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芳菲》當初上映時由於排片原因,一直沒有看成,找了好久終於找到了《烽火芳菲》這部電影,我看了一下《烽火芳菲》在豆瓣的評分,5.9分,在劉亦菲所有的電影中評分算高的一部電影了。不知道是這屆的豆瓣網友審美太高級了,還是我個人的品位與要求太低,本著懷疑自己的態度,我從各個方面聊一下我對這部電影的看法,看一看5.9分是不是對不起這樣一部作品?
《烽火芳菲》以倒敘的方式展開,講述了這樣一個事件:珍珠港事件後為了鼓舞士氣,美國時任總統下令轟炸東京。在任務完成後,由於燃油耗盡,傑克上尉以及他的隊員迫降在中國浙江省境內。英子和她女兒無意中發現了昏迷的傑克,冒著極大的生命危險,救助了美國軍官。
這部電影我只想用兩個字來形容——克制。《烽火芳菲》敘事極為克制,節奏平緩,不鋪墊,不反轉,不渲染,仿佛就是用相機記錄一天的生活。正常來說,這樣的敘事方式,對於本就簡單的故事來說,容易顯得乏味甚至是有點蒼白。但是對於這部電影來說,這樣的敘事方式顯得高級又不做作。
藉助第三視角將戰爭與死亡展現到觀眾面前,不管是村長(嚴屹寬飾)被槍決的死,還是小學老師(餘少群飾)自爆的死,還是英子(劉亦菲飾)被射穿胸膛的死,沒有鋪墊沒有渲染,中槍倒地,連遺言都沒有安排,這是電影,更是真實,導演這是將真正的戰爭放在觀眾的面前。這樣的敘事絕不是流水帳,而更像是一部紀錄片電影。戰爭的恐怖與可怕可以是血肉模糊、屍橫遍野,也可以是這樣無聲無息的死亡……
《烽火芳菲》悠揚婉轉的配樂中時時能聽到蟬鳴鳥叫,竹林細風、小雨綿綿等聲音,無處不透露著小村莊的恬靜與安寧;戰爭中飛彈的轟炸聲、飛機的轟鳴聲、機槍的突突聲,處處透露著戰爭的混亂與複雜;兩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通過小村莊無比美麗的刻畫,反面襯託戰爭的殘酷,這樣的襯託細緻又不動聲色。
《烽火芳菲》在對於畫面的把控簡直是一流,導演用鏡頭展現了一個如詩如畫的小村莊,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不論是山、是水,還是人都如水墨畫一般的美好。景色美,配色絕,靜謐的小村莊裡,人物的衣服都是以素藍色為主,與流水人家的江南景色融為一體,再點綴少許的紅色,通過小女孩的袖口還髮帶的紅色點綴整個畫面,素淨又不失生機,也似乎在點綴這個村莊,似乎在暗示著能看到戰爭後的希望?
劉亦菲在《烽火芳菲》的表演,完全撐住了這部電影。在本就不多的表現機會裡,劉亦菲的表演也是可圈可點,最喜歡的是英子偷看Jack洗澡、英子與Jack產生衝突這兩場戲的表演。英子偷看Jack洗澡這場戲設計,全都是特寫鏡頭。抬頭的張望、小心地踱步,壯膽的仰頭偷看,自責的低頭,將英子內心的好奇、膽怯、內疚表現的淋漓盡致,這樣的設計與這樣的表演,實在優秀。
英子與Jack產生衝突這場戲的設計,正好與上面講的這場戲相反,沒有特寫鏡頭,進門後關門的動作很細節,和Jack衝突時略帶哭腔,手部動作的慌亂不知所措,無力的哭出聲,袖口擦拭眼睛,一系列的動作與聲音,表現出英子的溝通無效無力感、無力的憤怒、委屈,這樣的設計與表演,很是精彩。
很多人對於英子和Jack產生情愫表示不甚理解,一個寡婦、一個美國軍官,一個男人、一個女人,一個帥氣幫你修房頂的男人、一個美麗救了你的命的女人,兩個人都是寂寞孤單的人,產生情愫於情於理都是沒有問題的,如果這個時候他們沒有產生情愫,那麼是他們都是性冷淡嗎?英子雖然她受困於封建禮教,但是她想要去城裡、她會噴香水。這也側面說明了本來就不同於村子裡的女人,因此與給你安全感的男人產生情愫也是合情合理的。
《烽火芳菲》站在了一個旁觀者的角度記錄了這樣的一個事件,不歌頌逝去的人,沒譴責戰爭,她只是將這樣的戰爭展示給了我們。用一個個無名之輩無聲無息的死亡控訴著戰爭的殘酷。
當然,《烽火芳菲》肯定不是完美的電影。比如對英子與Jack情愫的情感鋪墊不夠,略顯生澀;比如生澀拗口的臺詞,沒有方言就算了,還不夠生活化,這樣的臺詞怕不是來源於外國人,英譯而來?《烽火》雖然不完美,但是絕對是一部優秀的電影。這樣克制的戰爭片真的很符合我的喜好。
《烽火芳菲》豆瓣5.9分,到底是現在觀眾的審美太高級了,電影是在入不了這屆觀眾的法眼?還是劉亦菲就是原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