻克難關、同心同德奔小康。小康故事,小康人生;小康家庭,小康社會。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百香果裡的「致富經」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百香果裡的「致富經」 來源: 2020-12-25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康樂西路社區的幸福生活
    去年,康樂西路社區服務中心投入使用後,開辦起了書畫班,而熱衷於書畫的韓浩學,就成了這裡的公益老師。「上學的時候我就喜歡畫畫和寫字,那時候家庭情況不太好,初中畢業後我就出去打工賺錢,再也沒有動過筆。」韓浩學說。為了改變家庭條件,韓浩學放棄學業,開起了油漆店,生意漸漸好了起來,賺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後,2017年韓浩學回到家鄉創業。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旭光」,點燃脫貧之光——國網遼寧省電力...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旭光」,點燃脫貧之光——國網遼寧省電力有限公司精準扶貧示範項目建設紀實 2020-10-19 16:23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滄桑巨變 · 飲水思源】華亭:「爛腸路」成...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滄桑巨變 · 飲水思源】華亭:「爛腸路」成了「富民路」 2020-12-12 11: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託布裡哈提村幸福生活踏歌來
    脫貧,希望所在;攻堅,力量所在;奔小康,目標所在。2017年,博州稅務局「訪惠聚」工作隊進駐以來,入農戶、察實情、出點子,帶領全村黨員群眾投身在因地制宜推進鄉村振興、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火熱實踐中。  抓設施扶貧 打牢鄉村振興基礎  「這樣的場景放到3年前,想都不敢想。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這位」不老女神「的保養秘訣,你get到了嗎?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這位」不老女神「的保養秘訣,你get到了嗎?1998年退休後,段天穎創建了烏海市第一支民間舞蹈藝術團,現在她還在群眾藝術館報了美聲、書法、國畫等各種興趣班,文化活動一周7天不重樣。烏海市有60歲以上的老年人近6萬人,佔人口總數的10%,其中7成以上是企事業單位的退休職工。為了豐富老年人的生活,這幾年,烏海市建成了一大批公共文化基礎設施,打造「書香烏海」「詩城烏海」「書法之城」。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產業扶貧結碩果西瓜「圓」了小康夢...
    「能抱著奔小康的西瓜,你說甜不甜。」在阜城縣漫河鎮,如果你問瓜農,你的西瓜甜不甜,就會得到這樣的回答。如今,在當地瓜民眼中,西瓜不僅甜,還圓——「圓」了他們的小康夢。可是在數年前,漫河只是個空守著幾百年的西瓜種植歷史和落後的種植技術的窮鎮,貧困人口多、經濟落後、產業發展滯後、群眾增收困難,實現脫貧致富、奔小康的任務重、難度大。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甜!甜!甜!西瓜圓了致富夢~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甜!甜!甜!「近期,我們折橋鎮高原『美都』西瓜已經陸續成熟,為了充分展示我們特色產業取得的一些成效,和市民一起分享豐收的喜悅,我們鎮上定於7月11日、12日,在折橋鎮苟家村甘苟路和慈王村分別舉辦折橋鎮高原『美都』西瓜採摘節,屆時將舉辦『美都』西瓜免費品嘗等系列活動,歡迎廣大群眾前來參加採摘活動。」折橋鎮副鎮長張志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