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這個事應該恭喜一下,至少目前工資還行。目前很多人陷入一種窘境,心累加身累,工資還不行。那該怎麼辦呢?
心累必然有原因
生活當中的累,是心對生活壓力的主觀感知,其實主要是錢少的問題,當然錢多了以後可能又會派生出來另外一方面的問題,這都是後話了!
心累這個問題跟物質基礎有決定性關係,其實有錢人過得也不一定很開心,但他們中間有一部分人也會感覺到心累。但是對於廣大基層人員來說,擁有比較多的錢至少可以解決當下面臨的一些主要問題。那身上的壓力就會減輕很多。
說到底,財富不自由,就別想時間自由。收入月月有,支出月月花,但結存不了,就會有很大的問題。因為每一個人,每個家庭未來都有很大的不確定性。
心累主要來源於此。
工資還行的話最好不要動
人之所以會心累,就是常常徘徊在堅持和放棄之間,舉棋不定。
工資實際上是一種價格,如果覺得還比較公道的話,最好能夠先保持著再說。因為,從大體上講到哪兒都是一樣的,不付出不可能有工資。
更何況,如果換了工作以後找不到現在的工作,就是目前的工資水平都保持不了。那不是更後悔嗎?
擺脫窘境是需要條件的。自己一個人肯定無助。其實,從周圍的環境來看,如果自己的父母不是局長科長的話,註定這輩子都要辛勤付出。因為哪一家人沒有老人,沒有孩子呢?光棍兒一條的日子倒好過,但是誰願意孤獨一生呢?
學會調節情緒
心累之人要學會適應與調節。這裡面的是有方法的,首先你不能老拿自己跟成功人士去比,這樣去比的話會越來越生氣。沒有人可以隨隨便便成功,羨慕人家是對的,但是你也沒有看到人家背後辛勤付出的努力。
跟自己的過去比一下,現在哪有混得不如自己的呢?如果有,一定是自己的思路出了問題。比方說炒股票,炒虧了,開工廠開得一貧如洗了。說以前曾經的輝煌都只能代表過去。有時候說良心話。再風光的老闆,當他倒閉跑路了時候,其實他還遠遠不如你。因為他後邊還有一屁股債,被人追著。
財務不自由,到哪兒都會累
追求財務自由都是每個人的夢想。其實在過去,很多人發了大財都趕上了經濟發展的黃金時期。
那生意越來越不好做了,可能創業的人越來越多。為什麼會出現這個情況呢?除了政策性的支持以外,可能就是壓力已經傳導到了每個人身上。在工廠裡邊一直待著,一個月大幾千塊錢。他猴年馬月才能買得了房子呢?
天上是不會掉餡餅的,光努力也不行。還是需要開動腦筋去思考,通常講,思路決定出路。自己無論遇到了什麼困難和窘境,都當以思考為什麼為起點。
工作與生活平衡很難
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想尋求一個平衡點是比較難的。要是一般的基層勞動者,就對一個老闆而言,他很有錢,甚至是富翁。但是他一方面又要搞事業,一方面又要照顧到家庭生活。其實也是很窩心的事。人生下來,怎麼可能有那麼順呢?
所以,窮人有窮人的煩惱,富人也有富人的不順。富人有享受財富的權利,同樣,窮人也有吃飯的理由。學會調整心態,將有利於轉變思路。調整心態的最好方法,就是去運動,或者去郊遊。
年齡大了更不好辦
如果現在屬於中年以下的基層勞動者。機會仍然是大把的,所以說做什麼都不容易,但是如果你不轉變思路,仍然堅守一份工作的話。我敢保證,老了以後必然荒涼。
從大形勢看,1998年,2008年到今年。三年危機,沒有聽說餓死過人吧?倒閉了很多工廠是真的。但是從國家的經濟總量上看是越來越多的,而且買房的人會越來越多。這說明什麼問題呢?
所以,自己原地踏步,不能抑制社會發展,也不能影響別人發展。最終解決自身的問題還是要看發展的眼光。叫回想過去,展望未來。
整體上面對這樣一個心很累的問題,不是孤立的,也不是偶然的現象。大家都很焦慮,都在絞盡腦汁地想辦法。
簡單總結一下就是,首先要做適應性協調,然後評估自己到底能幹什麼,看看自己的年齡段是不是適合。如果能把這種問題想一遍的話,即使自己的年齡不允許去發展,下一代也不會走自己的老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