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的輝煌體現在八十年代,那時候也是國產動畫的黃金年代。十年間,以上海美影為主力團隊,中國出產了100多部動畫片,優秀作品層出不窮。而在八十年代之前,上海美影還推出過《大鬧天宮》和《哪吒鬧海》等名片。
而且要知道,如今看來很多經典動畫片,八十年代其實是在條件極其簡陋的情況下創作出來的。那些勤勞聰明的創作者一筆一筆用笨功夫,描繪出一幅幅美好的畫面,為我們很多人的童年增色添彩。
下面說幾部其中的代表作品吧——以豆瓣評分為序。
NO.1:《阿凡提的故事》,1980年,豆瓣評分9.2
這部動畫片最早是在1980年先創作出一部,而後由於大受歡迎,後來又陸續推出多集,最終加起來有十多集。它是一部木偶動畫片,取材於維吾爾族民間傳奇人物阿凡提的傳說,阿凡提騎著小毛驢捻著鬍子的形象,吸引了眾多小觀眾。
片中最大的反派是巴依老爺,一次次欺負窮苦百姓,又一次次被阿凡提捉弄,《賣樹蔭》、《種金子》、《兔送信》等故事妙趣橫生。
NO.2:《天書奇譚》,1983年,豆瓣評分9.2
與《阿凡提的故事》系列片不同,《天書奇譚》是一部動畫長片,可以讓觀眾一下過足一個半小時的癮。要知道,那時候一般的動畫片只有20分鐘左右。
看守天書的袁公將天書帶到人間,傳給小孩子蛋生讓他造福人間,隨後蛋生與三個狐狸精展開了對天書的爭奪。最後,蛋生戰勝了狐狸精,而袁公也遭受到天帝的懲罰。
很多觀眾也許想不到,這部電影其實是一部合拍片,是上海美影與英國BBC合作拍攝的。最早的劇本來自BBC,不過寫得邏輯混亂,後來上海美影編劇結合中國古典小說《平妖傳》進行改寫而成。因此,全片最終呈現出來視覺元素很中國,但劇情具有一定的西方色彩。
NO.3:《葫蘆兄弟》,1986年,豆瓣評分9.0
「葫蘆娃,葫蘆娃,一根藤上七朵花……」這首既上口又有些洗腦的歌曲,就來自《葫蘆兄弟》。這又是一部動畫長篇,不過是分13集陸續播出。
這部作品最早取材於民間故事《十兄弟》,不過導演認為十個角色太多太複雜,就改成了七兄弟,並用赤橙黃綠青藍紫來區分,每個葫蘆娃擁有一種特異功能。
如今再看這部動畫片,各種顏色都可以區分得很清楚,可是在八十年代中期,很多家庭的電視機還是黑白色,其實還是有些難為小朋友們的。
除了七兄弟,片中還有爺爺和穿山甲的角色,穿山甲最終的命運讓小朋友傷心。作為反面角色的蛇精,無論外形還是聲調都很有特色,多年後甚至成為一種網絡符號。從畫面風格上看,全片用的是皮影加水墨手法,很具有中國傳統繪畫風味。
NO.4:《三個和尚》,1980年,豆瓣評分8.8
此前的《大鬧天宮》和《哪吒鬧海》都拿過國際大獎,進入八十年代首先獲獎的就是《三個和尚》。
這部15分鐘的小片,對於小孩子來說也許不如劇情更為複雜的動畫片看起來過癮,而且從頭到尾沒有一句臺詞,但稍微長大之後再回味,就能感覺出它的與眾不同。
三個和尚一個胖一個瘦一個小,身穿三種顏色的僧袍,共同演繹了「三個和尚沒水喝」的傳統故事。場景上,動畫片採用的是中國傳統繪畫法,山水和寺廟具有水墨韻味,人物造型又吸收西方現代漫畫手法,兩者巧妙結合,最終讓全世界都看懂。
值得一說的還有,片中的配樂是作曲家金復載看著畫面即興完成,音樂節奏和劇情完美貼合,大受歡迎。
NO.5:《九色鹿》,1981年,豆瓣評分8.8
很多小觀眾是多年之後才知道,這部動畫片取材於敦煌壁畫故事。反正我最早看到它的時候,總感覺人物造型不如另外很多動畫片色彩豔麗,尤其那個告密者耍蛇人的相貌甚至讓人害怕。
這部片子是根據敦煌壁畫《鹿王本生》改編而來,全片短短20幾分鐘,創作團隊卻在莫高窟住了23天臨摹壁畫,素描畫了五大厚本。現在看來這也是一種奢侈,因為如今再遊覽莫高窟,每個洞中只允許停留幾分鐘,再也不可能讓來者那樣仔細觀察了。
NO.6:《黑貓警長》,1984年,豆瓣評分8.6
與《阿凡提的故事》一樣,《黑貓警長》也是一部系列片,不過只有五集。儘管集數不多,但黑貓警長的故事還是非常吸引人,用一個個案件推進情節。食猴鷹的行為讓人恐懼,螳螂吃同伴的場面也讓人害怕,不過後者倒也是一種科普。片中一隻耳的老鼠形象,也讓人又笑又恨。
黑貓警長威武又不失可愛的造型,並非創作者閉門造車。在定稿之前他們跑到幼兒園、少年宮四處徵求小孩子的意見,最終確定「眼睛瞪得像銅鈴」的黑白色調警長形象。
NO.7:《邋遢大王奇遇記》,1987年,豆瓣評分8.6
「小邋遢,真呀真邋遢……」八十年代走過來的人,幾乎都會唱上幾句。《邋遢大王奇遇記》的主角和很多同期動畫片的主角不一樣,他並不是正義勇敢、人人喜愛的正面形象,反而渾身缺點,不講衛生,算是對此前國產動畫慣有主角形象的一次顛覆。
除了小邋遢,片中大量的形象就是老鼠。這也是本片編劇去內蒙古體驗生活看到鼠患成災之後,萌發出的想法專門寫人鼠大戰,用冒險故事展現環境被汙染後的惡果。另外片中場景發生在古墓內,主創們當年還遠赴河南、陝西等地實地參觀大量古墓,最終描繪出令人咋舌的老鼠王國。
其他優秀動畫片
除了這七部動畫片,八十年代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拍攝的其他名片還包括,《雪孩子》、《真假李逵》、《嶗山道士》、《猴子撈月》、《假如我是武松》等等。
儘管這些年上海美影也推出過《大鬧天宮》、《黑貓警長》的3D版本,引發過一些關注,但相對於八十年代,它的輝煌早已不再。