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3100萬換來和巴菲特進餐的機會,孫宇晨只不過是把90年代前輩們的招數又玩了一遍而已。
1994年,不過四歲的孫宇晨舉家從西寧遷到惠州,在遙遠的首都北京正發生著一件開啟中國電視廣告黃金時代的大事。
譚希松在接受央視廣告部的工作後,對內部亂象做出了大膽的改革。她拿出新聞聯播後5秒時間的黃金時段進行全國招標,金額最高的企業則被冠以「標王」的稱號。
第一年,孔府宴酒以3079萬一舉奪魁,一年內銷售額就從1.7億飆升至10億。
方興未艾的年代,從來不缺想要投機的賭徒。淳樸的本土商人們不喜歡外企各種高大上的品牌概念,對他們來講,在中國瘋狂的經濟增長下,抓住機會,一飛沖天才是正途。
這個機會,既可以是巴菲特的午餐,也可以是央視標王。
1. 風光
胡志標拿下標王的時候,恰巧和今日的孫宇晨一個年齡。
1997年11月8日的北京梅地亞中心,是指屬於兩個男人的戰爭——愛多VCD的胡志標和步步高VCD的段永平。
就在四年前的中山市,胡志標還只不過是一個仿製小霸王學習機的無名小卒,曾被時任小霸王公司總經理的段永平上門打假。這段經歷被其視為奇恥大辱,也是促使其改道創業,一手建立愛多的主要原因之一。
不曾想,段永平離職小霸王緊隨其後創立步步高,後發制人,成為VCD市場上愛多最難纏的對手。如今,兩個人仿佛宿命般,註定要在梅地亞中心一較高下。
在會場上,段永平率先喊出1.80億元。這個數字一出,就勸退了大多數玩家。胡志標緊隨其後,喊出1.82億元。在場的人識趣地意識到,1998年的標王一定是VCD,只是姓段或者姓胡的區別。
幾次緊咬之後,又是段永平率先將價位提到2億的關口,全場屏氣凝神,望向瘦弱的胡志標。
「2.1億!」
胡志標沒有令觀眾失望,靠著多出來的一千萬,力壓群雄,坐上了標王的寶座。此時他的心裡,興許已經規劃好愛多壯闊的藍圖。恥辱已經洗刷,敵人看起來並不是那麼可怕了,只要手握營銷法寶VCD的江山依然落入手中。
胡志標喜不自禁,脫口而出:「2.1億,太便宜了!」。聽到此話,坐在斜後方的段永平不置可否,只是微笑著鼓掌恭喜,好似這場戰鬥他從未參加過一般。
2. 隕落
有趣的是,就在此屆標王誕生不過十天後,中國經濟時報就發表了《外企為何不爭標王》的長文,為「標王」降溫。譚希松說,外企無法理解標王的意義,他們的企業是一步步做起來的,中國的企業則是一口氣吹起來的,他們不願意加入這個賭桌。
但此時的胡志標意氣風發,必然不會理會這些聲音。對於一個剛剛站上巔峰的28歲年輕人來說,任何勸其清醒的建議都是徒勞。攻城略地,搶佔更多的市場,建造更龐大的帝國才是正道。
可惜勝利女神並未青睞胡志標,或者說,在殘酷的商業競爭中,勝利很少站在腦袋發熱的人那邊。
沉浸在「標王」喜悅中的胡志標開始盲目地擴張計劃,開始進軍多元化市場。同時為了狙擊對手,瘋狂開啟價格戰,最終導致愛多資金出現問題。
1999年,胡志標的合伙人陳天南向其發難,在《羊城晚報》上發表「股東授權聲明」,引爆愛多財務危機,諸多代理商和供應商開始上門要錢。
愛多從輝煌到覆滅,不過四年時間。
孫宇晨的家鄉惠州距離胡志標所在的中山市不過一百多公裡路程,不過此時他正在武漢學習圍棋。
當時小學三年級的孫宇晨被一篇常昊的專訪所感染,便向家人主動提出前往武漢一家由聶衛平擔任榮譽校長的圍棋學校,結果九歲的孫宇晨就獨自一人乘飛機離開了家。到學校的第一晚,就因為想家躲在被子裡哭。
孫宇晨說,正是從那一刻開始,知道了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是自己成熟的標誌。
但有時候成熟只是一種錯覺。僅僅三年後,孫宇晨就因為衝段失敗黯然返回惠州。中學時對計算機奧林匹克競賽產生興趣,也並沒走多遠就放棄了。
可以這麼講,孫宇晨身上天生有種對於新奇事物的熱情。他容易被影響,或許也正是在這種強烈地被影響的成長過程中,認識到了影響力的重要性,並學會了如何影響他人。其中最簡單的辦法,就是給自己貼標籤。
胡志標自然也深諳影響力之道。花費2.1億奪取「標王」頭銜,為的就是在混亂的市場中殺出一條血路,讓全國人民認識自己,認識愛多。
可是最終胡志標在2000年因票據詐騙罪、挪用資金罪、虛假註冊資本罪入獄。一代標王,以牢獄收場,不禁讓人感嘆,其興也孛焉,其亡也忽焉。
3. 逆轉
段永平恐怕是最契合中國傳統價值觀的商人。
在中國人所推崇的東方精神中,「急流勇退」是一種堪破塵世的大智慧,這種智慧確實也讓段永平獲得了九十年代發家商人裡難得的善終。更重要的是,他不僅一直在踐行自己的投資理念,還深刻地影響到了一批門徒,到了今天,已然有一種遠離商場塵世,超然脫俗的教父味道。
2018年,創業僅兩年的拼多多準備赴美上市,增長之快備受世人矚目。在一次採訪中,80後CEO黃錚無意中透露對自己商業教育影響最大的是段永平,一下讓人們突然把目光聚焦在了這位前步步高創始人身上。
黃錚之所以推崇段永平,是因為他也是「段氏門徒」之一。2006年段永平用62.01萬美元的價格成為首位拍到與巴菲特共進午餐資格的中國人,在出席午餐的時候便帶上了當時年僅26歲的黃錚,之前還曾建議黃錚去谷歌工作。
在那次著名的午餐過後,面對諸多關於「炒作」的問題,段永平的回答非常簡單。他認為花這個錢與股神共進晚餐,只不過是因為從巴菲特身上學到了東西,因此想要一個向他道謝的機會。
這種雲淡風輕的答案,在過去的中國企業家中是比較少見的。有意思的是,自他開先河以後,每一個拍得午餐機會的中國企業家都會套用這個模板,以表示這頓飯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對巴菲特的感激,甚至以巴菲特的學生自居。
此時的孫宇晨正在惠州一中讀書,面臨著人生最重大的一次逆轉——在沒有其他標籤之前,這是他最愛反覆提及的一次經歷。
孫宇晨自稱高二時還是一個只能考上三本的學渣。但是到了高三,因為當時崇拜韓寒的原因,向新概念投送了文章,最終在複試中拿到一等獎,被北大開出降20分錄取的條件。
不得不承認,孫宇晨是一個非常善於抓住機會的人,僅僅一年時間就從學渣翻身,最終如願以償進入北大。
4. 反面
孫宇晨,某種程度上來講,就像他的前輩段永平的反面。
在愛多陷入財務危機自顧不暇後,接下來的兩年標王,被步步高分別以1.59億和1.26億輕鬆奪得。之後段永平說:「投放央視招標段廣告的數額取決於企業自身的合理評估, 而非是否成為『標王』」。
在段永平看來,1997年在梅地亞發生的故事,根本算不上和胡志標的競爭。他當時心裡就覺得這個黃金時段只值兩個億,超過這個數字就不必加價了。
雖然既是標王又是第一位拍下巴菲特午餐的華人,段永平卻異常低調。
孫宇晨則不然。翻看其簡歷,他為自己貼上了北京大學學士、賓夕法尼亞碩士、陪我APP創始人的標籤。在正式進入幣圈以前,他對外最愛用的頭銜是「馬雲最年輕的門徒」,常以「90後創業人」自居。
作為一個營銷天才,孫宇晨早早就掌握了借勢的基礎方法——與那些關鍵的人和事物掛上鉤。之所以稱自己為「馬雲最年輕的門徒」,只是因為2015年被湖畔大學錄取。至今從未在公開場合有過馬雲承認其為門徒的證據。
如今孫宇晨最自豪的身份則是所謂波場TRON創始人。
即使是在幣圈,這個在外人看來充滿浮誇氣息圈子的內部,孫宇晨都可謂是最有爭議的那一個。2017 年投身幣圈後,短短一年時間就成了人盡皆知的「幣圈大佬」。其創立的波場幣被業內視為最大的空氣幣,甚至在早期連技術團隊都沒有。就連ICO的白皮書,也被以太坊創始人Vitalik質疑抄襲。
這一個連李笑來都稱之為「大忽悠」的人,這一次肯花三千萬和巴菲特吃飯,目的不言而喻。具有良好聲譽、反對比特幣、天價飯局……一系列條件讓孫宇晨都能確認,巴菲特就是他如今最需要掛上鉤的關鍵人物。
在與巴菲特吃過飯以後,段永平常說巴菲特告訴他「不要做不懂的東西、不要做空、不要借錢」,令他受益頗多。
孫宇晨,就是那個令人不懂的東西。
5. 改變
在高中的時候,孫宇晨的偶像是韓寒,也正因為崇拜他,所以選擇參加了新概念,那個時候他認為郭敬明是屎。
可是十年後他的觀念轉變了。
他覺得韓寒過時了,已經無法影響90後,相反越發欣賞郭敬明起來。在他看來,郭敬明是一個非常具有商業頭腦的人。
這種轉變不知從何時開始。但是有記載的是,在賓夕法尼亞流學期間,他自己寫的文章曾被人指認抄襲。後來做波場的時候,又被V神嘲諷白皮書大段複製粘貼。
和他欣賞的郭敬明一樣,他選擇了拒絕承認。
生於西寧,長於惠州,孫宇晨從來不是含著金湯匙出生的孩子。或許他只是在捷徑和正確兩條路中間,挑了前者。如今立於浪潮之巔,可是又有哪一個90後,希望被他代表呢。
自商人們在飛速發展的三十年裡發現「炒作」這個可以為自己的產品帶來驚人銷量的武器後,每個人都希望用一摞摞金錢將其打磨得更加鋒利,試圖在殘忍的商業社會中率先突破市場,搶佔消費者的心智。
對於這些人來講,無論是在位於曼哈頓49街和第3大道交界處的Smith&Wollensky牛排餐廳聆聽股神的教誨,還是在梅地亞中心高舉號碼牌向「標王」發起衝鋒,仿佛只要走入其中朝聖,就掌握了打開成功之門的鑰匙。
22年前在梅地亞高奏凱歌的胡志標,想必也如今日的孫宇晨一般,志得意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