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度抑鬱20年想盡辦法自殺,被允許安樂死後她卻選擇活下去?

2020-12-13 英國報姐

抑鬱是座圍城,裡面的人出不來,外面的人理解不了。

圖源:thestar

才30多歲的艾米正處在最美好的年紀,她年輕、熱情、迷人。坐在陽臺上,任由陽光灑在她的臉上,完全是一副美好靜謐的模樣。

她現在非常開心,感覺快要飛起來。任誰也看不出來,這是一個長期患有重度抑鬱症,被醫生允許可以自己選擇時間進行安樂死的女孩。

11、12歲的孩子都在做什麼?大多是在遊戲中打關,打死一個魔王就過一關。

艾米也一樣,只不過她是在現實中和精神魔鬼戰鬥。

圖源:roadtomercyfilm

「我的腦子裡總是有奇怪的聲音,它無時無刻不在說話,就像永遠永遠永遠不會停止一樣,我找不到一刻的平靜。」

她連說三個永遠,就像一輩子那麼長。

這些混亂的聲音,同時也混亂了艾米的生活。她在11歲時被診斷出抑鬱症,表現為極端情緒——如果感到高興,就會非常高興;如果情緒低落,就會極度沮喪。

圖源:Psychologytoday

「我沒有辦法控制我的感覺,有時候我會感覺到開心,但開心很短暫,就像腦袋裡出現轟隆一聲,我又立刻被沮喪淹沒。」

她開始過著一邊與魔鬼戰鬥,一邊吃藥的生活。

她曾嘗試服用抗抑鬱藥,出現了很多副作用:頭暈、嘔吐…唯一沒變化的,是她的抑鬱症。

後來她還嘗試了不同品牌、不同大小、不同顏色的各式藥物,結果發現唯一對她有效的,是安眠藥。

圖源:YouTube@Road to Mercy

藥物並沒有為這個家庭帶來希望,後來,她被媽媽送去了精神病院。

這是一個極其恐怖的地方,每天面對的是一群白大褂、重複的測試、一樣的藥物...這樣日復一日的生活讓艾米只覺得黑暗無光。回想起這段時間,艾米在日記裡寫道:

在精神病院那段時間,我實在是太無能為力和脆弱。我現在仍然覺得那個女孩被可怕的黑暗的思想鎖住了。我沒法控制我的大腦,痛苦的回憶一遍一遍傷害著我。我不知道該如何處理這種痛苦。這麼長時間以來,我感覺自己就像一個骯髒的空盒子,沒有什麼價值。這些極端的情緒一直包裹著我,我感到孤獨,卻無法與別人談論,也無從談起。

圖源:Walsh Words

經過五年的治療,或者說折磨,艾米的病情進一步加重。她一次又一次的嘗試自殺,割腕、吃藥、跳河...能想到的自殺方法她都試過。

甚至將她考慮過的幾種自殺的方法做成ppt——利用物理學原理考慮自己從哪座橋上跳下更容易死亡,計算過服用過量藥物後多久才能死去,包括自己的葬禮要布置成什麼樣。

但是她每次在重症監護室中醒來,都能看到媽媽淚溼的臉,以及那悠悠的聲音:「我又給你辦了一次葬禮」。

圖源:roadtomercyfilm

後來,艾米離開了精神病院,找了一位家庭醫生做治療。無奈,家庭醫生能做的,就是找各種各樣的藥給她。幾年後,家庭醫生放棄了,告訴艾米去找心理醫生。

幾年時間的輾轉治療並沒有讓艾米的抑鬱症好起來,相反,這幾年她陸續被檢測出重度抑鬱症、邊緣性人格、廣泛性焦慮症以及阿斯伯格綜合症。

那時已經25、26歲的艾米和精神疾病抗爭了不止十年,對她來說,已經是半輩子了。

圖源:Flickr

她看起來精疲力竭,虛弱的像個60歲的老人,與心理醫生談論自殺的次數越來越多,對著醫生哭的次數也越來越多。醫生甚至不知道自己還能做什麼,只能看著她病情一步步加重。

「我真的很討厭掙扎的自己,我沒有力氣了,」她說:「永無止境的噩夢消耗了我太多的精力。」

圖源:twitter@crrevis1990

沒錯,一直奮力抵抗惡魔的她,一直堅強的艾米,想放棄生命了。

這時候,她得知了一個新的選擇——安樂死

安樂死在他們的國家(比利時)是合法的,像艾米這樣的精神病患者,在所有的治療都沒有效果的情況下,是可以申請安樂死的。

「2015年6月,她第一次告訴我,她可以選擇安樂死」。

在《Road to Mercy》紀錄片中,艾米的父母回想起這件事心裡還是疼痛不已。

圖源:YouTube@Road to Mercy

幾年前,當艾米第一次提出想要安樂死的時候,她的父母幾乎是不用思考,立即就否決了。父母甚至有些生氣,斥責她就算痛苦也要撐著,只要活著就能夠治療,不要總想著死。

紀錄片中,媽媽含著淚對攝像機緩緩說道:「我永遠不會接受女兒的死亡」。

圖源:roadtomercyfilm

他們對安樂死並不了解,但也知道這幾個字會奪走女兒的生命。

事實上,女兒這幾年經歷的痛苦父母也看在眼裡,疼在心裡。只是對他們來說,沒有什麼比自己的女兒還活著更重要,即使她生不如死。

日子慢慢過去,艾米的父母還是不能接受安樂死這個選擇,但他們也眼睜睜看著艾米的病情日益嚴重——她在公寓裡時常蹲在角落裡哭泣,連獨立洗澡都做不到,因為偶爾會突然忘了怎麼使用淋浴,而感到慌張...父母知道,除了讓女兒安樂死,他們別無選擇。

圖源:Vimeo

就這樣,艾米提交了安樂死申請,但批准仍然受很嚴格的法律約束著,艾米還需要等待極其嚴格的審查。

等著等著,艾米又一次陷入深深的絕望情緒中,一心只想擺脫這種精神的痛苦。她再一次選好了自殺的日期,還給自己制定了一個詳細的自殺計劃。

艾米說,她不想自殺。因為自殺會「孤身一人痛苦地死去,家人會滿世界的找我,他們會不能和我好好告別」。

但是她實在撐不住了,「我一直說不能繼續遭受這種痛苦,噩夢、創傷、激烈的情緒都太難抵抗了」。

圖源:roadtomercyfilm

只是世事難料,就在打算自殺的一個月前,她的安樂死要求被批准了。

這讓艾米感到很欣慰。

圖源:The Tyee

對於即將到30歲的艾米來說,她的人生可以說有半輩子是活在只有黑白兩色的世界裡,但是在被準許安樂死的這一刻,她突然感覺痛苦的生活中慢慢灑進了陽光。

「我太快樂了!那感覺就像壓在心上的一萬公斤的石頭,一瞬間消失了!」

她覺得這意味著人們能夠理解到她的痛苦,讓她有權利自己選擇死亡的時間,這樣的認可對她來說實在太重要。

被批准安樂死一年後,艾米和醫生討論自己的病情。圖源:statnews

艾米說:「這拯救了我的生命,因為我可以決定是否要繼續我的生活」。

同時她還意識到,能活在一個能選擇自己死亡方式的國家有多麼幸福,而世上還有那麼多重度抑鬱症的同伴還深陷痛苦之中。

從那以後,她開始參與拍攝紀錄片,開始寫書、接受媒體採訪,就是為了將自己的經歷擺在人們面前,告訴人們精神病患者多麼需要一個選擇,一個體面的、安心的死去的選擇。

艾米的書《如何將花朵變成怪物》。圖源:Instagram@nikspiks89

看起來艾米開始積極生活,還有點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感覺。

在《天空新聞》的採訪畫面中,現在的艾米衣著清爽,可以與人正常交談,邏輯也很清晰。

圖源:sky news

甚至可以站在開放式陽臺,眺望遠方。

最重要的,距離艾米被批准安樂死已經過去了6年,她現在35歲,尚未決定自己的死亡日期。

圖源:YouTube@sky news

現在的艾米看起來似乎痊癒了,但奇蹟並沒有發生。

艾米還是患有重度抑鬱症,前陣子還被檢查出了自閉症。只是現在的她不再費盡心思琢磨如何自殺了,因為她知道,至少在她實在撐不下去的時候,可以和家人好好告別,然後決定一個死亡日期,靜靜睡去。

在全球來說,安樂死仍然是一個充滿爭議的話題。

圖源:Twitter@EuthanasiaPC

在社會大多數人來看,是堅決反對安樂死的。

有人說,這只是另一種更容易的自殺方法,還是會給家人帶來傷害。

也有人覺得醫生還能繼續治療,沒到必死不可的程度。

更多人質疑怎麼能保證病人在注射後不會後悔?安樂死的條件是否嚴謹?對醫生監管到位嗎?犯罪隱患如何防範等等。

圖源:微博

尤其是抑鬱症患者的家人,在他們看來,抑鬱症不是必死的病,只要人活著就還可以接受治療,如果安樂死了,那就什麼都沒了。對很多旁觀者來說,常常會無知地將精神疾病歸類為「矯情病」,只要「想開點」就可以。

圖源:vulnerablefilm

這些人並不真正了解抑鬱症患者的痛苦,也不理解重度精神疾病患者為何絕望求死,一心只願早日解脫。

其實何止是重度精神病患者,重度殘疾不能自理的人,身患絕症時日不多的人,絕望自殺的人...這些人只是想要體面的和這個世界告別。

圖源:Crux Now

然而,支持安樂死的人終究是少數,目前在全球也只有五個國家是安樂死合法的,以至於很多想要體面死去的人必須出國進行安樂死。

英國人就是其中最大群體之一。

在2019年,民意調查顯示英國人對安樂死合法化的呼聲高達40.5%

圖源:Royal Collage of Physicians

更是有86%的殘疾人希望有安樂死這個選項。可見英國人對於安樂死這一選項的需求。

圖源:thetimes

鑑於民眾的期望,最近英國一位國會議員就在《天空新聞》的採訪中說,英國可能在未來四年內使安樂死合法化。

圖源:YouTube@sky news

關於安樂死的爭議一定會持續下去。

而對普通人來說,或許更值得思考的是,我們該如何去理解和面對死亡這件事。

深陷病痛無法獲救的人,是掙扎著努力活下去,還是體面地離開?

我們又該如何去面對至親生命的終結,怎樣送別我們心愛的人?

如果有朝一日當我們面臨安樂死的選項,又會如何選擇?

圖源:YouTube@the canadian press

相關焦點

  • 17歲少女抑鬱申請安樂死,被拒後絕食身亡 | 關於安樂死,你知道多少?
    在安樂死申請被拒後,少女選擇通過絕食自殺,她的父母最終選擇尊重她的意見,同意她停止治療,並且沒有對她實施強制進食等一系列挽救生命的幹預手段。少女於6月2日在家中離世。有數據顯示,在1990年至2001年之間,荷蘭的安樂死申請通過率在32%到45%之間。而在2015年,荷蘭有大約3.7%的死亡(5516例)是由安樂死導致的。
  • 您是否贊成安樂死?古德爾選擇安樂死過程曲折
    從切身感受看,從幾十年來的所見所聞看,贊成安樂死,且事不宜遲。利弊之爭,顯而易見,國外在爭,中國在爭,爭而未果。借今天這個特別的日子再一次強烈呼籲——難道文明發展到如今,竟然就不能研究出一個合適的辦法?哪怕一點一點往前走,當然我沒做過調查,不知走到什麼程度了。安樂死一詞是從國外借來的,宜再斟酌,最好換一個更合適的詞。
  • 【熱議】被性侵長達十年之久的荷蘭女孩最終選擇了安樂死…
    上方廣告位正在投放中前幾日,荷蘭一名20多歲的年輕姑娘,因為走不出童年遭受性虐待的可怕陰影,長期飽受身體和精神疾病雙重困擾,最終她選擇以安樂死的方式結束了自己年輕的生命。據悉,這名受害女性在5歲至15歲期間遭受長期性虐待,此後她患上創傷後應激障礙、嚴重厭食症、慢性抑鬱、自殺自殘傾向、幻覺、強迫症等等一系列可怕的精神疾病。同時,她的身體健康也被完全摧毀,幾乎常年臥床不起。
  • 江蘇電臺主播惠子:重度抑鬱,三次自殺未遂,消失後的她活成了王
    惠子比平常小孩要聰明很多,她4歲上學,高中跳級,大學畢業後做了自由撰稿職業,四處流浪。2001年,惠子的父親再婚了,這是他第四次結婚。也是這一年,最疼愛惠子的舅舅自殺了。母親的冷酷,父親的無情,舅舅的離開,讓惠子陷入無邊的恐懼和絕望。
  • 她為700條狗安樂死,然後選擇了自殺,其中的原因令人心寒!
    她先是被讚美,然後是辱罵,緊接著是各種不理解乃至詛咒。最終,這個擁有美麗心靈的姑娘,用給動物注射安樂死的藥物自殺,年僅32歲。她,就是簡稚澄。將它們安置在收容所裡,對動物和城市都是負責的辦法。然而,因資源的配置不足,就不得不大面積實施安樂死。
  • 無法走出失戀陰霾 大二女生患上重度抑鬱欲自殺
    紅網時刻11月28日訊(記者 易徵洋 通訊員 方政華)因失戀問題,大二的林同學情緒逐漸崩潰,最後試圖用割腕自殺方式擺脫一起。11月28日,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湖南省腦科醫院)精神科方政華副主任醫師介紹,林同學是患了「重度抑鬱」。今年上半年,在湖南某高校就讀的林同學因失戀,經常出現頭痛、失眠、情緒低落與記憶力變差等現象。
  • 西班牙立法允許安樂死
    西班牙立法者本周提出了一項法案,允許該國「安樂死」,完成了一個關鍵步驟,使西班牙成為世界上少數幾個允許身患絕症的病人選擇結束生命的國家之一。立法者投票表決的法律草案於2月首次提出,希望刪除西班牙刑法中禁止任何人協助絕症患者死亡的一個方面。
  • 紐西蘭:「輔助自殺和安樂死」合法化通過,大麻合法化未通過!
    經過多年的激烈辯論,紐西蘭人在10月中旬舉行的全民投票的初步結果中投票表決使安樂死合法化。 周五的結果顯示,有65.2%的選民支持2019年《終結生活選擇法》作為一項新法律生效。 如果兩個醫生同意,這將使身處少於六個月的絕症患者有機會選擇輔助死亡。
  • 日本記錄51歲女性安樂死:比起苟延殘喘的活著,她想尊嚴地死去
    這部作品就是日本NHK電視臺於2019年6月播出的特殊紀錄片——《她選擇了安樂死》。該片豆瓣評分8.7分,超過99%的人為它打出了好評。如同片名所提示的,《她選擇了安樂死》就是真實的記錄了一個女性追求尊嚴的死去的故事。主人公叫做小島美奈,是家中最小的女兒。
  • 為什麼自殺的人常會選擇跳樓?背後的原因令人心酸……
    但是當環境沒有辦法理解他們的時候,他們只能自己想辦法。霍普金斯的Adam Kaplin在對自殺群體進行調研後得出結論:「其實那些因為抑鬱想自殺的人不想他們的狀態更差影響到別人,所以他們更傾向於去毀掉自己。」16年曾經有一位史學天才,出版了兩本史學著作的18歲高三學生林嘉文,以墜樓的方式告別了黑夜和這個世界。
  • 抑鬱嘗試自殺8次,卻用紋身治癒了抑鬱
    臺灣作家林奕含生前在婚禮上說過一段讓無數人沉默的話,多人都知道她的《房思琪的初戀樂園》,其中描述了被強姦改變的人生,後因為不堪折磨自殺。她說:「重鬱症(重度抑鬱症)這件事情,它很像是失去一條腿或者失去一雙眼睛。
  • 身患絕症,52歲的她選擇安樂死,死亡錄像看哭無數日本人……
    2018年,NHK跟拍了一位選擇安樂死的日本女性,記錄了她決定安樂死和遠赴瑞士接受死亡、與親人離別的全過程。通過鏡頭,看著她一步步走向死亡,與愛的人道別,與這個世界道別。整個過程,讓人揪心又悲痛。在聯繫瑞士安樂死組織機構的郵件裡,美奈這樣寫道。如果不能有尊嚴地活著,那麼,她要選擇有尊嚴地死去。
  • 重度抑鬱兩次自殺的這位童星,永遠停留在了她的25歲
    不過演完這部劇後,她沒有再進軍演藝圈,似乎也厭倦了娛樂圈的生活,曾自曝自己的身上多處紋身就是因為抗拒拍戲。不過她並不厭惡鏡頭和拍視頻,近幾年開始走網紅路線,拍攝了不少日常視頻,也有不少粉絲。關於她去世的新聞,不少粉絲都不敢相信這一爆料,紛紛留言詢問確認:「小魔仙去魔仙堡啦」「不敢相信,一路走好」「多希望這一切都是假的」。
  • 《中國好歌曲》學員老錢攜妻自殺:抑鬱高發的背後,是身體的長期崩潰
    「我已經重度抑鬱4年了,還活著。」第一次走進精神科門診的時候,醫生喊了我4次,我才反應過來。問了我幾個問題後,他說:「還好,不算嚴重,屬於抑鬱情緒。」我什麼也沒說,直接擼起袖子,露出滿是傷口的手臂,有的已經結痂了,有的還冒著血珠子。在過去的四年裡,我從未睡過一個安穩的覺,白天與常人無異,獨獨晚上不同。
  • 深夜曬診斷書,《甄嬛傳》演員自曝患重度抑鬱!走出抑鬱這樣做
    曾在《甄嬛傳》中飾演寧嬪而被觀眾熟悉的演員熱依扎,25日深夜微博曬出自己患有重度抑鬱症的診斷書, 3天前,她曾發布微博稱自己患有重度抑鬱症+重度焦慮,因其一直以陽光形象示人,讓很多不敢相信原來她一直受抑鬱症的困擾。
  • 接受了動物安樂死,中國什麼時候才能接受人安樂死?
    為了不給家人增加負擔,很多人會選擇自殺。世界上被迫自殺的病人屬實不少,前一天在病房躺的好好的,明天就傳來他們跳樓身亡的噩耗。  跳樓,痛嗎?自殺的時候,害怕嗎?那是肯定的。但是為了不拖累家人,他們覺得值得,但是他們有沒有想過,他們的離開方式會給兒女留下永無止境的痛苦。
  • 9類常見抑鬱匯總:重度抑鬱、心境惡劣、雙重抑鬱、非典型抑鬱...
    重性抑鬱障礙/臨床抑鬱症(Major Depression Disorder/Clinical Depression)重性抑鬱障礙, 也被稱為重度抑鬱或臨床抑鬱症,特徵是持續性地情緒低落、喪失生趣。常見問題解答★ 為什麼心境惡劣又被稱為「高功能」抑鬱?
  • 日本女子被執行安樂死:在生命的最後4分鐘裡,她微笑告別親友
    或許很多人,在近些年才聽到「安樂死」這個詞。但事實上,安樂死無論在理論上還是世界上,都有著悠久的歷史。斯巴達人為了保持種族的健康,會將天生有病的兒童處死。柏拉圖也曾在《理想國》一書中,贊同將自殺作為解除無法治療痛苦的一種辦法。
  • 四川母女跳江自殺:哪怕浸泡在苦難之中,也要像牲口一樣活下去!
    這是她留給世界的最後一句話。3月20日下午,四川南充嘉陵江中,一對母女遺體被打撈上岸。媽媽33歲,女兒7歲,母女倆綁在一起投江而亡。由於沒有工作,還要還房貸、帶孩子,前妻壓力很大,精神抑鬱。此前,她曾提過復婚的想法。3月10日晚,在給娘家嫂子發的最後一條消息中講道:「我都不知道怎麼熬過來的,我實在熬不動了。我決定帶女兒離開了!」最後一段監控視頻顯示,她帶著女兒走出小區大門時,兩人都戴著口罩,女兒蹦蹦跳跳,很開心的樣子。
  • 被性侵少女無法忍受痛苦,選擇安樂死離世
    據《紐約郵報》報導,根據周二的一份報告,一名17歲的荷蘭女孩在年輕時被強姦,在花了數年時間與抑鬱症作鬥爭後,被允許使用安樂死自殺。荷蘭阿納姆的諾亞·波多芬在社交媒體上的一篇文章中寫道:「在這種情況下,愛就是放手。」宣布了她選擇周日死在家裡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